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药学是药学专业一门专业课,生药鉴定是生药学的核心内容,其重要依据之一就是《中国药典》。在生药学的教学中,结合2015版《中国药典》对教材内容进行修订与增补,利用2015版《中国药典》让学生深入了解药学领域各专业的知识点,通过《中国药典》学习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让学生了解生药质量标准发展动向,并从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利用2015版《中国药典》讲授生药学,能够提高教学效果,促进理论联系实践,为学生以后的科学研究工作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
作者:范卫卫;张磊;李丽丽;毛东东;陈秋 刊期: 2016年第18期
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终身学习能力的高素质医学人才,在病原生物及免疫学课程中引入多元化考核方式,包括平时成绩、期中考试、自选考试和必选考试。多元化考核方式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客观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受到学生的肯定。
作者:梁卉;周敏;皮克;欧阳坚;杨英;闻婧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病理学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化规律的基础医学学科,是沟通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在医学教育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切实提高病理学教学质量,正确引导学生从基础医学过渡到临床医学,培养其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病理学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而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是完成该项任务的必要途径。
作者:雷雨广 刊期: 2016年第18期
中药药剂学教学改革对于高素质的中药学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将思维导图这一多功能工具运用于中药药剂学理论与实验教学,引导学生构建“整体观”的思维模式,同时将思维导图应用于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中药药剂学的教学质量,积极推动教育教学改革。
作者:李静;李潇;龚慕辛;李朝霞;翟永松;贺蕊;吴莎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独立专业决策能力是合格检验工作者应具备的技能。就我校临床检验专业毕业生在基层医疗单位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检验专业课程教学,采用以就业为导向,以课堂教学为依托,多样化教学方式及考核方式联用的新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独立专业决策能力。
作者:刘宇 刊期: 2016年第18期
为使高职院校药学专业学生在毕业走向工作岗位后能够尽快地融入企业文化,自觉自愿地遵守和维护医药企业的管理制度,实现从学生到合格员工的快速转换,在医药企业文化的授课中,通过对企业文化一般概念的学习,着重介绍“人民群众健康高于一切”这一医药企业的文化核心,然后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合理运用,使得学生深刻感受医药企业文化的氛围,了解医药企业的文化特点。
作者:李扶昆;陈宇洲 刊期: 2016年第18期
在药学专业天然药物化学教学中实施双语教学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师生的通力配合和校际间的相互交流。从学生、师资、教材和教学资源等方面分析天然药物化学双语教学的现状,在教学方法改革、教学过程的组织、考核方式的转变和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探讨。
作者:赵惠茹;杨阳;靖会;杨黎彬;杨静 刊期: 2016年第18期
探讨TBL(Team-Based Learning,TBL)教学模式在临床血液学检验教学中的可行性以及教学效果。通过制订学习目标、组织团队学习和效果评价,发现该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团队合作精神,增强学生对知识的分析能力,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通过对实施经验的总结,我们认为TBL教学模式可以在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相关课程中逐步推广使用。
作者:王晶;陈彻;王勇 刊期: 2016年第18期
小组合作学习是教学中师生交流、小组学员交流并共同进步的互动过程。以三年制护理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将小组合作学习引入医用化学课程的教学,科学建立学习小组,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兴趣并对学生做出综合评价。
作者:杨宝华;张爱华;李琳;彭玉龙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了解和探讨基于“天使之城”网络学习平台高职护生的学习感受及体验,为现代高职护理教学改革提供借鉴。方法运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深入访谈法,了解13名高职护生对“天使之城”学习空间的学习体验。结果采取Co-laizzi现象学资料分析法得出5个主题:便捷,增强师生、生生沟通交流,增强自主学习能力,便于理解知识,具有时空滞后性。结论对“天使之城”学习空间的学习,有助于高职护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作者:林伟 刊期: 2016年第18期
探讨CBL联合PBL教学模式在心内科专科护士护理教学查房中的应用效果。对2013、2014年两届专科护士运用CBL联合PBL护理教学查房模式。CBL联合PBL护理教学查房模式可极大地提高学员学习的积极性,学员普遍反映对此模式的查房教学效果满意。 CBL联合PBL教学模式可以运用于心内科专科护士的护理查房教学中。
作者:缪爱凤;钱红继;王益 刊期: 2016年第18期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字化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由口腔解剖生理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入手,阐述在课程教学中引入数字化技术的途径与方法,探讨将其融入课程教学的意义与必要性。
作者:郭艳玲;王琳;班宇;蒲小猛;夏玲 刊期: 2016年第18期
互动教学是教师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互动教学能活跃课堂气氛,启发学生思维,观察学生听课情况,检查学生重点、难点知识的掌握情况。在大学临床医学教学中采用互动式教学法,促进了师生间和生生间的互动交流,终提高了大学临床教学效果。
作者:林婕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生物化学是医学生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基于高职不同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对生物化学教学方法、考核模式等进行改革,以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作者:梁金香;童安荣 刊期: 2016年第18期
信息化教学打破学习空间、资源的局限性,使教学方式更加多元化。为提高教学效果,激发中职学生对生药学学习的积极性,将信息化融合PBL教学法应用于生药学教学中,贯穿于课前预习、课中学习、课后思考中。
作者:李旸 刊期: 2016年第18期
以青少年儿童独特的解剖生理学知识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结合卫生保健教师的工作实际,逐步建立起符合卫生教育学人才培养目标的人体解剖生理学全新的现场教学法。现场教学法对加强学生表面解剖学知识的掌握、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作者:赵珠峰 刊期: 2016年第18期
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实验教学对于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检验人才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针对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实验教学现状,提出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实验教学改革的思路和措施,结合我校实际探索新的实验教学模式。
作者:陈秀荣 刊期: 2016年第18期
临床见习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以问题为基础(Problem-Based Learning, PBL)的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为目标的新兴教学模式。将PBL教学法融入血液科临床见习的教学中,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促进血液学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陈萍;黄美娟 刊期: 2016年第18期
主要探讨“逆向思维”教学法在超声教学中的应用及优势,“逆向思维”教学法可以培养学生的临床诊断思维及分析能力,有利于学生对超声及临床知识的融会贯通。该方法可以缩短学生从理论学习到临床实践的过渡时间。
作者:乞艳华;姜珏;蔡东阁;李谦;刘娜;余珊珊;周琦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研究健康教育活动对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健康行为的影响,为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以社区为单位,随机抽取汉中市4个社区150名老年高血压患者,并将其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75例。根据拟订的健康教育方案对实验组进行为期6个月系统的健康教育;对照组不采取任何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各项指标,以此来判断实施健康教育的效果。结果(1)干预后两组患者的健康相关行为情况:实验组患者对放弃偏咸的饮食习惯、坚持规律地运动锻炼以及按医嘱规律服药行为的采纳率较对照组高(P<0.05)。(2)体格检查指标:实验组患者的收缩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康教育可促使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采取健康相关行为,社区医疗机构应加大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教育力度。
作者:刘义成 刊期: 2016年第18期
三年制高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培养具有现代护理理念、良好的护理职业道德和人文关怀精神,掌握护理专业必需的基础医学、临床医学、护理学等专业知识,具备护理专业技能,能对患者按护理程序实施优质护理的高端技能型护理专门人才。不断地对教学过程中各个环节进行优化,并不断创新,打破固有的模式,改进教学方法。为实现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基于岗位职业能力要求,构建以就业为导向、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的课程体系(课程模块)。
作者:许婷;骆峻;丁彩华;朱晓艳;吕广梅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探讨翻转课堂模式在中职护理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温州护士学校2015级普通护理中专两个班设为研究对象,实验组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课程结束后比较两组解剖学理论考试成绩,并在干预前、干预后对两组学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进行比较。结果理论考试成绩对照组为(65.3±7.52)分,实验组为(76.8±6.83)分,实验组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评判性思维特质总分干预前对照组为(277.31±29.105)分,实验组为(274.51±24.957)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对照组为(281.71±24.591)分,实验组为(309.38±17.570)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有利于学生评判性思维的发展。
作者:金哨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探讨头脑风暴法在传染病护理教学中的运用。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法在2014级高职护理专业中随机抽取4个班,其中175人作为实验组,采用头脑风暴法授课;170人作为对照组,使用普通教学法授课。将期末考试成绩和教学评价得分作为评价指标对两组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实验组的期末考试成绩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学生认为头脑风暴法可以提高学习主动性及记忆力(得分>30分)。结论合理运用头脑风暴法能较好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活跃课堂气氛,并提高课堂教学内容的趣味性,使学生迅速掌握并持久记忆学习内容。
作者:敖华英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组织胚胎学是研究正常人体微细结构及其功能发生发展变化规律的一门学科,属于生命科学中形态学科的范畴。由于本课程研究的是肉眼看不见的人体微细结构,借助显微镜才能观察到,学生需要展开丰富的想像力,发挥出空间思维能力进行形态重建,这对于刚进入医学院校的大一新生来说,是一门较难学习的医学基础课程。
作者:蒙兆年;陈红军 刊期: 2016年第18期
通过文献资料、问卷调查和数据统计等研究方法,对甘肃省中小学体育教师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研究发现:目前中小学体育教师身体健康状况不容乐观,许多体育教师深受慢性咽炎、皮炎、颈椎病、静脉曲张、运动性损伤和焦虑心理等的困扰,影响体育教师的健康和工作积极性。改善工作环境,缓解教师的工作压力,提高体育教师的社会地位和工资待遇,对改善体育教师的身心健康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毛建民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探讨神经专业护士培训的方法与效果。方法成立研究小组,制订培训计划,对小组的护士采取以护理核心胜任力为导向的培训模式,注重实践训练、护理与应急能力训练,定期予以理论及实践技能考核,同时采取护士长评价、护士自评、护士互评三方评定的方式检验培训效果。结果培训后护士护理核心胜任力中评判性思维能力、评估能力、沟通能力和技术能力较培训前都有显著提高(P<0.01);护士自我效能感培训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护理核心胜任力为导向的神经专业培训可以提高神经内科护士的临床综合能力。
作者:冯晓瑜;周玉兰;曹迎春;陈莉;邓英;段敏虹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探讨基于QQ平台的ISAS教学法在中职儿科护理学中的应用及教学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校2014级护理专业4个班级的学生作为本次研究对象,设定1班、2班为实验组,3班、4班为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实验组采用基于QQ平台的ISAS教学法。课程结束采用自制问卷调查两组学生对教学效果的评价,并比较两组学生的理论及实训操作成绩。结果实验组学生理论及实训操作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对本组教学法持肯定态度的人数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QQ平台的ISAS教学法能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网络信息的利用和分析能力、交流沟通和演讲能力。
作者:徐丹 刊期: 2016年第18期
近年来,随着高职教育的发展和国家政策的倾斜,高职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通过对目前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现状及存在问题的调查与成因分析,针对部分教师思想观念陈旧、师资力量薄弱、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等问题,提出健全实践教学管理和质量考评机制,加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等相应措施,从而提高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质量。
作者:姜源;张蕊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了解社区高血压患者与护士的沟通现状与沟通需求,以便护士开展有效的沟通。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泰安市某社区199名高血压患者进行沟通现状与需求调查。结果社区高血压患者对护患沟通的满意度为71.4%,患者的护患沟通需求与沟通现状不匹配。结论社区高血压患者对护患沟通的满意度不高,应加强对社区护士人文素养、沟通技巧等方面的教育,满足患者的护患沟通需求,提高社区护理服务质量。
作者:杨黎;崔春荣;牟红宇;牛云霞;崔子芝 刊期: 2016年第18期
从项目导向教学法的应用背景、项目开发、实施结果和讨论等方面阐述项目导向教学法在专科学校中医学专业外科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段建明;许幼晖;彭文蔚;丁爱民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在静脉输液过程中,观察警示输液贴在特殊药物中应用的效果,减少和避免输液不良事件及差错事故的发生。方法从2015年1月1日到12月31日,本院草堂病区老年内五科在应用静脉特殊药品时,使用警示输液贴,即在药瓶上贴红色字体输液贴(上面有打印出来的床号、姓名、用药等),并观察应用后的效果。结果使用警示输液贴后,病人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少于使用警示输液贴前(P<0.01);使用警示输液贴后,病人和护士的满意度均高于使用警示输液贴前(P<0.05)。结论使用警示输液贴,有利于预防输液过程中不良事件及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可保证病人的用药安全,提高病人及护士的满意度。
作者:刘燕;李交;马天蓉 刊期: 2016年第18期
河南省2013年的卫生统计年鉴显示:河南省2013年护理专业专科层次招生20848人,占护理专业招生总人数的47.47%;临床注册护士总数为176534人,专科学历占50.20%。因此,研究专科层次护生核心能力的培养对高职护生的就业、再就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及护士队伍稳定性等方面有着深远的、积极的意义。现依据三年制高等护理专业护生培养目标,研究适合三年制高等护理专业护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护理教学模式。
作者:谢凤香;黄敬堂;冯晓敏;骆焕丽;朱秀敏;吕海琴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探讨探索性实验在本科药学专业药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方法将2012级药学本科班作为传统实验教学班,将2013级药学本科班作为探索性实验教学班。在探索性实验教学班应用探索性实验进行药理学实验教学,在传统实验教学班采用传统实验教学方法和内容进行实验教学。学习结束时对两班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考试和问卷调查,并对两班学生的实验操作考试成绩和问卷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探索性实验教学班实验操作考试成绩明显高于传统实验教学班(P<0.01);在增进对科学研究的认识,培养初步的科研意识,帮助掌握生命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和基本方法,培养创新意识,启发创新思维以及提高创新能力,提高实验兴趣,调动实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综合能力,提高实验操作能力以及帮助掌握药理学实验的基本知识,培养科学思维、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自学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公关能力,增进对书本知识的理解,扩大知识面,锻炼查阅、收集和整理文献资料的能力,提高对论文的了解和撰写能力方面,探索性实验教学班持赞同意见的人数比例多于传统实验教学班(P<0.01或P<0.05)。结论探索性实验教学在本科药学专业药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良好。
作者:梁生林;李庆耀;周秋贵;褚洪标;刘文演 刊期: 2016年第18期
在护理专业实施“院校合作、工学结合”培养模式,比较护生胜任力差异、考试课程及格率及护士执业资格证通过率,观察在护理专业应用“院校合作、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效果。
作者:王彩霞;李娜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探讨医学院校开设慢性病管理学选修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方法综合运用理论讲授、访谈节目视频、课堂讨论、发言、第二课堂和写论文等多种方法实施课程教学。结果学生出勤率达95%以上,95%以上的学生参与课堂讨论、课中调查,并递交课终论文,85%的学生考核成绩为80分以上,该课程评分结果优良。结论开设该选修课程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值得进一步发展完善。
作者:王少清;汪力;毛楠;陈利佳;夏保京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探讨改良PBL教学法在儿科护理学大班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3级护理专业本科生分为两组(教改组和普通组),分别采用改良PBL大班教学模式和传统LBL教学模式,通过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及学生评价反馈,对比观察教改组和普通组的教学效果。结果教改组学生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得分均高于普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问卷调查显示,84.6%的学生对改良PBL教学法满意度较高。结论改良PBL教学法在儿科护理学部分章节教学中教学效果良好,可尝试应用。
作者:郭军 刊期: 2016年第18期
四年制医学影像本科生毕业后多数将在各医疗机构中担任影像技术工作,主要担任X线投照、CT和MRI等扫描工作。为适应今后的临床工作,在大学期间需要掌握一定的疾病影像诊断相关知识与技能。扎实的影像诊断理论基础有助于技师在投照/扫描过程中通过后处理等措施将病变区清晰显示,从而获得高质量的影像图片。而高质量的影像图片是医生发现病变同时做出诊断的根本。因此,影像技术方向的学生学习医学影像诊断内容是必要的。四年制医学生理论学习时间和实习时间均少于五年制学生。如何在极短的时间内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是所有从事医学影像教学的教师面对的难题。笔者结合多年来的教学体会及改革探索,结合文献探讨如下。
作者:李胜;朱新枝;邹文远;刘玥;曹阳;石思李;曾蕾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探讨教师主导下的预见习模式对护理本科生职业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方法选取160名参加预见习的护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分为实验组88人,采用改良的预见习方法,即教师主导下的预见习模式;对照组72人,采用传统的预见习方法。结果实验组护生的职业自我效能感总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护生的职业态度及信念、解决问题能力、收集职业信息和职业规划能力、职业认知维度的得分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教师主导下的预见习模式能有效提高护生的职业自我效能感。
作者:谈益芬;袁野;陈乾雄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分析专家门诊预约挂号对患者候诊时间的影响。方法抽取我院某月全部专家门诊的有效挂号数据18559条,分别从就诊专家级别、科别、班别,一周内不同就诊时间4个方面比较预约挂号与现场挂号患者的候诊时间差异。结果预约挂号患者平均候诊时间为29.6分钟,现场挂号患者平均候诊时间为68.7分钟,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挂号方式患者的候诊时间与就诊专家级别、科别、班别,一周内不同就诊时间有关(P<0.05)。结论预约挂号能有效缩短患者候诊时间,应积极加大对预约挂号的宣传力度,提高预约就诊率。
作者:赵莲娣;宋国贤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对改善长期血液透析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血液透析一年以上的8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患者在治疗期间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人性化护理。护理结束向患者发放自制问卷进行调查,对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治疗依从性、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实施人性化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患者所有生活质量评价指标得分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服务质量在工作态度、心理护理、健康教育方面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人性化护理运用到长期血液透析患者的护理工作中,可延缓患者病情发展,提高其治疗依从性,并能有效降低治疗期间并发症的发生,对患者生活质量和护理质量的提高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作者:武强荣;于一霞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探讨不同全麻维持方法对老年肝脏部分切除术患者术后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将全麻下行肝脏部分切除术的老年患者200例随机分为4组:七氟烷吸入组(S组);异丙酚TCI组(P组);预先采用异丙酚TCI后改为七氟烷吸入组(PS组);预先采用七氟烷吸入后改为异丙酚TCI组(SP组)。术毕分别记录4组患者麻醉时间、手术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改良Aldrete评分达到9分时间以及PACU停留时间。观察并记录患者苏醒时并发症如术后恶心呕吐、苏醒期躁动、嗜睡及术中知晓的发生情况。结果与S组、P组、SP组比较,PS组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改良Aldrete评分达到9分的时间以及PACU停留时间明显缩短(P<0.01);与P组、SP组、PS组比较,S组患者EA及POVN发生率明显增高(P<0.05);与S组、SP组、PS组比较,P组患者术后嗜睡发生率明显增高(P<0.05)。结论对于老年肝脏部分切除术患者,预先采用异丙酚TCI与七氟烷交替维持麻醉比预先采用七氟烷交替维持及单独使用七氟烷或异丙酚维持,苏醒期并发症发生率低且苏醒质量高。
作者:王敏;林世清;王益敏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探讨以案例为导向的情景模拟教学模式在健康评估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我院2014级高职护理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以班为单位分为对照组(76人)和实验组(77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实验组采用以案例为导向的情景模拟教学模式。结果实验组学生期末理论和技能考试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对教学效果的满意度较高。结论以案例为导向的情景模拟教学模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作者:佟玉荣;焦金梅;肖焕新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了解护生进入临床实习前后对标准预防技术的认知情况并对其进行分析。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抽取40名护生作为研究对象,在临床实习前后分别对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护生标准预防理论知识正确率的平均值由实习前的70.0%上升到实习后的73.0%,卫生手消毒知识正确率的平均值由实习前的84.2%上升到实习后的90.8%,口罩、手套使用知识正确率的平均值由实习前的66.1%上升到实习后的80.8%。结论虽然实习后护生的标准预防理论知识,手卫生知识,口罩、手套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多数高于实习前,但仍不能完全达到临床标准预防的要求,学校、医院要加强对护生标准预防技术知识的教育和培训。
作者:郭诗丽;练荣丽;汪颖;高亚兰;朱林朋;曾灿;黄宝琴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探讨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在妇产科护理学课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抽取我校2011级、2012级护理专科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实验组(476人)和对照组(482人)。实验组采用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通过理论与操作技能考核和问卷调查对不同教学模式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实验组学生的理论考核成绩、操作技能考核成绩均优于对照组(P<0.01);问卷调查显示,实验组认为本组教学模式可提高学习兴趣、自主学习能力,端正职业态度,提升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规范护理操作的人数比例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在护理专业妇产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良好,值得各医学院校推广并应用。
作者:孙英;冯敬华;李柳丽 刊期: 2016年第18期
选取某省属医科大学一年级新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其学业倦怠及睡眠质量现状,并探讨医学新生睡眠质量与学业倦怠之间的关系,为降低医学新生的学业倦怠水平提供应对策略。
作者:倪婧;陈维娟;罗光宇;万宇辉;李迎春;黄芬;操基玉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探讨在护理学基础中融入人本主义教学观的教学干预对高职护生教学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抽取湖南省某高职院校2012级6个班级共262名护生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实验组在传统教学基础上融入人本主义教学观。课程学习结束后对两组护生的共情能力及人文关怀品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教学干预后,实验组护生的共情能力指标得分及人文关怀品质指标得分明显高于干预前(P<0.01);实验组干预前后的共情能力指标得分差值和人文关怀品质指标得分差值大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护理学基础中融入人本主义教学观的教学干预既有利于提高护生的共情能力,也有利于培养护生的人文关怀品质。
作者:刘丽琼;任玉嘉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探讨翻转课堂对大专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和课堂满意度的影响。方法从护理专业大专二年级中随机抽取两个班级,分别设为对照班和实验班,对照班按照传统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实验班实行翻转课堂。所有护生在完成外科护理学指定内容的学习后,完成评判性思维量表和课堂满意度的测评。结果实验班护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和学习满意度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班(P<0.05或P<0.01)。结论翻转课堂有利于提高大专护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及课堂满意度,值得推广。
作者:罗丽蓉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了解邯郸市社区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对中医药及健康管理的认知及需求,为建立具有中医药特色的健康管理服务模式提供参考。方法选取邯郸市社区498位老年人作为调查对象,用自制问卷进行调查。结果88.35%的社区老年人患有慢性病;4.22%的社区老年人对健康管理知识很了解;88.35%的老年人使用过中医技术来缓解或治疗疾病,63.86%应用后表示满意和非常满意。老年人对健康管理需求前5位的分别是定期全面查体;中医体质调理;缓解乏力、失眠等;保护关节功能;康复治疗。结论目前老年人普遍缺乏健康管理相关知识,对中医技术普遍认可和接受,因此中医药治疗可以作为老年人健康管理的重要手段。
作者:张勇;焦丽艳;左慧敏;龚晓会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探讨KTH整合式健康教育对社区围绝经期妇女骨质疏松症认知水平的影响,以便探索适合社区围绝经期妇女预防骨质疏松症的有效健康教育模式。方法采取整群抽样法选取上海市闵行区某社区符合本研究要求的60名围绝经期妇女为研究对象,采用KTH整合式健康教育模式对研究对象及其家属进行健康教育,采用骨质疏松知识问卷(Osteoporo-sis Knowledge Tests,OKT)在干预前后对受试者进行调查。结果干预后,受试对象对骨质疏松危险因素、骨质疏松运动知识、钙知识的知晓率显著高于干预前(P<0.05)。结论 KTH整合式健康教育能有效提高社区围绝经期妇女对骨质疏松症的认知水平,从而预防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和发展。
作者:夏凡林;龚懿;王颖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为在教学模式上寻求突破,以适应当前临床护理的新要求,通过实际案例分析评价Seminar教学法在护理人际沟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某卫生护理学校2012级45名护理学生和2013级42名护理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12级(对照班)采用传统教学法,2013级(实验班)采用Seminar教学法。通过期末考试成绩、问卷调查分析Seminar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的异同以及Seminar教学法的应用效果。结果两班学生的期末考试总成绩及主观题成绩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76.19%以上的学生对Seminar教学法持肯定态度;授课后,实验班学生的临床沟通能力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班(P<0.05),实验班通过Seminar教学法授课后,临床沟通能力得分较授课前显著提高(P<0.05)。结论 Seminar教学法的应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人际沟通和团队协作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作者:林琳;张红彩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分析探讨案例教学法在护理专业本科生基础医学的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基本能力考核等教学环节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2014级护理专业本科200名学生,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100名)采用案例教学法,对照组(100名)采用传统教学法。结果实验组学生理论和平时综合测试成绩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专业基础医学教学引入案例教学法教学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教学法,是一种值得推广应用的教学方法。
作者:梁园园;张涛;康白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探讨建构主义理论在急危重症护理技术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本校2014级护理专业专科5、6班学生为实验组,在急危重症护理技术教学中应用建构主义理论进行教学;3、4班学生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结果应用建构主义理论教学效果优于传统教学模式,实验组理论和技能成绩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急危重症护理技术教学中应用建构主义理论教学模式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实践操作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沟通和协作能力。
作者:任冬;许凌峰;刘敏;魏娜;刘向东 刊期: 2016年第18期
深入了解院校合作模式对助产专业学生理解核心专业知识的影响,为助产专业院校合作人才培养提供参考。采用质性研究方法,对15名接受过院校合作模式临床教学和临床见习的助产专业学生进行深度访谈。院校合作模式下的临床教学和临床见习能促进助产专业学生对核心专业知识的理解更深入。
作者:陈羽保;苏银利;谭小燕 刊期: 2016年第18期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直接影响着我国未来医学领域的发展,分析目前我国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现状,从而提出保障培养质量的相关对策,以期为我国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发展提供参考。
作者:肖瑛琦;郑思琳;朱小平 刊期: 2016年第18期
老年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临床培养是把研究生培养成临床医师的重要阶段,以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扎实的理论知识、熟练的临床技能、全面的诊治能力为目标,不断提升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为社会输送高层次复合型的老年医学人才提供有力支持。
作者:李雷;杨荣礼 刊期: 2016年第18期
高校学生公寓是大学生生活、学习和思想交流的重要场所,是大学生思想品德修养提高和日常行为规范养成的主要平台。结合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现状,尝试将党团组织活动延伸到学生公寓,并积极探索高校学生党团组织进公寓工作模式的具体实施途径并付诸实践,使学生公寓真正成为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力载体和成长成才教育的重要阵地。
作者:石善儒;赵明;王悦;李如樟 刊期: 2016年第18期
同理心是指能具洞察力的觉察个案的感觉和情绪及情绪背后的意义,并将所感受到的与个案分享[1]。从护患关系的角度来讲,同理心要求护理人员能敏锐观察患者的情绪变化、重视患者的感受,站在患者的角度和位置理解患者的立场和初衷,并及时给予患者真正需要的回应,让患者了解到你愿意为他着想,感受到关怀、尊重。将同理心应用于护理实践技能教学中,对培养护生换位思考、关爱患者等职业素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周菊;张先庚 刊期: 2016年第18期
微课学习资源作为一种新型学习资源,是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知识有效融合的产物,其特点符合高职护生认知规律。应用护理学基础课前微课学习资源,从转变学习模式、提高学习管理能力、提高时间管理能力等方面探讨高职护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作者:廖雪梅 刊期: 2016年第18期
创业是促进学生充分就业的有效方式,结合当前形势分析目前高职医学院校创业教育的现状,提出现阶段高职医学院校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阐述高职医学院校创业教育的重点,同时强调高职医学院校需加强对学生创业项目的指导。
作者:丁衍文;郑磊 刊期: 2016年第18期
从我国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的历史沿革着手,分析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阐述理实一体化教学与“双师型”教师之间的内在联系,重点探讨培养“双师型”教师的途径和方法,从而提出“双师型”教师的激励机制。
作者:王树阳;付聪;赵贵清;刘亚玲;吴枫;施宏伟;徐光义 刊期: 2016年第18期
随着我国就业制度的改革,中职院校学生的择业观正处于转折时期,新的成熟的择业观尚未真正确立,职业评价、选择比任何时候都变得复杂,中职院校学生择业观教育内容和方法也面临新的挑战。
作者:李晓彬 刊期: 2016年第18期
针对当前高职院校人文教育现状、内容,分析当前高职院校人文教育普遍存在的不足和实际教学中的困难,并针对性地提出实施高职院校人文教育的途径。
作者:于玲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结合宜昌三峡地区农村医学人才培养实践,从人才培养层次、培养方案、师资队伍、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进行探索,提出提高农村医学人才培养质量的建议。
作者:孙光文 刊期: 2016年第18期
人体结构是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开设的一门医学专业基础课,它是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发生、发展规律的学科。对课程中大体结构的学习是结合解剖标本来巩固的,而微细结构的学习就要通过显微镜观察来强化。在教学中尝试利用数码显微互动实验室开展人体结构课程的实验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李玉彬;韦素丽 刊期: 2016年第18期
亚麻酸是机体发挥正常生理功能的必需脂肪酸。近年来,国内外学者普遍关注α-亚麻酸与健康及疾病的关系,主要对植物α-亚麻酸的生物活性与功效做一综述。
作者:李先辉;张洁;李超;谌新兴;杜紫阳;覃科杰 刊期: 2016年第18期
肺动脉闭锁合并房室间隔缺损的病例在基层医院十分少见,现回顾分析1例肺动脉闭锁合并房室间隔缺损病例,研究肺动脉闭锁合并房室间隔缺损超声心动图的特点和诊断、鉴别诊断的要点。
作者:李海涛 刊期: 2016年第18期
半夏自古被称为“呕家之圣药”,临床广泛应用于多种呕吐证。通过查阅文献,概述古代文献典籍中对半夏止呕功效的记载,综述半夏的化学成分和现代临床应用,以期为半夏止呕功效的应用提供参考。
作者:王园;闫琦;夏贤莉;程素倩;刘仁慧 刊期: 2016年第18期
以笔者连续3年参与全国职业院校护理技能大赛培训指导的经验为出发点,着重从组织机构建立、训练团队组建、参赛选手选拔、训练模式改革、赛后经验总结等方面进行探讨。
作者:吴萍 刊期: 2016年第18期
围绕“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论,从校企合作平台构建、课程体系建设、教学手段和方法改革及教学团队建设4个方面探索护理人才培养改革途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作者:冯小君;吴晓琴 刊期: 2016年第18期
根据目前高职护理专业中医护理学的教学现状,采取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从而培养高素质、实用型的护理人才。
作者:孙月莲 刊期: 2016年第18期
为使护理专业青年教师能更快地胜任教师工作,把自己的知识和技能更好地传授给学生,导师制带教模式尤其是高质量的导师带教团队会使青年教师的成长更加顺利。导师制带教模式对青年教师,尤其是护理专业青年教师的成长与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作者:梁春艳;汪蔓;袁翠红;王林 刊期: 2016年第18期
护生的职业理想培养是护理专业的课程教学目标之一,它贯穿于护生各专业课程的教学当中。护理职业理想是护生对未来护理职业生活的规划、追求和期望,它将直接影响护生整个职业生涯的成就[1]。解剖学是护生早接触的医学基础课程,解剖教学阶段也是护生形成职业理想的启蒙阶段。以解剖教学理论为指导,在阐述护理职业理想的定义与内涵的基础上,探寻影响护生职业理想形成的因素,并紧密联系护理解剖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运用“专业转换、内容渗透”的原理和方法,帮助护生在学好解剖学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同时,注重培养他们“救死扶伤、乐于奉献、服务患者”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理想。
作者:刘求梅 刊期: 2016年第18期
中等职业教育中的护理教育有别于其他职业教育的关键在于护理职业在实践的过程中体现的是人与人或者人性与人性的交流,这种交流必须有“人文情怀”的维系才能在实践中实现大的价值。然而近年来我国护理队伍呈不稳定的趋势,包括在校受教育的护生在内的护理人群对护理职业的认同感下降,其中的原因除了社会因素外,重要的是这部分人对护理职业所持有的“人文情怀”或“职业情感”有关[1]。因此,如何在护理教育的实践中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对护生走向临床岗位形成积极、稳定的职业情感,提高护理水平和护理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张杰;王家翠;张艳红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探讨思维导图在高职护理专业学生(以下简称“护生”)护理操作实训细节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4个班护生为实验组,在护理操作实训细节管理中应用思维导图;4个班护生为对照组,未使用思维导图。其中实验组利用思维导图,将选取的护理操作实训内容制作成彩色塑封卡片并固定,在授课时借助思维导图卡片讲解操作要领,并按照思维导图的流程示范操作。结果实验组护生操作考核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中细节管理得分亦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护生认为利用思维导图能够快速掌握操作要点。结论思维导图能够促使护生更好地掌握操作技术,通过加强细节要点的练习,有助于提高护生护理操作实训细节管理水平。
作者:周寒寒;洪震;翟晓萍 刊期: 2016年第18期
教育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规范的教学管理是维持正常教学秩序、提高教学效率、提升教学质量的保证。建立健全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并在日常教学管理中认真落实,形成良好的教风和学风,从而提升学校的教学质量和整体形象。
作者:施龙华;毕玉洮 刊期: 2016年第18期
护生在临床工作中,每天都要与患者打交道,认真核实医嘱并依据医嘱对患者进行治疗与护理,帮助患者尽快康复,为患者进行健康指导,预防疾病的复发。中职学生经常出现不良课堂问题行为,通过尝试建立学生问题行为特殊“病历”,开展循序渐进的教育,记录纠正中职生的课堂问题行为的过程,帮助学生健康成长是非常有必要的。
作者:王殿凤 刊期: 2016年第18期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给整个医学界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更大的挑战,同时对医学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互联网科技的开发、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教学形式,改善了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更加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和教师水平的提高。因此,专业教师素质的提升和教学手段的与时俱进必不可少。对“互联网+”形势下骨科教学改革方向做一探索。
作者:罗高斌 刊期: 2016年第18期
台湾职业教育经过多年发展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形成了台湾风格的人才培养和课程发展特色,其完善的学制及教育体系值得大陆高职教育借鉴。
作者:唐正宇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探讨ICU轮转护士的培训方法。方法制订培训计划,对于拟聘升高一级职称的护士在ICU培训3个月,实行轮流带教,采取参与式教学、医护配合式教学、双向考核等多种形式进行培训。结果经过3个月的培训与考核,30名拟聘升高一级职称的护士均顺利通过轮转考核,理论考核成绩(85.00±8.60)分,操作考核成绩(90.45±5.85)分。结论 ICU轮转护士培训能提高年轻护士对危重症患者的护理水平,能提高全院危重患者的护理质量。
作者:王小平 刊期: 2016年第18期
子宫腺肌病是育龄妇女一种常见而难治的疾病,病理组织学上虽然是良性的,却有增生、浸润、转移及高复发率等“恶性”表现。因此,对该病的彻底治疗及预防复发一直是困扰妇科领域的难题。目前,对其治疗很局限,子宫切除术成为确诊和治疗的方法。近年来,许多学者对该病发病机制进行深入研究,尚未找到该病确切的发病机制,大量研究表明,子宫腺肌病的发病可能与子宫内膜内陷、雌激素、遗传、免疫等有关。
作者:夏红蕾;张小花;贾渊雯;马晓玲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将《预防医学、全科医学、药学、护理、其他卫生技术等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暂行规定》及《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全科医学、药学、护理、其他卫生技术等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实施办法》(以下简称《暂行规定》、《实施办法》)中有关报考年限的条文规定制作成Excel电子表格,使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能清晰掌握考试政策中的资格年限。方法应用Excel表格的函数插入、表格绘制、美化等功能制作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中初级)报名条件比对表模板,在单元格更改区域输入时间并按照倒推法比对自身条件是否符合规定的资格年限。结果通过Excel软件制作的比对表得出的结果符合报考年限条件规定的可以正常申报,比对结果不符合报考年限规定的则需待资格年限符合规定条件后才可进行申报。结论使用Excel软件制作的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中初级)报名条件比对表模版,可以快速、直观、正确得到比对结果,避免考生因不能透彻理解政策而耽搁报考时间,且能够激发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进取的积极性,促进卫生人才队伍健康成长。
作者:李芳;赵梦遐;贺盛亮 刊期: 2016年第18期
外科实践教学是外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着学生综合能力和人才素质的提高。实施外科实践教学改革,打破传统外科实践教学的禁锢,采取单独设课、阶段式教学、纵向实验设计的方法,运用信息技术、参与式教学与分组教学模式,引入多元化教学方法,完善考核机制和相关配套改革,推进外科实践教学课程更好发展。
作者:张岳;唐年亚 刊期: 2016年第18期
案例版《急救护理》教材遵循“从临床中来,到教学中去,再回归临床”的原则,具有高等护理教育的特点,以急救任务为导向,以图表式急救护理流程为框架,将急救理论知识、操作技能、临床实践融入急救流程之中,可以促进急救护理理论知识、操作技能、临床实践三维无缝隙案例教学的发展,有效解决护生动手能力较差的问题,提高护生的学习积极性。
作者:徐雯;向克兰;王青丽;殷翠 刊期: 2016年第18期
通过专科组长值月工作总结,阐述组长值月工作方法、目的、职能,体现组长值月工作模式在手术室管理工作中所发挥的作用以及重要性。通过组长值月的工作方法提高手术室护理管理人员管理能力和教学能力,从而提高手术室整体护理质量,适应现代手术室管理要求。通过专科组长值月工作方法的应用,不仅提高了组长的管理能力和组织能力,而且提高了专科组长自身业务水平和教学水平以及协作能力、沟通能力,使手术室管理工作更加细化,做到了分工明确、责任到人,激发了全科护理人员参与管理的主动性,增强了责任心,营造了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在手术室护理质量得到持续改进和提高的同时,使护理人员能力得到提升,增强了自信心。
作者:陆伟珍 刊期: 2016年第18期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是目前我国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从本科医学教育到临床实践工作的过渡及培训作用,但由于各地区及医院培训制度的差异,目前在培训制度的建立、培训的内容及教授、培训成果的考核等方面仍然存在许多差异。结合国内外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特点和本单位规范化培训过程中的经验,提出在我国现阶段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建议,以期对我国医学教育和临床培训水平的不断提高有所帮助。
作者:谢颖颖;方杰 刊期: 2016年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