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海英;李妍;李宏建;牟燕
目的: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科学管理、促进合理用药.方法:采用DDDs分析法及消耗金额统计法对山东省立医院抗菌药物的使用频度及消税金额进行统计排序,对各类抗感染药物的临床地位及应用情况进行评价分析.结果与结论:该院5年内药品销售总金额逐年上升,抗感染药物销售金额占西药总销售金额的比例逐年下降;头孢菌素类药物临床使用比例高,居主导地位;阿奇霉素连续3年居该院药品销售金额首位,头孢曲松连续3年居前3位,氨苄西林/舒巴坦与头孢哌酮/舒巴坦交替领先,提示其价格较高且临床使用范围广;青霉素、阿莫西林胶囊、琥乙红霉素的DDDs连续领先,提示其用药频度高,治疗地位稳定.
作者:侯宁 刊期: 2005年第12期
目的:调查降血脂药物的应用情况.方法:对2002-2004年降血脂药物的用药频度(DDDs)、每日药费、用药金额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有11种降血脂药物,藻酸双酯钠的DDDs排序靠前,三类降血脂药物搭配使用并相对稳定,他汀类用药金额、进口(含合资)药所占百分比有上升趋势.结论:降血脂药物应用基本合理,他汀类降血脂药物市场前景广阔.
作者:闫海英;李妍;李宏建;牟燕 刊期: 2005年第12期
目的:观察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二甲双胍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42例,服用磺脲类降糖药物效果不佳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加用二甲双胍口服治疗.在治疗随访的24周中,监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及血脂,并观察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4周后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显著下降,12周后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及甘油三酯(TG)显著下降,24周后高密度脂蛋白(HDL)升高,但血胰岛素无显著变化;23.8%的患者服用二甲双胍后出现恶心、腹泻,但症状轻微且短暂.结论:二甲双胍是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安全、有效的药物.
作者:王伟;余波 刊期: 2005年第12期
目的:用发酵工艺生产黑木耳菌丝体,用于临床治疗脑栓塞后遗症.方法:将黑木耳菌种接种于培养基,在28℃、压力0.1 MPa,发酵时间45 h的条件下,三级发酵.结果:黑木耳菌丝体中木耳多糖平均含量5.7 mg/g.结论:该生产工艺可靠、质量稳定、产量高、成本低,适合于工业化生产.
作者:田宝林 刊期: 2005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小剂量尿激酶(UK)与低分子肝素联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临床疗效.方法:158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79例.治疗组应用UK 0.5万IU/kg,于30 min内静脉滴入,连续3 d;在第1天静脉滴注UK前1 h先静脉注射低分子肝素25 mg,然后低分子肝素1 mg/kg皮下注射,1次/d,共6 d;对照组不用UK,其他治疗同治疗组.主要比较指标为30 d内病死率和心肌梗塞发生率,并观察治疗组治疗前后凝血指数变化.结果:30 d内心脏事件两组间差异显著(P<0.05),急性心肌梗塞发生率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频发心绞痛发生率的减少亦优于对照组(第1周,P<0.01;第4周,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凝血指数变化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小剂量尿激酶与低分子肝素联合治疗UAP可明显降低急性心肌梗塞和频发心绞痛的发生率.
作者:周利民;李莉 刊期: 2005年第12期
目的:激素替代物依普黄酮联合少量雌激素治疗绝经期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2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应用依普黄酮联合少量雌激素治疗,对照组应用雌激素治疗,两组同时服用钙剂.结果:治疗组患者较治疗前骨密度增高6.87%(P<0.05),症状缓解较对照组明显(P<0.01),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3%(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提高.结论:依普黄酮联合雌激素能有效预防和治疗绝经期骨质疏松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东萍;丁英儿;张洪 刊期: 2005年第12期
目的:观察烧伤搽剂治疗Ⅱ°烧伤的临床疗效.方法:以烧伤搽剂为观察组(57例),京万红烫伤膏为对照组(54例),比较两药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创面治疗后7 d愈合率分别为(61.12±20.11)%和(57.23±25.55)%,治疗后14 d愈合率分别为(85.58±23.13)%和(73.49±25.67)%,创面完全愈合时间观察组为(17.60±4.58)d,对照组为(21.30±4.30)d,各观察指标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烧伤搽剂可明显促进Ⅱ°烧伤的创面愈合.
作者:邓家斌;代强;封浩德 刊期: 2005年第12期
目的:对灰白色、淡黄色及纯白色盐酸青藤碱3种晶形的纯度进行分析.方法:采用电子显微镜扫描法、红外光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法)、差示扫描热量法(DSC法)等进行分析.结果:溶解度灰白色晶形为9.1 g/100mL,淡黄色晶形为9.0 g/100mL,纯白色晶形为16.8 g/100 mL;电子显微镜扫描结果,纯白色盐酸青藤碱晶形表面光洁、透明,灰白色、淡黄色盐酸青藤碱晶形表面吸附有杂质斑点,且淡黄色比灰白色多;在HPLC图中,纯白色盐酸青藤碱晶形峰与对照品完全一致,灰白色晶形有2个小杂质峰,淡黄色3个小杂质峰;红外光谱图中,纯白色晶形与对照品峰形一致,灰白色晶形与淡黄色晶形在2 400~2 300 cm-1有一个vC≡N吸收峰,且淡黄色晶形的吸收峰较灰白色晶形峰强;盐酸青藤碱对照品、灰白色、淡黄色及纯白色的DSC图谱在231~235℃均只有一个吸热峰,无多晶形现象.结论:盐酸青藤碱晶形纯度与生产工艺有关,在生产中应控制好原料质量.纯度分析方法快速、简便、专属性强,可为盐酸青藤碱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作者:马廷升;李高;刘志华;杨宏健;黄刚;朱兰翠 刊期: 2005年第12期
目的:优选四妙颗粒中盐酸小檗碱的提取方法.方法:以四妙颗粒中盐酸小檗碱为指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分析测定,系统考察不同浓度、体积的乙醇以及不同提取次数对盐酸小檗碱提取率的影响,并用正交试验法进一步优选提取条件.结果:佳提取工艺条件为7倍量、75%乙醇回流提取3次.结论:提取次数对盐酸小檗碱的提取率有较大影响,优选工艺可行.
作者:李文;李俭;陆晓梅 刊期: 2005年第12期
目的:观察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40例)予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GSH l 200 mg静脉滴注,对照组(40例)予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维生素C 2 000 mg静脉滴注,均每日1次,连用3~4周,分别比较两组用药后的肝功能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肝功能指标均明显降低,较治疗前差异显著;治疗组和对照组肝功能改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7.5%和30.0%,两组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GSH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疗效显著,且用药安全.
作者:金怒云;余小虎;施建平;邱夏地;顾国妹 刊期: 2005年第12期
目的:研究度米芬渗透泵片的稳定性.方法:将度米芬渗透泵片在光照、高温、高湿条件下露置,定时取样,观察样品形态、含量及溶出度.结果:度米芬渗透泵片在光照、高温条件下均稳定;在相对湿度95%条件下放置,含量未发生变化,但释放明显加快,片剂外观有膨胀、吸潮现象.结论:该制剂在光照、高温条件下表现良好的稳定性,在高湿条件下极不稳定,应注意包装材料的隔湿性能.
作者:陈亮;何凤慈;宋宏宇 刊期: 2005年第12期
目的:系统介绍建立静脉药物配置中心(PIVAS)的意义及国内外发展现状.方法:以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建立PIVAS的具体操作为基础,系统调研国内外资料,对PIVAS的发展状况及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结果:虽然PIVAS运行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但其建立和发展将会促进医院药学的发展.结论:PIVAS的建立符合药学技术服务的发展趋势,能进一步发挥临床药师的作用,有助于提高医院的管理水平和医疗护理水平.
作者:刘新春;徐恒;马亚兵 刊期: 2005年第12期
目的:建立气相色谱法,测定黄体酮中的残留溶剂乙醇的含量.方法:毛细管柱,以N2为载气,柱温30℃,FID检测.结果:乙醇在25~150μg/mL范围内,浓度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7 7),平均回收率为99.0%.结论:该方法灵敏、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可很好地控制制剂中乙醇残留量.
作者:梅宏辉 刊期: 2005年第12期
目的:考察注射用盐酸头孢吡肟的稳定性.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中盐酸头孢吡肟及有关物质的含量.以戊烷磺酸的水溶液(戊烷磺酸钠2.61 g→1000 mL水,冰醋酸调节pH=3.4,氢氧化钠调节pH=4.0)-乙腈(950:5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54 nm.结果:与放置0 d时比较,室温放置6个月后3批样品的各项指标均无明显变化.结论:注射用盐酸头孢吡肟的稳定性良好.
作者:汪海洋;张艳春;王宏业 刊期: 2005年第12期
目的: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以测定还原型谷胱甘肽制剂的含量.方法:采用C18柱(250 mm×150 mm,5μm);流动相为磷酸二氢钾庚烷磺酸钠溶液(取磷酸二氢钾6.8 g和庚烷磺酸钠2.2 g,加水至1 000mL溶解后,滴加磷酸调节pH值至3.0,用0.45μm的微孔滤膜滤过,即得)-甲醇(970:30),流速:1.0 mL/min.结果:还原型谷胱甘肽浓度线性范围是50~110μg/mL,回归方程为y=14 704 x+2.496×10-4,r=1.0000,平均回收率为98.22%,RSD=0.57%.结论:该方法快速、灵敏、准确、可靠,可用于还原型谷胱甘肽制剂的含量测定.
作者:张锦;邹玉明;张小松;雷灼雨;龚士学;吴蔚 刊期: 2005年第12期
加强对上市药品的安全监管,实行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制度,规范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和报告的管理,对保障公众用药安全有重要意义.按规定报告所发现的药品不良以应,这是我们每一位医务人员的责任.
作者:陈晓君 刊期: 2005年第12期
通过对浙江省内部分医院药房人员的知识结构、继续教育、工作状况等的调整研究,指出现今药房调剂人员的知识结构比较单一,且再教育内容、模式有待调整,很难适应今后临床中药学开展的需要.呼吁医院加快中药房改革步伐,医药高校应紧跟时代,培养适应新世纪需求的复合型人才.
作者:卢倍琴;丁倩雯;叶丽美;粟倩;徐爱琴 刊期: 2005年第12期
目的:评价哌拉西林/舒巴坦治疗细菌性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9例患者分为试验组(28例)和对照组(31例),分别应用哌拉西林/舒巴坦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剂量为9~20 g,每8 h 1次,静脉滴注给药,疗程5~14 d.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89.3%,90.3%,细菌清除率分别为90.5%,92%.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25%,试验组中未见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哌拉西林/舒巴坦是治疗细菌性感染有效、安全的药物.
作者:陈勇川;朱卫民 刊期: 2005年第12期
作者:《中国药业》编辑部 刊期: 2005年第12期
目的:对常用中药材的荧光鉴别方法进行整理、研究.方法.采用药材的断面、药材粉末或药材的提取液进行荧光鉴别.结果:多数中药材在紫外灯下都有不同颜色的荧光,且与混淆品的荧光行为不同.结论:荧光鉴别方法可作为中药材的快速鉴别方法之一.
作者:郭丽娜;赫修洁;刘春峰 刊期: 2005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