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全程化就业指导教育中辅导员队伍建设探析

刘畅;王凤枝

关键词:就业指导, 全程化, 准入制度, 辅导员队伍
摘要:辅导员队伍是高校全程化就业指导教育中的重要生力军,采取内、外结合的方式对辅导员进行培训,塑造辅导员的思想品质、培养辅导员的综合能力、积淀辅导员的专业知识,从而促进高校辅导员队伍的整体发展,显著提升高校全程化就业指导教育的成效。
卫生职业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基于连续性护理案例的内科护理学综合设计性实验开展效果与评价

    目的:基于连续护理案例设计综合实验训练项目,促进学生将所学知识进行纵向、横向联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沟通交流、人文关怀及创新学习的能力。方法在学生第三学年末进入临床实习前开展连续性护理案例的综合设计性实验,通过分组演练连续性护理情景,采用组内总结、组间互评、学生自评及教师点评方式进行综合评估。结果通过运用连续性护理案例,有助于培养学生整体、综合思维能力,有助于学生系统性、评判性地分析问题,同时可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其自主查阅文献能力,尤其是让学生对整体、连续及长期护理有进一步的感性认识。结论基于连续护理案例的综合设计性实验有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但若能结合标准化病人及多专业、跨专业开展综合设计性实验,将更加有助于培养应用型护理人才。

    作者:林蓓蕾;单岩;王静;李月华;张国利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医学院校就业指导课教学改革探析

    随着高等医学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日趋严峻、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就业压力愈来愈大,就业指导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就业指导课旨在帮助大学生提升就业能力和综合素质。通过对医学院校在校大学生的就业指导课教学现状进行问卷调查,得到学生对开设的就业指导课程的评价,经过统计分析,针对就业指导课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就业指导课的教学改革措施和新思路。

    作者:米燕燕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误将洋金花作为凌霄花使用的案例分析及对策探讨

    1案例内容(1)王某,女,35岁,因患风疹致皮肤瘙痒前往某中医院治疗,找相识的医师开汤剂4剂。诊断后患者没有在开汤剂的医院取药,而是拿着纸质处方去同一城市的另一家医院找熟人取药。回到家煎服一剂后感觉不适,伴有头晕,并且浑身不舒服。患者家属打电话询问开汤剂的医师,医师查阅了处方,告知患者处方是普通处方,都是普通药品,不可能出现以上症状,叮嘱患者家属继续观察。大约过了四五个小时,患者出现视物不清、血压下降,晕倒不省人事,即刻送往医院抢救。患者家属电话通知了中医院开汤剂的医师和中药房的药师,现场快速鉴定了未服用的汤剂药材,发现其中一味中药有问题,即处方上写的是凌霄花,而药材中却是洋金花,这说明该患者症状系误用洋金花所致。医院即刻采取洗胃、注射阿托品等急救措施,患者住院十多天后痊愈出院。事后得知,配药当天,医院调剂室凌霄花药斗正好取空,配药的是刚分来不久的实习学生,误抓了洋金花。凌霄花与洋金花十分相似,加之药架上的药袋外没有标注药名,实习学生误把洋金花当成了凌霄花。

    作者:康虹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职业学院自考生双重应考机制下睡眠质量干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改善双重应考机制下自考生睡眠质量的方法和有效性,为探索适合双重应考机制下自考生的身心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抽取我院2008级高护1、4班(自考班)作为自考实验组,2008级高护2班(自考班)作为自考对照组,2008级高护5班(非自考班)作为非自考对照组。运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对上述对象睡眠干预前后的睡眠质量进行测试。结果自考实验组干预前后总体睡眠质量有显著好转(P<0.05),而自考对照组干预前后睡眠质量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睡眠干预对改善职业学院双重应考机制下自考生的睡眠质量有显著效果。

    作者:况涛;王洁玉;刘衍素;付能荣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卫生类高职院校班主任与任课教师合作育人的理念与实践探析

    研究符合卫生类高职院校特点的教育管理体系,结合其教育现状及人才培养目标要求,探讨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合作育人的必要性,从合作育人的理念、内涵及实践方面构建新型的育人机制。

    作者:张云萍;傅玉峰;张红彦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护生(口腔卫生方向)门诊与病房实习教学现状的比较

    目的:调查护生(口腔卫生方向)的临床实习教学现状,比较门诊实习护生和病房实习护生对于临床实习教学现状的评价,并分析护生实习4个月时影响临床教学评价的因素。方法对101名实习护生(口腔卫生方向)采用临床学习情况反馈问卷调查其对实习教学情况的反馈。结果门诊实习护生对于实习计划性和教师带教方法的评价较病房实习护生的评价低(P<0.05);门诊实习护生对于师生沟通效果和实习4个月时的临床教学总体效果的评价比病房实习护生的评价高(P<0.05);实习期间担任过实习组长的护生与没有担任过实习组长的护生相比,师生沟通效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口腔护理专业较喜爱的护生与无所谓的护生相比,两者对于理论小讲课的评价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口腔护理专业较喜爱的护生对小讲课的评价更好。结论护生反映门诊带教与病房相比,缺乏系统性和计划性,带教方法有待改进。学校应重视护生在校期间沟通能力和职业认同感的培养。护理教育者和管理者应进一步探索更为有效的口腔门诊临床教学模式,并制订更为合理的口腔门诊带教方案和计划,从而提高临床教学质量。

    作者:刘雯;陈凤贞;徐晓东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现代职教体系下的中职专业《数学》教材建设

    现代职教体系下的中职《教学》教材建设要求做到中高职衔接、服务专业学习、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从科学的角度来说,不同的专业采用的教材理应不同,然而实际情况是大家采用的多半是统一的教材,并没有体现现代职教理念。在卫生类《数学》教材建设方面做出有益的尝试,以期开发出符合要求的专业《数学》教材。

    作者:刘玉山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某市市区9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力资源现况分析

    1市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情况某市市区共有1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9家已经开始为居民提供服务,1家正在筹建。1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分别坐落在市区内10个不同的街道社区,为370800名居民提供医疗卫生服务。9家已经建好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7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由6家国有医院承办,其中一家“三甲”医院承办2家,其他医院各承办1家;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由民营医院承办; 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前身是乡镇卫生院,直属于区卫生局。

    作者:万红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PLIF术式治疗腰椎滑脱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后路全椎板减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加椎体间植骨融合术(PLIF)治疗腰椎滑脱的疗效。方法42例腰椎滑脱患者均行手术治疗,使用ODI评分法、VAS评分法对疼痛的程度,SUK标准对正侧位X线片进行综合评估。结果42例均获得随访,随访10~38个月,所有患者均满意复位,治疗效果优良率100%。结论后路全椎板减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加椎体间植骨融合术是治疗腰椎滑脱的理想术式。

    作者:梁柱;张学霞;陈俊麒;伊吉平;王彬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利用Motic数码显微互动系统创新病理学教学及评价模式

    针对社会对病理人才的需求,分析病理岗位必须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遵循“以结果为基础”的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模式,利用Motic数码显微互动系统,充分实现师生互动,坚持以学生为中心,重视能力培养和训练的多样化教学方法以及实时、定期的评估手段,培养具有应用型知识和具体实践能力的病理学人才。

    作者:柏青杨;胡南;温秋婷;王绍清;吴淑琴;刘婷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本地区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与年龄、性别、季节的关系研究

    目的:研究内蒙古高寒地区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季节对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的影响。方法采用西门子ADVIA Centaur XP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用直接化学发光技术的竞争免疫测定法对本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的446例测试者的同型半胱氨酸进行检测,并分析各因素对其的影响。结果随着年龄增长,同型半胱氨酸有增高趋势,22~30岁组与31~40岁组、66~80岁组的Hcy检测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Hcy检测值显著高于女性(P<0.05);春季、秋季、冬季男性和女性Hcy检测值均高于夏季,且女性冬季Hcy检测值与夏季Hcy检测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地区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与性别、年龄、季节有关,应使更多人认识到控制Hcy水平非常重要。

    作者:王桂芳;陈晓慧;李娟娟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护理心理学网络课程组织模式改革实施效果评价

    我校的成人学历教育担负着北京郊区(县)医务人员学历提高的任务,实行的是网络授课的教学方式。为了进一步提高成人教育网络课程的教学质量,在教学大纲不变的前提下,我们对护理心理学网络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现介绍如下。

    作者:许燕;焦金梅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高职高专中医养生与保健专业人才培养的研究与思考--毕业顶岗实习生及其实习单位问卷调查分析

    通过对我院2011级中医养生与保健专业毕业实习生及其实习单位进行问卷调研,分析反馈信息,以优化人才培养方案、调整教学体系,使中医养生与保健专业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更加适应健康服务业的发展。调研表明,我国养生健康产业对养生保健技能人才的需求量逐步增大,我院开设中医养生与保健专业顺应健康服务业发展的需求。然而学生实习单位或岗位与专业对口的较少,学生对行业认知度和对专业热爱度不够,中医养生与保健专业的教学体系与岗位工作要求的职业能力还存在差距。我们将加强理论教学和技能培训,建立校内仿真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等来优化中医养生与保健专业的人才培养体系。

    作者:刘瑶;姚丽梅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护理专业中高职分段培养的实践与探索

    以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与常州卫生高等职业学校合作的护理专业中高职4+2分段培养项目为例,经合作院校、行业和企业三方研讨,按照整体设计、分工合作的建设思路,统筹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合格+专长”中高职衔接模块化课程体系,构建以护理岗位胜任力培养为主线的实践教学体系,通过校际合作、课程体系、教学过程、师资培养和学生管理5个方面的衔接,为中职护理毕业生继续发展提供途径。

    作者:吴丽荣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在生化检验技术教学中尝试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探讨

    在生化检验技术教学中应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学生对知识的接纳较困难,教学效果不太理想。考虑对学生人性化培养的初衷,探讨尝试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生化检验技术教学中应用的效果。

    作者:安丽欣;张春阳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高专急救护理课程资源平台建设初探

    以急救护理课程为例,在对高职高专急救护理课程教学进行调研、分析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基于岗位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高专急救护理课程资源平台建设的思路。现就建设必要性、思路、步骤等方面进行探讨,构建基于岗位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高专急救护理课程资源平台,为学生、医护人员及社会大众自主学习急救护理知识创造条件。

    作者:张晶;刘俊香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心理护理干预对血液透析患者的影响及分析

    目的:观察心理护理干预对血液透析患者心理状况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抽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在本院行血液透析的患者7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护理结束后,对两组患者心理状况、治疗依从性、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心理状况、治疗依从性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P<0.05或P<0.01);观察组对护理工作的完全满意率、基本满意率均较对照组高(P<0.05或P<0.01)。结论给予血液透析患者积极的心理护理干预,不仅能有效解决患者的心理问题,提高治疗依从性,而且对护理服务质量的提升也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作者:于一霞;要雪晴;武强荣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结合PBL教学法与翻转课堂进行生理学教学的探讨

    PBL教学法在我国教育领域中基本上得到了广泛应用,它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目标,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而翻转课堂对于传统课堂而言是一场颠覆性的变革。基于PBL教学法结合翻转课堂的融合教学,将生理学教学过程分为以学生自学为主的课前知识学习阶段和以生理学教师指导学生学习为特征的课堂知识内化两个阶段,重新定义了生理学教学的各个环节。

    作者:王晋;蔡弘扬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PBL教学法在医学遗传学教学中的实践

    目的:探讨PBL教学法在医学遗传学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选取2013级临床专业学生144名,将其分为两组,其中72名学生为实验组,采用PBL教学法,另外72名学生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结果实验组学生的考核成绩优于对照组(P<0.01);绝大部分实验组学生认可PBL教学法。结论 PBL教学法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是一种能够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教学方法。

    作者:周伟;许世敏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我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治理效果分析

    目的:了解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后临床各科室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及变化趋势,为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后续管理提供循证干预措施。方法根据医院信息系统(HIS),利用抗菌药物在线查询,调查2011年1月—6月及2013年1月—6月临床各科室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结果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后,抗菌药物使用率由2011年的75.65%下降至2013年的60.99%;单一用药构成比从2011年的49.93%上升为2013年的67.65%;三联或三联以上用药构成比从2011年的23.22%下降至2013年的8.53%;使用强度由2011年的77.94 DDD下降为2013年的57.18 DDD;抗菌药物费用占总药品费用比例从2011年的25.68%下降为2013年的16.72%。使用金额前十位的抗菌药物中头孢菌素类占五成,2011年是头孢他啶、奥硝唑、阿莫西林钠/克拉维酸占前三位,2013年是五水头孢唑林钠、头孢他啶和阿莫西林钠/克拉维酸位居前三。结论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得到明显改善,但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强度高,病原学送检率低,需持续改进提高。

    作者:李喜梅;王海红 刊期: 2015年第10期

卫生职业教育杂志

卫生职业教育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科教司;甘肃省卫生厅

主办:甘肃省医学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