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文珍;涂春香;陈勇
由于受到课程设置的限制,音乐教育在部分高校中并未充分发挥其作用.通过对高职医学院学生的音乐教学现状进行调查,对体验教学模式进行探究,希望通过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进一步发挥高校音乐教育的作用.
作者:何江阳 刊期: 2014年第24期
针对藏药学专业本科生药检实习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提出“三步法”的实习带教管理经验,即实习前期、实习中期、实习后期3个不同实习阶段的管理要求与方法.
作者:孙创斌;王建军;张珉;胡天祥;王巾方 刊期: 2014年第24期
英语课程是中职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由于中职学生英语基础薄弱,学习动机缺乏以及教师教学方法单调、陈旧等原因,在中职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多采用“输入式”教学的一言堂形式,课堂气氛非常沉闷、缺乏生趣.在近几年的英语教学中,为了调动英语课堂的气氛,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笔者尝试了如下教学实践,力求让英语学习与学生的生活体验、未来的职业发展相结合,致力于培养中职英语精品人才.
作者:高建琳 刊期: 2014年第24期
自我效能感是指人们对自己实现特定领域行为目标所需能力的信心或信念[1].有研究表明,一般自我效能感与临床实践能力和其包含的5个因子(临床护理能力、沟通交流能力、专业与自我发展能力、科研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呈正相关(P<0.05).目前关于自我效能感、就业取向与学业成绩相关性研究的报道较少,因此笔者对我校2011级大专护生进行了研究,现将结果介绍如下.
作者:邹立琴;廖明生 刊期: 2014年第24期
见习是医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第一步,而心血管外科知识一直是临床见习的难点.在心血管外科见习带教中,通过讲解知识点、查看患者、总结体会3个步骤,引导医学生顺利完成临床见习,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陈一欢;沈振亚 刊期: 2014年第24期
探讨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临床基础检验课程教学改革措施,为培养高素质检验专业应用型人才寻求新思路.
作者:陆玉霞;褚静英 刊期: 2014年第24期
卫生职业教育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目标,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把教育由培养“知识人”转变为培养“职业人”,即在教学中要突出职业特点,除培养护生必须掌握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外,更应重视其职业素养的培养[”.伴随着新的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模式的产生和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健康需求也日益增高.患者来医院就诊的目的除了解除疾病带来的痛苦和威胁之外,还希望从医护人员那里获得更多与自己所患疾病相关的医学和保健知识.因此,越来越多的医院在实施整体护理的同时,逐步开展了针对患者及其家属的健康教育.为满足临床护理工作的这一需要,卫生职业教育就需在职业化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培养、强化护生进行健康教育的能力.
作者:战青 刊期: 2014年第24期
在遵循国家中高职护理专业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的基础上,从2009年开始大胆尝试“3+2”培养模式.实践证明,这种培养模式符合社会和学生的需求,可以拓宽护理人才的培养渠道.
作者:林悦凤;王为民 刊期: 2014年第24期
对于麻醉专业学生,在踏入工作岗位后必然要使用麻醉机,对于不同厂家生产的不同型号的麻醉机,学生应掌握原理并能熟练使用.相比传统的LBL教学法,应用PBL教学法更能引起学生对麻醉机的兴趣,可使学生带着问题积极主动了解麻醉机,熟悉麻醉机的结构和原理,并敢于动手操作麻醉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
作者:刘淑娥;姚光;孙雪华;王颖 刊期: 2014年第24期
介绍五年一贯制涉外护理专业教育的形式,从招生对象、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师资建设、教学方法、教材选择、实践教学及考核等方面分析五年一贯制涉外护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指出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对制订和完善五年一贯制涉外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提供参考性意见及建议.
作者:吕霞;谭翠;贺生;孙亚男 刊期: 2014年第24期
临终关怀是人道主义的新起点,是人生临终旅途的一个理想模式,但由于传统伦理观念和现实的影响,临终关怀的发展面临着一些问题的困扰,主要有:传统孝道、传统死亡观、医疗伦理环境、医学人道主义以及医护人员缺乏临终关怀知识等.通过讨论研究,探寻一条普遍性的临终关怀事业的发展路径是非常必要的.
作者:杜伟华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 分析慢性重症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急性加重期血浆B型利钠肽(BNP)水平正常的原因及意义.方法 超声心动图分别测定25例BNP水平正常(BNP<100 pg/ml)(实验组)和61例BNP水平增高(BNP≥400 pg/ml)(对照组)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LVEDd),并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实验组的LVEF值低于对照组(P<0.05),而LVEDd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血浆BNP水平正常的CHF患者LVEF值更低,LVEDd更大,心力衰竭严重程度更重.
作者:李春兰;钟栩 刊期: 2014年第24期
高等医学院校精品课程建设是教学改革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外科学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培养高素质、高质量、高层次的医学人才,借鉴精品课程建设的思路和方法,建设外科学精品课程,拓展和丰富教学信息资源,为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支撑.
作者:郭琳;付勤 刊期: 2014年第24期
依据创造性思维的有关理论,阐述如何在外科护理学教学中开展创新教育,培养护生的创造性思维,为社会培养适应新时代变化的实用型护理人才.
作者:孔蓉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探讨CBS(病例引导教学法)在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八年制内科实习生39人随机分为实验组(19人)和对照组(20人).实验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与CBS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比较分析两组的教学效果.结果实验组比对照组的病例答辩、迷你临床演练评估、临床操作技能实地评估成绩高(P<0.01).结论CBS教学法有利于培养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可促进内科临床教学质量的提高.
作者:林寒;徐茂锦;胡晓霞;王艺伟;徐晓璐 刊期: 2014年第24期
运用多学科综合治疗指导下的肿瘤学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培养模式,把职业道德教育和肿瘤心理康复相结合,构建具有肿瘤专科特点的培训体系,加强管理,完善考核和监督机制,注重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和科研意识,以适应肿瘤综合治疗模式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作者:李多杰;李红伟;彭开桂;沈学明;江浩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CBS教学模式在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尘肺病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及教学效果.方法 在尘肺病教学中,将本校2011级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121名学生随机分为实验组(n=54)与对照组(n=67),分别采用CBS教学法与传统讲授法进行教学.授课结束后,进行理论考试及问卷调查.结果 实验组理论考核的平均成绩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绝大部分学生给予CBS教学模式积极评价.结论 在临床医学专业尘肺病教学中采用CBS教学模式,对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王毅;董静;陈莹;刘芳炜;孙金凯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素质教育既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又要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在探索素质教育的教学中尝试在X线检查的概述中运用多种启发式教学法,以期活跃课堂气氛,启发学生思维,创设出形象生动的教学情景,培养并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者:陈琼 刊期: 2014年第24期
以临床病例为中心的教学模式(CBL)是通过病例分析来促进学生巩固知识、技能的医学课程学习模式,可激发学生的能动性,提高其自我学习、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留学生的自身特点,结合神经内科实习阶段的教学内容,尝试性地将CBL教学方法应用于留学生临床实习教学中,可大大提高留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实习质量,是一种较好的医学留学生临床实习教学方法.
作者:张雪梅;焦卓敏;王铎;黄山;付锦 刊期: 2014年第24期
随着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入开展,怎样建设一支高质量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成为研究热点.高校心理健康师资队伍的建设,不仅可以解决各高校在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也可以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更加规范、科学.
作者:周立超;李丽华;张革秋;郭鹭;晁亮;李岩 刊期: 2014年第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