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武彬;吴晓丹;朱静;刘建;周彬
目的:研究盐酸左氧氟沙星与葛根素注射液配伍稳定性.方法:将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与葛根素注射液加入到5%葡萄糖注射液、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氯化钠注射液中,在常温条件下观察配伍液的外观变化,用双波长分光光度法测定配伍液中两组分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同时测定配伍液的pH及不溶性微粒变化.结果:常温下6h以内,配伍液澄明度、pH及含量均没有明显变化,不溶性微粒数符合规定.结论:盐酸左氧氟沙星与葛根素注射液配伍在6h内是稳定的.
作者:陈晓明;潘柏良 刊期: 2002年第05期
采用改进后的薄层色谱法的展开系统,展出的斑点清晰,能够准确地将维胺酯、维生素E及基质斑点清楚分开,Rf值也符合要求,检出效果较好.
作者:卓芝;邬大玉;龚士学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独一味胶囊对药物流产后阴道流血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132例药物流产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6例药物流产后服用独一味胶囊0.9g/次,每天3次,连服7d;对照组66例药物流产后服用益母草冲剂15g/次,每天3次,连服7d.结果:独一味组和益母草组患者的阴道流血量及持续时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独一味胶囊能减少药物流产后阴道流血量及持续时间,提高药物流产的成功率.
作者:刘晓美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观察爱脉朗与派瑞松联合治疗淤积性皮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对爱脉朗与派瑞松联合用药的结果进行临床分析.结果:共选择30个病例,治疗总有效率为83.3%.结论:临床应用爱脉朗与派瑞松联合治疗淤积性皮炎疗效好,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王蓓娟;刘晶 刊期: 2002年第05期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5期
中药材具有副作用小,疗效确切的优点,因此被广泛应用,需用量日益骤增.特别是近年来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和现代科技水平的提高,提取中药有效成分制成粉针剂及中成药的广泛推广使用,使中药材的供需矛盾尤其突出.
作者:沈国林;许晓霞;张智群;陈建平 刊期: 2002年第05期
作者:隋晓燕 刊期: 2002年第05期
以0.1mol/L盐酸为溶剂,采用浆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曲马多缓释片整片与半片的释放度.实验结果表明,盐酸曲马多缓释片整片和半片的体外释放度参数k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T50和Td有显著性差异(P<0.05).
作者:马萍;辛艳茹;杨京燕;王文俭;史尉霞;高文静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研制谷氨酸锌凝胶剂并应用于临床.方法:选用卡波普作为凝胶基质制备谷氨酸锌凝胶,建立质量控制方法,并进行临床疗效观察.结果:本品制备工艺简单,质量控制方法可行,临床应用疗效可靠.结论:本品符合药剂学要求,可供临床使用.
作者:王志朝;王薇;王平;汤韧 刊期: 2002年第05期
作者:潘曙雅;傅丕毅 刊期: 2002年第05期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5期
作者:张宗利 刊期: 2002年第05期
作者:张晓晶;亓咏 刊期: 2002年第05期
作者:王淑玲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观察云克(99碍-亚甲基二膦酸盐,99Tc-MDP)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类风湿关节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30例,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甲氨蝶呤+雷公藤多苷+云克治疗;对照组30例,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甲氨蝶呤+雷公藤多苷治疗.疗程4周,观察临床症状改善、实验室指标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3%,对照组为66.7%,两组有显著差别(P<0.01).治疗组在其他各项临床指标的改善值上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仅2例在静脉滴注云克时出现脉管炎.结论:云克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近期疗效满意,副作用少,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作者:龙武彬;吴晓丹;朱静;刘建;周彬 刊期: 2002年第05期
药品是用来诊断、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特殊商品,关系到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为保证药品质量,加强对药品监督管理及方便药品的运输、贮存和使用,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药品必须要有合适的包装.
作者:钱杰人;陈素芹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静迪颗粒剂中对乙酰氨基酚含量的可行性.方法:采用0DS-C18柱,以甲醇-水(20:8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58nm,流速为1.0mL/min.结果:对乙酰氨基酚浓度在20~160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呈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9.2%,RSD为0.9%(n=5).结论:高效液相色谱法简便、准确,可用于静迪颗粒剂的含量测定和质量控制.
作者:王增寿;叶雪梅 刊期: 2002年第05期
测定替硝唑(TNZ)胶浆剂对临床分离的90株厌氧菌和3株标准株的体外抗菌活性,并与甲硝唑(MNZ)漱口液比较.结果证实TNZ胶浆剂对革兰氏阳性无芽胞厌氧菌和厌氧芽胞梭菌均显示很强的抗菌活性,其小杀菌浓度(MBC)分别为0.05~0.20mg/L和0.10~0.39mg/L,并与MNZ漱口液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对革兰氏阳性无芽胞厌氧杆菌,TNZ的抗菌活性弱,MBC为0.39~50mg/L.
作者:胡芳;姚淑娟;吕丽艳 刊期: 2002年第05期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分析10例苯妥英钠中毒的原因.方法:用荧光偏振免疫法测定患者血清中苯妥英浓度,选取10例怀疑中毒且苯妥英浓度高于20μg/mL者进行中毒原因分析.结果:10例患者苯妥英钠中毒症状与其血药浓度有明显的关系,且临床表现的个体差异大.结论:苯妥英钠的个体差异大,常规使用亦可引起中毒,应在血药浓度监测下使用.
作者:孙永旭;陆丛笑 刊期: 2002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