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MHC-Ⅱ类抗原在角膜碱烧伤后眼组织的动态改变

赵敏;陈家祺;杨培增

关键词:角膜, 烧伤, 动物模型, MHC-Ⅱ类抗原, 免疫学, 免疫组织化学, 铺片技术
摘要:目的:探讨角膜碱烧伤后角膜溃烂溶解穿孔以及眼内炎症的免疫学机制。方法:在大鼠角膜上制作碱烧伤模型,在烧伤后的不同阶段,制备角膜、虹膜、脉络膜以及视网膜铺片,采用卵白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免疫组化方法(ABC法),检测眼组织MHC-Ⅱ类抗原阳性细胞。结果:烧伤初期,角膜及虹膜即有MHC-Ⅱ类抗原阳性细胞的轻度增多;在角膜溶解穿孔阶段,MHC-Ⅱ类抗原阳性细胞大量出现,密集分布于角膜缘及溃疡溶解处,以及虹膜、脉络膜组织中,且在形态学上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当烧伤后期溃疡愈合角膜病变稳定时,虹膜上依然见较多阳性细胞。正常视网膜细胞未见MHC-Ⅱ类抗原的表达,但在烧伤后角膜溶解期以及稳定期,均可见Ⅱ类抗原阳性细胞。结论:免疫反应可能参与了严重角膜碱烧伤角膜溶解及眼内炎症的病理过程,其发生机理可能与自身免疫反应有关。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热休克蛋白(HSP70)在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测定热休克蛋白(heat shock protein HSP)在肺癌组织及正常肺组织中的表达,藉以探讨其在肺癌增殖、分化中的作用。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法,观察HSP70和PCNA在43例非小细胞肺癌(NSCLC)及5例小细胞肿癌(SCLC) 中的表达情况。结果:NSCLC中HSP70表达较正常肺组织高;HSP70表达与PCNA表达有正相关关系;有淋巴结转移组HSP70表达高于无转移组;NSCLC中吸烟组HSP70表达高于不吸烟组。结论:HSP70在NSCLC组织中的高表达与癌细胞的增殖、转移有关,可能是调控肿瘤细胞增殖及凋亡的重要基因,可作为NSCLC的辅助诊断及判断预后的参考指标。

    作者:蒋幼凡;薛亚梅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幽门螺杆菌vacA基因型cagA基因与胃肠疾病的关系

    幽门螺杆菌(Hp)是一种革兰氏阴性的微需氧菌,它是引起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及粘膜相关淋巴样组织(MALT)淋巴瘤等的重要病因[1~4]。Hp感染可持续数十年甚至终生,但感染所造成的结果却有很大的不同,一些感染者只表现为无症状的带菌者,而另一些则表现为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甚至发展为胃癌。对于这些不同的结果,有以下几点解释:①感染的Hp菌株不同,其致病性不同而造成不同的结果;②感染宿主不同,其炎症反应、免疫反应不同而造成不同的结果;③Hp感染后胃粘膜细胞的增殖程度增加,环境中的某些因素如亚硝胺、高盐等造成不同的结果;④感染的阶段不同,早期感染特别是儿童期感染增加了胃癌的发生,却减少了溃疡病的发生。近年来,Hp毒素的致病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作者:张霞;沈鼎明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顺铂、5-氟尿嘧啶对人宫颈肿瘤细胞(Hela细胞)的相互作用

    目的:观察顺铂、5-氟尿嘧啶及甲氨喋呤在体外对人宫颈肿瘤细胞(Hela细胞)的作用。并观察顺铂、5-氟尿嘧啶配伍对Hela细胞的相互作用。方法:采用MTT例定法观察顺铂、5-氟尿嘧啶及甲氨喋呤单用及合用对Hela细胞的影响,流式细胞仪观察凋亡及细胞周期的变化。并利用中效原理判定顺铂和5-氟尿嘧啶合用的效果。结果:顺铂和5-氟尿嘧啶单独应用时随着药物剂量增加,其抑制作用也增加,两药大剂量(大于中效剂量)合用时可产生拮抗作用(CI>1),小剂量(小于中效剂量)合用时可产生协同作用(CI<1)。甲氨喋呤在本实验条件下未见明显抑瘤作用。结论:顺铂和5-氟尿嘧啶合用小剂量产生协同作用,大剂量产生拮抗作用。

    作者:彭勤;彭惠;骆云鹏;汤为学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率变异及其昼夜节律变化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率变异及其昼夜节律变化规律。方法:对12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24h及每小时心率变异时域分析,并与年龄匹配的对照组比较,同时比较高血压伴与不伴左心室肥厚者心率变异及其昼夜节律变化。结果: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时域分析各项指标均下降(P<0.01),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厚组rMSSD、pNN50进一步降低(P<0.01),昼夜节律消失。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率变异减低,自主神经功能受损,平衡失调。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厚者迷走神经功能进一步受损,昼夜节律消失。

    作者:邓昌明;罗开良;黄晶;殷跃辉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三种静脉麻醉药诱导期对循环及内分泌的影响

    目的:比较异丙酚、硫喷妥钠、依托咪酯静脉诱导、气管捕管期间对循环及内分泌的影响。方法:全麻病人30例,随机分为二组(n=10),分别给予异丙酚(Ⅰ组)、硫喷妥钠(Ⅱ组)、依托咪酯(Ⅲ组)行静脉诱导、插管,观察其平均动脉压、心率、血糖、皮质醇、胰岛素在诱导、插管期间的变化。结果:心率:Ⅱ组、Ⅲ组在插管即刻明显增快,(P<0.05)。平均动脉压:Ⅰ组在插管前下降明显,(P<0.05)。Ⅱ组在插管前下降和插管后4min明显上升,(P<0.05)。Ⅲ组在插管即刻有明显上升,(P<0.05)。皮质醇、胰岛素:Ⅱ组、Ⅲ组在插管后4min有明显上升,(P<0.05)。血糖:3组在诱导插管期间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异丙酚静脉诱导比硫喷妥钠、依托咪酯对循环及内分泌的影响小,应激反应轻,静脉诱导平稳,适用于各种全麻手术的诱导。

    作者:刘新伟;房秀生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髌骨不同截面的生物力学研究

    目的:了解髌骨在冠状面上不同水平截面部位上内外侧骨质力学强度。方法:20个新鲜的髌骨的不同截面的骨组织制成柱状试件,分别进行压缩及折弯强度测试。结果:髌骨外侧关节面软骨下骨的压缩及折弯强度与其他各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髌骨外侧关节面软骨下骨骨质为坚固。为临床手术操作提供了实验依据。

    作者:张健;安洪;蒋电明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离子交换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兔肝环核苷酸磷酸二酯酶反应体系

    目的:用阴离子交换HPLC分析环核苷酸磷酸二酯酶反应体系。方法:用Shim-Pak WAX-I柱,30 mmol/L的pH 4.0磷酸钾为流动相,洗脱速度0.5 ml/min,254 nm检测,峰面积定量。结果:上述离子交换HPLC体系可分离并定量测定cAMP和AMP。在硫酸铵分级粗制兔肝PDE反应混合物中,cAMP和AMP同杂质完全基线分离;随反应进行,cAMP逐步下降,AMP上升到平台后再下降。用米氏酶的积分速度方程作图分析cAMP下降的进程曲线,发现硫酸铵分级粗制的兔肝PDE的米氏常数为负数。结论:此离子交换HPLC方法可以分析无杂酶干扰时PDE对cAMP的水解。

    作者:廖飞;张晓萍;周岐新;杨俊清;曾昭淳;陈文缘;汤先觉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DHBV DNA在鸭胰脾组织中原位杂交的研究

    目的:对慢性DHBV感染鸭的肝、胰、脾组织DHBV DNA作对比研究。方法:采用原位杂交技术。结果:DHBV不仅可以感染鸭肝细胞,且可感染胰、脾组织,DHBV DNA阳性细胞的分布密度以肝组织高,胰脾次之。结论:DHBV具有组织器官泛嗜性,但其在肝外组织中的复制似不及在肝细胞中活跃。

    作者:彭凤英;郭树华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PKC同工酶研究进展

    蛋白激酶C(Protein Kinase C,PKC)是早被确认的蛋白激酶之一;Nishizuka等在1977年首先将大鼠脑组织中的蛋白激酶确认为PKC,发现它具有组蛋白激酶活性,并能被限制性蛋白水解酶所激活。随后的研究证明,PKC在神经细胞功能的调节中(如神经递质的释放、突触塑性、神经内分泌、基因表达、细胞变性及凋亡等)起着较为关键的作用。

    作者:余刚;罗勇;彭国光;董为伟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小剂量氨甲蝶呤治疗异位妊娠33例临床分析

    异位妊娠是危及育龄妇女生命及健康的常见病。近年来,其发病率逐年增加,约占全部妊娠的2%[1]。以往对异位妊娠多采用手术治疗。近年来,随着阴道超声技术的应用及血HCG测定方法灵敏度的增加,部分异位妊娠能在破裂前作出诊断,这为药物治疗提供了可能。我科自1998年12月至1999年11月对小剂量氨甲蝶呤(methotrexate,MTX)治疗异位妊娠的疗效和副作用进行了前瞻性研究。报告如下。

    作者:周勤;张和声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输入供体血对大鼠移植胰腺白介素-2和TNF-α的影响

    目的:了解输入供体血延长大鼠移植胰腺功能存活的机制。方法:取封闭群健康wistar大鼠作为供受体。制成糖尿病模型的受体大鼠分为对照和输入供体血二组。采用胰管开放全胰腺腹腔内移植。术后7天处死动物,取移植胰腺作HE染色和胰岛gomori改良醛复红染色,碱性磷酸酶桥联酶标法检测淋巴细胞和细胞因子。结果:输入供体血组的移植胰腺腺泡和胰岛结构正常,CD+4T细胞显著增高。对照组胰腺腺泡和胰岛结构破坏,CD+8T细胞,IL-2,TNF-α显著增高。对照组CD3T细胞、NK细胞均比输入供体血组高,但无显著差异。结论:输入供体血延长大鼠移植胰腺功能存活与IL-2,TNF-α降低有关。

    作者:孙治君;姚榛祥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实验性脑缺血再灌流后Bak和Bad基因在脑内的表达

    目的:观察全脑缺血再灌流后Bak和Bad基因在脑内表达的变化规律和意义。方法:采用大鼠4血管结扎全脑缺血30min再灌流模型,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Bak和Bad基因在脑内的表达。结果:全脑缺血再灌流后12h开始在皮质和海马等缺血易损部位:Bak表达降低,24h达低点;而Bad则表达升高,24h达高点;表达变化明显的时间均是24~48h,此时间与脑缺血后脑细胞凋亡发生的高峰时间一致。结论:脑缺血再灌流可以诱导Bak和Bad基因在脑内表达发生变化,这种变化与脑细胞凋亡的发生关系密切。Bak在脑缺血后表达降低说明其在脑内表达可抑制细胞凋亡。

    作者:刘颖菊;蒋远明;薛春生;周歧新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精神分裂症患者父母亲神经系统软体征研究

    目的:了解精神分裂症患者父母亲神经系统软体征的发生情况及其与患者之间的关系。方法:对46例精神分裂症及其78位父母亲(实验组)和46例正常健康人的76位父母亲(对照组)分别进行神经系统软体征检查与评定。结果:实验组父母亲神经系统软体征评分及阳性发生率皆明显高于对照组父母亲:精神分裂症患者神经系统软体征评分与其父、母亲的神经系统软体征评分皆呈正相关。结论:支持精神分裂症神经系统软体征与遗传因素有关,具有病因学意义。

    作者:王广新;蒙华庆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MHC-Ⅱ类抗原在角膜碱烧伤后眼组织的动态改变

    目的:探讨角膜碱烧伤后角膜溃烂溶解穿孔以及眼内炎症的免疫学机制。方法:在大鼠角膜上制作碱烧伤模型,在烧伤后的不同阶段,制备角膜、虹膜、脉络膜以及视网膜铺片,采用卵白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免疫组化方法(ABC法),检测眼组织MHC-Ⅱ类抗原阳性细胞。结果:烧伤初期,角膜及虹膜即有MHC-Ⅱ类抗原阳性细胞的轻度增多;在角膜溶解穿孔阶段,MHC-Ⅱ类抗原阳性细胞大量出现,密集分布于角膜缘及溃疡溶解处,以及虹膜、脉络膜组织中,且在形态学上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当烧伤后期溃疡愈合角膜病变稳定时,虹膜上依然见较多阳性细胞。正常视网膜细胞未见MHC-Ⅱ类抗原的表达,但在烧伤后角膜溶解期以及稳定期,均可见Ⅱ类抗原阳性细胞。结论:免疫反应可能参与了严重角膜碱烧伤角膜溶解及眼内炎症的病理过程,其发生机理可能与自身免疫反应有关。

    作者:赵敏;陈家祺;杨培增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冷冻对人精子结构及功能的影响

    目的:研究冷冻对人精子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方法:采集健康已生育25~35岁男性供精者精液作标本,7.5%单甘油为冷冻保护剂(Cryopreservative agent,CPA),每份精液分别采用速、缓降温法冷冻,冻前、后分别作精液常规分析、精尾低渗肿胀试验、精子超微结构、精子穿卵试验。结果:复温后未加CPA者.均未见有复苏存活的精子;加CPA者,精子存活率、活动率、精尾低渗肿胀率、精子超微结构相对完整的百分率、穿卵率均显著下降,速冻法比缓冻法下降更明显。结论:7.5%单一甘油对人类精子具有显著的冷冻保护作用,精液冻贮对精子的结构及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损害,不同的降温速度对人精子产生不同的冷冻损伤,缓冻法降温冻贮人类精液的力法简单经济,能较好地较长时期地保持人精子功能和结构完整性。

    作者:汤召兵;陈在贤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细胞凋亡相关基因蛋白的研究

    目的:研究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心肌细胞Bax和Bcl-2基因蛋白表达的变化及其与心肌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和末端脱氧核糖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Bax和Bcl-2基因蛋白及凋亡细胞。结果:(1)心肌细胞凋亡和Bax基因蛋白表达在1月龄SHR组(NLVH组)和18~20月龄SHR组(CHF组)显著增高且Bax基因蛋白表达与心肌细胞凋亡呈显著正相关(P均<0.01)。(2)在10月龄SHR组(LVH组),心肌细胞凋亡显著降低但Bcl-2基因蛋白表达显著增高且Bcl-2基因蛋白表达与心肌细胞凋亡呈显著负相关(P均<0.01)。(3)NLVH组和CHF组Bcl-2/Bax比例显著降低,但LVH组Bcl-2/Bax比例显著增高且Bcl-2/Bax比例与心肌细胞凋亡呈显著负相关(P均<0.01)。结论:SHR心肌细胞Bax和Bcl-2基因蛋白表达及心肌细胞凋亡存在动态变化,且Bax基因蛋白表达上调可能与SHR心肌细胞凋亡增加和CHF相关而Bcl-2基因蛋白表达上调则可能与SHR心肌细胞凋亡减少和LVH有关。因此,Bax和Bcl-2基因蛋白表达的动态变化可能在SHR心肌细胞凋亡和心脏重构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李法琦;陈运贞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心脏不停跳及浅低温体外循环下心瓣膜替换术40例报告

    目的:对心脏不停跳、浅低温体外循环下行心脏瓣膜替换术中相关的心肌保护、空气栓塞等问题进行探讨。方法:常规建立体外循环,维持全身浅低温32~33℃;心脏缓慢跳动,进行二尖瓣替换;若行主动脉瓣替换,则钳夹主动脉的同时,进行冠状静脉窦逆灌,维持心脏缓慢跳动。结果:40例手术全部成功,无术后脑部并发症及低心排并发症。结论:采用这种新技术能够在术中对心肌进行良好的保护,术中空气栓塞是可以避免的。

    作者:李强;李朝先;向小勇;杨双强;李良彬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国产尼莫地平软胶囊人体相对生物利用度研究

    目的:研究尼莫地平软胶囊的人体相对生物利用度。方法:10名健康男性志愿者随机交叉单剂量口服国产尼莫地平软胶囊和进口尼莫通片后,用HPLC法测定血浆中尼莫地平的浓度变化情况。结果:两种制剂的体内药时数据符合二室模型,Cmax分别为27.15±9.77ng/ml,38.02±14.83ng/ml;Tmax为1.04±0.41h,0.77±0.25h;AUC(0~12)为107.79±38.56μg/h/L,111.22±47.63 μg/h/L。两种制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比较,其生物利用度为99.92%。结论:表明国产尼莫地平软胶囊与进口尼莫通片属生物等效制剂。

    作者:吴妍;罗大林;吕立明;何海霞;姚高琼;雷自强;朱治本;周远大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原发性纵隔肿瘤及囊肿的诊断和外科治疗(附272例报告)

    目的:探讨原发性纵隔肿瘤及囊肿的诊断和外科治疗,特别是术中防治意外损伤及保证手术安全的技术问题。方法:对我院手术治疗的原发性纵隔肿瘤及囊肿27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72例中神经源性肿瘤占28.3%,其次为胸腺肿瘤或囊肿(27.6%)和畸胎样瘤(20.2%):X线检查与术后病理诊断的基本符合率为73.9%(201例);均在全麻下施行手术,其中开胸手术266例,经颈部手术4例,颈胸分别切口同期手术2例;手术方式包括肿瘤或囊肿完全切除、大部切除和开胸探查等。术中上腔静脉损伤4例,其中1例经右心耳上腔静脉插管后修补,二期(术后2周)拔除上腔静脉插管治愈。手术死亡6例,手术死亡率为2.2%。结论:在原发性纵隔肿瘤及囊肿中,神经源性肿瘤的发病率居首位,其次为胸腺瘤和畸胎样瘸:胸部X线检查是诊断本病的主要手段;充分的围手术期处理,认真选择切口,在手术操作中防治重要组织器官损伤是保证手术安全的关键。

    作者:吴庆琛;李良彬;温剑虎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日本血吸虫重组BCG-sj26GST疫苗免疫小鼠后IgG抗体反应的动态观察

    目的:检测日本血吸虫重组BCG-Sj26GST疫苗免疫小鼠不同时间后的IgG抗体。方法:将106CFU疫苗采用皮下和静脉注射分别免疫BABL/C鼠,分别于免疫后0、4、8、10、14和16周各剖杀4只,收集血清,常规ELISA法检测IgG抗体,同时设PBS皮下注射对照组。结果:皮下注射组和静脉注射组IgG抗体水平都于免疫后4周显著增加,免疫后10周达高水平,并持续在较高水平至免疫后16周。疫苗免疫后10周静脉注射组的抗体水平显著高于皮下注射组。结论:日本血吸虫重组BCG-Sj26GST疫苗静脉注射免疫效果优于皮下注射。

    作者:李文桂;石佑恩;韩家俊 刊期: 2001年第01期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主办:重庆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