学术投稿

复方维生素B6乳膏的制备及质量控制

张海荣;华玉琴;张新惠;刘敏

关键词:复方维生素B6乳膏, 制备, 质量控制
摘要:目的 建立复方维生素B6含量检测方法,控制乳膏的质量.方法 在复方维生素E乳膏中加入维生素B6和月桂氮(艹卓)酮,制成W/O/W型的乳膏,并用分光光度法检测维生素B6的含量.结果 密封保存时乳膏质量稳定,但开封后乳膏颜色加深,并出现破乳现象.结论 复方维生素B6乳膏制备方法和质量检测方法可行,但尚需进一步研究能使乳膏长期稳定的方法.
中国药业杂志相关文献
  • 哌拉西林钠与他唑巴坦钠的药理研究与临床应用

    哌拉西林钠属酰腙基青霉素类抗生素,对革兰氏阳性菌有一定的作用,对革兰氏阴性菌作用强,属于广谱抗生素.他唑巴坦钠是舒巴坦钠的衍生物,具有广谱抑制β-内酰胺酶的作用,抑酶活性较强,同时也是一种不可逆性β-内酰胺酶的自杀抑制剂.哌拉西林钠和他唑巴坦钠组成复方制剂,具有很好的协同抗菌作用.

    作者:尹翠英;任炜;时萍 刊期: 2006年第14期

  • 左氧氟沙星联合红霉素治疗难治性肺感染30例

    目的 观察左氧氟沙星联合红霉素治疗难治性肺感染的疗效.方法 治疗组(30例)给予左氧氟沙星(0.3 g/d)+红霉素(1.0 g/d)静脉滴注,对照组单用左氧氟沙星,疗程7~10 d.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3.3%)高于对照组(56.0%),细菌转阴率(66.7%)也高于对照组(32.0%).结论 两药联用疗效优于单用左氧氟沙星.

    作者:王洪欣;邹雪燕 刊期: 2006年第14期

  • 2001-2005年我院口服降压药使用分析

    目的 了解口服降压药的使用情况及其发展趋势,供临床用药参考.方法 对2001-2005年贵州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附属医院口服降压药进行综合统计分析.结果 口服降压药年销售金额逐年上升,其中非洛地平、硝苯地平、氨氯地平等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销售金额稳居前列,吲达帕胺、硝苯地平用药频度高.结论 钙通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在今后可能被更多选用,价格低廉、疗效肯定的各类药物仍将占有明显优势.

    作者:高志华;胡克勤;马磊;崔鸣 刊期: 2006年第14期

  • 炎性干眼症两种治疗方案的成本-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两种方案治疗炎性干眼症的成本-效果.方法 将75例(150眼)炎性干眼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甲组予爱丽(玻璃酸钠滴眼液),乙组予润齐(右旋糖酐70滴眼液),均配合其他治疗,疗程45 d,观察疗效和不良反应,并评价成本-效果.结果 甲组和乙组的总成本分别为175.50元和62.10元;总有效率分别为94.74%和89.19%,乙组有2例发生不良反应.结论 甲组治疗方案优于乙组.

    作者:郭平华;裴森 刊期: 2006年第14期

  • 咽扁宁冲剂的薄层色谱鉴别及临床应用

    目的 研制咽扁宁冲剂并进行质量控制.方法 将诸味药材煎煮后按工艺要求制成颗粒,用薄层色谱(TLC法)鉴别其主要成分地黄、麦冬,并进行临床疗效观察.结果 自制咽扁宁冲剂符合质量标准,且疗效好,临床观察患者218例,总有效率为96%.结论 该制剂制备工艺可靠,质量可控,临床效果好.

    作者:薛红;吕冬梅 刊期: 2006年第14期

  • 奥硝唑注射液与3种药物配伍的稳定性考察

    目的 考察奥硝唑注射液分别与硫酸阿米卡星、利巴韦林、西咪替丁注射液配伍的稳定性.方法 在室温下观察配伍液的外观、pH值及奥硝唑紫外吸收光谱的变化,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奥硝唑的含量.结果 室温下各配伍液外观、pH值、奥硝唑紫外吸收光谱及含量均无显著变化.结论 奥硝唑注射液与3种注射液可以配伍,配伍液在8 h内稳定.

    作者:刘拴娣;郭智娟 刊期: 2006年第14期

  • 复方磺胺嘧啶锌涂膜剂包扎及半暴露治疗烧伤创面86例

    目的 观察磺胺嘧啶锌涂膜剂治疗烧伤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86例住院烧伤患者的192个创面进行复方磺胺嘧啶锌涂膜剂与磺胺嘧啶银霜剂临床用药自体对照疗效观察.结果 治疗组浅Ⅱ度、深Ⅱ度创面干燥天数、愈合天数、换药次数、部分创面细菌培养阳性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磺胺嘧啶锌涂膜剂包扎、半暴露疗法能加快创面愈合,减少工作量,并减轻患者痛苦和经济负担.

    作者:任家骠;杨建秋;郑国平;汪明 刊期: 2006年第14期

  •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炉甘石薄荷脑洗剂中苯酚含量

    目的 建立炉甘石薄荷脑洗剂中苯酚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波长为211 nm,以苯酚为对照品.结果 苯酚线性范围为4.5~15.5μg/mL,r=0.999 8,平均回收率为99.96%,RSD为0.46%.结论 该法简便、快速、准确,可作为炉甘石薄荷脑洗剂中苯酚的含量测定方法.

    作者:于兰凤;王震 刊期: 2006年第14期

  • 新型抗抑郁药的不良反应及病例分析

    就医院监测药品不良反应工作中抑郁患者使用新型抗抑郁药诱发的不良反应病例资料进行归纳总结,包括失眠、眩晕、震颤、癫痫大发作、锥体外系反应、低血钠、呕吐腹泻、转氨酶升高等,供临床参考.

    作者:许颖颖;张春红;刘爱月 刊期: 2006年第14期

  • 口服甲钴胺片致严重周围神经性水肿1例

    患者男,38岁.因反复腰腿疼痛伴双下肢放射痛2月余,加重1个月于2006年3月27日至4月13日在我院脊柱骨科住院治疗.入院时生命体征均正常,根据腰椎CT检查,诊断为L3~L4椎间盘突出并椎管狭窄.

    作者:庞家莲 刊期: 2006年第14期

  •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一次性使用体外循环管道中DEHP溶出量

    目的 建立测定一次性使用体外循环管道中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P)溶出量的方法.方法 以乙醇为溶剂,于37℃浸泡样品10 h,在超声波水浴中提取30 min,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浸泡液中DEHP含量,测定波长为275 nm.结果 DEHP浓度在300~700μg/mL范围内与吸光度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方法的平均回收率为97.32%,RSD为0.02%~0.11%;一次性使用体外循环管道产品在乙醇中浸泡10 h后DEHP的溶出量为48.7~61.8 mg/g.结论 该测定方法简单快速,结果准确可靠,重现性好,专属性强,可以满足一次性使用体外循环管道中DEHP溶出量的质量监控需求.

    作者:印晖;金念祖 刊期: 2006年第14期

  • 雷米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无痛人流术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雷米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在无痛人流术中的效果.方法 将100例ASA Ⅰ级的孕妇随机分为芬太尼组(A组)和雷米芬太尼组(B组),分别于术前、诱导后1 min、诱导后20 min、术后2 min记录两组患者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记录麻醉效果分级,观察诱导后20 min意识状态.结果 诱导后1 min,B组的SPO2值显著低于A组(P<0.01),麻醉效果B组明显优于A组.结论 雷米芬太尼复合丙泊酚更适用于人流术中临床麻醉.

    作者:秦洪猛;张军;张壮 刊期: 2006年第14期

  • 倍他米松二甲基亚砜酊中倍他米松的含量测定

    目的 建立倍他米松酊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通过水浴蒸干排除二甲基亚砜的干扰,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倍他米松的含量.结果 倍他米松浓度在3.0~36.0μg/mL范围内与吸收度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99.79%,RSD为1.04%.结论 紫外分光光度法准确可靠,可作为倍他米松酊中倍他米松含量的测定方法.

    作者:陈玲玲;张春泉;杜利萍 刊期: 2006年第14期

  • 复方维生素B6乳膏的制备及质量控制

    目的 建立复方维生素B6含量检测方法,控制乳膏的质量.方法 在复方维生素E乳膏中加入维生素B6和月桂氮(艹卓)酮,制成W/O/W型的乳膏,并用分光光度法检测维生素B6的含量.结果 密封保存时乳膏质量稳定,但开封后乳膏颜色加深,并出现破乳现象.结论 复方维生素B6乳膏制备方法和质量检测方法可行,但尚需进一步研究能使乳膏长期稳定的方法.

    作者:张海荣;华玉琴;张新惠;刘敏 刊期: 2006年第14期

  • 纳米中药制剂的研究与应用

    目的 关注纳米技术在中药学方面的应用.方法 对近年来的文献进行综述,分析纳米中药的特点、研究现状、制备及应用.结果 纳米技术为现代中药制剂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结论 纳米中药制剂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作者:蔡大伟;张新春 刊期: 2006年第14期

  • 替加氟氯化钠注射液与4种药物配伍的稳定性考察

    目的 考察替加氟氯化钠注射液与4种药物配伍的稳定性.方法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25℃下配伍液4 h内的替加氟含量变化,同时观察配伍液外观并测定其pH值.结果 室温下4 h内配伍液外观澄明不变色,pH值及替加氟含量均无明显变化.结论 室温下4 h内替加氟氯化钠注射液与4种药物可以配伍使用.

    作者:梁凤英;房霞 刊期: 2006年第14期

  • 薄层扫描法测定黄芪颗粒中黄芪甲苷含量

    目的 建立薄层扫描法测定黄芪颗粒中黄芪甲苷的含量.方法 使用硅胶G薄层板,展开剂为氯仿-甲醇-水(13:6:2)10℃以下放置过夜的下层液,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显色,于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双波长锯齿扫描,检测波长为530 nm,参比波长为700 nm.结果 取样量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8.72%,RSD=3.5%.结论 该方法简便、快速、可靠,可用于检测黄芪颗粒成品质量.

    作者:刘丰丰;王海宁;李明;青磊 刊期: 2006年第14期

  • 我院非注射用中成药应用分析

    目的 了解淮北矿工总医院中成药的应用情况,分析其用药合理性.方法 以DDDs为主要指标,结合零售金额、日用药金额、功效、剂型综合分析该院2001-2004年中成药的应用情况.结果 中成药的剂型、价格、功效等因素直接影响用药情况.结论 该院中成药应用基本合理,价格适中、剂型先进的中成药在临床应用中占有优势.

    作者:宋培光 刊期: 2006年第14期

  • 3种抗心律失常药物对快速房性心律失常的疗效

    目的 比较静脉注射西地兰、艾司洛尔、地尔硫(艹卓)控制快速房性心律失常心室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140例患者随机分成3组,分别静脉注射西地兰(A组,43例)、艾司洛尔(B组,45例)和地尔硫(艹卓)(C组,52例).结果 西地兰、艾司洛尔、地尔硫(艹卓)治疗后,心室率下降幅度分别为30.4%,29.3%和27.6%,总有效率分别为86.0%,82.2%和84.6%,平均用药有效时间分别为(34.2±21.0)min,(10.0±3.8)min和(10.0±3.8)min.结论 西地兰、艾司洛尔、地尔硫(艹卓)均能有效、迅速、安全控制快速房性心律失常的心室率.

    作者:周利民 刊期: 2006年第14期

  • 枸橼酸氯米芬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行为探讨

    目的 探讨在ODS柱上分离测定枸橼酸氯米芬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 采用色谱柱A[Phenonex HyperClone ODS 120A(150 mm×4.6 mm,5 μm)]和色谱柱B[Dionex Kromasil ODS1(250 mm×4.6 mm,5 μm)],以不同比例的甲醇或乙腈与不同pH值缓冲液的混合溶液为流动相,试验多种色谱条件下的色谱行为.结果 当采用色谱柱B,流动相为0.035 mol/L磷酸三乙胺缓冲液(pH=6.2)-甲醇(15:85),流速为1.50 mL/min,检测波长为290 nm时,枸橼酸氯米芬顺反式异构体的保留时间分别为14.7 min和16.1 min,理论塔板数分别为4 810和4 571,拖尾因子分别为1.25和1.17,分离度为1.6,与10种有关物质达到良好的基线分离.结论 方法简便、快速,适用于枸橼酸氯米芬及其制剂的质量控制.

    作者:钱亚萍 刊期: 2006年第14期

中国药业杂志

中国药业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重庆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