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参与处方监督应是医院药师的重要职责

班光线

关键词:处方权, 监督机制, 医院药师, 习惯势力, 临床用药, 临床医生, 安全
摘要:由于传统习惯势力的影响,我国医院临床用药的处方权一直由临床医生单独主持,缺乏一套处方监督机制,难以保证用药的绝对有效、合理、安全.
中国药业杂志相关文献
  • 吸收度线性组合分光光度法测定苯扎溴铵消毒液的含量

    目的:建立测定苯扎溴铵消毒液中苯扎溴铵及亚硝酸钠含量的方法.方法:应用吸收度线性组合分光光度法,不经分离直接测定苯扎溴铵消毒液中苯扎溴铵、亚硝酸钠的含量,在256,258,352,354 nm波长处分别测定吸收度,通过线性组合计算苯扎溴铵和亚硝酸钠的含量.结果:苯扎溴铵的平均回收率为99.43%(RSD=0.25%);亚硝酸钠的平均回收率为99.82%(RSD=0.42%).结论: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作者:张春泉;王立清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冻干过程中常见异常现象的处理

    介绍冷冻真空干燥过程中的各种异常现象,分析其原因,提出预防措施,以帮助有关制药单位改善制品的外观,降低冻干制品的废品率和生产成本.

    作者:林彤慧;李世旭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企业应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薄膜包衣技术在制剂生产中的应用

    包衣是指在粒芯的外表包裹一层物质,粒芯可以是粉末、颗粒、小丸或片子.包衣有多种目的,如可以防潮、防机械力、掩味、上色或改进药物活性成分的释放性能等.包衣工艺主要有糖衣包衣工艺和薄膜包衣工艺两种.

    作者:孙海胜;刘秀霞;翁连华;刘炳顺;武爱玲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复方醋酸环丙孕酮在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伴不孕中的应用

    目的:评估复方醋酸环丙孕酮(复方CPA)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伴不孕的疗效及停药后应用促排卵药物的效果.方法:46例PCOS伴不孕患者于月经周期或撤血第3日服用复方CPA,共3个周期.停药后34例患者于撤血第5日口服氯芪酚(CC),共54个周期;8例伴输卵管阻塞患者和4例伴男方不孕患者于撤血第3日继续服用复方CPA 1个周期,于周期第19日进入辅助生育技术(IVF)治疗方案.结果:血清生殖激素水平均明显下降(P<0.01);双侧卵巢体积缩小,窦卵泡数目减少.应用CC者有44个周期排卵,排卵率为81.0%;12例行IVF,妊娠率为33.0%.结论:应用复方CPA治疗PCOS伴不孕,连续3个周期可明显改善高雄激素症状群,降低血清黄体生成素、睾酮均值;停药后使用促排卵药物,短期内可增加患者对药物的敏感性.

    作者:皮洁;朱敬香;田方兴;何驰华;李军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超声技术在中药提取中的应用

    对超声波技术在中药提取中的应用原理、方法和目前的主要应用范围作综述介绍,指出超声提取法在中药生产中的良好应用前景,提示对超声技术在中药提取中的应用还需作进一步的研究.

    作者:董嘉德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复方氨酚葡锌片溶出度检查方法的改进

    目的:改进复方氨酚葡锌片溶出度的检查方法.方法:选择转速较低的桨法,以稀盐酸24 mL加水至1 000 mL为溶剂,在不同的转速下测定6次;配制供试品溶液和对照品溶液,并测定其在不同波长处的吸收度,计算平均累积溶出量.结果:改进方法与原方法的测定结果无明显差异,但降低了对仪器的要求,且操作更为简便.结论:改进方法可以代替原方法测定复方氨酚葡锌片的溶出度,准确控制药品的质量.

    作者:申林莉;王旭;邢上海;姜晓伟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卡莫氟联合化疗治疗老年晚期胃癌21例

    目的:观察卡莫氟(HCFu)联合依托泊苷(VP-16)、顺铂(DDP)治疗老年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21例患者全部化疗.第1~14日口服HCFu 0.2 g,3次/日;第1~10日口服VP-16 50 mg,1次/日;第1~3日静脉滴注DDP,20 mg/m2.共用2个周期,依照WH()抗癌药规定标准评价疗效.结果:HCFu联合VP-16,DDP的有效率为52.4%,其中完全缓解1例,部分缓解10例.主要副作用为骨髓抑制(10例,47.7%)和消化道反应(9例,42.9%),其次为局部热感(4例,19.0%)和尿频(3例,14.3%).结论:以HCFu为主的联合化疗方案是治疗老年晚期胃癌的有效方法之一.

    作者:李萌;杜国威;刘雪丽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加快医药创新开发之我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制药工业发展飞速,1990年与2001年相比,工业总产值从392亿元增加到2 700亿元,提高了近6倍;销售金额从151亿元发展到1 900亿元,增加了近12倍;出口从31亿元跃升至166亿元,增加了4倍多.特别是化学原料药更是突飞猛进,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位的原料药生产大国.青霉素、维生素、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产量和出口已居全球第一.但是,也应该看到存在的问题还不少,尤其是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尤为尖锐.

    作者:徐富坤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硫酸沙丁胺醇片溶出度的测定方法

    目的:建立硫酸沙丁胺醇片的溶出度测定方法.方法:按<中国药典>2000年版二部附录溶出度测定项下第三法,以0.1 mol/L的盐酸溶液为介质,转速50 r/min,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测定波长为225 nm.结果:在2.816~28.16μg/mL范围内,浓度与吸收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7),平均回收率为99.3%,RSD=0.57%(n=6).规定20 min的溶出量不得少于标示量的75%,结论:方法简单、准确,能有效控制硫酸沙丁胺醇片的质量,并可作为质量控制标准之一.

    作者:薛卫萍;王旭;申兰萍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醋酸地塞米松乳膏含量

    目的:测定醋酸地塞米松乳膏中主药的含量.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所用色谱柱为ODS(5μm,4.6 mm×250 mm)不锈钢柱,甲醇-水(70:3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40 nm,用外标法计算含量.结果:醋酸地塞米松浓度在9.6~28.8μg/mL之间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 2(n=5),平均回收率为100.32%,RSD=0.95%,日内和日间精密度的RSD均小于1.5%(n=5).结论:方法简便、快速、准确.

    作者:陈雅;胡大强;吴寒寅;冯靖雄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

    氟喹诺酮类药物在抗菌机制、抗菌作用、耐药性、价格诸方面均优于其他类抗生素.随着品种的增多,临床各科室的广泛使用,其不良反应的报道逐渐增加,为达到安全有效的用药目的,现将近几年的不良反应报道汇总,为临床使用提供参考.

    作者:王桂兰;祁丕东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前房灌注液的制备及质量控制

    目的:介绍本院内眼手术常规灌注液前房灌注液的制备及质量控制方法,并对其稳定性进行研究.方法:将处方中各成分按无菌操作法配制;稳定性研究在室温条件下放置12个月观察.结果:用本法配制前房灌注液简易方便,质量稳定可靠;稳定性试验显示该制剂使用期以半年为妥.结论:前房灌注液疗效确切、质量稳定,是目前比较理想的内眼手术灌注液,可作为医院制剂推广应用.

    作者:章建华;许维杰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浅谈竹类的药用现状及开发利用前景

    引经据典,结合实际简述竹沥、淡竹叶和竹篁等10余种竹类药的药用历史和现状,鉴于竹类生命力强、生长周期短、更生能力旺、资源丰富而又可持久,认为应作综合性开发利用研究,可进行如药用品、食用品、保健品、化学制品及生活用品等多层次、多方位的开发利用,使竹类物尽其用乃至超值使用.

    作者:李水福;王如伟;陈琴鸣;鄢连和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复方烟酰胺凝胶的研制及质量控制

    目的:研制复方烟酰胺凝胶,建立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选择317 nm波长处测定替硝唑含量,选择替硝唑280~245 nm等吸收波长处测定烟酰胺含量.结果:烟酰胺的平均回收率为100.6%,RSD=0.33%;替硝唑的平均回收率为99.9%,RSD=0.41%.结论:本制剂制备方法简便,质量稳定,检测方法可靠,可作为炎症性寻常痤疮的选择用药.

    作者:邵志伟;费玉泉;朱建永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双氯芬酸钠缓释胶囊在不同PH中释放度的考察实验

    目的:考察不同pH条件下药物的体外释放度.方法:采用不同pH的释放介质,按<中国药典>2000年版体外释放度转篮法测定双氯芬酸钠缓释胶囊的释放情况.结果:该药的释放受pH值的影响较大.结论:采用pH=6的介质作为体外释放试验较为理想.

    作者:张南生;王武弟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聚维酮碘的临床应用

    目的:介绍消毒防腐药聚维酮碘(PVP-Ⅰ)对几种疾病的治疗作用,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查阅近年书刊、杂志,综合有关文章进行评述.结果与结论:PVP-Ⅰ对多种疾病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作者:牛瑞仙;张立木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酒制中药操作方法及其注意事项

    为提高酒制中药的疗效和质量,特结合实际,根据有关文献资料,阐述常见酒制操作方法和有关注意事项等,有助于进一步吸收和发扬炮制的精华.

    作者:叶红;鄢连和;徐美华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小剂量尿激酶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25例

    目的:比较加用尿激酶与常规使用抗心绞痛药物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法,将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50例分为溶栓治疗组(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使用抗心绞痛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小剂量尿激酶治疗.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8.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4.0%,两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部分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采用溶栓治疗,可获得满意的效果.

    作者:李建蓉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山东省即墨市公安局派员坐镇药监局协助执法

    作者:孙建国 刊期: 2002年第11期

中国药业杂志

中国药业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重庆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