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依稀;罗春丽;康格非
BAEP的研究中很少涉及BAEP的波幅问题。本文结合93例不同预后颅脑损伤病例BAEP检查数据,从波幅和潜伏期两方面进行了探讨。1 对象和方法1.1 研究对象1.1.1 病例93例,男50例,女43例,平均年龄45岁。诊断以CT、MRI为据。手术治疗57例,非手术治疗36例。检查于伤后24小时内完成。
作者:李建伟;程兴玉;唐文渊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研究顺铂(Cisplatin,PDD),米托蒽醌(Mitoxantrone,Mit),阿糖胞苷(Cytosine Arabinoside,Ara-C)对兔晶体上皮细胞(rabbit lens epithelial cells,RLECs)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分离兔晶体囊膜行组织细胞培养,传代的2~3代RLECs在96孔板培养24h,然后用不同浓度的PDD、Mit及Ara-c作用细胞24h及72h,用MTT(methyl thiazolyl tetrazolium)比色法进行测定。电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流式细胞仪观察细胞周期的变化。结果:PDD及Mit作用于传代培养RLECs 24h IC50分别为38.92 μg/ml、8.92 μg/ml;72h的IC50分别为6.7lμg/ml、2.04μg/Ml。结论:PDD及Mit均为剂量依赖型和时间依赖型药物,均能有效抑制兔晶体上皮细胞的生长,在此试验条件下Ara-C对兔晶体上皮细胞增殖无明显抑制作用。
作者:彭惠;李平华;罗莉霞;骆云鹏;汤为学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测定热休克蛋白(heat shock protein HSP)在肺癌组织及正常肺组织中的表达,藉以探讨其在肺癌增殖、分化中的作用。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法,观察HSP70和PCNA在43例非小细胞肺癌(NSCLC)及5例小细胞肿癌(SCLC) 中的表达情况。结果:NSCLC中HSP70表达较正常肺组织高;HSP70表达与PCNA表达有正相关关系;有淋巴结转移组HSP70表达高于无转移组;NSCLC中吸烟组HSP70表达高于不吸烟组。结论:HSP70在NSCLC组织中的高表达与癌细胞的增殖、转移有关,可能是调控肿瘤细胞增殖及凋亡的重要基因,可作为NSCLC的辅助诊断及判断预后的参考指标。
作者:蒋幼凡;薛亚梅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了解精神分裂症患者父母亲神经系统软体征的发生情况及其与患者之间的关系。方法:对46例精神分裂症及其78位父母亲(实验组)和46例正常健康人的76位父母亲(对照组)分别进行神经系统软体征检查与评定。结果:实验组父母亲神经系统软体征评分及阳性发生率皆明显高于对照组父母亲:精神分裂症患者神经系统软体征评分与其父、母亲的神经系统软体征评分皆呈正相关。结论:支持精神分裂症神经系统软体征与遗传因素有关,具有病因学意义。
作者:王广新;蒙华庆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角膜碱烧伤后角膜溃烂溶解穿孔以及眼内炎症的免疫学机制。方法:在大鼠角膜上制作碱烧伤模型,在烧伤后的不同阶段,制备角膜、虹膜、脉络膜以及视网膜铺片,采用卵白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免疫组化方法(ABC法),检测眼组织MHC-Ⅱ类抗原阳性细胞。结果:烧伤初期,角膜及虹膜即有MHC-Ⅱ类抗原阳性细胞的轻度增多;在角膜溶解穿孔阶段,MHC-Ⅱ类抗原阳性细胞大量出现,密集分布于角膜缘及溃疡溶解处,以及虹膜、脉络膜组织中,且在形态学上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当烧伤后期溃疡愈合角膜病变稳定时,虹膜上依然见较多阳性细胞。正常视网膜细胞未见MHC-Ⅱ类抗原的表达,但在烧伤后角膜溶解期以及稳定期,均可见Ⅱ类抗原阳性细胞。结论:免疫反应可能参与了严重角膜碱烧伤角膜溶解及眼内炎症的病理过程,其发生机理可能与自身免疫反应有关。
作者:赵敏;陈家祺;杨培增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观察IP(ischemic preconditioning,缺血预处理)、HS(heat shock,热休克)对I/R(ischemic/reperfusion,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建立Wistar大鼠I/R动物模型,缺血90min后再灌注3h,分为对照组、Hs组和IP组3组,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第二窗保护(second window of protection,SWOP)过程中蛋白激酶Cα、δ(PKCα、PKCδ)的活性,并用TTC染色测定心肌坏死范围。结果:HS组和IP组心肌坏死范围较对照组明显缩小(P<0.01),3组PKCα、PKCδ均未见从胞浆向细胞膜转位。结论:HS和IP均有心肌保护作用,PKCα、PKCδ在SWOP中可能不起作用,其确切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王悦喜;陈运贞;刘元生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研究冷冻对人精子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方法:采集健康已生育25~35岁男性供精者精液作标本,7.5%单甘油为冷冻保护剂(Cryopreservative agent,CPA),每份精液分别采用速、缓降温法冷冻,冻前、后分别作精液常规分析、精尾低渗肿胀试验、精子超微结构、精子穿卵试验。结果:复温后未加CPA者.均未见有复苏存活的精子;加CPA者,精子存活率、活动率、精尾低渗肿胀率、精子超微结构相对完整的百分率、穿卵率均显著下降,速冻法比缓冻法下降更明显。结论:7.5%单一甘油对人类精子具有显著的冷冻保护作用,精液冻贮对精子的结构及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损害,不同的降温速度对人精子产生不同的冷冻损伤,缓冻法降温冻贮人类精液的力法简单经济,能较好地较长时期地保持人精子功能和结构完整性。
作者:汤召兵;陈在贤 刊期: 2001年第01期
十二指肠损伤在临床上较为少见,由于十二指肠具有独特的解剖结构和生理特性,其诊断和治疗较困难。本文报告我院近十年来收治的11例病例,对其诊治和术后并发症的预防进行分析。1 临床资料1.1 性别与年龄 男性9例,女性2例。年龄16~58岁,平均37岁。1.2 损伤原因 高空坠落伤4例,腹部刀刺伤3例,车祸伤2例,踢伤1例,自服金属异物伤1例。1.3 损伤部位 十二指肠第一段1例,第二段5例,第三段3例,第四段2例。
作者:向志;闫雄;戴远兵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由于硬件及软件系统的局限性,在图像输入过程中存在诸多误差,给今后工作带来许多不准确性,甚至导致错误的结果。本文着重讨论了彩色显微图像输入过程中,光学系统所产生的误差极其消除方法。方法:分别采用图像相减,栅格插值及直方图均衡法消除了光学系统所产生的误差。结果:上述二种方法基本满足消除图像输入过程中所产生的误差的要求,达到了再现图像的目的。结论:此方法的建立为以后的数据处理、图像分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作者:鲍依稀;罗春丽;康格非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肝癌患者血浆TNF和sTNFR-Ⅰ的临床意义。方法:分别用放射免疫法和ELISA法检测36例肝癌患者血浆TNF和sTNFR-Ⅰ。结果:肝癌患者血浆TNF、sTNFR-Ⅰ均显著高于肝硬变和正常人,sTNFR-Ⅰ水平与AFP、TB、g-GT、ALP无关,与血清白蛋白水平呈负相关,Ⅲ、Ⅳ期或门脉癌栓患者sTNFR-Ⅰ高于Ⅱ期或门脉无癌栓患者,TNF与分期及门脉癌栓无关;有效治疗后sTNFR-Ⅰ水平明显降低。结论:sTNFR-Ⅰ可能参与了肿瘤细胞的免疫逃避机制,检测sTNFR-Ⅰ有助于了解肝癌患者的免疫状态、病程分期、判断预后、监测治疗,临床价值优于TNF测定。
作者:刘超;姚榛祥 刊期: 2001年第01期
许多不同类型的药物均可产生严重的血液系统毒性,甚至可引起骨髓粒系祖细胞严重的生成障碍或成熟障碍,以及外周血粒细胞破坏过多,终导致外周血粒细胞明显减少甚至完全缺如。严重的粒细胞缺乏极易并发感染。如何预防和治疗感染,已经成为药物性粒细胞缺乏症治疗成功的关键。本文就1983年至1998年间我院收治的药物性粒细胞缺乏症25例进行分析。
作者:肖青;胡妮妮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比较异丙酚、硫喷妥钠、依托咪酯静脉诱导、气管捕管期间对循环及内分泌的影响。方法:全麻病人30例,随机分为二组(n=10),分别给予异丙酚(Ⅰ组)、硫喷妥钠(Ⅱ组)、依托咪酯(Ⅲ组)行静脉诱导、插管,观察其平均动脉压、心率、血糖、皮质醇、胰岛素在诱导、插管期间的变化。结果:心率:Ⅱ组、Ⅲ组在插管即刻明显增快,(P<0.05)。平均动脉压:Ⅰ组在插管前下降明显,(P<0.05)。Ⅱ组在插管前下降和插管后4min明显上升,(P<0.05)。Ⅲ组在插管即刻有明显上升,(P<0.05)。皮质醇、胰岛素:Ⅱ组、Ⅲ组在插管后4min有明显上升,(P<0.05)。血糖:3组在诱导插管期间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异丙酚静脉诱导比硫喷妥钠、依托咪酯对循环及内分泌的影响小,应激反应轻,静脉诱导平稳,适用于各种全麻手术的诱导。
作者:刘新伟;房秀生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寻求既经济又有效的造血生长因子样活性物质。方法:采用造血祖细胞体外培养与造血生长因子生物活性检测等实验血液学技术,检测胎肌培养上清液、骨髓基质细胞培养上清液、胸腺细胞培养上清液与脾细胞培养上清液对造血祖细胞CFU-GM、BFU-E和CFU-Mix增殖分化的影响。结果:胎肌培养上清液和对CFU-GM和CFU-Mix的体外增殖与分化有明显刺激作用,而胸腺与脾细胞条件培养上清液对BFU-E的生长有显著促进作用。结论:胎肌培养上清液中可能含GM-CSF样活性物质,而胸腺与脾细胞培养上清液具有较高IL-3样活性,可以利用组织与细胞培养上清液替代重组造血生长因子进行造血细胞的实验研究和临床诊断。
作者:姜蓉;郑敏;王亚平;吴宏;王莎莉;戴勤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了解输入供体血延长大鼠移植胰腺功能存活的机制。方法:取封闭群健康wistar大鼠作为供受体。制成糖尿病模型的受体大鼠分为对照和输入供体血二组。采用胰管开放全胰腺腹腔内移植。术后7天处死动物,取移植胰腺作HE染色和胰岛gomori改良醛复红染色,碱性磷酸酶桥联酶标法检测淋巴细胞和细胞因子。结果:输入供体血组的移植胰腺腺泡和胰岛结构正常,CD+4T细胞显著增高。对照组胰腺腺泡和胰岛结构破坏,CD+8T细胞,IL-2,TNF-α显著增高。对照组CD3T细胞、NK细胞均比输入供体血组高,但无显著差异。结论:输入供体血延长大鼠移植胰腺功能存活与IL-2,TNF-α降低有关。
作者:孙治君;姚榛祥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尿Ⅳ型胶原(CⅣ)的变化及其对糖尿病肾病(DN)的诊断意义。方法:用放免法测定了72例2型糖尿病(DM)患者及30例正常人尿CⅣ、UAE、α-微球蛋白(α-MG)水平。结果:72例患者尿CⅣ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在正常白蛋白尿期2型DM病人尿CⅣ较对照组已明显升高(P<0.05),各组间尿CⅣ水平差异显著,随24h尿白蛋白排泄量(UAE)的增加而递增。尿CⅣ与UAE、α-MG、收缩压(sBP)、病程、糖化血红蛋白(HbAc)呈正相关。结论:提示尿CⅣ随DN的严重程度而明显增高,可用来早期诊断DN,监测DN的发生发展。
作者:胡怀东;王玉君;庞久高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建立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肠道杆菌胞内药物浓度的方法。方法:将待测肠道杆菌与环丙沙星在37℃振荡温育,不同时段各取出1ml菌液超声裂解,取上清以HPLC法测定浓度,以ODS-C18作固定相,流动相组成为甲醇/0.008M磷酸缓冲液/四丁基溴化铵(25:75:v/v/v),荧光检测激发波长278nm,发射波长445nm。结果:低检出限0.06mg/L,线性范围0.154~12.5mg/L,r=0.9997,日内精密度2.66%,日间精密度4.15%。摄取曲线表明各菌株在10min处达大峰浓度。结论: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细菌胞内药物浓度能更好的避免干扰,准确检测药物浓度,可用于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机制的研究。
作者:贾蓓;钱元恕;来晓云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进一步探讨川崎病(KD)急性期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延迟的机理。方法:采用斑点杂交(Dot-blot)检测淋巴细胞p53基因mRNA表达水平;流式细胞仪(FCM)检测p53蛋白质表达阳性细胞百分率。结果:KD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p53基因mRNA和p53蛋白质表达水平降低,与正常儿童比较差异显著(P<0.005);当给予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治疗后或加入抗IL-6单抗培养时,外周血淋巴细胞p53基因mRNA和P53蛋白质表达水平提高。结论:KD急性期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p53基因表达水平降低,其原因可能与本病患者异常升高的IL-6有关。p53基因具有促进细胞凋亡的作用,KD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延迟可能与高浓度IL-6抑制p53基因的表达有关。
作者:易岂建;杨锡强;李成荣;张远维;王莉佳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从鸭乙型肝炎病毒(DHBV)感染鸭血清中纯化表断抗原(DHBsAg),初步应用于病毒感染后复制的研究。方法:用蔗糖密度梯度离心纯化病毒表面抗原,经Bradford法定量血清中该蛋白含量;建立DHBsAg ELISA检测方法,并与DHBV DNA斑点杂交相比较。结果:纯化DHBsAg经ELISA检测OD490nm≥1.0,Western杂交显示主要肽分子量为17KDa和35KDa:Bradford法定量血清蛋白含量为2.85~5.10μg/m1,DHBsAgELISA检测100份血清标本阳性数为84例,斑点杂交检测阳性数为88例,两者吻合率为94%。结论:DHBsAg的制备及ELISA方法的建立,为进一步研究病毒感染后复制及体内免疫应答状况奠定了基础。
作者:唐霓;黄爱龙;郭树华;张定凤 刊期: 2001年第01期
蛋白激酶C(Protein Kinase C,PKC)是早被确认的蛋白激酶之一;Nishizuka等在1977年首先将大鼠脑组织中的蛋白激酶确认为PKC,发现它具有组蛋白激酶活性,并能被限制性蛋白水解酶所激活。随后的研究证明,PKC在神经细胞功能的调节中(如神经递质的释放、突触塑性、神经内分泌、基因表达、细胞变性及凋亡等)起着较为关键的作用。
作者:余刚;罗勇;彭国光;董为伟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用阴离子交换HPLC分析环核苷酸磷酸二酯酶反应体系。方法:用Shim-Pak WAX-I柱,30 mmol/L的pH 4.0磷酸钾为流动相,洗脱速度0.5 ml/min,254 nm检测,峰面积定量。结果:上述离子交换HPLC体系可分离并定量测定cAMP和AMP。在硫酸铵分级粗制兔肝PDE反应混合物中,cAMP和AMP同杂质完全基线分离;随反应进行,cAMP逐步下降,AMP上升到平台后再下降。用米氏酶的积分速度方程作图分析cAMP下降的进程曲线,发现硫酸铵分级粗制的兔肝PDE的米氏常数为负数。结论:此离子交换HPLC方法可以分析无杂酶干扰时PDE对cAMP的水解。
作者:廖飞;张晓萍;周岐新;杨俊清;曾昭淳;陈文缘;汤先觉 刊期: 2001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