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玲;王学良
阐述中药炮制学教学中应用PBL教学法的设计思路,并列举具体实施案例,介绍其在提高中药炮制学教学效果方面的优势.
作者:赵翡翠;姜林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 了解当前医学毕业生就业能力现状,并提出相应对策.方法 以广东医学院2013届390名医学毕业生为研究对象,采用自编的就业能力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医学毕业生存在就业观念陈旧、人文素养欠缺、临床操作技能不强、应聘求职能力低下等问题.结论 应从国家、学校、学生等方面提升医学毕业生就业能力.
作者:张兰林;蔡凯丽;张熳红;黄晓丽;周忠伟 刊期: 2014年第21期
可摘义齿修复工艺技术课程作为中职口腔修复工艺专业的主干课程,其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均应加强对学生操作能力的训练与培养,这就要求考核方式灵活、多样,有助于培养真正具备动手能力的技能型、实用型人才.
作者:牟星;罗亚丽;郭艳玲 刊期: 2014年第21期
对广西部分中职卫生学校体育课程建设状况进行研究,了解其体育师资队伍、体育教师培养及体育课程设置现状,提出相应建议和对策,从而为中职卫生学校体育课程改革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粟世健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12导联体表心电图中T波峰末间期(Tpe)测量的佳导联.方法 将2011-2013年来我院心内科就诊的AMI患者232例设为AMI组,选取同期在我院行健康体检的200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分别测量两组全部导联的Tpe值并进行比较.结果 AMI组V2导联的Tpe值大,与其他各导联的Tpe值两两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对照组V2导联的Tpe值,除与V3导联无显著性差异外,均大于其他导联(P<0.05).AMI组各导联的Tpe值均大于对照组相应导联的Tpe值(P<0.05).结论 测量、分析AMI患者和正常人T波峰末间期时,选择胸前导联可能更可靠、稳定.
作者:张博;薛洁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 分析产科出血性休克的原因,提出相应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治疗的80例产科出血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80例患者中1例抢救无效死亡,3例经腹子宫全切术治愈,4例经腹子宫次全切术治愈,其余患者均未切除子宫.结论 止血、建立静脉通道以及吸氧等措施可以有效提高产科出血性休克的治愈率,降低患者死亡率,应在临床大力推广.
作者:马秀莲 刊期: 2014年第21期
为了解中职护生学习状况,培养护生综合素质,对我校2014届中职护生进行学习态度与方法调查.分析调查结果,总结护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培养措施.
作者:肖怀达 刊期: 2014年第21期
行动导向教学采取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行为的指导者和咨询者.本文以“栓剂”教学过程为例,分析教师在行动导向教学中的作用,探讨教师如何做好角色转变,更好地发挥主导作用.
作者:蒋爱品;马春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 探索一套科学合理的操作程序来提高静脉药物配制质量,以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方法 比较传统法、习惯法和改良法配制时间、质量和细菌污染情况.结果 改良法可节约药物配制时间,避免药物浪费,减少细菌污染,减少患者静脉用药的不安全因素.结论 改良法在药物配制中具有明显优势,可保证临床输液安全.
作者:孙俊香;黄文华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我校2012级4个班护生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92名)和实验组(95名),对照组按传统教学法进行教学,实验组定期开展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教学效果.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理论考试成绩分别为(87.28±5.89)分、(84.72±9.92)分,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对教学的主观评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循证护理教学既能提高护生学习兴趣,又能提高其文献检索能力、自学能力、科研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等,从而提高内科护理学教学质量.
作者:刘芹 刊期: 2014年第21期
分析多媒体教学存在的局限性并探讨解决策略,为教学服务.
作者:马建新 刊期: 2014年第21期
博士研究生教育作为医学教育的高层次,其主要任务是培养创新能力,而如何有效开发医学博士研究生的创新潜能,促进其个性发展,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实践证明,经典哲学思想,是造就创新人才的基础.
作者:王天成;王学峰 刊期: 2014年第21期
通过调查我院青年公共英语教师教科研现状,了解高职英语师资队伍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以期为青年教师培养和有关教学主管部门决策的制定提供参考意见.
作者:戴晨丽 刊期: 2014年第21期
在与问题学生家长沟通交流中,针对不同家长采取不同方式方法,以取得其理解、信任和支持,充分调动其配合学校工作的积极性.
作者:贾玉玲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3M加压固定胶带固定胃管在临床上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40例胃管置入的患者,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7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胃管固定方法,实验组采用3M加压固定胶带+3M胶布固定方法,比较两种固定方法的效果.结果 实验组患者局部皮肤过敏反应及胃管脱出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实验组患者的舒适度高,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3M加压固定胶带+3M胶布固定胃管在临床应用中具有明显优势,固定牢靠,不易脱出,患者局部皮肤过敏反应发生率低,同时减轻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患者舒适度较高.
作者:张来香;姜丽丽;王晶;冯丽明 刊期: 2014年第21期
朋友式教学理念,即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构建一种新型师生关系,使教学双方处于平等、尊重、信任、合作的状态,有助于营造和谐愉快的教学氛围,有助于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助于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作者:董伟;朱述英;陈丙春;王海涛;魏志 刊期: 2014年第21期
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是医学院校的首要任务.在生理学教学中灵活采用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以器官系统为基础的多媒体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取得了良好效果.
作者:唐云;张燕辉 刊期: 2014年第21期
教材是重要的教学资源,尤其对于学历较低的学生来说,教材就是其学习和工作的重要依据,也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根本资源.针对中等职业教育卫生部规划教材(供眼视光技术专业用)《眼镜光学基础》中有关内容前后不一致、不科学甚至错误,不利于学生理解与掌握问题,笔者提出建议,供再版时参考.
作者:张志芹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校院合作培养模式在高职护理专业儿科护理学教学中的作用.方法 将我院2010级三年制大专护理专业6个班随机分为对照组(n=164)和实验组(n=175),每组3个班,实验组采用校院合作培养模式进行儿科护理学教学,对照组由校内专任教师按传统方法进行教学.课程结束后,比较两组儿科护理学理论考核成绩及儿科常用护理技术操作考核成绩,并采用教学效果评价表调查护生对教学的评价.结果 实验组理论考核成绩、教学效果评价、儿科常用护理技术操作考核成绩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校院合作培养模式是提高儿科护理学教学效果的有效方法.
作者:张自珍;何凤英;赵其辉 刊期: 2014年第21期
在引进英国特尔福德学院教材和先进教学理念基础上,对我校涉外口腔工艺技术专业三年级中专生开展双语教学.根据学生特点,统一和规范教材,采用先进教学方法,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模式,建立完善考评体系,不断提高双语教学质量,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
作者:杜娟 刊期: 2014年第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