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萍;黄美娟
生物化学是医学生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基于高职不同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对生物化学教学方法、考核模式等进行改革,以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作者:梁金香;童安荣 刊期: 2016年第18期
针对当前高职院校人文教育现状、内容,分析当前高职院校人文教育普遍存在的不足和实际教学中的困难,并针对性地提出实施高职院校人文教育的途径。
作者:于玲 刊期: 2016年第18期
近年来,随着高职教育的发展和国家政策的倾斜,高职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通过对目前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现状及存在问题的调查与成因分析,针对部分教师思想观念陈旧、师资力量薄弱、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等问题,提出健全实践教学管理和质量考评机制,加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等相应措施,从而提高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质量。
作者:姜源;张蕊 刊期: 2016年第18期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直接影响着我国未来医学领域的发展,分析目前我国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现状,从而提出保障培养质量的相关对策,以期为我国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发展提供参考。
作者:肖瑛琦;郑思琳;朱小平 刊期: 2016年第18期
探讨CBL联合PBL教学模式在心内科专科护士护理教学查房中的应用效果。对2013、2014年两届专科护士运用CBL联合PBL护理教学查房模式。CBL联合PBL护理教学查房模式可极大地提高学员学习的积极性,学员普遍反映对此模式的查房教学效果满意。 CBL联合PBL教学模式可以运用于心内科专科护士的护理查房教学中。
作者:缪爱凤;钱红继;王益 刊期: 2016年第18期
外科实践教学是外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着学生综合能力和人才素质的提高。实施外科实践教学改革,打破传统外科实践教学的禁锢,采取单独设课、阶段式教学、纵向实验设计的方法,运用信息技术、参与式教学与分组教学模式,引入多元化教学方法,完善考核机制和相关配套改革,推进外科实践教学课程更好发展。
作者:张岳;唐年亚 刊期: 2016年第18期
护生在临床工作中,每天都要与患者打交道,认真核实医嘱并依据医嘱对患者进行治疗与护理,帮助患者尽快康复,为患者进行健康指导,预防疾病的复发。中职学生经常出现不良课堂问题行为,通过尝试建立学生问题行为特殊“病历”,开展循序渐进的教育,记录纠正中职生的课堂问题行为的过程,帮助学生健康成长是非常有必要的。
作者:王殿凤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了解邯郸市社区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对中医药及健康管理的认知及需求,为建立具有中医药特色的健康管理服务模式提供参考。方法选取邯郸市社区498位老年人作为调查对象,用自制问卷进行调查。结果88.35%的社区老年人患有慢性病;4.22%的社区老年人对健康管理知识很了解;88.35%的老年人使用过中医技术来缓解或治疗疾病,63.86%应用后表示满意和非常满意。老年人对健康管理需求前5位的分别是定期全面查体;中医体质调理;缓解乏力、失眠等;保护关节功能;康复治疗。结论目前老年人普遍缺乏健康管理相关知识,对中医技术普遍认可和接受,因此中医药治疗可以作为老年人健康管理的重要手段。
作者:张勇;焦丽艳;左慧敏;龚晓会 刊期: 2016年第18期
探讨TBL(Team-Based Learning,TBL)教学模式在临床血液学检验教学中的可行性以及教学效果。通过制订学习目标、组织团队学习和效果评价,发现该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团队合作精神,增强学生对知识的分析能力,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通过对实施经验的总结,我们认为TBL教学模式可以在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相关课程中逐步推广使用。
作者:王晶;陈彻;王勇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了解社区高血压患者与护士的沟通现状与沟通需求,以便护士开展有效的沟通。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泰安市某社区199名高血压患者进行沟通现状与需求调查。结果社区高血压患者对护患沟通的满意度为71.4%,患者的护患沟通需求与沟通现状不匹配。结论社区高血压患者对护患沟通的满意度不高,应加强对社区护士人文素养、沟通技巧等方面的教育,满足患者的护患沟通需求,提高社区护理服务质量。
作者:杨黎;崔春荣;牟红宇;牛云霞;崔子芝 刊期: 2016年第18期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是目前我国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从本科医学教育到临床实践工作的过渡及培训作用,但由于各地区及医院培训制度的差异,目前在培训制度的建立、培训的内容及教授、培训成果的考核等方面仍然存在许多差异。结合国内外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特点和本单位规范化培训过程中的经验,提出在我国现阶段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建议,以期对我国医学教育和临床培训水平的不断提高有所帮助。
作者:谢颖颖;方杰 刊期: 2016年第18期
老年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临床培养是把研究生培养成临床医师的重要阶段,以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扎实的理论知识、熟练的临床技能、全面的诊治能力为目标,不断提升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为社会输送高层次复合型的老年医学人才提供有力支持。
作者:李雷;杨荣礼 刊期: 2016年第18期
子宫腺肌病是育龄妇女一种常见而难治的疾病,病理组织学上虽然是良性的,却有增生、浸润、转移及高复发率等“恶性”表现。因此,对该病的彻底治疗及预防复发一直是困扰妇科领域的难题。目前,对其治疗很局限,子宫切除术成为确诊和治疗的方法。近年来,许多学者对该病发病机制进行深入研究,尚未找到该病确切的发病机制,大量研究表明,子宫腺肌病的发病可能与子宫内膜内陷、雌激素、遗传、免疫等有关。
作者:夏红蕾;张小花;贾渊雯;马晓玲 刊期: 2016年第18期
选取某省属医科大学一年级新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其学业倦怠及睡眠质量现状,并探讨医学新生睡眠质量与学业倦怠之间的关系,为降低医学新生的学业倦怠水平提供应对策略。
作者:倪婧;陈维娟;罗光宇;万宇辉;李迎春;黄芬;操基玉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结合宜昌三峡地区农村医学人才培养实践,从人才培养层次、培养方案、师资队伍、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进行探索,提出提高农村医学人才培养质量的建议。
作者:孙光文 刊期: 2016年第18期
在护理专业实施“院校合作、工学结合”培养模式,比较护生胜任力差异、考试课程及格率及护士执业资格证通过率,观察在护理专业应用“院校合作、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效果。
作者:王彩霞;李娜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探讨改良PBL教学法在儿科护理学大班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3级护理专业本科生分为两组(教改组和普通组),分别采用改良PBL大班教学模式和传统LBL教学模式,通过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及学生评价反馈,对比观察教改组和普通组的教学效果。结果教改组学生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得分均高于普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问卷调查显示,84.6%的学生对改良PBL教学法满意度较高。结论改良PBL教学法在儿科护理学部分章节教学中教学效果良好,可尝试应用。
作者:郭军 刊期: 2016年第18期
主要探讨“逆向思维”教学法在超声教学中的应用及优势,“逆向思维”教学法可以培养学生的临床诊断思维及分析能力,有利于学生对超声及临床知识的融会贯通。该方法可以缩短学生从理论学习到临床实践的过渡时间。
作者:乞艳华;姜珏;蔡东阁;李谦;刘娜;余珊珊;周琦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探讨ICU轮转护士的培训方法。方法制订培训计划,对于拟聘升高一级职称的护士在ICU培训3个月,实行轮流带教,采取参与式教学、医护配合式教学、双向考核等多种形式进行培训。结果经过3个月的培训与考核,30名拟聘升高一级职称的护士均顺利通过轮转考核,理论考核成绩(85.00±8.60)分,操作考核成绩(90.45±5.85)分。结论 ICU轮转护士培训能提高年轻护士对危重症患者的护理水平,能提高全院危重患者的护理质量。
作者:王小平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探讨不同全麻维持方法对老年肝脏部分切除术患者术后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将全麻下行肝脏部分切除术的老年患者200例随机分为4组:七氟烷吸入组(S组);异丙酚TCI组(P组);预先采用异丙酚TCI后改为七氟烷吸入组(PS组);预先采用七氟烷吸入后改为异丙酚TCI组(SP组)。术毕分别记录4组患者麻醉时间、手术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改良Aldrete评分达到9分时间以及PACU停留时间。观察并记录患者苏醒时并发症如术后恶心呕吐、苏醒期躁动、嗜睡及术中知晓的发生情况。结果与S组、P组、SP组比较,PS组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改良Aldrete评分达到9分的时间以及PACU停留时间明显缩短(P<0.01);与P组、SP组、PS组比较,S组患者EA及POVN发生率明显增高(P<0.05);与S组、SP组、PS组比较,P组患者术后嗜睡发生率明显增高(P<0.05)。结论对于老年肝脏部分切除术患者,预先采用异丙酚TCI与七氟烷交替维持麻醉比预先采用七氟烷交替维持及单独使用七氟烷或异丙酚维持,苏醒期并发症发生率低且苏醒质量高。
作者:王敏;林世清;王益敏 刊期: 2016年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