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熊;顾海
时辰用药亦即择时用药.我国古代中医学中就已经发现,根据人体和自然的时间变化节律,选择佳给药时间能够发挥佳药效,减少毒副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已经清楚地了解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与疗效作用,且同时辰用药息息相关.如能恰当地运用时辰用药理论,便可获得佳疗效和减少毒副反应.反之,如果忽略时间因素,认为在任何时间用药,剂量相同即可得到相同结果,这是不恰当的,因为这样很可能改变药物的活性而降低疗效,甚至产生毒副反应,从而不能取得良好疗效.
作者:张方;黄泰康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观察手术结束前静脉注射氯诺昔康对预防全身麻醉患者拔管期不良反应的作用.方法:ASA Ⅰ~Ⅱ级妇科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和氯诺昔康组(L组),两组分别在术毕前20 min静脉注射生理盐水2 mL、氯诺昔康8 mg(稀释至2 mL).在围拔管期观察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拔管时间、清醒时间、躁动发生情况及有无恶心等不良反应.结果:L组拔管时的血压、心率较为平稳,明显优于C组(P<0.05),躁动发生例数也少于C组(P<0.05),两组间拔管时间、清醒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全身麻醉患者在气管导管拔管前静脉注射氯诺昔康可减轻拔管期不良反应.
作者:罗东;李华凤;黄蔚;吕胜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概括介绍阿魏酸钠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方法:归纳整理大量研究文献.结果与结论:阿魏酸钠对心脑血管、肝、肾等具有保护作用,并有抗炎、明目等药理作用.临床常用于治疗肺心病、动脉硬化、心绞痛、肾病及各种综合征、糖尿病、脑梗塞、偏头痛、眩晕等.
作者:刘会荣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介绍脂质体载药系统在抗肿瘤药物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采用文献综述方法,主要介绍普通脂质体和一些经过修饰后的脂质体作为药物载体的研究情况.结果:脂质体作为抗肿瘤药物的载体是可行的,可显著降低抗肿瘤药物的毒副作用,增加血药浓度并延长作用时间,还可明显提高抗肿瘤药物作用的靶向性.结论:脂质体是抗肿瘤药物的理想载体,在抗肿瘤治疗中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作者:宫亮;杨和平 刊期: 2005年第03期
作者:杜德安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研制中的抗肿瘤新药树舌多糖GF注射液(GFi)对荷瘤小鼠外周血T细胞亚群、血清白介素-2(IL-2)及巨噬细胞(MФ)吞噬功能的影响.方法:HepA荷瘤鼠动物模型,以流式细胞术测定外周血T细胞亚群功能,ELISA法测血清IL-2,以腹腔注射鸡红细胞测定MФ吞噬功能.结果:GFi能够使荷瘤小鼠外周血CD4+,CD8+T细胞数量增加(P<0.01),调节CD4+/CD8+比例;提高血清IL-2的水平(P<0.05);并显著提高荷瘤小鼠腹腔MФ的吞噬率和吞噬指数(P<0.01).结论:GFi对肿瘤机体免疫功能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作者:管宇;于英君 刊期: 2005年第03期
所谓中宏观ADR监测和报告体系,是指省以下包括省级ADR监测和报告中心在内的ADR监测与报告体系,这个体系在ADR监测与报告工作中起着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因此,建立良好的中宏观ADR监测与报告体系和运作机制,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卫生部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2004年4月联合颁布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规定,国家实行ADR报告制度,药品生产企业、药品经营企业、医疗卫生机构应按规定时限和方式,向所在地的省级ADR监测中心报告所发现的ADR.可见,ADR中宏观监测和报告体系主体主要由ADR监测中心(省和省以下)、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和医疗卫生机构组成.
作者:梁毅;葛卫红;刘莹;王从政;张福强;苌雅娴 刊期: 2005年第03期
2004年是我国推进法治建设的重要一年.2004年3月,国务院发布了<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提出了实现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目标.2004年7月1日,具有政府法治建设里程碑意义的<行政许可法>开始施行.在国家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大背景下,全国食品药品监管系统按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限、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不断完善法规体系,规范行政执法行为,这些年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3期
药物经济学是医药领域的一门新兴的学科,正在受到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的重视和应用.进行药物经济学研究与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有限的药物资源[1],而这一目的的终实现,有赖于相关药品政策的制定与实施.目前,发达国家已将药品的经济性作为与药品的安全性、有效性同等重要的药品评价指标,众多发达国家的药品政策法规中均体现了对药品经济性的要求.然而,我国现行的药品政策中尚未充分体现对药品经济性的要求,因此,应用药物经济学,将药品的经济性要求纳入我国药品政策中,既是当前面临的重要课题,也是与国际接轨的现实需要.笔者就此作一探讨.本文所研究的药品政策是指所有与药品相关的政策.
作者:孙利华;吴晶;董丽;严明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细胞凋亡在心血管疾病发生和治疗中的意义.方法:查阅国内文献报道.结果:细胞凋亡参与动脉粥样硬化、心律失常、慢性心力衰竭等多种心血管疾病的病理过程,人为调控细胞凋亡的过程可能成为这些疾病治疗的新途径.结论:细胞凋亡具有重要的生理和病理意义,其调控机制复杂,深入探讨心血管疾病中细胞凋亡的机制将会给心力衰竭、缺血-再灌注损伤、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及再狭窄等问题的解决带来突破.
作者:张红云;陈淑勉;曾伟华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介绍多肽、蛋白类药物的可生物降解植入剂的研究进展情况.方法:广泛查阅有关资料,综述多肽、蛋白类药物的可生物降解植入剂在载体材料、制备方法、稳定性、体外及体内释药特性方面的研究进展.结果和结论:多肽、蛋白类药物的可生物降解植入剂发展前景广阔.
作者:袁浩宇;季平;文辉;李明芬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了解中药制剂致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方法:对55例中药制剂所致不良反应进行分析.结果:共涉及中药制剂20种.在55例不良反应中,主要为变态反应,占74.5%(41/55),其他类型反应占25.5%(14/55);由静脉给药引起的不良反应多,占78.2%.结论:中药制剂也可引起许多不良反应,其中静脉给药时发生不良反应的可能性大,应加强对中药不良反应的认识.
作者:陈燕华;徐晋辉 刊期: 2005年第03期
鱼腥草含有癸酰乙醛、甲基正壬酮、月桂醛、癸酸等成分,其中癸酰乙醛具有抗病原微生物活性.药理研究证明鱼腥草具有抗菌、抗病毒、增强体机免疫、抗炎等作用,故在呼吸科、消化科、外科、妇科及五官科疾病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作者:巩聿清;武玉锦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法)测定灭菌王洗剂中蛇床子素含量,完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Hypersil C18柱,流动相为乙腈-水(54:46),检测波长为321 nm.结果:线性范围为1~6μg/mL(r=0.999 6),平均回收率为98.8%,RSD为1.5%(n=6).结论:HPLC法简便、准确,可用于测定灭菌王洗剂中蛇床子素的含量.
作者:程爱平 刊期: 2005年第03期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决定在全国医疗器械行业中启动实施<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即医疗器械GMP),并初步确定用4至5年的时间逐步完成GMP认证工作,此举将使我国医疗器械质量监管步入新的阶段.国家药监局的这一重要部署既是与国际接轨的举措,也是经济发展的要求,更是人们对医疗器械质量关注程度不断提高的需求,其目的是从源头上建立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的规范标准和约束机制,从而全面提升我国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的整体素质和医疗器械质量监督管理的水平.
作者:张延庆;秦建华;王峰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比较伐昔洛韦缓释片与普通片在犬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方法:采用双周期随机交叉试验设计方法进行试验,将6只犬随机分为2组,分别口服给予参比制剂(盐酸伐昔洛韦片)和供试制剂(盐酸伐昔洛韦缓释片),间隔1周后,2组交换给药,并于相同时间点采集犬下肢静脉血样,用HPLC法测定血药浓度.结果:将单剂量给予供试制剂和参比制剂后的AUC0→t和Cmax,经对数转化后进行方差分析,双、单侧t检验和90%可信区间检验,结果供试制剂的Cmax小于参比制剂而Tmax则大于参比制剂.结论:所研制的伐昔洛韦缓释片具有明显的缓释特征.
作者:陈建秀;赵朝伟 刊期: 2005年第03期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3期
分析发展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的重要战略意义,提出生物医药在发展中应引入风险投资,并对生物医药领域内引入风险投资的可行性及其投资策略进行探讨.
作者:张熊;顾海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促进合理用药.方法:对头孢拉定致药物性血尿的13例患儿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所致血尿均为肉眼血尿,早出现在首次静脉输入头孢拉定时,晚出现在用药后72 h,用药剂量均小于100mg/(kg·d),停药后肉眼血尿均在24~72 h内消失,患儿肾功能均正常.结论:静脉滴注头孢拉定时,应严格控制其剂量,同时应注意药物配制时的浓度、输液速度,以避免其不良反应.
作者:李华荣;刘立纲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氟西汀(百忧解)对脑梗塞伴抑郁症患者临床症状的影响,以证明脑梗塞患者的部分症状为抑郁症所致.方法:随机选择脑梗塞患者70例,经Zung量表筛查,诊断伴抑郁症者(积分≥40分)48例,分为两组.氟西汀治疗组(30例)给予氟西汀(20 mg,1次/d)及常规活血、抗凝治疗,心理治疗组(18例)由专门人员进行心理指导和生活方式干预,均观察6周.结果:氟西汀治疗后患者Zung量表评分比治疗前有非常显著的下降(P<0.01),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疗效优于单用心理治疗.结论:抗抑郁治疗有助于脑梗塞伴抑郁症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马海英;蔡玉芬 刊期: 2005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