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春泽
近年来,社会药房成为高职药学生就业的主要去向。以往高职药学教育培养出的学生药房岗位适应能力较弱。本文根据新版GSP要求,探索学生社会药房岗位适应能力培养模式,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与实践,以期实现职业教育与真实就业岗位的无缝对接。
作者:魏来;刘汉;王虹;谭敏;王玉霞;涂冰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探索高职护理专业学生核心职业能力培养的途径。方法以我院2011级三年制高职护理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班和对照班,分别采取不同的教学安排和教学方法,比较分析实验后两班理论、技能考试成绩。结果实验班在知识应用、沟通解释、评估判断、结果判断和健康指导、操作方面的成绩与对照班有显著性差异(P<0.01),实验班在知识应用、沟通解释、评估判断、结果判断和健康指导方面均优于对照班,而对照班在操作方面优于实验班。结论转变教育观念、整合教学内容、加强教学方法改革、强化技能训练、开展综合技能训练等方式可提高护理专业学生职业能力。
作者:张彦芳;孙建勋;刘笑梦;王冬晓;王芳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对影像学诊断(CT、胸片)、结核菌素试验(PPD)、痰涂片、实时荧光PCR定量检测(PCR法)的局限性及优缺点进行比较,评价实验室与影像学联合检查诊断肺结核的临床价值。方法以我院2013年11月至2014年11月肺结核住院患者54例为实验组,43例非结核性肺病住院患者为对照组,用上述几种方法进行检测,对结果进行分析评价。结果几种种方法单项阳性检出率:CT为75.9%,PPD为37.0%,痰涂片法为11.1%,PCR为50.0%;5种方法联合检查阳性检出率为94.4%。结论5种方法联合检查与单项检查高阳性率相比,提高了近18.5%,较传统3种方法联合检查提高了27.7%。由此可见,5种方法联合检查显著提高了肺结核的阳性检出率,值得推广。
作者:邓宁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探讨超早期床上康复训练对脑出血偏瘫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200例脑出血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超早期康复组)与对照组(常规康复组),其中观察组100例,对照组100例,两组患者均予以常规基础治疗,观察组在患者病后48 h或术后第一日即开始床上康复训练,并在病情稳定后配合电针治疗。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各项指标均有改善,观察组更为明显。结论生命体征平稳的脑出血偏瘫患者配合超早期床上康复训练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刘志侠 刊期: 2015年第17期
探讨生命文化教育课程对低年级医学生职业成熟度的影响。采用实验对照设计,对某医学院200名低年级医学生进行干预,分别在课程前后进行职业成熟度调查,比较其差异。结果显示,生命与疾病的文化史、生命关怀与临终关怀等生命文化实践教育课程对提升低年级医学生职业成熟度有显著效果,生命文化教育是培养医学生职业素质与人文修养的有效途径。
作者:王双苗;谭健烽;蔡定彬;林志雄 刊期: 2015年第17期
本文以新编实用英语课程为例,结合畜牧兽医专业,探讨了大学公共英语课程项目化教学整体设计的应用。项目化课程立足职业岗位要求,以现实职业领域中的生产、管理、经营、服务等实际工作内容和过程为课程核心,以典型的职业工作任务或工作项目为课程主体内容,并与国家相关职业资格标准要求相衔接,由若干个项目课程组成课程模块,进而有机构成与职业岗位实际业务密切对接的课程体系。
作者:杨玉鹏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探讨血液检验在贫血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健康对照组100例,实验组157例,实验组分为缺铁性贫血组、地中海贫血组、再生障碍性贫血组,静脉采血1.0~2.0 ml用EDTA-K2抗凝,应用贝克曼库尔特的LH-75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在2 h内测定。结果研究对象基本构成差异无显著性(P>0.05)。实验组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缺铁性贫血组与对照组比较:MCV、MCH低于对照组,而RDW增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地中海贫血组与对照组比较:MCV、MCH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RDW正常;再生障碍性贫血组与对照组比较:RDW、MCH正常,而MCV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含量可作为判断是否存在贫血的指标, MCH、MCV及RDW可作为鉴别贫血类型的指标。
作者:王晓红 刊期: 2015年第17期
高职教育中开设应用文写作课程很有必要。但高职院校应用文写作教学现状令人担忧,教师不够专业、学生不感兴趣。开发专业性、实用性教材,成立专业教学团队,增加课堂趣味,是帮助高职生真正掌握应用文写作知识和技巧的有效途径。
作者:李芳 刊期: 2015年第17期
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由外周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穿刺插入,尖端定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的导管,主要用于肿瘤化疗及需长期输液、输注高营养药物的患者,为其提供一种安全、快捷的静脉通道,避免高渗药及化疗药局部渗漏引起的严重后果,保证了患者的治疗安全,并且在危重患者的抢救过程中,表现出独特优势[1]。 PICC操作安全、方便,在直视下进行血管穿刺。药物由上腔静脉直接进入心脏,降低了药物性静脉炎的发生率。我科于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对66例肿瘤患者行PICC化疗,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金七妹 刊期: 2015年第17期
我院以协同创新为契机,发挥附属第一医院和多家三甲医院实习基地优势,建立临床药学人才培养协同基地。高校与医院协同创新联盟既可以实现师资队伍共享,又可以在教师培训和科研方面形成协同机制。
作者:陈璇;袁芳;李明亚 刊期: 2015年第17期
本文通过对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现状的分析,结合建筑类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特点,提出了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构建原则,明确了监控体系构成要素,并列举了具体的实践措施。
作者:李海英 刊期: 2015年第17期
在新课程理念引导下,转变课堂教学模式,提高政治课教学质量。
作者:刘金华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对亚低温治疗在高血压脑出血中的应用效果及护理进行探究。方法将我院ICU 2013年4月至2014年3月接收的4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均在发作6 h以内进行治疗)随机分为亚低温组与对照组,各23例,比较两组各项临床资料。结果亚低温组病死率低于对照组,3个月后30.43%的患者恢复良好,明显好于对照组(10.33%),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亚低温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可降低致残率及病死率,有效改善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
作者:毛慧玲 刊期: 2015年第17期
设计良好的说课能把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有利于提高教研活动的实效性、教师备课质量、课堂教学效率、教师自身素质。本文以“原发性高血压病人的护理”为例,从说教材、析学情、定目标、研策略、述过程、谈反思6方面进行说课设计。
作者:计亚萍 刊期: 2015年第17期
数码互动实验教学系统作为一种全新的实验教学模式,被广泛推广使用。对数码互动实验室进行全方位、规范化的管理与应用,是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根本。因此,构建科学化、合理化、人性化的数码互动实验室管理体系,并规范化实施,是实验室管理人员、教师及学生共同的任务,终为广大师生提供优良的教学环境。
作者:宋祥和;李惠芬;丁凤云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了解高职男护生学习适应性现状,以促进学生有效学习。方法采用大学生学习适应性量表,对某高职院校2011级和2012级护理专业170名男护生进行学习适应性现状调查。结果男护生总体学习适应性处于中等水平以上,不同年级男护生学习适应性整体状况无显著性差异;填报志愿不同、母亲文化程度不同的男护生学习适应性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高职男护生存在学习适应性差异,应特别关注非第一志愿、母亲文化程度低的男护生,提高其学习兴趣。
作者:张丽芳 刊期: 2015年第17期
针对我校学生在全国技能大赛静脉输液操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应对训练技巧,提高选手操作水平、应变能力、沟通能力、人文关怀意识、无菌观念及“三查七对”意识。
作者:崔雪艳 刊期: 2015年第17期
以病理学“栓塞”一节教学设计为例,通过教学设计思路、知识本质传授、科学方法教育、思维方法训练和教学思想创新5个部分对职业活动中各个元素渗透到整个教学过程进行论述和说明。
作者:胡玉纯 刊期: 2015年第17期
当前“90后”高职助产专业学生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行为方式、心理等方面都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只有根据当前高职生的心理特征,从建立动态心理测试档案着手,完善心理危机干预机制,提高班主任职业道德和心理健康教育技能,实施行之有效的教育措施,才能达到育人目的。
作者:叶芬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合作性学习模式在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我校2011级护理专业两个班学生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合作性学习教学模式,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比较两组操作技能考核成绩,并以问卷形式调查实验组对合作性学习模式的评价。结果实验组技能考核成绩优于对照组,两组成绩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问卷调查显示实验组绝大多数护生认为合作性学习在达到教学目标的同时能提高人际沟通和表达能力、动手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有助于激发学习兴趣和增强自信心,提高了教学参与度。结论合作性学习模式教学效果优于传统教学模式,是提高护理学基础课程实验教学质量的一种有效教学方法。
作者:汪小燕;李家福 刊期: 2015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