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华
目的 建立以顶空进样测定匹伐他汀钙原料药中有机溶剂残留量的方法.方法 以N,N-二甲基甲酰胺为溶剂,平衡温度为90℃,平衡时间为30min.采用DM-624毛细管柱(内涂6%氰丙基苯基硅氧烷和94%聚甲基硅氧烷),检测器为FID,载气为N2,流速为5mL/min,分流比为3:1,顶空进样量为1.0mL.结果 二氯甲烷、四氢呋喃、乙醇、正己烷、甲苯、环己烷和乙腈的质量浓度线性范围分别是12.2~304.8 μg/mL,14.4~359.6 μg/mL,101.1~2 528 μg/mL,5.8~145 μg/mL,17.9~446.5 μg/mL,77.8~1 945 μg/mL,8.1~203.3 μg/mL;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0%,99.0%,98.2%,99.2%,98.5%,99.6%,97.5%.结论 顶空气相色谱法简单,灵敏度高,测定结果准确,可用于匹伐他汀钙有机溶剂残留量的测定.
作者:江生;杨必勇;张小松 刊期: 2006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测定二维钙赖氨酸片中盐酸赖氨酸含量的方法.方法 采用Luna C18柱(250mm×4.6mm,5 μm)为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pH值为7.0的磷酸盐缓冲液(30:70),检测波长为360nm,流速为0.6mL/min.结果 盐酸赖氨酸进样量在0.15~3.00 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 6,平均回收率为99.83%,RSD为0.37%.结论 该方法灵敏快速,测定结果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作者:黄静;张毅 刊期: 2006年第21期
目的 了解抗老年痴呆药物的利用情况.方法 对医院2000-2005年抗老年痴呆药物的购药金额、用药频度及用药金额与用药人次的同步性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购药金额居前的是银杏叶片、多萘哌齐,DDDs始终位居前两位的是银杏叶片和尼莫地平片;6年中银杏叶片购药金额与DDDs的序号比始终为1,说明该药购药金额与用药人次同步.结论 通过药物利用分析,可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作者:吴杲 刊期: 2006年第21期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市场竞争的焦点已逐步由数量、价格转变为质量,21世纪是品牌和质量的世纪.而新世纪的质量是一个大质量的概念,已由产品、服务质量拓展到过程、工作、体系的质量,并进一步延伸到整个经营的质量.
作者:刘玉珍 刊期: 2006年第21期
通过对药品经营企业的质量信息进行分析研究,探讨如何从质量信息的采集、分析、利用入手,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加强药品经营企业的质量信息管理.
作者:李军朝;任强华 刊期: 2006年第21期
目的 考察注射用加替沙星和替硝唑注射液配伍稳定性.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配伍前后两种药物的含量,并观察和测定外观性状、pH值变化.结果 注射用加替沙星和替硝唑注射液配伍后在室温及35℃放置24h,配伍溶液外观性状、pH值及2种组分的含量均无明显变化.结论 注射用加替沙星与替硝唑注射液配伍后至少24h稳定,可配伍使用.
作者:徐玉红;魏怡雯;李玉珍;郭华;王玉荣 刊期: 2006年第21期
探讨药师下临床工作的主要内容和方式,促进药师更好地与临床医师合作,积极参与临床用药决策,以期提高救治成功率,减少不合理用药的发生,使药师更快地适应医院药学工作的转型,做好临床工作.
作者:白晓黎 刊期: 2006年第21期
附子、白附子、香附子因药名相近而易混用,该文介绍了附子与白附子、香附子对比鉴别的主要特征,以保证用药安全.
作者:胡德明 刊期: 2006年第21期
考察高温、高湿、光照条件下噻康唑原料的外观、水分、颜色、有关物质和含量的变化.有关物质及含量测定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ODS C18柱[Spherisob C18柱(250mm×4.6mm,5 μm),保护柱(4mm × 10cm)]为色谱柱,以加2.0mL氨水的乙腈-甲醇-水(440:400:400)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L/min,紫外检测波长为219nm.影响因素试验结果表明,高温(40℃,60℃)、高湿(92.5%)条件对噻康唑原料的质量无明显影响,但光照条件下其含量明显降低、有关物质增加,故应避光、密封保存;经6个月加速考察及24个月室温留样考察,各项指标均无明显变化.
作者:文彬;隆艳;毛振民 刊期: 2006年第21期
根据职权法定化的原则,我局在依法分解执法职权、确定执法责任过程中,立足于建设服务型、创新型机关,大胆创新食品药品监管机制,大大提高了行政执法效率.
作者:欧阳万坤 刊期: 2006年第21期
目的 调查门诊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抽取湖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05年11月所有门诊西药处方,进行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的调查,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门诊抗菌药物的处方比例为42.64%,其中联合应用抗菌药物占16.79%,静脉用抗菌药物占27.33%,不合理用药占15.46%.结论 该院门诊抗菌药物的使用基本合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
作者:廖建萍;刘红宇 刊期: 2006年第21期
目的 对神风液中掺加的双氯芬酸钠进行定量分析.方法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Kromasil C18柱(250mm×4.6mm,5 μm),流动相为0.025mol/L磷酸液(用三乙胺调节pH值至3.0±0.05)-乙腈(40:60),流速为1.0mL/min,检测波长为276 nm.结果 其工作曲线的线性范围为30~300 μg/mL,r=1.000 0,平均回收率为l00.1%(n=6).结论 所建立的方法准确、可靠,可用于对神风液中掺加的双氯芬酸钠进行定量分析.
作者:徐灿辉;何维为 刊期: 2006年第21期
目的 了解漯河市抗高血压药物应用现状及趋势,探讨药物相互作用的安全性.方法 随机抽查2005年11月~2006年2月漯河市医疗单位门诊处方,统计抗高血压药物出现频度,记录联合用药情况.结果 抗高血压药物以钙离子拮抗剂(CaA)、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为多,联合用药存在一些不利的药物相互作用.结论 医药企业应加强缓、控释制剂及靶向制剂的研发,医院药剂人员应对用药安全性做好监测,以促进合理用药工作.
作者:谷慧峰;黄晓敏;王永玲;薛海霞 刊期: 2006年第21期
药品作为一种特殊商品,它系关人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但由于药品的消费过程专业性较强,绝大多数消费者并不具备相应的药理知识和鉴别能力,在药品的消费过程中处于一种弱势地位,只能被动地接受医生和店员的指导和推荐.而非处方药(OTC)是不需凭职业医师处方即可自行判断、购买和使用的药品,具有安全性高、疗效确定、质量稳定、使用方便等不同于处方药的特点,广告在消费者选择、购买非处方药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胡天佑;李玲玲 刊期: 2006年第21期
对照品、对照药材是药品生产中对原辅料、成品依法制定标准进行检验的标准物质,但笔者在执法实践中常无法买到某些对照品、对照药材,如人参皂苷Rf对照品、盐酸麻黄碱对照品、薏苡仁对照药材、川续断对照药材、梅花鹿鹿茸对照药材、大黄对照药材、吗啡对照品、磷酸可待因对照品等等.按规定原辅料不能检验的药品不能生产,不能依法制定标准进行检验的药品按假药论处,而对照品、对照药材由国家指定的单位配制、标定和供应,某些对照品、对照药材的短缺,给药品生产企业和基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监管带来困难.为此,笔者建议:
作者:任锐龙 刊期: 2006年第21期
由于经济较落后、交通不方便、农民群众法制观念较淡薄等客观原因的存在,与城市相比,广大农村药品监管、药品安全知识及相关法律法规的普及工作还比较薄弱,农村一些地区甚至成为假劣药品的倾销地.为此,笔者结合基层药品监管工作的实际,对加强农村药品监管工作问题谈几点认识.
作者:孙士余 刊期: 2006年第21期
目的 建立茵黄利湿颗粒中黄芩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色谱柱为Diamonsil TM C18柱(250mm×4.6mm,5 μm),流动相为甲醇-水-冰醋酸(50:50:1),检测波长为274 nm,柱温为35℃,流量为1min/mL.结果 黄芩苷质量浓度线性范围是0.010 6~0.106mg/mL,r=0.999 7,平均回收率为96.12%,RSD为1.19%.结论 该法方便、快速、准确,可用于茵黄利湿颗粒的质量控制.
作者:徐菲拉;吴立成;陈宗良 刊期: 2006年第21期
分析制药企业质量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制药企业质量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措施,为推动制药企业质量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提供参考.
作者:李华;邢花;毕玉侠 刊期: 2006年第21期
目的 建立健肝散袋泡剂质量控制的薄层色谱方法.方法 采用薄层层析法对方中白芍、丹参、苦参进行鉴别研究.结果 所建立的方法可鉴别出健肝散中白芍、丹参、苦参的特征斑点,阴性试验无干扰.结论 该鉴别方法操作简单,重现性好,专属性强,可用于其质量控制.
作者:于德志;钱梅;陈高萍 刊期: 2006年第21期
介绍透皮给药制剂的研究进展及促进药物透皮渗透的方法.通过促进药物的透皮吸收,可减少药物的某些首过作用和增加用药顺应性.促进药物透皮渗透的方法主要有添加促透剂、物理方法、制成脂质体及环糊精等.透皮吸收制剂经皮给药,可达到全身治疗的目的,服药顺应性好,患者特别是儿童乐于接受.
作者:黄磊 刊期: 2006年第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