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英;冯敬华;李柳丽
中药药剂学教学改革对于高素质的中药学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将思维导图这一多功能工具运用于中药药剂学理论与实验教学,引导学生构建“整体观”的思维模式,同时将思维导图应用于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中药药剂学的教学质量,积极推动教育教学改革。
作者:李静;李潇;龚慕辛;李朝霞;翟永松;贺蕊;吴莎 刊期: 2016年第18期
信息化教学打破学习空间、资源的局限性,使教学方式更加多元化。为提高教学效果,激发中职学生对生药学学习的积极性,将信息化融合PBL教学法应用于生药学教学中,贯穿于课前预习、课中学习、课后思考中。
作者:李旸 刊期: 2016年第18期
主要探讨“逆向思维”教学法在超声教学中的应用及优势,“逆向思维”教学法可以培养学生的临床诊断思维及分析能力,有利于学生对超声及临床知识的融会贯通。该方法可以缩短学生从理论学习到临床实践的过渡时间。
作者:乞艳华;姜珏;蔡东阁;李谦;刘娜;余珊珊;周琦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探讨基于QQ平台的ISAS教学法在中职儿科护理学中的应用及教学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校2014级护理专业4个班级的学生作为本次研究对象,设定1班、2班为实验组,3班、4班为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实验组采用基于QQ平台的ISAS教学法。课程结束采用自制问卷调查两组学生对教学效果的评价,并比较两组学生的理论及实训操作成绩。结果实验组学生理论及实训操作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对本组教学法持肯定态度的人数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QQ平台的ISAS教学法能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网络信息的利用和分析能力、交流沟通和演讲能力。
作者:徐丹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探讨教师主导下的预见习模式对护理本科生职业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方法选取160名参加预见习的护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分为实验组88人,采用改良的预见习方法,即教师主导下的预见习模式;对照组72人,采用传统的预见习方法。结果实验组护生的职业自我效能感总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护生的职业态度及信念、解决问题能力、收集职业信息和职业规划能力、职业认知维度的得分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教师主导下的预见习模式能有效提高护生的职业自我效能感。
作者:谈益芬;袁野;陈乾雄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探讨在护理学基础中融入人本主义教学观的教学干预对高职护生教学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抽取湖南省某高职院校2012级6个班级共262名护生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实验组在传统教学基础上融入人本主义教学观。课程学习结束后对两组护生的共情能力及人文关怀品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教学干预后,实验组护生的共情能力指标得分及人文关怀品质指标得分明显高于干预前(P<0.01);实验组干预前后的共情能力指标得分差值和人文关怀品质指标得分差值大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护理学基础中融入人本主义教学观的教学干预既有利于提高护生的共情能力,也有利于培养护生的人文关怀品质。
作者:刘丽琼;任玉嘉 刊期: 2016年第18期
护生的职业理想培养是护理专业的课程教学目标之一,它贯穿于护生各专业课程的教学当中。护理职业理想是护生对未来护理职业生活的规划、追求和期望,它将直接影响护生整个职业生涯的成就[1]。解剖学是护生早接触的医学基础课程,解剖教学阶段也是护生形成职业理想的启蒙阶段。以解剖教学理论为指导,在阐述护理职业理想的定义与内涵的基础上,探寻影响护生职业理想形成的因素,并紧密联系护理解剖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运用“专业转换、内容渗透”的原理和方法,帮助护生在学好解剖学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同时,注重培养他们“救死扶伤、乐于奉献、服务患者”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理想。
作者:刘求梅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探讨ICU轮转护士的培训方法。方法制订培训计划,对于拟聘升高一级职称的护士在ICU培训3个月,实行轮流带教,采取参与式教学、医护配合式教学、双向考核等多种形式进行培训。结果经过3个月的培训与考核,30名拟聘升高一级职称的护士均顺利通过轮转考核,理论考核成绩(85.00±8.60)分,操作考核成绩(90.45±5.85)分。结论 ICU轮转护士培训能提高年轻护士对危重症患者的护理水平,能提高全院危重患者的护理质量。
作者:王小平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为在教学模式上寻求突破,以适应当前临床护理的新要求,通过实际案例分析评价Seminar教学法在护理人际沟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某卫生护理学校2012级45名护理学生和2013级42名护理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12级(对照班)采用传统教学法,2013级(实验班)采用Seminar教学法。通过期末考试成绩、问卷调查分析Seminar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的异同以及Seminar教学法的应用效果。结果两班学生的期末考试总成绩及主观题成绩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76.19%以上的学生对Seminar教学法持肯定态度;授课后,实验班学生的临床沟通能力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班(P<0.05),实验班通过Seminar教学法授课后,临床沟通能力得分较授课前显著提高(P<0.05)。结论 Seminar教学法的应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人际沟通和团队协作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作者:林琳;张红彩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研究健康教育活动对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健康行为的影响,为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以社区为单位,随机抽取汉中市4个社区150名老年高血压患者,并将其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75例。根据拟订的健康教育方案对实验组进行为期6个月系统的健康教育;对照组不采取任何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各项指标,以此来判断实施健康教育的效果。结果(1)干预后两组患者的健康相关行为情况:实验组患者对放弃偏咸的饮食习惯、坚持规律地运动锻炼以及按医嘱规律服药行为的采纳率较对照组高(P<0.05)。(2)体格检查指标:实验组患者的收缩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康教育可促使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采取健康相关行为,社区医疗机构应加大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教育力度。
作者:刘义成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结合宜昌三峡地区农村医学人才培养实践,从人才培养层次、培养方案、师资队伍、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进行探索,提出提高农村医学人才培养质量的建议。
作者:孙光文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探讨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在妇产科护理学课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抽取我校2011级、2012级护理专科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实验组(476人)和对照组(482人)。实验组采用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通过理论与操作技能考核和问卷调查对不同教学模式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实验组学生的理论考核成绩、操作技能考核成绩均优于对照组(P<0.01);问卷调查显示,实验组认为本组教学模式可提高学习兴趣、自主学习能力,端正职业态度,提升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规范护理操作的人数比例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在护理专业妇产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良好,值得各医学院校推广并应用。
作者:孙英;冯敬华;李柳丽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了解和探讨基于“天使之城”网络学习平台高职护生的学习感受及体验,为现代高职护理教学改革提供借鉴。方法运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深入访谈法,了解13名高职护生对“天使之城”学习空间的学习体验。结果采取Co-laizzi现象学资料分析法得出5个主题:便捷,增强师生、生生沟通交流,增强自主学习能力,便于理解知识,具有时空滞后性。结论对“天使之城”学习空间的学习,有助于高职护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作者:林伟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探讨以案例为导向的情景模拟教学模式在健康评估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我院2014级高职护理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以班为单位分为对照组(76人)和实验组(77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实验组采用以案例为导向的情景模拟教学模式。结果实验组学生期末理论和技能考试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对教学效果的满意度较高。结论以案例为导向的情景模拟教学模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作者:佟玉荣;焦金梅;肖焕新 刊期: 2016年第18期
护生在临床工作中,每天都要与患者打交道,认真核实医嘱并依据医嘱对患者进行治疗与护理,帮助患者尽快康复,为患者进行健康指导,预防疾病的复发。中职学生经常出现不良课堂问题行为,通过尝试建立学生问题行为特殊“病历”,开展循序渐进的教育,记录纠正中职生的课堂问题行为的过程,帮助学生健康成长是非常有必要的。
作者:王殿凤 刊期: 2016年第18期
为使高职院校药学专业学生在毕业走向工作岗位后能够尽快地融入企业文化,自觉自愿地遵守和维护医药企业的管理制度,实现从学生到合格员工的快速转换,在医药企业文化的授课中,通过对企业文化一般概念的学习,着重介绍“人民群众健康高于一切”这一医药企业的文化核心,然后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合理运用,使得学生深刻感受医药企业文化的氛围,了解医药企业的文化特点。
作者:李扶昆;陈宇洲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分析探讨案例教学法在护理专业本科生基础医学的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基本能力考核等教学环节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2014级护理专业本科200名学生,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100名)采用案例教学法,对照组(100名)采用传统教学法。结果实验组学生理论和平时综合测试成绩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专业基础医学教学引入案例教学法教学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教学法,是一种值得推广应用的教学方法。
作者:梁园园;张涛;康白 刊期: 2016年第18期
互动教学是教师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互动教学能活跃课堂气氛,启发学生思维,观察学生听课情况,检查学生重点、难点知识的掌握情况。在大学临床医学教学中采用互动式教学法,促进了师生间和生生间的互动交流,终提高了大学临床教学效果。
作者:林婕 刊期: 2016年第18期
微课学习资源作为一种新型学习资源,是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知识有效融合的产物,其特点符合高职护生认知规律。应用护理学基础课前微课学习资源,从转变学习模式、提高学习管理能力、提高时间管理能力等方面探讨高职护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作者:廖雪梅 刊期: 2016年第18期
人体结构是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开设的一门医学专业基础课,它是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发生、发展规律的学科。对课程中大体结构的学习是结合解剖标本来巩固的,而微细结构的学习就要通过显微镜观察来强化。在教学中尝试利用数码显微互动实验室开展人体结构课程的实验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李玉彬;韦素丽 刊期: 2016年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