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替加氟氯化钠注射液与4种药物配伍的稳定性考察

梁凤英;房霞

关键词:替加氟氯化钠注射液, 配伍, 稳定性
摘要:目的 考察替加氟氯化钠注射液与4种药物配伍的稳定性.方法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25℃下配伍液4 h内的替加氟含量变化,同时观察配伍液外观并测定其pH值.结果 室温下4 h内配伍液外观澄明不变色,pH值及替加氟含量均无明显变化.结论 室温下4 h内替加氟氯化钠注射液与4种药物可以配伍使用.
中国药业杂志相关文献
  •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西洛他唑中有关物质

    目的 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法)检测西洛他唑原料中有关物质.方法 采用大连依力特公司ODS色谱柱(250mm×4.6mm,5μm),以乙腈-水(40:6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04 nm.结果 西洛他唑主峰与各杂质峰分离度好.结论 RP-HPLC法快速、准确,适用于该药的有关物质检查.

    作者:郑一美 刊期: 2006年第14期

  • 奥美拉唑口崩片的制备及质量控制

    目的 制备奥美拉唑口崩片并对其含量进行测定.方法 用直接压片法制备崩解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法)测定其含量.结果 制备的奥美拉唑口崩片外观光洁,硬度为3 kg,崩解时间小于30 s;含量测定线性范围为0.10~0.80μg,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99.2%,RSD=1.10%.结论 制备方法简单,易于操作;含量测定方法简便、准确、回收率高,可用于奥美拉唑口崩片的质量控制.

    作者:刘珠;高振强 刊期: 2006年第14期

  • 正交试验优选左金漂浮片中挥发油提取工艺研究

    目的 优选左金漂浮片中吴茱萸挥发油的佳提取工艺.方法 采用正交试验,以挥发油得率为指标,比较超临界萃取及水蒸气蒸馏两种提取方法的提取效果.结果 吴茱萸挥发油水蒸气蒸馏的佳提取工艺为A1B2C3,超临界萃取的佳提取工艺为A3B1C3,后者明显优于前者.结论 与水蒸气蒸馏法相比,超临界萃取法具有耗时少、效率高和对提取后物料破坏较小等优点,适合于批量生产,便于制剂的后续提取工艺制备.

    作者:廖庆文;罗杰英;鄢丹;马莉;肖小河;曹俊岭 刊期: 2006年第14期

  • 动态浊度法在中药注射剂细菌内毒素检查中的应用

    目的 介绍动态浊度法(KTA)检测中药注射剂细菌内毒素的应用情况,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依据发表的论文资料进行综述.结果 收集到有18个品种的中药注射剂应用KTA检测细菌内毒素.结论 应加快中药注射剂KTA测定细菌内毒素的研究,进一步提高中药注射剂的质量.

    作者:刘军;龚文明;韩俊 刊期: 2006年第14期

  • 复方磺胺嘧啶锌涂膜剂包扎及半暴露治疗烧伤创面86例

    目的 观察磺胺嘧啶锌涂膜剂治疗烧伤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86例住院烧伤患者的192个创面进行复方磺胺嘧啶锌涂膜剂与磺胺嘧啶银霜剂临床用药自体对照疗效观察.结果 治疗组浅Ⅱ度、深Ⅱ度创面干燥天数、愈合天数、换药次数、部分创面细菌培养阳性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磺胺嘧啶锌涂膜剂包扎、半暴露疗法能加快创面愈合,减少工作量,并减轻患者痛苦和经济负担.

    作者:任家骠;杨建秋;郑国平;汪明 刊期: 2006年第14期

  • 薄层扫描法测定黄芪颗粒中黄芪甲苷含量

    目的 建立薄层扫描法测定黄芪颗粒中黄芪甲苷的含量.方法 使用硅胶G薄层板,展开剂为氯仿-甲醇-水(13:6:2)10℃以下放置过夜的下层液,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显色,于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双波长锯齿扫描,检测波长为530 nm,参比波长为700 nm.结果 取样量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8.72%,RSD=3.5%.结论 该方法简便、快速、可靠,可用于检测黄芪颗粒成品质量.

    作者:刘丰丰;王海宁;李明;青磊 刊期: 2006年第14期

  • 烧伤涂膜剂质量标准研究

    目的 建立烧伤涂膜剂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 用薄层色谱法(TLC法)鉴定涂膜剂中的虎杖、黄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法)测定虎杖中大黄素含量.结果 TLC法鉴定结果满意;回归方程为A=3.18×107C+2.03×105(r=0.999 7),大黄素浓度在0.1~0.5 mg/mL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67%(n=6).结论 该法操作简便,结果可靠,重现性好,可作为烧伤涂膜剂的质量控制方法.

    作者:张秋红;李德平;张忠义 刊期: 2006年第14期

  • 雷米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无痛人流术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雷米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在无痛人流术中的效果.方法 将100例ASA Ⅰ级的孕妇随机分为芬太尼组(A组)和雷米芬太尼组(B组),分别于术前、诱导后1 min、诱导后20 min、术后2 min记录两组患者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记录麻醉效果分级,观察诱导后20 min意识状态.结果 诱导后1 min,B组的SPO2值显著低于A组(P<0.01),麻醉效果B组明显优于A组.结论 雷米芬太尼复合丙泊酚更适用于人流术中临床麻醉.

    作者:秦洪猛;张军;张壮 刊期: 2006年第14期

  • 抗菌药物药效学参数与给药间隔时间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抗菌药物药效学参数对决定给药间隔时间的作用.方法 参考国内外有关文献,依据药效学理论,结合临床用药实际,确定抗菌药物的给药间隔时间.结果 抗菌药物药效学参数对确定给药间隔时间有重要作用.结论 根据药效学参数并结合药代动力学参数,确定合适的给药间隔时间,可以安全、有效、经济地使用抗菌药物.

    作者:王宏 刊期: 2006年第14期

  • 基层医院如何开展临床药学工作

    目的 促进基层临床药学工作的开展.方法 分析开展临床药学服务4个阶段的特点,说明开展临床药学的意义、方法.结果与结论 只要卫生主管部门、医疗机构领导重视,基层医院仍然可以把临床药学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

    作者:邱和生 刊期: 2006年第14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硫酸沙丁胺醇胶囊的含量

    目的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法)测定硫酸沙丁胺醇胶囊的含量.方法 色谱柱为Shimadzu柱(1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磷酸二氢钠溶液(取磷酸二氢钠9.77 g,加水溶解并稀释至1000 mL,用磷酸调节pH值至3.10±0.05)-甲醇(85:15),检测波长为276 nm,流速为1.0mL/min,进样量20μL.结果 硫酸沙丁胺醇浓度在20~200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99),平均回收率为99.62%,RSD为0.04%(n=6).结论 该方法简便可行,结果准确可靠,重现性好,可用于产品的质量控制.

    作者:刘伟;刘伶 刊期: 2006年第14期

  • 甘肃引种川芎的质量考察

    目的 通过阿魏酸、总生物碱的含量测定,比较甘肃引种川芎(西芎)与四川引种川芎(川芎)的质量差别.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与紫外分光光度法,用川芎与西芎平行试验,以含量测定结果为指标,考察分析西芎的内在质量.结果 西芎中阿魏酸含量普遍高于川芎,总生物碱含量略高于川芎.结论 甘肃引种川芎(西芎)的质量与四川引种川芎相当.

    作者:谢明全;韦亚洁 刊期: 2006年第14期

  • 天龙桃红散治疗痹症43例

    目的 观察天龙桃红散治疗痹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8例患者按双盲法随机分为3组,对照Ⅰ组(42例)内服伸筋丹胶囊,对照Ⅱ组(43例)内服筋骨痛消丸,治疗组(43例)内服天龙桃红散,疗程均为1个月.结果 有效率对照Ⅰ组为92.86%,对照Ⅱ组为93.02%,治疗组为97.67%,治疗组有效率显著高于两个对照组(P<0.05).结论 天龙桃红散在治疗痹症方面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巩福恒;刘珂;巩军;陈东业 刊期: 2006年第14期

  • 痤疮搽剂的制备及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痤疮搽剂的制备方法及其临床疗效.方法 制备痤疮搽剂并建立质量控制方法,采用随机、平行对照研究观察疗效.结果 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4.74%,对照组为63.67%,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痊愈率治疗组为68.16%,对照组为39.33%,两组亦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痤疮搽剂制备方法简单,治疗痤疮疗效显著,见效快,副作用小.

    作者:陈安丽;谢启旋;谢志原 刊期: 2006年第14期

  •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一次性使用体外循环管道中DEHP溶出量

    目的 建立测定一次性使用体外循环管道中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P)溶出量的方法.方法 以乙醇为溶剂,于37℃浸泡样品10 h,在超声波水浴中提取30 min,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浸泡液中DEHP含量,测定波长为275 nm.结果 DEHP浓度在300~700μg/mL范围内与吸光度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方法的平均回收率为97.32%,RSD为0.02%~0.11%;一次性使用体外循环管道产品在乙醇中浸泡10 h后DEHP的溶出量为48.7~61.8 mg/g.结论 该测定方法简单快速,结果准确可靠,重现性好,专属性强,可以满足一次性使用体外循环管道中DEHP溶出量的质量监控需求.

    作者:印晖;金念祖 刊期: 2006年第14期

  • 左氧氟沙星联合红霉素治疗难治性肺感染30例

    目的 观察左氧氟沙星联合红霉素治疗难治性肺感染的疗效.方法 治疗组(30例)给予左氧氟沙星(0.3 g/d)+红霉素(1.0 g/d)静脉滴注,对照组单用左氧氟沙星,疗程7~10 d.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3.3%)高于对照组(56.0%),细菌转阴率(66.7%)也高于对照组(32.0%).结论 两药联用疗效优于单用左氧氟沙星.

    作者:王洪欣;邹雪燕 刊期: 2006年第14期

  • 干扰素α-2a栓配合微波治疗宫颈重度糜烂30例

    目的 观察干扰素α-2a栓配合微波治疗宫颈重度糜烂的疗效.方法 随机选取60例重度宫颈糜烂患者,以干扰素α-2a栓配合微波治疗为治疗组(30例),只用微波治疗为对照组(30例),观察疗效情况.结果 治疗组阴道排液时间、阴道流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治疗组疗效高于对照组,治愈率分别为73.33%和26.67%.结论 干扰素α-2a栓配合微波治疗宫颈重度糜烂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赵意 刊期: 2006年第14期

  • 复方维生素B6乳膏的制备及质量控制

    目的 建立复方维生素B6含量检测方法,控制乳膏的质量.方法 在复方维生素E乳膏中加入维生素B6和月桂氮(艹卓)酮,制成W/O/W型的乳膏,并用分光光度法检测维生素B6的含量.结果 密封保存时乳膏质量稳定,但开封后乳膏颜色加深,并出现破乳现象.结论 复方维生素B6乳膏制备方法和质量检测方法可行,但尚需进一步研究能使乳膏长期稳定的方法.

    作者:张海荣;华玉琴;张新惠;刘敏 刊期: 2006年第14期

  • 低分子肝素联用阿司匹林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临床研究进展

    介绍低分子肝素联用阿司匹林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近期研究进展.多数临床研究证实联用比单用更有效,但联用剂量及联用药物的选择仍需探讨.

    作者:吕艳霞;郑苏芹 刊期: 2006年第14期

  • 普卢利沙星胶囊含量和溶出度测定方法研究

    目的 建立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普卢利沙星胶囊含量及溶出度的方法.方法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以0.1 mol/L盐酸溶液作为溶剂,测定波长为274 nm.结果 线性范围为1~10μg/mL,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99.9%,RSD=0.29%(n=9).结论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普卢利沙星胶囊含量及溶出度的方法简便,结果准确.

    作者:郭毅;付焱 刊期: 2006年第14期

中国药业杂志

中国药业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重庆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