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琳;张红彩
目的:探讨在护理学基础中融入人本主义教学观的教学干预对高职护生教学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抽取湖南省某高职院校2012级6个班级共262名护生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实验组在传统教学基础上融入人本主义教学观。课程学习结束后对两组护生的共情能力及人文关怀品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教学干预后,实验组护生的共情能力指标得分及人文关怀品质指标得分明显高于干预前(P<0.01);实验组干预前后的共情能力指标得分差值和人文关怀品质指标得分差值大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护理学基础中融入人本主义教学观的教学干预既有利于提高护生的共情能力,也有利于培养护生的人文关怀品质。
作者:刘丽琼;任玉嘉 刊期: 2016年第18期
临床见习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以问题为基础(Problem-Based Learning, PBL)的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为目标的新兴教学模式。将PBL教学法融入血液科临床见习的教学中,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促进血液学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陈萍;黄美娟 刊期: 2016年第18期
随着我国就业制度的改革,中职院校学生的择业观正处于转折时期,新的成熟的择业观尚未真正确立,职业评价、选择比任何时候都变得复杂,中职院校学生择业观教育内容和方法也面临新的挑战。
作者:李晓彬 刊期: 2016年第18期
针对当前高职院校人文教育现状、内容,分析当前高职院校人文教育普遍存在的不足和实际教学中的困难,并针对性地提出实施高职院校人文教育的途径。
作者:于玲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生药学是药学专业一门专业课,生药鉴定是生药学的核心内容,其重要依据之一就是《中国药典》。在生药学的教学中,结合2015版《中国药典》对教材内容进行修订与增补,利用2015版《中国药典》让学生深入了解药学领域各专业的知识点,通过《中国药典》学习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让学生了解生药质量标准发展动向,并从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利用2015版《中国药典》讲授生药学,能够提高教学效果,促进理论联系实践,为学生以后的科学研究工作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
作者:范卫卫;张磊;李丽丽;毛东东;陈秋 刊期: 2016年第18期
近年来,随着高职教育的发展和国家政策的倾斜,高职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通过对目前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现状及存在问题的调查与成因分析,针对部分教师思想观念陈旧、师资力量薄弱、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等问题,提出健全实践教学管理和质量考评机制,加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等相应措施,从而提高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质量。
作者:姜源;张蕊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探讨以案例为导向的情景模拟教学模式在健康评估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我院2014级高职护理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以班为单位分为对照组(76人)和实验组(77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实验组采用以案例为导向的情景模拟教学模式。结果实验组学生期末理论和技能考试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对教学效果的满意度较高。结论以案例为导向的情景模拟教学模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作者:佟玉荣;焦金梅;肖焕新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探讨基于QQ平台的ISAS教学法在中职儿科护理学中的应用及教学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校2014级护理专业4个班级的学生作为本次研究对象,设定1班、2班为实验组,3班、4班为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实验组采用基于QQ平台的ISAS教学法。课程结束采用自制问卷调查两组学生对教学效果的评价,并比较两组学生的理论及实训操作成绩。结果实验组学生理论及实训操作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对本组教学法持肯定态度的人数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QQ平台的ISAS教学法能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网络信息的利用和分析能力、交流沟通和演讲能力。
作者:徐丹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了解社区高血压患者与护士的沟通现状与沟通需求,以便护士开展有效的沟通。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泰安市某社区199名高血压患者进行沟通现状与需求调查。结果社区高血压患者对护患沟通的满意度为71.4%,患者的护患沟通需求与沟通现状不匹配。结论社区高血压患者对护患沟通的满意度不高,应加强对社区护士人文素养、沟通技巧等方面的教育,满足患者的护患沟通需求,提高社区护理服务质量。
作者:杨黎;崔春荣;牟红宇;牛云霞;崔子芝 刊期: 2016年第18期
教育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规范的教学管理是维持正常教学秩序、提高教学效率、提升教学质量的保证。建立健全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并在日常教学管理中认真落实,形成良好的教风和学风,从而提升学校的教学质量和整体形象。
作者:施龙华;毕玉洮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组织胚胎学是研究正常人体微细结构及其功能发生发展变化规律的一门学科,属于生命科学中形态学科的范畴。由于本课程研究的是肉眼看不见的人体微细结构,借助显微镜才能观察到,学生需要展开丰富的想像力,发挥出空间思维能力进行形态重建,这对于刚进入医学院校的大一新生来说,是一门较难学习的医学基础课程。
作者:蒙兆年;陈红军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结合宜昌三峡地区农村医学人才培养实践,从人才培养层次、培养方案、师资队伍、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进行探索,提出提高农村医学人才培养质量的建议。
作者:孙光文 刊期: 2016年第18期
信息化教学打破学习空间、资源的局限性,使教学方式更加多元化。为提高教学效果,激发中职学生对生药学学习的积极性,将信息化融合PBL教学法应用于生药学教学中,贯穿于课前预习、课中学习、课后思考中。
作者:李旸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探讨医学院校开设慢性病管理学选修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方法综合运用理论讲授、访谈节目视频、课堂讨论、发言、第二课堂和写论文等多种方法实施课程教学。结果学生出勤率达95%以上,95%以上的学生参与课堂讨论、课中调查,并递交课终论文,85%的学生考核成绩为80分以上,该课程评分结果优良。结论开设该选修课程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值得进一步发展完善。
作者:王少清;汪力;毛楠;陈利佳;夏保京 刊期: 2016年第18期
以笔者连续3年参与全国职业院校护理技能大赛培训指导的经验为出发点,着重从组织机构建立、训练团队组建、参赛选手选拔、训练模式改革、赛后经验总结等方面进行探讨。
作者:吴萍 刊期: 2016年第18期
中药药剂学教学改革对于高素质的中药学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将思维导图这一多功能工具运用于中药药剂学理论与实验教学,引导学生构建“整体观”的思维模式,同时将思维导图应用于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中药药剂学的教学质量,积极推动教育教学改革。
作者:李静;李潇;龚慕辛;李朝霞;翟永松;贺蕊;吴莎 刊期: 2016年第18期
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实验教学对于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检验人才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针对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实验教学现状,提出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实验教学改革的思路和措施,结合我校实际探索新的实验教学模式。
作者:陈秀荣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探讨ICU轮转护士的培训方法。方法制订培训计划,对于拟聘升高一级职称的护士在ICU培训3个月,实行轮流带教,采取参与式教学、医护配合式教学、双向考核等多种形式进行培训。结果经过3个月的培训与考核,30名拟聘升高一级职称的护士均顺利通过轮转考核,理论考核成绩(85.00±8.60)分,操作考核成绩(90.45±5.85)分。结论 ICU轮转护士培训能提高年轻护士对危重症患者的护理水平,能提高全院危重患者的护理质量。
作者:王小平 刊期: 2016年第18期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是目前我国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从本科医学教育到临床实践工作的过渡及培训作用,但由于各地区及医院培训制度的差异,目前在培训制度的建立、培训的内容及教授、培训成果的考核等方面仍然存在许多差异。结合国内外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特点和本单位规范化培训过程中的经验,提出在我国现阶段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建议,以期对我国医学教育和临床培训水平的不断提高有所帮助。
作者:谢颖颖;方杰 刊期: 2016年第18期
高校学生公寓是大学生生活、学习和思想交流的重要场所,是大学生思想品德修养提高和日常行为规范养成的主要平台。结合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现状,尝试将党团组织活动延伸到学生公寓,并积极探索高校学生党团组织进公寓工作模式的具体实施途径并付诸实践,使学生公寓真正成为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力载体和成长成才教育的重要阵地。
作者:石善儒;赵明;王悦;李如樟 刊期: 2016年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