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宝君;王启帅;牛万刚;夏琴谱
附子、白附子、香附子因药名相近而易混用,该文介绍了附子与白附子、香附子对比鉴别的主要特征,以保证用药安全.
作者:胡德明 刊期: 2006年第21期
查阅近20年的有关文献,对乌梢蛇的化学成分及分析方法进行综述,为乌梢蛇的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作者:郑艳青;王艳敏 刊期: 2006年第21期
笔者在基层监管执法中发现,当前一次性使用的无菌医疗器械在经营、使用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而基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肩负着为城乡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服务的重要职责,尤其是城乡结合部,是安全问题为集中的区域,这就要求基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在执法过程中必须加强对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械的监督管理.
作者:张晓华 刊期: 2006年第21期
根据职权法定化的原则,我局在依法分解执法职权、确定执法责任过程中,立足于建设服务型、创新型机关,大胆创新食品药品监管机制,大大提高了行政执法效率.
作者:欧阳万坤 刊期: 2006年第21期
目的 了解3类老年人群用药依从性现状及用药中存在的问题.方法 采用问卷式调查方法,对200名60岁以上的慢性病患者的疾病种类、服药情况、遵医嘱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是危害老年人身体健康的主要慢性病.多数患者以每日服药3次、每天服用3种以上药物为主.专家技术人员人群服药次数相对较少,用药简单,用药依从性好;离休老干部人群次之;普通退休人员人群有52%的人自行增减剂量,对减少药品种类、降低药价较感兴趣.结论 对不同知识背景的老年患者应侧重不同的咨询内容,以做好药学监护工作.
作者:王晓治;郭建党 刊期: 2006年第21期
目的 对新药研发工艺进行必要的改进.方法 分析研发工艺的不合理之处,确定改进的具体措施.结果 按改进后新工艺生产出的成品,各项指标均符合规定.结论 采用改进工艺,新药产品质量更加稳定可靠.
作者:齐者霞;侯玉嵩;冯玉秋;蒋立军 刊期: 2006年第21期
目的 利用正交设计法筛选依达拉奉合成产率高的原料配比和反应条件.方法 采用正交设计法的四因素三水平L9(3)4试验方案,经过直观分析和方差分析筛出佳反应条件.结果 佳试验条件是苯肼-乙酰乙酸乙酯(1:1)、乙醇用量30mL(当苯肼用量为0.2mol时)、加热回流7 h.结论 该试验方案原料简单,操作方便,试验条件比较容易实现;每次收率都大于80%,并且达到了较好的产品质量,产品熔点为127~127.8℃;红外图谱与文献报道一致.
作者:刘燕华;万泱;许军;何志;黄兰岚 刊期: 2006年第21期
目的 为项目管理在中药新药研发中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结合中药研发的特点,就中药新药研发项目管理的重点环节进行探讨.结论 项目管理应用在中药新药研发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应不断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
作者:倪静云;卞鹰;王一涛 刊期: 2006年第21期
分析我国现行医药流通供应链的弊端,提出构建以电子商务为核心的医药流通新模式及其需要着力解决的几个问题,保证药品招标采购工作的规范化.
作者:段慧敏;孙利华;张敏 刊期: 2006年第21期
目的 调查门诊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抽取湖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05年11月所有门诊西药处方,进行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的调查,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门诊抗菌药物的处方比例为42.64%,其中联合应用抗菌药物占16.79%,静脉用抗菌药物占27.33%,不合理用药占15.46%.结论 该院门诊抗菌药物的使用基本合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
作者:廖建萍;刘红宇 刊期: 2006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耳聋、耳鸣的发病机制及药物治疗进展.方法 查阅近年国内外有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中西医药物治疗耳聋、耳鸣均有一定疗效.结论 耳聋、耳鸣患者除正确用药外,尚要加强体育锻炼,避免环境噪声刺激及精神过度紧张,节制高脂饮食.
作者:王林丽;孟德胜;宋志永 刊期: 2006年第21期
目的 建立茵黄利湿颗粒中黄芩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色谱柱为Diamonsil TM C18柱(250mm×4.6mm,5 μm),流动相为甲醇-水-冰醋酸(50:50:1),检测波长为274 nm,柱温为35℃,流量为1min/mL.结果 黄芩苷质量浓度线性范围是0.010 6~0.106mg/mL,r=0.999 7,平均回收率为96.12%,RSD为1.19%.结论 该法方便、快速、准确,可用于茵黄利湿颗粒的质量控制.
作者:徐菲拉;吴立成;陈宗良 刊期: 2006年第21期
分析制药企业质量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制药企业质量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措施,为推动制药企业质量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提供参考.
作者:李华;邢花;毕玉侠 刊期: 2006年第21期
对照品、对照药材是药品生产中对原辅料、成品依法制定标准进行检验的标准物质,但笔者在执法实践中常无法买到某些对照品、对照药材,如人参皂苷Rf对照品、盐酸麻黄碱对照品、薏苡仁对照药材、川续断对照药材、梅花鹿鹿茸对照药材、大黄对照药材、吗啡对照品、磷酸可待因对照品等等.按规定原辅料不能检验的药品不能生产,不能依法制定标准进行检验的药品按假药论处,而对照品、对照药材由国家指定的单位配制、标定和供应,某些对照品、对照药材的短缺,给药品生产企业和基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监管带来困难.为此,笔者建议:
作者:任锐龙 刊期: 2006年第21期
目的 考察注射用头孢他啶与维生素C葡萄糖注射液配伍的稳定性.方法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配伍液中头孢他啶的含量,用经典恒温法推算20℃及35℃下配伍液中头孢他啶的有效期(t0.9).结果 在20℃及35℃时注射用头孢他啶与维生素C葡萄糖注射液的t0.9分别为71.26h及23.03h.结论 在一般室温下注射用头孢他啶与维生素C葡萄糖注射液配伍时头孢他啶并不十分稳定,应即时配制使用.
作者:陆妙;黎涛 刊期: 2006年第21期
通过借鉴国内外企业社会资本的新研究成果,结合我国医药行业的特点,从医药企业社会资本的结构性和认知性两个方面进行综合研究,提出培育我国医药企业社会资本的方法.
作者:常峰;杨艳 刊期: 2006年第21期
目的 综述分散片处方中的崩解剂、粘合剂及其他辅料的作用和制备方法对分散片崩解性能和溶性性能的影响,为剂型制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依据国内外文献综述辅料性能特点、已开发品种的处方设计、制备工艺等方面的内容.结果 选择合理的辅料和制备工艺可改善难溶性药物的生物利用度,以小的剂量发挥大药效.结论 对难溶性药物及中药的分散片制备,应合理利用辅料,开发新的分散片,从根本上解决老产品的质量问题.
作者:陈鋆;刘振香 刊期: 2006年第21期
介绍透皮给药制剂的研究进展及促进药物透皮渗透的方法.通过促进药物的透皮吸收,可减少药物的某些首过作用和增加用药顺应性.促进药物透皮渗透的方法主要有添加促透剂、物理方法、制成脂质体及环糊精等.透皮吸收制剂经皮给药,可达到全身治疗的目的,服药顺应性好,患者特别是儿童乐于接受.
作者:黄磊 刊期: 2006年第21期
目的 对神风液中掺加的双氯芬酸钠进行定量分析.方法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Kromasil C18柱(250mm×4.6mm,5 μm),流动相为0.025mol/L磷酸液(用三乙胺调节pH值至3.0±0.05)-乙腈(40:60),流速为1.0mL/min,检测波长为276 nm.结果 其工作曲线的线性范围为30~300 μg/mL,r=1.000 0,平均回收率为l00.1%(n=6).结论 所建立的方法准确、可靠,可用于对神风液中掺加的双氯芬酸钠进行定量分析.
作者:徐灿辉;何维为 刊期: 2006年第21期
目的 了解漯河市抗高血压药物应用现状及趋势,探讨药物相互作用的安全性.方法 随机抽查2005年11月~2006年2月漯河市医疗单位门诊处方,统计抗高血压药物出现频度,记录联合用药情况.结果 抗高血压药物以钙离子拮抗剂(CaA)、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为多,联合用药存在一些不利的药物相互作用.结论 医药企业应加强缓、控释制剂及靶向制剂的研发,医院药剂人员应对用药安全性做好监测,以促进合理用药工作.
作者:谷慧峰;黄晓敏;王永玲;薛海霞 刊期: 2006年第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