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宗华;刘淑娥;张剑;刘栋
目的 探讨微课嵌入探究式翻转课堂在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按数字表法随机选取我校2014级临床医学专业8个班学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119人)和实验组(124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实验组采用微课嵌入探究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比较两组学生期末理论考试成绩与实践操作考核成绩,并通过课堂教学效果评价表及学生访谈两种方式调查学生对各自教学效果的评价.结果 实验组学生期末理论考试及实践操作考核成绩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对教学效果的评价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访谈结果显示,新型教学模式能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综合能力.结论 微课嵌入探究式翻转课堂能大幅度提升诊断学教学效果,是一种新型、高效的教学模式.
作者:钱红;刘理静;武斌;周军;黄民江;曹湘玉;李玉娴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 探索适合卫生学校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模式.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将玉林市卫生学校2013级学生作为模式化防艾教育的干预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在干预前后分别进行艾滋病知、信、行情况调查.结果 干预后学生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明显提高,干预前后全部问题均回答正确者由17.89%提升至97.85%(X2=3319.20,P<0.01);干预后学生对各单项问题的正确回答率均高于干预前(X2>6.63,P<0.01).干预前后学生对艾滋病的相关态度及行为有明显转变(X2>6.63,P<0.01),其中无套性行为认可率从17.96%下降为5.98%,认为艾滋病感染者可像常人一样学习、生活和工作者由25.53%提高到90.26%,愿意帮助艾滋病感染者的人由64.51%提高到92.78%,愿意和艾滋病感染者握手的人由3.42%提高到87.62%.结论 充分利用卫生学校特有资源开展模式化防艾健康教育效果显著.
作者:戚林;韦红 刊期: 2016年第19期
临床实习是中职护生在校教育的重要阶段,是护生进入临床工作前有效、直观的学习阶段,也是其成为合格乃至优秀护士的关键阶段.为提高中职护生临床实习效果,围绕实习前校院企共建、实习中校院企共管、实习后校院企互评3个阶段提出临床实习管理策略.
作者:王宇;付杰;陈静 刊期: 2016年第19期
药理学是一门研究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及规律的课程.因其名词多、难点多、知识点繁杂,再加上不少学生基础知识水平较低,使得学习难度较大.作为一名有多年药理学教学经验的教师,笔者认为,仅靠好的教学手段是不够的,必须向学生传授好的记忆方法,将重点知识进行简化记忆,以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作者:张磊;范卫卫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科学的考核机制是衡量课程教学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良好的考核机制能有效反映教学效果,促进课堂教学良性发展.笔者通过检索并分析目前国内文献检索课程考核模式现状,讨论新、旧模式的优、劣势,探讨适合高职医卫类院校文献检索课程考核新模式.
作者:易娟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标准化病人(SP)结合PBL教学模式在心外科实习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科2015年本科实习生60人进行随机分组,SP+PBL教学组及传统教学组各30人,比较两组教学效果,调查两组学生的教学反馈.结果 与传统教学组相比,SP+PBL教学组学生的理论及综合考试成绩更高,学习积极主动性、语言表达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及临床思维能力更强.结论 SP结合PBL教学模式能有效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值得推广.
作者:蒙俊;何建超;李家宇 刊期: 2016年第19期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和逻辑归纳等方法,对兰州市4所高校高年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进行调查分析,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若干建议.
作者:高玉洲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形成性评价在中药药剂学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根据中药药剂学课程特点,分析形成性评价在中药药剂学教学过程中的具体实施途径和效果.结果 系统的形成性评价使学生学习成绩显著提高,激发了学生学习参与意识和责任意识.结论 形成性评价应用于中药药剂学教学,有助于全面提高学生学习自主性、能动性、灵活性和创新性,值得实践和推广.
作者:吴莎;符纯清;龚慕辛;王满元;翟永松;李朝霞;李静;贺蕊;仇峰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产前超声诊断先天性胎儿畸形的特征和鉴别方法.方法 对超声诊断的61例先天性胎儿畸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发现畸形57例,诊断率为93.44%,漏诊率为6.56%.结论 先天性胎儿畸形各型有其独特的超声特征,临床诊断中注意观察、总结,可明显提高诊断正确率,降低漏诊率.
作者:李霞 刊期: 2016年第19期
职业核心能力是学生职业成长和发展的重要能力,也是人才竞争力的重要标志.高职数学教学以提高学生职业核心能力为目标进行改革,针对让数学成为培养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有效载体进行研究与实践,获得一些较有价值的教学策略,取得较好的人才培养效果.
作者:周汉伟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MRI对卵巢少见病Brenner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2015年经手术病理证实为卵巢Brenner瘤患者的MRI影像特点.结果 病理证实9例卵巢Brener瘤中,7例良性,2例恶性,其中1例大体病理及MRI均未发现病灶.典型卵巢良性Brenner瘤呈实性肿块,信号与纤维瘤相似,常合并其他卵巢肿瘤,大部分为黏液性囊腺瘤.不典型病例MRI表现复杂.结论 MRI对卵巢Brenner瘤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作者:李芸芝;钱吉芳;杨来虎;王东存;朱大林;杨爱萍;赵丽 刊期: 2016年第19期
中专护生作为中专生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时也会受厌学心理的困扰.因此,了解中专护生厌学心理的表现和成因,对教师制订教育策略,帮助学生克服厌学心理,促使其顺利完成学业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陈曙光 刊期: 2016年第19期
学生科研能力培养是增强医学院校国际竞争力和学生职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目前,在学生科研能力培养中存在科研场地少、师生比例不均衡导致部分学生科研能力培养受限等问题.本文以生理学教学为例,探索微课在培养学生科研能力方面的可行性和实施方案,以探讨学生科研能力培养受限的解决办法.
作者:李林英;李玉明;李海涛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还原临床教学模式对中医妇科学教学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校2014级中医学专业学生150人,随机分为试验班(75人)和传统班(75人),试验班采用还原临床教学模式,传统班采用传统教学法.结果 试验班学生对教学效果的评价优于传统班(P<0.05);试验班学生期末考核成绩高于传统班(P<0.01).结论 还原临床教学模式纠正了以往中医妇科学教学弱化理论、简化病证阐述的不足,有利于学生掌握临床实际复杂病机的诊治,实现理论学习与临床实践的有效对接.
作者:李杏英;胡雪原;李勇华;骆继军;杨勤 刊期: 2016年第19期
分析妇科护理实训教学特点和存在问题,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教学中有效实施的关键因素进行探析,提出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影响翻转课堂效果的两大关键因素,并制定相应策略,为翻转课堂在妇科护理实训教学中的实施提供借鉴.
作者:梅一宁;葛炜;徐小萍;赵梦琳 刊期: 2016年第19期
对高职院校药学类专业设置现状、办学现状、生源现状及教育教学现状进行分析,指出当前高职药学教育的不足,提出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重视学生素质培养、深化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完善校内药学实训中心建设、开辟更多校外实训实习基地.
作者:陈毓;李锋涛;陈巍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现中职语文阅读教学存在许多问题,如学生阅读量少、阅读方法落伍、缺乏有效的评价机制等,严重影响了中职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提高.本文根据我校学生特点,探索提高中职生语文阅读能力的策略.
作者:陈妍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 总结60例腹部外伤的诊治经验.方法 分析我院2000—2015年收治的60例腹部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诊治经验.结果 3例因手术不及时死亡,2例术后死亡,术后并发症6例,2例再次手术,4例保守治疗.存活患者均康复出院.结论 腹部损伤病情复杂,只要救治得当,手术及时,可降低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郭晓荣;杨平 刊期: 2016年第19期
2012年,鄂尔多斯市卫生学校被评为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项目单位,其农村医学专业是重点建设专业之一. 根据市场对农村医学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状况,以及学生培养存在理论脱离实际、岗位胜任力较差问题,该专业利用示范校建设契机,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培养人才方面展开积极探索. 笔者作为农村医学专业建设负责人,就相关情况做如下概述.
作者:高丽芳 刊期: 2016年第19期
药学实验是中职药学专业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药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能力的重要方式,也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药学人才的关键.制订中职药学实验PTA量表,可以使药学实验评价结果更全面、客观,提高学生参与药学实验的积极性、实践能力和职业能力,为社会输送大批高素质应用型药学人才.通过对PTA量表评价结果进行分析,引导药学专业教师进行理论和实践研究,改进教学方法,提高科研能力与教学能力,打造一支高素质药学专业教师队伍.
作者:杨孝燕 刊期: 2016年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