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幽门螺杆菌临床菌株的分离培养

李芳;刘荣臻;原素梅;高艳萍;张晓妍;张海芳;任玉英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 临床菌株, 分离培养
摘要:目的 寻找一种简便且费用较低的幽门螺杆菌临床菌株的分离培养方法,以提高幽门螺杆菌临床菌株的培养阳性率.方法 将284例胃黏膜标本采用盲涂法接种于含10%绵羊血的哥伦比亚选择性培养基上,并对其中的40例胃黏膜标本采用二氧化碳培养箱法(5%~10%CO2)和有机玻璃罐中充入混合气体法(5%02、10%CO2、85%N2)进行对照培养,培养3~7天后,把分离培养成功的幽门螺杆菌临床菌株经革兰染色及生化反应鉴定后,保存于-80℃冰箱.结果 有机玻璃罐中充入混合气体法优于二氧化碳培养箱法.结论 有机玻璃罐中充入混合气体法更适合于幽门螺杆菌临床菌株的分离培养,且幽门螺杆菌临床菌株的培养阳性率与入选病人的性别、年龄无关.
卫生职业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生理学教学中学生哲学思维的培养

    生理学是研究人体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学科,是重要的一门医学基础课程.由于人体的许多生命活动如同化作用与异化作用、组织的兴奋与抑制、肌肉的收缩与舒张、血凝与纤溶、心脏的射血与充盈过程、离子通道的激活与失活、消化与吸收、醒觉与睡眠等,都存在矛盾的2个方面,它们既对立、又统一.所以,在生理学教学中,教会学生运用哲学思维去理解机体的各种功能活动,对学生学好生理学以及树立科学思想具有启迪和导向作用.

    作者:杨友谊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浅析护理实验教学中的不文明现象及对策

    目的 探讨护理实验教学中各种不文明现象及对策.方法 为培养护生良好的职业习惯,从立规则、严格量化管理入手,强调职业规范的建立与有效实施.结果 学生不文明行为明显减少,有效提高了护理实验教学质量.结论 护理教学除重视技能培养外,还应重视职业行为规范训练.

    作者:潘萍;赵蓉;王艳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中专新生抑郁与焦虑情况调查

    采用焦虑自评量袁和抑郁自评量表对深圳市某中专学校2006级441名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进行调查,结果25.9%的学生存在焦虑情绪,36.3%的学生存在抑郁情绪.应采取有效措施保证中专新生的身心健康,促使其全面发展.

    作者:侯强;李慧丰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加强医学生法制教育的实践

    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医生,不仅要掌握娴熟的医疗技术,而且要懂得法律知识.就如何加强医学生法制教育,使他们具有正确的法制观念和较强的法律意识,做到依法行医,进行探索和总结.

    作者:田廷科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高职院校档案工作目标管理之管见

    高职院校档案工作目标管理自推行以来,对档案工作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高职院校档案工作自此有了-个统一的衡量尺度.各高职院校档案管理工作在此标准尺度的衡量下,有了-个标准化的档案管理模式.我们在具体实践中,研究其推行的过程、实施效果及对高职院校档案工作的现实作用,探寻其可能产生的中期影响.

    作者:刘春鸿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计算机辅助教学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在英语教学中,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能较便利地展现感性材料、创设佳情境,从而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然而,若不能合理应用,必将喧宾夺主.探讨合理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作者:郭京红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多元化教学模式在药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从扩展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渗透式教学强化学生的认知结构、道德教育完善学生的人格4方面探讨多元化教学模式在药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李华;李淑媛;高广猷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探究式教学法在医学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探究式教学法在医学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以我校高专2004级检验1班和2班学生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传统教学法和探究式教学法,并通过理论考试和问卷调查对学生的考试成绩、学习积极性和解决问题能力等指标进行评估.结果 2组学生考试成绩有显著性差异(P<0.05),绝大多数学生(81.1%)认为探究式教学法优于传统教学法.结论 探究式教学法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应在我国医学教育中实施和推广.

    作者:宋小平;陈的华;徐蓉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医务工作中应注意的几个法律问题

    随着社会主义法制的不断健全和公民法律意识的逐步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医疗纠纷相应增多.面对这种形势,医务工作者应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有效地加以防范和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本文试从这个角度展开讨论.

    作者:晏宗新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CPC教学法在病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 适应病理学教学改革的需要,将学生培养成具有创新精神的实用型人才.方法 收集一批典型病理尸栓素材,制作CPC课件;在病理实验教学中采用CPC教学法,提高学生学习病理学的自主性和探索性.结果 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上课能集中精力听讲,由被动认识疾病转为主动;开阔了学生视野和思路;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得到训练,提高了自学能力以及综合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结论 在病理学实验教学中,不断改进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教学质量得到提高.

    作者:钟秀宏;张以忠;郑中华;杨淑艳;赵丽微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弯管形吻合器在上消化道重建中的应用

    2002年6月~2007年6月,我院将WGW-B弯管形消化道吻合器(常州市新能源吻合器厂生产)应用于220例食管癌、贲门癌根治及胃、十二指肠溃疡胃大部切除术消化道重建中,取得良好效果.

    作者:秦万龙;李晓兵;郇吉龙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我校分层教学的可行性及方案探讨

    1 分层教学的定义分层教学是学校根据学生现有知识、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把学生科学地分成几组水平相异的群体并区别对待.这些群体在教师恰当的分层策略和相互作用中得到好的发展和提高.

    作者:丘桂芳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现代课堂教学对板书设计的基本要求

    在职业学校中,许多教师不注重板书.但板书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应遵循教学的基本要求进行板书设计.课堂教学无论采用何种方法和手段,都无法摆脱教学的基本模式,即使采用多媒体教学,在课件中,文字部分也就是板书的知识要点.所以,同样要从分析课程知识及篇章结构、钻研课程重点和难点人手紧扣教材进行设计.由于职业学校学生年龄小,理解力不强,自觉学习能力差,因此,教师一定要充分利用板书向学生传达信息.

    作者:孙若东;刘健英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哲学思想与人体解剖学教学

    医学的发展离不开其他自然科学如生物学、化学、物理学、数学等的发展和推动,而纵观医学发展历程,无论是古代医学还是近现代医学,哲学思想都对医学起着深刻的指导作用[1].一名合格的医务工作者不仅要掌握丰富的医学知识,更重要的是拥有正确的观点与科学的思维方法以及较强的思维能力[2].健全、高超的思维能力是医务工作者的第一法宝[3].因此,在医学各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传授正确的思维方法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

    作者:皮全民;梁邦领;张争辉;田荆华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试析大学生的诚信现状及重构

    从分析当代大学生的诚信现状入手,探讨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并从建立完备的信用制度、强化大学生自我约束、抓好诚信教育、建设优良学风4方面提出具体的措施.

    作者:王斌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网络资源在重症监护教学中的应用

    危重病医学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重症监护病房(ICU)已成为衡量一个现代化综合性医院医疗水平的主要标志.它集中了各种现代化护理技术,主要对危重症患者进行24小时持续性监护,以提高其存活率.

    作者:迟秀文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儿童护理教学中刨设河题情境实施参与式教学

    创设问题情境并实施参与式教学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学会学习的有益尝试.它是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新颖、可行、开放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思考、探索、合作,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现将儿童护理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并实施参与式教学的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朱青芝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青年学生平静时心率与大摄氧量的关系

    目的 测定322名青年学生平静时心率以及大摄氧量(VO2max),分析两者的关系.方法 受试者静坐5min,利用心前区听诊法,听取1min心脏跳动次数;利用阶梯负荷实验法,通过测定心率变化,依据公式计算VO2max.结果 322名青年学生平静时心率均在60~100b/min的正常范围内,平均为(79.35+9.20)b/min;VO2max平均为(43.41±3.68)[ml/(kg·min)].依据平静时每分钟心脏跳动的次数(<69b/min、70~79b/min、80~89b/min、>90b/min)分组,发现随着心率的增加,VO2max逐渐降低,<69b/min组与>90h/min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青年学生VO2max与平静时心率快慢有明显的相关性;心率慢者VO2max水平高,心率快者VO2max水平低.

    作者:马向阳;穆建玲;宋红艳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学生生死观教育初探

    生死观是人们对生与死的根本看法和态度.它是人生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生道德信念的高表现.不同的人生观对生与死有不同的价值评价,从而形成不同的生死观.

    作者:蔡华勤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主体探究型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新时期语文教育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善于探索、勤于动手、勇于创新、敢于怀疑、善于求实.因此,培养学生探究能力成为语文基础教育的重要目标.

    作者:谢汝朵 刊期: 2008年第05期

卫生职业教育杂志

卫生职业教育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科教司;甘肃省卫生厅

主办:甘肃省医学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