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浅谈基础护理学教学中护生职业素质的培养

李霞;黄丽萍

关键词:职业素质教育, 基础护理学, 护生
摘要:职业素质是劳动者对社会职业了解与适应能力的一种综合体现,其主要表现在职业兴趣、职业能力、职业个性及职业情况等方面.一般来说,劳动者能否顺利就业并取得成就,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本人职业素质的高底.职业素质越高的人,获得成功的机会就越多.
卫生职业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新形势下中等医学教育教学管理改革探索

    近年来,我校在新形势下以加强内涵建设和中等医学教育教学管理为重点,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加大教科研工作管理力度,积极探索中等医学教育教学管理改革的新方法与新途径,促进了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的提高.

    作者:刘记;张志贤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老年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患者经颅多普勒超声的表现

    目的 用经颅多普勒超声诊断颈内动脉(ICA)狭窄,识别ICA狭窄患者的颅内侧支循环类型及血流动力学状况.方法 分析57例大脑中动脉(MCA)的平均血流速度(Vm)、脉动指数(PI)、侧支循环状况.结果 (1)有症状组狭窄侧MCA Vm低于对照组及无症状组狭窄侧(P<0.001).(2)有症状组侧支循环较差,无症状组侧支循环良好.(3)2组PI均低于对照组(P<0.001),但2组之间PI无差异(P>0.1).结论 ICA重度狭窄患者,若MCA Vm、PI减低且侧支循环差,脑缺血发作或卒中率将增加,对此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

    作者:王超美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在医用化学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尝试

    心理健康通常表现为认知功能正常、情绪反应适当、意志品质健全、自我意识正确、个性结构完整、人际关系协调、人生态度积极、社会适应良好、行为表现规范和行为与年龄相符等[1,2].心理健康教育应归属德育工作,但并非只是学生工作者和班主任的任务.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素质培养,主要靠学科渗透和课堂教学来具体实施.

    作者:蒋益花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CPU故障排除随我来

    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即中央处理器,是电脑的指挥中心,一旦发生故障,整个电脑系统都无法运行.那么,作为电脑维护人员,该如何判断和排除CPU故障呢?其实,CPU出现故障时,电脑会出现一些较为明显的特征.维护人员可以根据这些特征,顺藤摸瓜,开展电脑维护工作,及时恢复电脑的工作能力.下面笔者谈谈常见CPU故障排除的一些方法.

    作者:农振辉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实习护生上岗前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培训初探

    医院感染学是一门新兴学科,大多数医学院校尚未纳入医学教育课程.护生在校期间未接受过医学感染相关知识的系统教育,对护生医院感染理论知识的教育是一个盲区.对护生进行医院感染管理知识的培训,提高他们对医院感染管理的认识,使之将医院感染管理的预防与控制融入实习的日常工作中,显得尤为迫切与需要.

    作者:谢云;蔡宇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改善中师生饮食行为的调查与研究

    目的 寻找改善中师生不良饮食习惯的有效干预手段.方法 通过对中师住校学生进行膳食营养知识的培训,了解培训前后中师生各种不良饮食行为,观察营养干预的效果.结果 营养干预后,中师生中认同吃麻辣食物、油炸食物、腌制品和烧烤食物的比例有明显下降,认同经常吃豆制品、牛奶和动物肝脏的比例有较大幅度的提高.膳食中蛋白质、钙、铁、维生素A、维生素B2、维生素C的摄入量比教育前有显著提高.结论 膳食营养教育可以提高中师生膳食营养知识,有利于改变中师生不良饮食行为,值得中等专业学校和寄宿制中学推广.

    作者:赵凤舞;王桂荣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以就业为导向开展班主任工作

    笔者从学生专业选择、身体素质与吃苦训练、职业生涯设计与综合能力培养、获取就业信息和成功就业几方面,谈如何开展班主任工作.

    作者:罗心贤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培养学生元认知能力的方法和途径

    借鉴元认知相关理论,结合学生专业特点,论述培养学生元认知能力的重要意义,探索在中专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能力、提高其学习效率的方法和途径.

    作者:赵月坤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学生吸烟情况及干预结果调查

    我校多年来一直存在学生吸烟的现象,且有蔓延之势.为此,笔者进行了调查,进一步了解学生吸烟情况,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并对干预后的结果进行调查.

    作者:姜新峰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情景教学法在外科护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情景教学法在外科护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2004级三年制中专护理专业护生,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外科护理健康教育中,实验组利用情景教学法,融入人际沟通的技巧训练;对照组按讲授法教学.对2组学生对授课效果的评价、学习成绩进行统计学分析.临床实际运用能力由带教教师主观评价.结果 实验组学生对情景教学法予以多方面的肯定,理论成绩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情景教学法对护生的学习效果有良好的作用,采用情景教学法可提高护生的临床综合能力.

    作者:黄丽萍;李霞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2型糖尿病患者血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关系

    目的 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与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关系.方法 用放射免疫分析法、ELLSA法分别测定42例正常对照组(CG组)、52例无视网膜病变的2型糖尿病组(NDR组)和57例有视网膜病变的2型糖尿病组(DR组)血清中IGF-1、血浆中VEGF的含量.用t检验、直线相关分析进行组间差异性比较.结果 IGF-1、VEGF含量糖尿病组(DM组)明显高于CG组(P<0.01);IGF-1、VEGF含量DR组明显高于NDR组(P<0.05);NDR和DR 2组之间VEGF与IGF-1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 VEGF和IGF-1是影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重要因素.

    作者:聂景蓉;戴桂祥;高清源;谭章喜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中职语文教学的几点体会

    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有几点体会:(1)设计好导语,引发学习兴趣;(2)注重背景材料的介绍;(3)注重品德修养方面的启发教育;(4)联系实际,培养动口、动手能力.

    作者:关波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解剖学理论与实验课教学一体化探讨

    目的 在现有师资及教学设施下探讨解剖学教学的新途径、新方法.方法 在我校成人专科护理专业解剖学教学中实行理论课与实验课有机结合,探索新的教学模式.结果 该模式不仅提高了教学质量,培养了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而且能按时、保质完成解剖学教学任务.结论 在解剖学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创造新的教学手段,有利于提高教育质量,改进教学方式,为医学教育事业开创新思路.

    作者:刘伯锋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浅议以就业为导向的医学专科生的培养

    21世纪是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人才竞争激烈,社会不断改革变化的时代.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迈进,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高校毕业生数量也随之逐年递增,大学生就业已经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专科生就业形势更为严峻.

    作者:范社文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学校谈心屋工作中的价值问题

    在澄清谈心屋工作中的价值观影响及价值干预等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讨论学校谈心屋工作中的价值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作者:季诚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中等职业学校潜能生教育转化的尝试

    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中等职业学校在招生工作中存在生源严重不足的局面.各个学校相继降低门槛扩大生源,使得整体生源的文化素质和德育素质普遍滑坡.学习成绩较差、纪律观念淡薄的潜能生或后进生在学生中占有一定比例,这部分学生常因自律性差等原因而成为学校教育管理的重点和难点.

    作者:张晓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从腰椎间盘突出症到脊柱解剖

    脊柱解剖是中医专业正常人体解剖学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笔者对其教学方法设计如下.

    作者:陈文芳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调查及对策研究

    改革开放以来,我省的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得到了空前改善,但与此同时,一些西方腐朽、反动的思想也随之而来,侵袭着社会的各个角落.高校作为培养高等人才的基地,担负着培养党和国家事业接班人的重要任务.大学生作为党和国家事业的接班人,肩负着重大的历史使命.

    作者:陈愈湛;任斌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病例教学法在耳鼻喉科教学中的应用

    在耳鼻喉科教学中,把病例放在课后,或穿插于课中讨论或做作业,不仅讲典型诊治病例,而且讲延误诊治病例,有助于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

    作者:杨善玲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普外科整体护理临床实践体会

    在实施整体护理中应用工序重组、按职上岗的管理方法,合理安排人力资源.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是实施整体护理的前提;密切医护患关系是实施整体护理的首要环节;全面收集资料、明确护理诊断是实施整体护理的关键;分阶段进行健康教育,做到有的放矢,从而保证和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陈宝英 刊期: 2007年第01期

卫生职业教育杂志

卫生职业教育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科教司;甘肃省卫生厅

主办:甘肃省医学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