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军朝;任强华
目的 考察注射用加替沙星和替硝唑注射液配伍稳定性.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配伍前后两种药物的含量,并观察和测定外观性状、pH值变化.结果 注射用加替沙星和替硝唑注射液配伍后在室温及35℃放置24h,配伍溶液外观性状、pH值及2种组分的含量均无明显变化.结论 注射用加替沙星与替硝唑注射液配伍后至少24h稳定,可配伍使用.
作者:徐玉红;魏怡雯;李玉珍;郭华;王玉荣 刊期: 2006年第21期
由于经济较落后、交通不方便、农民群众法制观念较淡薄等客观原因的存在,与城市相比,广大农村药品监管、药品安全知识及相关法律法规的普及工作还比较薄弱,农村一些地区甚至成为假劣药品的倾销地.为此,笔者结合基层药品监管工作的实际,对加强农村药品监管工作问题谈几点认识.
作者:孙士余 刊期: 2006年第21期
目的 为项目管理在中药新药研发中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结合中药研发的特点,就中药新药研发项目管理的重点环节进行探讨.结论 项目管理应用在中药新药研发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应不断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
作者:倪静云;卞鹰;王一涛 刊期: 2006年第21期
目的 制订复方冰黄漱口剂的质量标准.方法 对制剂中的主要成分金银花、甘草、冰片等用薄层色谱法进行定性鉴别;金银花中绿原酸含量测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C18柱,以乙腈-0.4%磷酸溶液(13:87)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327nm.结果 绿原酸、甘草对照药材、甘草次酸、冰片在与对照品(对照药材)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主斑点,而阴性对照试验则呈阴性;绿原酸浓度线性范围是8.35~68.10 μg/mL,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100.39%(RSD=0.19%).结论 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精密度高,可用于控制复方冰黄漱口剂的质量.
作者:黄富宏;顾仓临;姜小梅;严二雄;梁宪扬 刊期: 2006年第21期
监察部副部长屈万祥曾在全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工作座谈会上强调,食品药品监管工作与人民群众的利益息息相关,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权、健康权,各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要毫不犹豫地站在维护人民群众利益的立场上,坚决地处罚造假企业,坚决地处理在监管工作中失职的责任者.要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和国务院的要求,认真履行监管职责,把食品药品质量安全保障好.
作者:《中国药业》编辑部 刊期: 2006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耳聋、耳鸣的发病机制及药物治疗进展.方法 查阅近年国内外有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中西医药物治疗耳聋、耳鸣均有一定疗效.结论 耳聋、耳鸣患者除正确用药外,尚要加强体育锻炼,避免环境噪声刺激及精神过度紧张,节制高脂饮食.
作者:王林丽;孟德胜;宋志永 刊期: 2006年第21期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市场竞争的焦点已逐步由数量、价格转变为质量,21世纪是品牌和质量的世纪.而新世纪的质量是一个大质量的概念,已由产品、服务质量拓展到过程、工作、体系的质量,并进一步延伸到整个经营的质量.
作者:刘玉珍 刊期: 2006年第21期
目的 综述分散片处方中的崩解剂、粘合剂及其他辅料的作用和制备方法对分散片崩解性能和溶性性能的影响,为剂型制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依据国内外文献综述辅料性能特点、已开发品种的处方设计、制备工艺等方面的内容.结果 选择合理的辅料和制备工艺可改善难溶性药物的生物利用度,以小的剂量发挥大药效.结论 对难溶性药物及中药的分散片制备,应合理利用辅料,开发新的分散片,从根本上解决老产品的质量问题.
作者:陈鋆;刘振香 刊期: 2006年第21期
介绍透皮给药制剂的研究进展及促进药物透皮渗透的方法.通过促进药物的透皮吸收,可减少药物的某些首过作用和增加用药顺应性.促进药物透皮渗透的方法主要有添加促透剂、物理方法、制成脂质体及环糊精等.透皮吸收制剂经皮给药,可达到全身治疗的目的,服药顺应性好,患者特别是儿童乐于接受.
作者:黄磊 刊期: 2006年第21期
目的 利用正交设计法筛选依达拉奉合成产率高的原料配比和反应条件.方法 采用正交设计法的四因素三水平L9(3)4试验方案,经过直观分析和方差分析筛出佳反应条件.结果 佳试验条件是苯肼-乙酰乙酸乙酯(1:1)、乙醇用量30mL(当苯肼用量为0.2mol时)、加热回流7 h.结论 该试验方案原料简单,操作方便,试验条件比较容易实现;每次收率都大于80%,并且达到了较好的产品质量,产品熔点为127~127.8℃;红外图谱与文献报道一致.
作者:刘燕华;万泱;许军;何志;黄兰岚 刊期: 2006年第21期
目的 研究小檗碱(黄连素)的降血糖作用及临床疗效.方法 用四氧嘧啶建立糖尿病小鼠模型,进行药效学试验,并以格列齐特为对照进行临床疗效观察.结果 小檗碱对糖尿病小鼠有降血糖作用且有量效关系,可提高其糖耐量和血清胰岛素水平;临床有效率治疗组为80.00%,对照组为76.67%,两组疗效明显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小檗碱对糖尿病小鼠和2型糖尿病患者均有降血糖作用.
作者:郭彬;赵恒侠 刊期: 2006年第21期
附子、白附子、香附子因药名相近而易混用,该文介绍了附子与白附子、香附子对比鉴别的主要特征,以保证用药安全.
作者:胡德明 刊期: 2006年第21期
阐述从中药汤剂产生以来有关调剂方法、调剂工具的历史沿革和现代变革.
作者:沈铁军 刊期: 2006年第21期
笔者在基层监管执法中发现,当前一次性使用的无菌医疗器械在经营、使用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而基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肩负着为城乡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服务的重要职责,尤其是城乡结合部,是安全问题为集中的区域,这就要求基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在执法过程中必须加强对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械的监督管理.
作者:张晓华 刊期: 2006年第21期
查阅近20年的有关文献,对乌梢蛇的化学成分及分析方法进行综述,为乌梢蛇的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作者:郑艳青;王艳敏 刊期: 2006年第21期
目的 提高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表的质量.方法 审查2004年1月至2005年12月不良反应报告表162份.结果 基本合格99份(占61.11%),不合格63份(占38.89%).结论 应加大宣传力度,普及ADR知识,增强责任感,提高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表的质量.
作者:杨玲英 刊期: 2006年第21期
目的 了解漯河市抗高血压药物应用现状及趋势,探讨药物相互作用的安全性.方法 随机抽查2005年11月~2006年2月漯河市医疗单位门诊处方,统计抗高血压药物出现频度,记录联合用药情况.结果 抗高血压药物以钙离子拮抗剂(CaA)、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为多,联合用药存在一些不利的药物相互作用.结论 医药企业应加强缓、控释制剂及靶向制剂的研发,医院药剂人员应对用药安全性做好监测,以促进合理用药工作.
作者:谷慧峰;黄晓敏;王永玲;薛海霞 刊期: 2006年第21期
患者女,36岁,于2006年3月27日因盆腔炎来院就诊.既往无过敏史,体格检查后因患者1 d前曾口服阿莫西林3次,无任何不适,遂给予生理盐水250 mL+头孢曲松钠3 g静脉滴注进行抗炎治疗,滴速为60滴/min.当滴人液体20~30 mL时,患者突然出现全身瘙痒、大汗淋漓、呼吸急促、烦躁不安、流涎、意识不清及四肢湿冷,测血压60/20 mmHg(1 mmHg=0.133 kPa)、心率132次/min.立即停药,撤下原有液体,持续低流量给氧,采用静脉滴入氢化可的松100 mg+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静脉注射肾上腺素1 mg等一系列抗过敏、抗休克治疗.患者20 min后生命体征恢复正常,1 d后症状消失,转危为安.
作者:胡晓川 刊期: 2006年第21期
根据职权法定化的原则,我局在依法分解执法职权、确定执法责任过程中,立足于建设服务型、创新型机关,大胆创新食品药品监管机制,大大提高了行政执法效率.
作者:欧阳万坤 刊期: 2006年第21期
对照品、对照药材是药品生产中对原辅料、成品依法制定标准进行检验的标准物质,但笔者在执法实践中常无法买到某些对照品、对照药材,如人参皂苷Rf对照品、盐酸麻黄碱对照品、薏苡仁对照药材、川续断对照药材、梅花鹿鹿茸对照药材、大黄对照药材、吗啡对照品、磷酸可待因对照品等等.按规定原辅料不能检验的药品不能生产,不能依法制定标准进行检验的药品按假药论处,而对照品、对照药材由国家指定的单位配制、标定和供应,某些对照品、对照药材的短缺,给药品生产企业和基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监管带来困难.为此,笔者建议:
作者:任锐龙 刊期: 2006年第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