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增强中职护生实践能力和人文素质的教育模式研究

李玲;刘书莲;肖红;宋永红;牛素霞;侯婷婷;胡蝶

关键词:中职护生, 实践能力, 人文素质, 教学模式
摘要:护理学是中等卫生职业学校护生必修的重要专业课,近年来,在教学理念、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等方面进行一系列探索,构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人文素养与沟通技巧的高素质综合护理人才”的教育模式.该模式包含5个方面:明确培养思路,坚持培养实用型护理人才的办学理念;优化师资队伍,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构建培养创新型、实践型及综合素质较高的护理人才教学体系;营造人文气息,提高护生的人文素质与沟通能力;采用多种方式对护生进行综合评价.
卫生职业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对中职学校学生会建设的几点分析和思考

    笔者从事中职学校学生工作多年,结合工作实际,充分感受到中职学校在学生自我管理方面与高中及普通高校的特点和差异.笔者针对中职学校的特点,就中职学校学生会现状、存在问题做一些分析和比较,并提出自己对中职学校学生会建设的几点思考.1 中职学校学生会与高中、高校学生会的差异分析不同的培养目标和教育模式是中职学校学生会与普通高中、普通高校学生会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

    作者:孙红蕾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微课教学法在急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 研究微课教学法在急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校2012级中职两个班学生为研究对象,1斑为实验班,2班为对照班,实验班采用微课教学法,对照班采用常规教学法.比较两个班的教学方法评价和学期段考成绩,对结果进行统计学检验.结果 实验班的教学方法评价:授课方式、学习兴趣、内容理解、教学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斑(P<0.05);实验班的段考成绩:A1型题、A2型题、综合分析题平均分分别为(12.38±3.00)分、(37.78±4.86)分、(22.72±2.92)分,对照班为(11.78±5.58)分、(33.54±5.41)分、(19.34±3.54)分.A1型题两个班成绩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A2型题、综合分析题实验班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班(P<0.05).结论 微课教学法比常规教学法更适合于中职生的教育,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程度,学生教学满意度更高.同时,微课教学法能提高学生学以致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者:徐辉航;喻爱芳;曾健;汤洪;刘海燕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做、学、做”教学法在医学基础课程教学中的探索

    我国从2010年开始重点支持中等职业学校改革创新,我校有幸成为第一批中等职业学校示范性建设学校.201 1年以来,我校为了达到国家要求办学的信息化和现代化水平,成为具有区域特色的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示范校,达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目标,在明确人才培养模式的前提下,进行了课程体系改革,以期增强教学的实践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教学质量.在医学基础教学过程中,笔者与相关教研室及任课教师进行协商,对多门医学基础课程进行了教学内容的整合、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黄智森;彭福龙;姚小冬;甘世芬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兰州市放射工作人员淋巴细胞微核分析

    目的 了解兰州市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状况.方法 选择2012年兰州市306名放射工作人员为放射组,非放射工种的85名从业人员为对照组,进行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检测.结果 放射组淋巴细胞微核率(0.154‰)高于对照组(0.0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的放射工作人员微核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放射工龄增加,淋巴细胞微核率呈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工种放射工作人员的微核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长期低剂量电离辐射对放射工作人员的淋巴细胞微核率有较明显的影响,应进一步加强放射防护工作.

    作者:吴小琴;李烨;雷红玉;刘刚;张荣;牛丽梅;刘银银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患者对病房护士满意度的调查与分析

    为了进一步了解患者对护士不满意的原因,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减少医院护理纠纷的发生,改善护理服务质量,随机对某“三甲”医院130名住院患者进行护士服务满意度调查,现介绍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调查对象2013年3月某“三甲”医院住院患者130例,其中男79例,女51例,年龄21~78岁,平均年龄43岁;受教育程度:小学文化31例,初中文化72例,高中文化16例,大学文化11例.1.2 测评工具

    作者:周凤琴;梅萍萍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竞技式教学法在药物应用技术实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竞技式教学法是在传统的角色扮演教学法基础上进行创新的教学方法.传统的角色扮演教学法是让学生扮演剧中的人物,体验职业生活,在角色扮演中学习知识、理解知识、掌握知识的教学方法,具有知识性、趣味性等特点m,但也存在教学内容脚本化、形式单一化的缺点,反复使用会使学生感到厌倦和乏味,且剧情化的内容与职业岗位真实情景存在一定差距,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竞技式教学法克服了传统角色扮演教学法的不足之处,其大特点是竞技实训过程具有对抗性,结果具有不确定性,学生在教学中能体验到对抗压力和获胜后的喜悦.

    作者:龙勇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以任务为基础的中职护理专业语文口语交际教学

    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是护理人员基本的职业能力,也是护生就业和职业发展的必备条件.以任务型教学法的基本理念为基础,以门诊接待为例,从前任务阶段、任务阶段和后任务阶段3个维度探讨任务型教学法在护理专业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常宇;韩明;姚飞;高倩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中职学生攻击性行为的成因及其对策

    中职学生是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是中考的失利者.他们文化素质较低而又好高骛远,心理脆弱而自尊心又特别强,对社会不够了解而又急于深入社会,想进步而又缺乏基础和耐性,渴望得到爱而又不懂得珍惜爱,希望受到尊重而又不尊重他人,思想行为习惯差而又不愿也不善于接受教育等,他们是矛盾的特殊结合体.1 攻击性行为是中职校园内的高发违纪行为在中职校园的诸多违纪行为中,攻击性行为所占的比重较大.由于攻击性行为的社会影响大,所以需要对校园内的攻击性行为高度重视,需要去研究、分析攻击性行为的成因、规律以及应当积极采取的干预措施.

    作者:程林贵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PBL教学法在内科见习中的实践与思考

    PBL(Problem.-Based Leaming,PBL)是以学生为教学主体、以问题为学习导向、以培养学生能力为教学目标的一种学习模式和教学方法,其经典教学模式为:提出问题—收集信息—形成并论证假设—讨论和总结.论述PBL教学法在内科见习课的实施过程及效果评价,并分析PBL教学法应用于内科见习课的优越性及存在的问题.

    作者:李盈甫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谈谈对高职开展主题班会教育的几点体会

    主题班会教育是班级教育活动的形式之一,能促进师生交流,活跃班级气氛,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锻炼学生的个人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同时,可提高班主任的综合素质.

    作者:莫兰健;梁萍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校园微信公众平台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运用

    伴随微信时代的到来,微信公众平台逐渐走进高校,校园微信公众平台将是快速传递校园信息的又一种新方式.面对新时期教工党支部建设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结合工作的实际特点,要充分利用微信,特别是校园微信公众平台的强大功能,推进高校教工党支部队伍建设,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从而建立科学的高职院校基层组织模式.

    作者:陈哲科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中学生生活方式与体质状况的关系研究

    目的 了解兰州市中学生生活方式与体质健康的关系,为更好地开展健康教育、切实提高中学生健康的整体水平提供理论参考.方法 抽取兰州市全日制中学生共计400人,采用季浏2001年制订的生活方式自评量表对中学生进行调查评价,并进行体质测试.结果 兰州市有相当比例的中学生存在不良生活方式,主要表现为吸烟饮酒比例较高、饮食结构不合理、睡眠不足、主动锻炼意识不强(P< 0.01或P<0.05);兰州市中学生体质总体状况令人满意,男生体质总体水平较女生高(P<0.01);兰州市有良好生活方式的中学生除女生体重这项指标外,其余各项身体形态、机能和运动能力指标都好于无良好生活方式的中学生(P<0.01).结论 学校、家庭和社会应当共同努力,加强健康教育,积极营造体育锻炼的环境与氛围,促进中学生养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对中学生的健康成长和体质状况的改善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张虎祥;马国全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Excel 2007工作表的管理与格式化单元格”说课设计

    为提高学生学习计算机应用基础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根据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等对“Excel 2007工作表的管理与格式化单元格”进行说课设计.

    作者:杨勇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结肠血管脂肪瘤并肠梗阻误诊为结肠肿瘤1例

    1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55岁,农民.自诉于入院前半年余无明显诱因出现腹部疼痛,呈间歇性胀痛不适,以脐周为明显,疼痛无明显规律,无恶心、呕吐,无嗳气、反酸,食欲正常,未予重视及治疗,于入院前3月排便习惯改变,排便次数增多,便中带血,偶有黏液血便,在当地诊所按慢性肠炎给予口服诺氟沙星等药物治疗无明显效果,入院前1月患者腹痛加剧,呈持续性胀痛,伴腹胀、恶心、呕吐,肛门停止排便、排气,在外院住院治疗,诊断:(1)肠梗阻;(2)横结肠息肉.经禁食、胃肠减压、补液、对症支持治疗后症状缓解出院.此后因症状反复发作,故来我院求治,以“结肠肿瘤并不全性肠梗阻”收住.

    作者:雷庆林;祁钰乾;张文亮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唇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唇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104例慢性唇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实验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果 两组病例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唇炎疗效稳定,复发率低.

    作者:安艳瑜;刘巧荣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中药炮制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培养

    当前我国经济快速发展,迫切需要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高素质劳动型和技能型人才.中医药职业教育作为中医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弘扬中医药文化和发展中医药事业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培养了大量的技术应用型、技能操作型、保健服务型人才,为中医药文化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但是在大力呼吁振兴中医药、挽救中医药文化遗产的今天,中药炮制行业仍旧存在诸多问题,如人才不足、中药炮制工艺流程不规范、质量等级不标准等,均会导致中药炮制行业整体发展停滞不前[1-3].

    作者:杨扬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基于课程标准的高职院校课程考核模式研究与实践

    基于课程标准,结合课程特点和相关执业资格考试大纲,制订课程考核改革方案,在三年制大专实施.新的课程考核模式更有利于学生岗位知识的学习、职业能力的锻炼和职业素养的养成,能改进教师的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作者:刘红敏;黄小蕾;程红娜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中等卫生学校教师职业认同现状调查分析

    职业认同是指一个人对所从事的职业在内心认为它是有价值、有意义的,并能够从中找到乐趣,既指一种过程,也指一种状态[1].教师职业认同是教师对其职业及内化的职业角色的积极认知、体验和行为倾向的综合体,是教师个体与职业有关的积极态度,属于教师积极职业心理[2].教师职业认同对教师发展至关重要,认同度高,教师对自己工作的满意度就高,就会积极投入工作,既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又可以实现教师价值.反之,就会对工作缺乏兴趣和激情,工作效率降低,甚至产生职业倦怠.当前,随着中等卫生学校扩招,新进教师也逐渐增多,教师素质参差不齐,师资队伍建设问题已是各中等卫生学校在发展中急需解决的突出问题.了解、掌握中等卫生学校教师职业认同的现状和特点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前提.目前,已有的研究主要针对中小学和高校教师的职业认同,缺乏对中等卫生学校教师职业认同的研究.为此,本研究对四川、重庆、贵州、甘肃地区部分中等卫生学校教师职业认同等问题进行深入调查和分析,为中等卫生学校教师管理提供依据和参考.

    作者:陈劲松;方颖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经后内侧和后外侧联合手术入路治疗内踝后踝冠状位骨折的探讨

    内踝后踝冠状位骨折在踝关节骨折中是一种特殊类型的骨折.由于内踝后踝冠状位骨折的位置有其特点,临床上经常采用的单一后外侧切口或后内侧切口不能完全暴露整体内踝后踝冠状位骨折形态,达不到关节内骨折必须解剖复位的治疗标准.为了获得满意的解剖复位,探讨经后内侧和后外侧联合手术人路充分显露内踝后踝冠状位骨折形态的治疗方法,现介绍如下.

    作者:王永平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托吡酯预防性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托吡酯预防性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50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75例,对照组给予丙戊酸钠400 mgd,高可增加到600 mg/d;研究组口服托吡酯25 mg/d,剂量每周递增25 mg,高到100 mg/d,3个月为一个疗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62.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6.7%(P<0.05),研究组从干预的第4周开始,头痛发作频率、每月发作天数以及严重程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α波频率变慢、δ波增多及θ波增多的病例显著多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共发生不良反应19例,对照组25例,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托吡酯预防性治疗偏头痛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可以有效减轻头痛发作程度,降低发作频率,缩短发作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建雄;张振昶;梁成;刘伟;金晶 刊期: 2014年第14期

卫生职业教育杂志

卫生职业教育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科教司;甘肃省卫生厅

主办:甘肃省医学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