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俊勇;叶鹏;冯晓东
目的:调查抗感染药物用量情况并进行预测分析,为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选择益阳市25家县级以上医院2001-2003年各类抗感染药物的临床应用数量、销售金额及百分比数据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类、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及其他抗感染药物每年用量都有不同程度增加;而青霉素类、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每年用量都有不同程度降低.结论:应规范抗感染药物使用行为,使其朝着高效、安全、经济的方向发展.
作者:艾雄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评价加替沙星治疗细菌性感染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43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2例和对照组21例,分别静脉滴注加替沙星葡萄糖注射液和左氧氟沙星注射液,剂量均为0.2 g,2次/d,疗程7~14 d.结果:加替沙星和左氧氟沙星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81.82%和80.95%,细菌清除率分别为84.21%和88.24%,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9.3%和4.76%,试验中未见光敏反应及其他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加替沙星葡萄糖注射液可作为治疗细菌性感染有效、安全的抗生素.
作者:陈勇川;朱卫民;戴晓天;周占松;余荣杰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对抗微生物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为促进抗微生物药物合理使用,深化医疗机构改革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2-2003年药品购入数据,采用Microsoft Excel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2002及2003年抗微生物药物医保药品用药频度分别占总数的比例达97%及94%;口服、注射、外用药用药频度之比为3:1:1;临床常用抗微生物药物为青霉素类、喹诺酮类、头孢菌素类;与2002年相比,2003年药物的日治疗费用有所降低.结论:我院抗微生物药物用药结构基本合理,但在降低抗微生物药物使用金额方面还有较大潜力.
作者:陶宜富;肖大伟 刊期: 2004年第12期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12期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考察呋塞米注射液在氯化钾注射液和硫酸镁注射液中的稳定性.方法:在室温下,将呋塞米注射液分别与氯化钾注射液和硫酸镁注射液按1:1(V/V)比例配伍后,24 h内观察配伍液的外观、pH值及紫外图谱的变化,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和银量法分别测定呋塞米与氯化钾的含量.结果:在室温下,24 h内呋塞米与氯化钾的配伍液,其外观、pH值、紫外图谱及含量均无明显变化;而呋塞米与硫酸镁的配伍液有沉淀产生.结论:在室温下24 h内,呋塞米注射液与氯化钾注射液可配伍使用,与硫酸镁注射液则不可配伍使用.
作者:温坚 刊期: 2004年第12期
当前,我国医药行业的整体发展呈现出良好的趋势,但对单个企业来讲,由于战略布局分散、产品低水平重复严重,企业在生存、发展方面仍存在严重的问题.医药企业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争取做大、做强,终实现规模经济效益呢?笔者在此作一探讨.
作者:张红英 刊期: 2004年第12期
GMP认证为企业的生存打下了基础.然而,企业能否在药品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持续发展,如何使GMP管理体系长期有效地运行,如何使企业的质量管理在提高企业效率和效益、培育企业品牌、降低成本、提高产品技质水平中发挥重要作用,这是医药企业质量管理工作需积极探索和实践的重要问题.
作者:王仲惠 刊期: 2004年第12期
以药品定价的基本原则为基础,通过对药品单独定价与统一定价的比较,结合药物经济学的观点,对我国药品单独定价的问题进行讨论并提出规范化建设的参考意见和建议.
作者:邱家学;孟光兴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促进硝酸酯类药物更合理、安全、有效地应用于临床.方法:对硝酸酯类药物临床应用中易出现的耐受性、搏动性头痛、低血压、消化道反应及停药反应等问题,具体分析其产生机制及临床表现.结果与结论:采取相应的措施能有效预防这些问题.
作者:周来温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复方鳖甲软肝片对高脂性大鼠肝脏脂肪变性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从50只大鼠中抽取10只为正常对照组,给予普通饲料喂养,其余40只给予高脂饲料喂养,15 d后分为模型对照组和复方鳖甲软肝片低、中、高剂量组.根据肝小叶内含脂滴细胞数与总细胞数的比值,将肝细胞脂肪变性程度进行分级,采用秩和检验的方法,进行等级资料数据的处理.结果:复方鳖甲软肝片低、中、高剂量均有明显减少肝细胞内脂滴的作用.结论:复方鳖甲软肝片对高脂性大鼠肝脏脂肪变性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作者:周玉娟;段斐;牛建昭;杨美娟;穆仙丽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初期阿托伐他汀和氟伐他汀短期治疗对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的影响,探讨ACS初期应用他汀类药物的必要性和有效性.方法:将67例ACS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治疗组(A组,25例)、氟伐他汀治疗组(B组,24例)和常规治疗组(C组,20例),测定治疗前和治疗后NO,ET-1及血脂、肝功能等指标.结果:3组治疗前后血脂水平变化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C组治疗后3 d NO,ET-1水平变化差异无显著性(P>0.05).A组和B组治疗后3 d NO水平均明显升高,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C组比较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间比较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ET-1水平A,B两组治疗后虽有所下降,但与治疗前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ACS初期给予阿托伐他汀和氟伐他汀短期治疗,均可明显升高NO水平,对改善内皮功能有利.
作者:田静文;方颖;周爱英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改进盐酸普鲁卡因溶液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以一阶导数光谱在308.0 nm波长处谷-零间的振幅为定量依据,测定盐酸普鲁卡因溶液的含量.结果:盐酸普鲁卡因溶液浓度在5~30μg/mL范围内与一阶导数谷-零间的振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100.04%,RSD=0.43%.结论:一阶导数分光光度法简便、准确,可用于测定盐酸普鲁卡因溶液的含量.
作者:刘素琴 刊期: 2004年第12期
作者:孙良群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研制紫草蛇蝎片,用于治疗银屑病.方法:提取处方中药材有效成分与部分药材粉末配制,并制定其质量标准,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61例)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36例)总有效率为91.7%,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无一例不良反应.结论:紫草蛇蝎片制备方法简便,质量控制方法可靠,是治疗银屑病的安全有效药物.
作者:王祥;吕双方;李国超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建立反相离子对测定硫酸阿托品眼膏中硫酸阿托品含量的方法.方法:以Alltima-C18柱(5μm,4.6 mm×250 mm)为色谱柱,0.05 mol/mL庚烷磺酸钠水溶液-乙腈(65:3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10 nm.结果:硫酸阿托品在0.008~0.120μg/μL范围内,浓度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A=15 308.163 9 C-72 915.407 3,r=0.999 5,平均回收率为98.87%,RSD=1.45%.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可用于硫酸阿托品眼膏的质量控制.
作者:徐晓卫;林观样;潘柔和 刊期: 2004年第12期
就基层医院开展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滞后原因进行分析,并对今后如何开展此项工作提出建议.
作者:俞致;王晓娟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比较测定甘草酸二铵含量的3种紫外分光光度法.方法:紫外分光光度法.用水作溶剂,甘草酸二铵测定波长为252 nm,烟酰胺波长为261 nm,吸收系数(E1%1cm)用5台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结果:甘草酸二铵浓度在9.64~57.84μg/mL之间与吸收度线性良好,r=0.999 8,吸收系数法,甘草酸二铵对照品法及烟酰胺对照品法的回收率分别为99.64%,99.32%及95.84%,RSD均为0.7%(n=6).结论:用吸收系数和甘草酸二铵对照品法测定本品含量,结果基本一致,而烟酰胺对照品法测定结果偏低.
作者:赖瑛;王佩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介绍环氧化酶-2(COX-2)抑制剂预防和治疗肝癌的研究进展及其作用机制.方法:查阅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结果:COX-2抑制剂在体内和体外试验中均能显著抑制多种肝癌细胞的增殖,诱导其凋亡,并对肿瘤血管生成有抑制作用.结论:COX-2可能成为肿瘤治疗中的一个新靶点,COX-2抑制剂在肝癌的防治中有较好的应用前景,但其有效性和安全性还需进一步研究.
作者:李攀;赵春景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美洛西林钠在5%葡萄糖、10%葡萄糖、0.9%氯化钠、葡萄糖氯化钠4种输液中的稳定性.方法: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配伍液中美洛西林钠的含量,并观察其外观、pH值的变化.结果:美洛西林钠在4种输液中的含量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含量下降越快.在5%葡萄糖注射液中2 h内含量为101%(25℃)、95.3%(35℃);在10%葡萄糖注射液中4 h内含量为98.9%(25℃)、95.4%(35℃),在0.9%氯化钠注射液中8 h内含量为100.4%(25℃)、97.6%(35℃);在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中12 h内含量为98.4%(25℃)、97.5%(35℃).结论:美洛西林钠与4种输液可以配伍应用.
作者:张念森;褚爱武;宋冷梅;王春检;边瑞民 刊期: 2004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