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职生多元智力发展与英语成绩相关性研究

王青

关键词:中职护理专业, 多元智力发展, 英语成绩
摘要:通过对316名中职护理专业女生进行八大多元智力测量,分析多元智力与英语成绩之间的关系,发现语言智力、逻辑数理智力、人际交往智力及自省智力与英语成绩呈显著正相关,且自省智力对英语成绩的提高贡献度显著。
卫生职业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Dextroscope模拟系统在经鼻蝶垂体瘤手术教学中的应用

    选择接受经鼻蝶垂体瘤手术的患者,行连续增强头颅MRI、骨窗头颅CT横断面扫描和头部CTA检查,使用Dex-troscope工作站进行三维重建,并应用于垂体瘤经鼻蝶手术教学中。垂体瘤鞍区解剖的三维可视化模型和手术模拟系统可促进学生对病理情况下鞍区解剖结构的理解与掌握,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及操作水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解决无法进行实体操作的问题,有利于提高临床教学效果。

    作者:王集生;薛战;季楠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高职高专内科学课程考核模式的思考与探索

    高职高专教育专业课程考核模式要随着人才培养目标的调整及时更新和完善。内科学作为临床医学专业的主干课程,要克服传统考试存在的缺陷,教学内容及考核模式应与岗位职业能力需求对接,强化学生将课本知识转化成专业综合技能的能力,注重其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

    作者:张朝霞;刘芳;乔建卫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药剂学教学过程中德育渗透的探索

    职业院校是培养具有职业能力的技能型人才的摇篮,职业教育强调专业课教学的重要地位,而在专业课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是学校德育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结合多年德育渗透实践,对药剂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必要性、内容和方法及注意问题进行了探讨。

    作者:阎萍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医学生急救技能与沟通能力相结合培养初探

    急诊技能培训是医学生临床实习过程中较为重要的内容之一,对于临床工作有着深远意义。但急诊技能培训往往忽视了沟通能力锻炼,导致医学生沟通技巧缺乏,为医患关系埋下隐患。笔者初步探讨了在急诊科实习过程中指导教师如何有意识地将急救技能培训与沟通能力锻炼相结合,加强医学生人文教育,为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打下坚实基础。

    作者:陆莹;王新春;张俭;张德新;李林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综合实训项目考核法在手术室护理考核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并推广综合实训项目考核法在手术室护理考核中的应用。方法将某院2013级助产专业141名学生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综合实训考核法,对照组采用传统考核法,比较两种考核方法的不同效果。结果实验组学生在知识掌握、团队合作精神等方面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综合实训项目考核法教学效果优于传统考核法。

    作者:郭丽琴;张晴岚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品管圈活动降低护理实训物品使用不规范率的研究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降低护理实训物品使用不规范率的效果。方法2014年3—6月在我校1203、1204中专护理班选出12名护生自愿组成“种子圈”,确定“降低护理实训物品使用不规范率”活动主题,进行现状调查、原因分析、设定目标、制定和实施对策。结果品管圈活动后,护理实训物品使用不规范率低于活动前,达到目标值,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不仅降低了护理实训物品使用不规范率,减少了实训物品损耗,还加强了师生间的交流,提高了护生个人素质与专业素养以及教师对学生和护理实训室的管理能力,提高实训物品利用率。

    作者:金艳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中等卫生职业教育物理教学的困境与出路

    从学生学习物理的现状、心态及教学矛盾分析目前中等卫生职业教育物理教学的困境,提出应挑战困境、转变观念、树立信心,在积极探索中寻找出路,发挥物理教学在人才培养中应有的作用。

    作者:王琛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三方四督六要点”教学督导模式在高职护理院校合作办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目的:探索高职护理院校合作办学的有效教学督导模式。方法采取“三方四督六要点”教学督导模式对我院两个院校合作班的教学过程进行督导。结果两班听课评价均为良好,教学质量评价均为优良。学生对教材的满意度差异有显著性,肿瘤医院护理班满意度高于省立医院护理班。学生当年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通过率均为100%。两班就业率分别为100%和98%。结论“三方四督六要点”教学督导模式强调院校共同参与教学质量监控,重视教学服务意识,能切入要点开展教学督导,较适合高职护理院校合作办学的教学质量监控。

    作者:刘登蕉;叶菁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课、岗、证、赛、文”一体化培养模式在财会类专业学生中的实践应用--以甘肃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教学管理模式的实践为例

    我院在教学实践中形成的“课、岗、证、赛、文”一体化培养模式能够较好地培养财会专业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有效实现学校与用人单位岗位零距离对接,同时也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

    作者:薛骞;刘宗盛;赵建红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激发兴趣是大学化学教学中不可轻视的环节

    兴趣是好的老师,是学生搞好学习的关键,大学生同样需要激发其兴趣。在大学化学教学中,通过了解化学学科,引起兴趣;结合化学史,唤起兴趣;联系专业及生活实际,增添兴趣;引向化学前沿,促进兴趣;结合科研,发展兴趣。

    作者:路秋丽;刘若清;朱晓彤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从企业职工献血人群招募策略的建立实施看我市无偿献血模式发展成效

    结合无偿献血模式发展历程,分析我市无偿献血人群结构特征,提出首先建立企业职工献血人群招募策略,成功运用和实施,并推行到干部与学生人群中,为我市团体自愿无偿献血工作的发展提供借鉴,保障临床用血需求。

    作者:王英;崔艳红;李改军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医学院校非医学专业数学课堂教学现状分析与对策

    针对医学院校非医学专业数学课堂教学现状,从学业问题、网络问题、情感问题、职业心理问题以及大学生活适应问题5个层面探讨应对策略:加强学生人生观、世界观教育;注重数学文化思想启迪教育;结合学生专业背景,提高学生兴趣;用直观的方法帮助学生完成课业知识学习,实现人生价值。

    作者:王松建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专业建设质量评估--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的必由之路

    专业是现代职业教育的主要载体,专业建设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及推进产教融合的主要渠道,专业建设质量内部评估是剖析专业建设现状、把握专业建设短板、引导实现产教融合的主要手段。设计并实施科学、合理的专业建设质量内部评估体系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中起着重要作用,是其必然要求和必由之路。

    作者:付达华;黄庶亮;沈小美;王二丽;杨丽珠;王琼珺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将微课引入基础护理学教学中的探索分析

    微课作为一种新颖的教学和学习资源,具有短小精悍、主题突出、方便快捷等特点,能使学习超越时间、空间限制,变得轻松有趣。笔者就护理专业基础护理学教学引入微课的利弊进行分析,为该课程具体教学实践提供思路和指导。

    作者:张艳云;孙洪宇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坚持实践就业一体化提高护生就业力

    随着北京市中职学校生源减少,护生素质也有不同程度下降,大大影响其就业质量。要想提高护生就业力,就要坚持实践就业一体化,在实践教学中提高护生综合能力,使其不仅获得工作,而且具备能够保持工作和做好工作的能力。

    作者:张燕京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浅析临床药理学教学模式改革

    临床药理学是联系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课程,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教学模式单一、缺少实践环节等问题,因此,改革该课程教学模式对于提高教学质量至关重要。本文对临床药理学教学模式改革进行探讨,提出建议和方法。

    作者:陈明;龙子江;王桐生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医学研究生课程设置满意度调查分析

    课程设置是研究生培养过程的重要环节,是影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方面。笔者以调查问卷和访谈方式,对某医学院研究生课程设置情况进行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对课程设置满意度不高。针对存在问题,笔者对研究生课程改革提出意见和建议。

    作者:董娜;付玉荣;伊正君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卫生类职业教育校园文化建设浅议

    校园文化对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具有导向、规范作用,对学校师生思想观念、道德品质等方面有着深远影响。三峡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注重发挥导向、规范作用,使校园文化建设更富有行业特色,受到社会、用人单位好评。

    作者:余莉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分组任务教学法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

    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探索分组任务教学法,并对分组任务教学法基本理论及其实施效果进行阐述。

    作者:高乃尧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高校贫困生现状调查及心理援助对策

    针对高校贫困生家庭情况、消费状况、学业情况、对资助方式的态度、就业期待、心理现状进行调查,结果表明,部分贫困生正从“经济贫困”走向“心理贫困”,为解决“双贫困”问题,在实际工作中,应该将经济资助与心理援助有机结合。建议完善贫困生经济资助体系,创新经济资助形式;建立贫困生心理档案,促进其全面发展;完善贫困生心理援助体系,提高心理援助实效。

    作者:邱致燕;张斌 刊期: 2015年第19期

卫生职业教育杂志

卫生职业教育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科教司;甘肃省卫生厅

主办:甘肃省医学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