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伟宏;陈长香
导尿术是指在严格无菌操作下将导尿管经尿道插入膀胱引出尿液的方法,是医院为尿潴留患者排出尿液、解除患者痛苦、协助临床诊断、为膀胱肿瘤患者进行膀胱腔内化疗的常用方法.在实验课上,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先在模拟人身上示教,学生练习操作程序.但在模拟人身上练习只是熟练了操作程序,而未形象地演示尿液引流出来的现象,缺乏真实感.因此,笔者在准备实验时,将一个带水皮囊做成一个膀胱放入模拟人盆腔内,接尿道处放置一个小活塞(导尿管能捅开).学生在练习导尿术时取得了良好的实验教学效果.
作者:高丽萍 刊期: 2007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医学中专生网络成瘾人群与非网络成瘾人群的心理状况差别,为对网络成瘾人群进行积极、有效的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对1 203名在校医学中专生进行包含Young氏网络成瘾诊断量表以及症状自评量表(SCL-90)的综合性问卷调查.结果 医学中专生网络成瘾人群SCL-90各因子分及总分均显著高于非网络成瘾人群(P<0.05或P<0.01),其中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敌对、焦虑和精神病性各因子分≥3分且均占该组总人数的5%以上.网络成瘾人群中男女生比较无显著性差异,非网络成瘾人群中女生各因子分及总分均显著高于男生(P<0.05或P<0.01).对网络成瘾人群和非网络成瘾人群进行性别分层后比较,发现男生中网络成瘾人群各因子分及总分均显著高于非网络成瘾人群(P<0.01),女生中网络成瘾人群仅敌对和精神病性2个因子分显著高于非网络成瘾人群(P<0.05).结论 医学中专生网络成瘾人群的整体心理健康状况较差,男生更容易受网络影响并产生较大心理问题,女生在校生群体心理问题较为普遍,应尽快加强对在校医学中专生的网络健康教育,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并设立长期开放的心理咨询机构,以促进其身心全面、良好地发展.
作者:林玲;刘国良 刊期: 2007年第20期
2005~2006年我院外科学教研组在医疗系2003级和2004级临床医学专业外科学教学中开展动物实验260例,现将开展情况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肖成云 刊期: 2007年第20期
总结多年护理学实验课协助带教的实践经验,阐述加强和规范护理管理,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和措施.
作者:闫冰 刊期: 2007年第20期
胃、空肠和结肠等器官均可以用于食管切除术后患者的食管重建.在不能用胃替代食管的情况下,结肠代食管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食管重建术.近年来,我们对既往接受过胃部分切除术现在发生食管癌需要进行食管部分切除术和食管癌/贲门癌术后复发需要二次手术的患者,施行两切口食管癌切除结肠代食管胸内吻合术,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斌;朱华年;李英平;谢清军;孙鹏;薛继军;董信春;陈学忠;李建成 刊期: 2007年第20期
新三步八法是在传统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三步八法的基础上,不断补充和完善起来的一种新的推拿手法.三步是指手法治疗时患者的俯卧、侧卧和仰卧3种体位,八法是指治疗过程中的推、拿、按、摩、牵、抖、揉、运八法.
作者:姜劲挺;刘保健;曾昭洋;刘建军;宋贵杰 刊期: 2007年第20期
医学论文是医学工作者实践与理论的结晶,它在贮存、推广、交流医学信息和经验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医学论文的基本结构包括标题、摘要、关键词、引言、材料与方法、结果、讨论、参考文献8项内容.医学论文在语言、语法、修辞和表达方式上都有自身独特的语体特征.
作者:徐芳 刊期: 2007年第20期
目的 研究大学生主动培养创新能力的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某校的600名大学生进行相关调查.结果 环境因素、个人因素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有一定的影响,而且不同性别、专业、文化程度的学生对创新能力培养的主动性存在差异:申请科研项目的主动性男生高于女生,文科生高于理科生,本科生高于专科生,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在校大学生培养创新能力的主动性还需加强,学校要从创新教育的角度为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相应的指导措施.
作者:张瑛;张建国;葛晓毅;董天瑶;高春燕;孙琴芳 刊期: 2007年第20期
唯物辩证法不仅正确地描绘了客观世界辩证发展的图景,完整地揭示了客观世界普遍联系和运动、发展、变化的本质规律,而且为人们提供了科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逐步摸索出了一套把唯物辩证法和方法论的基本原理融入到病理学教学中的方法,帮助学生科学地思考,站在哲学的高度上把握病理学基本知识和各个难点、要点,提纲挈领,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曹靖宇 刊期: 2007年第20期
为了解亚高原地区妇女宫颈癌的发病情况,我们进行了宫颈癌的病例对照研究,旨在了解影响亚高原地区妇女宫颈癌发生的危险因素,为亚高原地区预防和控制该疾病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程海萍;王秀娟;文国颖 刊期: 2007年第20期
教师在教学研究中得到锻炼,并通过教学研究的锻炼不断进步,教学水平不断提高,而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学研究可使教师进步得更快、提高得更多.因此,积极参与教学研究对于教师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教学研究一般可以分为3个基本步骤:教研课题设计、实施教研计划、整理与分析资料并得出研究结论.其中,课题设计是重要的一步,决定着整个教学研究的成败.本文就教研课题设计的原则进行探讨,以供教师在教学研究时参考,或许可以使一些教师在教学研究中少走弯路.
作者:姜新峰 刊期: 2007年第20期
目的 对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形态学和细胞遗传学分型进行综合分析、比较.方法 对169例初次诊断为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患者抽骨髓进行形态学检查,常规染色分类,同时进行细胞化学染色,包括过氧化物酶、糖原染色、A-醋酸奈酚酯酶及氟化钠抑制等试验.按FAB标准对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进行分型.骨髓染色体检查,采用24小时培养法或直接培养法.常规低渗,固定,行G或R显带,进行染色体分析.每例分析10~30个中期分裂相.异常克隆根据人类染色体国际命名体制(ISSN,1985年)的标准命名核型.结果 在169例患者中,69.2%的患者有染色体异常改变,其中结构异常占35.5%,数目异常占33.7%,M2、M3、M5、M4畸变比率较高,分别为27.8%、24.3%、7.1%、3.6%,占染色体畸变总数的90.8%,M1、M6次之,M0、M7较少有染色体畸变.染色体结构异常以t(8;21)、t(15;17)、inv(16)畸变多.t(8;21)在M2畸变核型中检出率为92.0%,t(15;17)在M3畸变核型中检出率为92.9%,inv(16)在M4畸变核型中检出率为66.7%.结论 对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细胞遗传学与形态学分型间的关系作了探讨,表明形态学和细胞遗传学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作者:崔杰;李文英;唐文茹;刘喜婷;姜俊峰;蔺莉;李志虎 刊期: 2007年第20期
分析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现状,提出高职图书馆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服务方式.
作者:赵佩君 刊期: 2007年第20期
目的 了解兰州市娱乐场所女性性工作者艾滋病相关知识水平,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依据,以实施有效的干预.方法 深入社区娱乐场所32家,对376名女性性工作者进行艾滋病知识问卷调查,并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娱乐场所性工作者大部分是未婚女性,初中以上文化程度,来自甘肃、东北、四川、湖南等地.性工作者对艾滋病有较高的认知率,大部分人了解艾滋病的3条传播途径,但对日常生活不传播艾滋病存在着认识误区;71.3%的从业人员知道正确使用安全套能有效预防艾滋病,但实际安全套使用率低;接受过艾滋病病毒检测的仅占12.5%;生殖器部位异常时,77.4%的人会选择去公立医院或国家指定的专科医院就诊.结论 娱乐场所女性性工作者艾滋病预防知识欠缺,安全套使用率低.在娱乐场所广泛开展有针对性的艾滋病健康教育,促进安全性行为,倡导正确的求医行为,能有效预防艾滋病的传播.
作者:张莉;李莹;陈继军 刊期: 2007年第20期
医学高职院校的微生物免疫学实验报告是实验课教学的一个主要环节,围绕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特点,探讨对实验报告的改革,实施启发式教学,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彭俊凤 刊期: 2007年第20期
针对一起预防接种诉讼案件分析在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中实施预防接种单位、处理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单位及监护人应当承担的责任,提出在预防接种工作中应当采取的改进措施,即:加强预防接种人员的素质教育,增强预防接种人员的责任心;加大<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的宣传力度,明确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监督机构的职责;加大对受种者监护人的宣传,积极争取监护人的配合.
作者:刘新梅;李天芳 刊期: 2007年第20期
进入21世纪后,为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中等卫生职业教育以超出想象的速度快速发展,教育教学改革发生了一系列深刻变化,所带来的猛烈冲击不得不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针对这种情况,围绕中等职业教育制度、教育政策、培养目标、学生管理等方面的变化进行一些思考,以期对中等卫生职业教育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从而更好地应对这些变化给我们带来的冲击.
作者:刘红伍 刊期: 2007年第20期
目的 了解大学生便秘的患病情况、影响因素及对防治便秘的认知程度,为提高大学生自身素质,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便秘诊断标准罗马Ⅱ诊断标准及汉密顿焦虑量表对唐山市5所高校的1 109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在校大学生便秘患病率为24.08%,其中便秘的发生与性别、不定时排便、经常抑制便意、运动量少、焦虑、情绪改变等有关,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01).结论 大学生便秘发生率高,应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降低大学生便秘的患病率.
作者:刘伟宏;陈长香 刊期: 2007年第20期
实验教学是药学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表明,对药学类实验室实施规范管理可有效地提高药学实验的教学效果.
作者:罗艺志 刊期: 2007年第20期
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它不仅让广大农村学校能够接收到教育卫星信号,充分享受无穷无尽的互联网资源,让亿万农民的孩子像城市的孩子一样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而且缩短了城乡教育的差距,缩短了农村与世界的距离,必将给农村教育带来质的飞跃.
作者:刘晓琴;刘晓真 刊期: 2007年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