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锦芳;张磊
[本刊讯]2002年岁末,本刊就新的一年如何推进整治医药市场工作的问题,对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戴庆骏副局长进行了专题采访.
作者:邱汉生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为含原药材粉末制剂的生产寻找一种可行的除菌方法.方法:以灵芝孢子粉为实验对象,考察低温间歇灭菌法的除菌效果.结果:低温间歇灭菌法除菌效果可靠.结论:低温间歇灭菌法用于含原药材粉末制剂生产的除菌是切实可行的.
作者:萧莉 刊期: 2003年第01期
药品监督执法文书是指一切在药品监督管理中有效的或具有法律意义的文件、文书、公文的总称.从药品监督执法文书的概念可以看出,其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①药品监督执法文书的制作主体为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包括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派出机构.②药品监督执法文书的制作必须依照一定的法定程序进行.即严格按照行政处罚和诉讼程序的规定,从一个阶段走向下一个阶段,另外还需要依照实体法--药品管理法,作为处理案件的终书面决定.③药品监督执法文书中的一部分具有直接的法律效力,一部分具有一定的法律意义.这是药品监督执法文书和一般文书不同的一个大特点.直接的法律效力是指该类文书一经使用就产生特定的强制性,不容抗拒,必须执行.一定的法律意义是指某些法律文书虽不产生直接效力,但对法律的正确实施能起到有力的保证作用.
作者:黄志禄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以过氧化苯甲酰、红霉素为主要成分制备乳膏.方法:建立复方过氧化苯甲酰乳膏质量控制方法,并观察该乳膏对寻常痤疮的疗效.结果:制剂稳定,质量可靠,治疗寻常痤疮有效率为87.1%.结论:该制剂制备工艺可行,临床效果良好.
作者:陈菲;涂荣富;贺丽萍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在生产过程中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琥乙红霉素颗粒剂的含量,以代替抗生素微生物检定法测定中间体的含量.方法:利用琥乙红霉素在酸性条件下水解后,其显色水解产物在482 nm波长处有大吸收进行分光光度法测定.结果:平均回收率为99.1%,RSD为0.9%.结论:紫外分光光度法缩短了检验周期,快速、准确,适用于半成品的含量控制.
作者:晏敏红;俞丽君;周建忠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测定氯霉素滴眼液中氯霉素的含量.方法:用新Vierordt法直接测定,以278 nm为测定波长,256nm为参比波长,纯化水为空白.结果:氯霉素的平均回收率及RSD分别为99.5%和0.3%.结论:用新Vierordt法可直接测定氯霉素滴眼液的含量,操作简单,能消除尼泊金乙酯的干扰,结果满意.
作者:刘丽仙;刘晓霞;叶爱英 刊期: 2003年第01期
指出各种不恰当改变药品剂型的做法及其弊端,建议医药工业加快开发新剂型,以满足临床需要,减少药物资源的浪费.
作者:张渝;孙午兴 刊期: 2003年第01期
概述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工作的必要性,介绍我国ADR监测工作的重要进展,并对下一阶段我国的ADR监测工作进行探讨.
作者:王兰明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综述雾化给药治疗小儿呼吸道疾病的药物及方法.方法:依据文献介绍高频超声雾化吸入方式给药.结果:雾化给药方法简单,奏效快,疗效确切.结论:雾化给药适合大小儿童,值得椎广.
作者:唐芬;谷容 刊期: 2003年第01期
通过查阅近几年的文献,综述了抗Tac单抗的药效学、药代动力学、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
作者:虞惠康;朱虹云;廖彩霞;叶伟红 刊期: 2003年第01期
中药炭药的炮制方法有清炒法、闷煅法及砂烫法.炭药不仅有止血、止泻、止痢、止带等作用,还能改变某些药物的性能,产生新的疗效,并能降低毒副作用,扩大用药范围.中药制炭入药促进了药物在临床使用中发挥佳疗效.
作者:徐美娟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将黄芩苷用油脂性基质、乳剂基质、水溶性基质制成软膏,作药物体外透皮吸收情况研究.方法:将上述3种基质分别涂于同面积离体去毛小白鼠表皮上,进行体外透皮吸收试验,在相同条件下于各规定时间收取接收液,以分光光度法在(276±1)nm处测其吸收度.结果:据3种基质软膏在24 h内的药物透皮情况分析,乳剂基质药物透皮吸收量高,水溶性基质次之,油脂性基质少.结论:中药膏剂的基质类别对药物透皮吸收有明显的影响.
作者:管英;李永冥 刊期: 2003年第01期
总结了近年临床上穿琥宁静脉制剂与部分输液、抗生素及其它药物配伍的稳定性研究情况,列出了可配伍和配伍禁忌的药物,供临床参考.
作者:解庆东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观察甲氧氯普胺对偏头痛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法,选择偏头痛患者312例,治疗组156例,对照组156例,两组患者临床资料相似(P>0.05).结果:治疗组单次口服甲氧氯普胺20 mg,2 h及4 h后对头痛有效率为54.5%和59.6%;对照组分别为23.1%和27.6%,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1).对伴随症状尤其是恶心、呕吐,治疗组有较好的疗效,无一例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单次口服甲氧氯普胺20 mg对偏头痛有较显著的治疗作用,且无不良反应发生.
作者:范超平;陈琼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简要介绍几种常用中药材的掺假、混淆现象及其简单鉴定方法,以防止中药使用中以假充真,保证药品质量和临床安全有效地用药.
作者:王剑;吕国兴;吴静芬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对药物引起顽固性呃逆的相关报道进行综述.方法:收集近10年来的相关文献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药物引起的顽固性呃逆在临床上较为常见,涉及药物品种较多,而且以男性患者多见,发病机理不明.结论:药物引起的顽固性呃逆为一种较为严重的药源性疾病,临床一旦发现应及时停药处理,减轻患者痛苦.
作者:李华荣;王振军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测定氟罗沙星在感染患者体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方法:HPLC法测定9例患者单剂量口服氟罗沙星200mg后血清中药物浓度,并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氟罗沙星血清药物浓度-时间曲线符合一级吸收二室模型.药物吸收有一较大滞后时间期,平均为(0.25±0.14)h,吸收相t1/2Ka平均(0.88±0.17)h,消除t1/2β平均(13.22±2.78)h,达峰时间(3.99±0.40)h,药时曲线下面积(13.56±3.98)mg·h/L,消除速率(0.75±0.40)L/h,尿中原型药物24 h排出率为8.00%~13.00%,平均为(10.16±1.46)%,并且集中在8 h以后排出.结论:氟罗沙星片具有长效作用.
作者:林光勇;王增寿;朱光辉 刊期: 2003年第01期
作者:何蕴华;吴世福 刊期: 2003年第01期
山豆根的混淆品涉及6个科20多种植物,其易混的主要原因是民间习用和性状相近.鉴别方法为:性状鉴别、显微鉴别、薄层色谱鉴别.简介三种方法的鉴别要点.
作者:郑继明;朱婕妤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制定有效控制喘舒片中黄芩苷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法)测定黄芩苷含量,甲醇-水-磷酸(55:45:0.2)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80 nm.结果:平均回收率为97.77%,RSD为1.2%(n=5).结论:该法简单、准确、重现性好,可作为该产品的质控方法.
作者:王家和;郭桂秋;李俊田;王玉坤 刊期: 2003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