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骨科医院病原菌结构特点和耐药菌监测分析

阎平

关键词:骨科医院, 病原菌, 耐药菌
摘要:目的 对骨科医院病原菌结构和感染情况进行分析研究,探讨专科医院病原菌感染预防控制措施.方法 对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的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分离出病原菌482株,其中球菌100株,占20.75%;杆菌382株,占79.25%.主要致病菌分布密度较大的科室为骨一科、骨二科、手外科、外科、内科、中西骨科,标本来源主要为伤口分泌物、引流物、尿液和痰液.病原菌呈逐年上升趋势,2011年检出97株,2012年检出154株,2013年检出231株.ESBLs占57.03%,MRS占41.44%.结论 在医院日常工作中只有重视医院感染管理的各个环节,特别是加强手卫生、无菌技术操作和消毒隔离等基础性工作,加大监测督导宣传力度,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才能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率.
卫生职业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幽默教学法在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初探

    从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特点和生源特点出发,教师在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中采用幽默教学法,能深深地感染和吸引学生,并创造出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学生在这种气氛中去理解、接受和记忆新知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吴东旭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内科护理课程开发与实践

    对高职护理专业内科护理课程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主要从课程标准、课程内容、教学方案、教学方法、课程评价5方面进行改革,并在我院2011级护理专业两个班进行实践,发现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有利于激发护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护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护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

    作者:万晓燕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多种教学方法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的运用

    为提高内科护理学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护理实用型人才,采用启发式教学、病案教学、多媒体教学、情景模拟教学、临床示教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李凤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基础护理学实验教学方法改革探讨

    针对基础护理学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实验教学改革方法,为现代护理教育与临床护理实践接轨打下基础,培养应用型高级护理人才.

    作者:谢莉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浅谈实习生导师制现状与改进措施

    实习生导师制的实施,既有助于培养实习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又可有效防止实习教学中可能引发的医患纠纷,同时还有助于培养中青年师资队伍.因此,应转变教育观念,建立和完善导师选拔制度,强化实习生入科教育,使实习生导师制发挥更大作用,从而提高临床实习教学质量.

    作者:夏梦;李益桑;何勉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甘肃省岷县、漳县6.6级地震伤病员收治特征分析

    目的 分析岷县、漳县6.6级地震伤病员收治特征,为将来应对地震救治组织实施提供借鉴.方法 通过全面分析甘肃省岷县、漳县地震医疗救治工作纪实(震后1~14天),现场调研,查阅卫生厅、地震局工作报告以及数据库文献资料,采用描述性方法分析本次地震伤病员收治特征.结果 甘肃省岷县、漳县6.6级地震伤病员收治有两个高峰期(震后1天和震后4~7天),明显有别于国际地震抢救的“黄金72小时”,这与岷县、漳县等震区的房屋结构、地质特征以及人口特征有关.结论 岷县、漳县地震伤病员收治特征的分析,为将来甘肃省地震救治组织实施提供借鉴,有利于制定适合甘肃省抗震救灾的各项措施,以大程度提高伤病员的抢救成功率.

    作者:张志刚;张彩云;刘健;岳伟岗;刘丽平;李永刚;郭鸿;田金徽;杨克虎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对中职卫生学校精品课程建设的思考

    阐述中职卫生学校精品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精品课程的内涵,对中职精品课程建设提出建议,以期更好地发挥精品课程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

    作者:戴惠玲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节细胞神经纤维瘤误诊为心绞痛1例报告

    1 病例患者,男,48岁,因反复心前区疼痛两年余,加重一周入院.患者于两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阵发性心前区疼痛,与活动及体位无明显关系,发作时疼痛向腰背部放射,伴胸闷、气短、全身出冷汗,含速效救心丸后症状可减轻.多次在当地医院诊治,诊断为心绞痛,给予对症治疗后,仍反复发作.入院前—周因心前区疼痛较前发作频繁,为求进一步检查来我院,以“心绞痛”收住入院.

    作者:丁涛;戴慧;李利娟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中职卫校个性化教学模式探索

    本文从个性化教学模式的意义、个性化教学模式的探索及个性化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3方面进行探讨.

    作者:吴丽艳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多媒体网络环境下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模式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大学英语写作教学,通过创设情境、促进合作学习、加强自主学习等教学设计,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资源,将写作主题与现实生活及学生的真实体验有机结合,促进师生、生生之间交流协作,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既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写作自信和写作兴趣,又能切实有效地促进其写作技巧和写作能力的提高.

    作者:宋阳;张颖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利用虚拟药品进行药理学实验

    为实现高职高专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尝试在药理学实验引入虚拟药品,以培养不同专业学生的药理学应用技能,提高学生临床思维能力,使学生在校期间与临床用药零距离接触.

    作者:王志敏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任务驱动法在中职外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在外科护理学教学中应用任务驱动法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本文通过对“乳腺癌患者的护理”这一具体内容的教学设计探讨任务驱动法在外科护理学中的应用.

    作者:朱微微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抓住“三点”上好医古文课

    医古文课是中医学的基础课程,其核心任务是培养学生阅读中医古籍的兴趣,帮助学生积累阅读中医古籍必需的古汉语知识和中医药知识,并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上好医古文课可从3方面着手:一是高效完成词汇积累;二是引导学生读懂课文的深刻内涵,获取其中的文献信息;三是与学科发展相结合,增强课程的科研性.通过课堂学习和课后作业,促使学生从被动填鸭式学习转变为主动研究性学习,激发其科研兴趣.

    作者:李计筹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剖宫产手术部位感染目标性监测及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情况分析

    目的 了解我院剖宫产手术部位感染及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情况,以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预防剖宫产手术部位感染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方法 对我院2012年1月1日-12月31日570例剖宫产手术患者进行目标性监测.结果 手术部位感染率为1.58%,0分危险指数手术的感染率为0.93%,1分危险指数手术的感染率为3.52%;抗菌药物使用率为100.00%,以β-内酰胺类为主,占79.97%;预防性用药时间以48~72小时为主,占74.03%;单种用药占97.02%;病原学检查标本送检率为66.67%.分离的细菌主要为表皮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结论 通过抗菌药物专项治理及剖宫产手术目标性监测干预,使产科医师重视围手术期预防性用药及病原学检查.但仍存在预防性用药时间偏长现象,需进一步干预,缩短术后预防性用药时间.

    作者:李喜梅;张彩萍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临床实习期间本科护生职业情感变化及对护理教学的启示

    目的 了解临床实习阶段本科护生职业情感变化,提出针对性的护理教学对策.方法 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实习结束的本科护生15名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围绕情感发展、职业认同、职业发展、职业规划等主题展开;采用内容分析法对访谈内容进行分析整理.结果 本科护生实习阶段职业情感发生显著变化,从实习初期的激情与迷茫共存,实习中期的失落绝望,到后实习结束时对护理职业的认同和热爱.实习期间院前职业教育、带教教师的言传身教、病人的鼓励支持、临床真实经历都有助于护生从无知、无助变得成熟、独立且有担当.结论 临床实习可从行为、心智、情绪等方面促进护生职业情感发展,护理教学应重视护生职业情感教育、死亡教育及人文关怀能力培养等.

    作者:林蓓蕾;吴国华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提高中职生药物化学学习效率的研究

    药物化学是药剂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具有内容多、交叉性强、发展快等特点.中职生化学基础差,学习难度较大.笔者总结药物化学教学经验,从目标确定、兴趣培养、教学方法改革等方面入手,尝试提高中职生药物化学学习效率,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药物化学知识.

    作者:徐晓伟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老年患者安全输血护理体会

    输血是临床上一项重要的抢救和治疗措施,是任何药物都无法替代的治疗手段.由于输血存在一定风险,所以,安全输血是输血管理的重要内容.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老年患者安全输血成为医学界关注的焦点[1].如何安全有效输血、降低输血风险是老年患者输血护理的关键,正确的护理在安全输血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2].笔者通过多年观察现对老年患者安全输血的护理体会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庄秀春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加强住院医师医患沟通能力培训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随着医学的快速发展,各种新的诊疗技术和方法的应用使医疗水平不断提升.但医院却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投诉和纠纷[1],其中因医护人员与患者沟通不够所引起的占2/3[2].医患关系紧张是我国当今社会一个不争的事实,而良好的医患沟通则是协调医患关系的重要手段,能有效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3],沟通能力是一名合格医生不可缺少的条件,也是医生的基本能力之一.住院医师是医生职业生涯的第一阶段,必须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黎云;王宏伟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大蒜膏治疗幼儿蚊虫叮咬的临床观察

    目的 在大蒜膏对成人蚊虫叮咬患者疗效显著的基础上,观察大蒜膏对幼儿蚊虫叮咬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蚊虫叮咬症状明显的张掖市第一幼儿园患儿499人,随机分为生大蒜治疗组(A组),不接受任何治疗的自愈组(B组),大蒜膏治疗组(C组).观察3组蚊虫叮咬后红肿、瘁痛72 h内缓解情况,验证大蒜膏对幼儿蚊虫叮咬的有效性.随机抽样蚊虫叮咬症状明显的幼儿371人,使用新鲜、放置一月及一年的大蒜膏,观察三者治疗蚊虫叮咬后红肿、痒痛72 h内缓解情况,验证大蒜膏治疗幼儿蚊虫叮咬的稳定性.结果 被蚊虫叮咬的患儿72 h内红肿、痒痛症状缓解情况:A组和B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C组与A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C组与B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3个时段的大蒜膏治疗组治疗效果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大蒜膏治疗幼儿蚊虫叮咬有效、稳定,可减少继发性感染,无毒副作用,是治疗幼儿蚊虫叮咬的一种新的止痒消炎选择.

    作者:汪海英;宋玉霞;李芳;闫晓钰;刘刚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藏医药学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藏医药学是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传统医药学学科.藏医药学高等教育起始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没有较系统的办学经验可以借鉴,目前处在摸索发展阶段.本文围绕藏医药学专业特色,分析当前藏医药学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实践技能提出对策.

    作者:杨乐;阿达 刊期: 2014年第13期

卫生职业教育杂志

卫生职业教育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科教司;甘肃省卫生厅

主办:甘肃省医学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