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军;龚文明;韩俊
目的 介绍单克隆抗体药物的研究进展.方法 对近年来有关文献进行分析、归纳.结果 单克隆抗体用于肿瘤、血液病、银屑病、风湿、哮喘、心血管器官移植等难治性疾病方面的研究进展迅速.结论 单克隆抗体药物的研制成功将给防病治病带来新的希望.
作者:张洁;张松 刊期: 2006年第14期
哌拉西林钠属酰腙基青霉素类抗生素,对革兰氏阳性菌有一定的作用,对革兰氏阴性菌作用强,属于广谱抗生素.他唑巴坦钠是舒巴坦钠的衍生物,具有广谱抑制β-内酰胺酶的作用,抑酶活性较强,同时也是一种不可逆性β-内酰胺酶的自杀抑制剂.哌拉西林钠和他唑巴坦钠组成复方制剂,具有很好的协同抗菌作用.
作者:尹翠英;任炜;时萍 刊期: 2006年第14期
目的 考察奥硝唑注射液分别与硫酸阿米卡星、利巴韦林、西咪替丁注射液配伍的稳定性.方法 在室温下观察配伍液的外观、pH值及奥硝唑紫外吸收光谱的变化,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奥硝唑的含量.结果 室温下各配伍液外观、pH值、奥硝唑紫外吸收光谱及含量均无显著变化.结论 奥硝唑注射液与3种注射液可以配伍,配伍液在8 h内稳定.
作者:刘拴娣;郭智娟 刊期: 2006年第14期
患者男,38岁.因反复腰腿疼痛伴双下肢放射痛2月余,加重1个月于2006年3月27日至4月13日在我院脊柱骨科住院治疗.入院时生命体征均正常,根据腰椎CT检查,诊断为L3~L4椎间盘突出并椎管狭窄.
作者:庞家莲 刊期: 2006年第14期
患儿男,12岁,体重30.5 kg,因无明显诱因出现间断发热2 d,高体温39.5℃,无畏寒及抽搐,偶有轻咳,无痰,不喘.入院当日晨起排黑便4次,含暗红色血样物,无腹痛及呕吐,无里急后重,大便中无胨子及脓血,肉眼可见血块,长达12 mm,入院前患儿后1次解血便后突发晕厥30 s.患儿面色苍白,诉头昏、乏力.
作者:邹公民 刊期: 2006年第14期
目的 建立薄层扫描法测定黄芪颗粒中黄芪甲苷的含量.方法 使用硅胶G薄层板,展开剂为氯仿-甲醇-水(13:6:2)10℃以下放置过夜的下层液,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显色,于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双波长锯齿扫描,检测波长为530 nm,参比波长为700 nm.结果 取样量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8.72%,RSD=3.5%.结论 该方法简便、快速、可靠,可用于检测黄芪颗粒成品质量.
作者:刘丰丰;王海宁;李明;青磊 刊期: 2006年第14期
目的 观察磺胺嘧啶锌涂膜剂治疗烧伤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86例住院烧伤患者的192个创面进行复方磺胺嘧啶锌涂膜剂与磺胺嘧啶银霜剂临床用药自体对照疗效观察.结果 治疗组浅Ⅱ度、深Ⅱ度创面干燥天数、愈合天数、换药次数、部分创面细菌培养阳性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磺胺嘧啶锌涂膜剂包扎、半暴露疗法能加快创面愈合,减少工作量,并减轻患者痛苦和经济负担.
作者:任家骠;杨建秋;郑国平;汪明 刊期: 2006年第14期
目的 建立烧伤涂膜剂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 用薄层色谱法(TLC法)鉴定涂膜剂中的虎杖、黄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法)测定虎杖中大黄素含量.结果 TLC法鉴定结果满意;回归方程为A=3.18×107C+2.03×105(r=0.999 7),大黄素浓度在0.1~0.5 mg/mL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67%(n=6).结论 该法操作简便,结果可靠,重现性好,可作为烧伤涂膜剂的质量控制方法.
作者:张秋红;李德平;张忠义 刊期: 2006年第14期
目的 观察天龙桃红散治疗痹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8例患者按双盲法随机分为3组,对照Ⅰ组(42例)内服伸筋丹胶囊,对照Ⅱ组(43例)内服筋骨痛消丸,治疗组(43例)内服天龙桃红散,疗程均为1个月.结果 有效率对照Ⅰ组为92.86%,对照Ⅱ组为93.02%,治疗组为97.67%,治疗组有效率显著高于两个对照组(P<0.05).结论 天龙桃红散在治疗痹症方面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巩福恒;刘珂;巩军;陈东业 刊期: 2006年第14期
目的 通过乳香胶对幽门螺杆菌(HP)的体外和体内试验来判定其疗效.方法 用琼脂稀释法确定乳香胶对HP的小抑菌浓度(MIC)及小杀菌浓度(MBC),以HP感染沙鼠4周后给予药物治疗,疗程14 d.结果 乳香胶对HP M13适用株的MIC为0.125 mg/mL,MBC为0.5 mg/mL;口服治疗7,14 d及停药20 d后HP清除率,3.75 mg剂量组分别为25%,100%,25%,7.5 mg剂量组分别为0,100%,50%,15 mg剂量组分别为50%,100%,100%.结论 乳香胶在体内和体外对HP感染都有效,但在体内试验中,停药后低剂量组有复发,可能是因为低剂量乳香胶只能抑制HP生长而不能完全清除细菌.
作者:赵小勇;邹全明;郭刚;刘开云;解庆华 刊期: 2006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在ODS柱上分离测定枸橼酸氯米芬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 采用色谱柱A[Phenonex HyperClone ODS 120A(150 mm×4.6 mm,5 μm)]和色谱柱B[Dionex Kromasil ODS1(250 mm×4.6 mm,5 μm)],以不同比例的甲醇或乙腈与不同pH值缓冲液的混合溶液为流动相,试验多种色谱条件下的色谱行为.结果 当采用色谱柱B,流动相为0.035 mol/L磷酸三乙胺缓冲液(pH=6.2)-甲醇(15:85),流速为1.50 mL/min,检测波长为290 nm时,枸橼酸氯米芬顺反式异构体的保留时间分别为14.7 min和16.1 min,理论塔板数分别为4 810和4 571,拖尾因子分别为1.25和1.17,分离度为1.6,与10种有关物质达到良好的基线分离.结论 方法简便、快速,适用于枸橼酸氯米芬及其制剂的质量控制.
作者:钱亚萍 刊期: 2006年第14期
目的 通过阿魏酸、总生物碱的含量测定,比较甘肃引种川芎(西芎)与四川引种川芎(川芎)的质量差别.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与紫外分光光度法,用川芎与西芎平行试验,以含量测定结果为指标,考察分析西芎的内在质量.结果 西芎中阿魏酸含量普遍高于川芎,总生物碱含量略高于川芎.结论 甘肃引种川芎(西芎)的质量与四川引种川芎相当.
作者:谢明全;韦亚洁 刊期: 2006年第14期
目的 介绍动态浊度法(KTA)检测中药注射剂细菌内毒素的应用情况,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依据发表的论文资料进行综述.结果 收集到有18个品种的中药注射剂应用KTA检测细菌内毒素.结论 应加快中药注射剂KTA测定细菌内毒素的研究,进一步提高中药注射剂的质量.
作者:刘军;龚文明;韩俊 刊期: 2006年第14期
目的 观察干扰素α-2a栓配合微波治疗宫颈重度糜烂的疗效.方法 随机选取60例重度宫颈糜烂患者,以干扰素α-2a栓配合微波治疗为治疗组(30例),只用微波治疗为对照组(30例),观察疗效情况.结果 治疗组阴道排液时间、阴道流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治疗组疗效高于对照组,治愈率分别为73.33%和26.67%.结论 干扰素α-2a栓配合微波治疗宫颈重度糜烂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赵意 刊期: 2006年第14期
目的 统计分析医院消化系统用药使用情况,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方法 统计2002-2004年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消化科用药的有效数据,对作用于消化系统的药物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用药金额和用药频度(DDDs)高的是抗酸药和治疗消化系溃疡类药,具体药物是奥美拉唑.结论 该院消化科对作用于消化系统的药物使用基本合理.
作者:袁欣;陈清河 刊期: 2006年第14期
目的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法)测定力康洗剂中硝酸益康唑含量.方法 采用C18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0.05 mol/L磷酸二氢钾(82:18),检测波长为235 nm.结果 硝酸益康唑浓度线性范围为4.0~45.0μg/mL(r=0.9999),日内、日间精密度的RSD<1%,平均回收率为99.85%,RSD为0.27%.结论 HPLC法简单易行,快速准确,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分析.
作者:冉光炳;贺红军;罗东;林彩;来小丹 刊期: 2006年第14期
目的 评价医院获得性肺炎4种治疗方案的药物经济学效果.方法 采用成本-效果分析法对4种治疗方案进行分析.结果 头孢曲松、亚胺培南的成本-效果比相差不大;与头孢呋辛与庆大霉素联合用药比较,头孢曲松成本较低,而亚胺培南治愈率及总有效率高;哌拉西林与阿米卡星联合用药的成本较低,有效率与总治愈率也较低.结论 药物经济学在优化治疗方案、指导合理用药、提高经济效益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徐果 刊期: 2006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通心络胶囊后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前瞻性对照研究,将133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7例和对照组66例,两组均予常规治疗,治疗组于入院后48 h内加用通心络胶囊2粒、3次/d治疗.测定患者入院时、入院后4周、入院后8周的CRP水平变化.结果 加用通心络胶囊可进一步降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CRP水平,这种变化在治疗4周后即可显现,在治疗8周后更为明显.结论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早期联合应用通心络胶囊可进一步降低CRP水平.
作者:贺涛;刘明江;李刚 刊期: 2006年第14期
目的 优选药材中齐墩果酸成分的佳提取条件.方法 采用正交设计安排试验,选择适当的因素和水平,根据所测含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确定佳提取条件.结果 优选出齐墩果酸的佳提取工艺条件为小花清风藤药材粉末2 g,加入70%的乙醇溶液80 mL,水浴回流提取2次,每次1 h,抽滤,合并滤液,离心后取上清液浓缩至40 mL,加入15%盐酸溶液40 mL,加热回流提取4 h,再加1倍量水,挥去部分乙醇,用氯仿萃取4次,每次10 mL,合并滤液,浓缩至干.结论 该提取工艺设计合理,可作为齐墩果酸成分的生产工艺.
作者:刘易蓉;张永萍;梁光义;徐剑 刊期: 2006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痤疮搽剂的制备方法及其临床疗效.方法 制备痤疮搽剂并建立质量控制方法,采用随机、平行对照研究观察疗效.结果 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4.74%,对照组为63.67%,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痊愈率治疗组为68.16%,对照组为39.33%,两组亦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痤疮搽剂制备方法简单,治疗痤疮疗效显著,见效快,副作用小.
作者:陈安丽;谢启旋;谢志原 刊期: 2006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