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高职护理专业中医护理学的教学改革探讨

孙月莲

关键词:护理专业, 中医护理学, 教学改革
摘要:根据目前高职护理专业中医护理学的教学现状,采取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从而培养高素质、实用型的护理人才。
卫生职业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以护理核心胜任力为导向的神经专业护士培训模式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神经专业护士培训的方法与效果。方法成立研究小组,制订培训计划,对小组的护士采取以护理核心胜任力为导向的培训模式,注重实践训练、护理与应急能力训练,定期予以理论及实践技能考核,同时采取护士长评价、护士自评、护士互评三方评定的方式检验培训效果。结果培训后护士护理核心胜任力中评判性思维能力、评估能力、沟通能力和技术能力较培训前都有显著提高(P<0.01);护士自我效能感培训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护理核心胜任力为导向的神经专业培训可以提高神经内科护士的临床综合能力。

    作者:冯晓瑜;周玉兰;曹迎春;陈莉;邓英;段敏虹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基于高职不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生物化学教学改革

    生物化学是医学生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基于高职不同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对生物化学教学方法、考核模式等进行改革,以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作者:梁金香;童安荣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高职护理专业病原生物学与基础护理学实训课程对接的创新研究--以“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章节为例

    三年制高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培养具有现代护理理念、良好的护理职业道德和人文关怀精神,掌握护理专业必需的基础医学、临床医学、护理学等专业知识,具备护理专业技能,能对患者按护理程序实施优质护理的高端技能型护理专门人才。不断地对教学过程中各个环节进行优化,并不断创新,打破固有的模式,改进教学方法。为实现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基于岗位职业能力要求,构建以就业为导向、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的课程体系(课程模块)。

    作者:许婷;骆峻;丁彩华;朱晓艳;吕广梅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ICU轮转护士培训方法

    目的:探讨ICU轮转护士的培训方法。方法制订培训计划,对于拟聘升高一级职称的护士在ICU培训3个月,实行轮流带教,采取参与式教学、医护配合式教学、双向考核等多种形式进行培训。结果经过3个月的培训与考核,30名拟聘升高一级职称的护士均顺利通过轮转考核,理论考核成绩(85.00±8.60)分,操作考核成绩(90.45±5.85)分。结论 ICU轮转护士培训能提高年轻护士对危重症患者的护理水平,能提高全院危重患者的护理质量。

    作者:王小平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三年制高等护理专业护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研究

    河南省2013年的卫生统计年鉴显示:河南省2013年护理专业专科层次招生20848人,占护理专业招生总人数的47.47%;临床注册护士总数为176534人,专科学历占50.20%。因此,研究专科层次护生核心能力的培养对高职护生的就业、再就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及护士队伍稳定性等方面有着深远的、积极的意义。现依据三年制高等护理专业护生培养目标,研究适合三年制高等护理专业护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护理教学模式。

    作者:谢凤香;黄敬堂;冯晓敏;骆焕丽;朱秀敏;吕海琴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CAI课件在组织胚胎学教学中的优势探析

    组织胚胎学是研究正常人体微细结构及其功能发生发展变化规律的一门学科,属于生命科学中形态学科的范畴。由于本课程研究的是肉眼看不见的人体微细结构,借助显微镜才能观察到,学生需要展开丰富的想像力,发挥出空间思维能力进行形态重建,这对于刚进入医学院校的大一新生来说,是一门较难学习的医学基础课程。

    作者:蒙兆年;陈红军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培养高职护生同理心的对策研究

    同理心是指能具洞察力的觉察个案的感觉和情绪及情绪背后的意义,并将所感受到的与个案分享[1]。从护患关系的角度来讲,同理心要求护理人员能敏锐观察患者的情绪变化、重视患者的感受,站在患者的角度和位置理解患者的立场和初衷,并及时给予患者真正需要的回应,让患者了解到你愿意为他着想,感受到关怀、尊重。将同理心应用于护理实践技能教学中,对培养护生换位思考、关爱患者等职业素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周菊;张先庚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新形势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经验的思考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是目前我国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从本科医学教育到临床实践工作的过渡及培训作用,但由于各地区及医院培训制度的差异,目前在培训制度的建立、培训的内容及教授、培训成果的考核等方面仍然存在许多差异。结合国内外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特点和本单位规范化培训过程中的经验,提出在我国现阶段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建议,以期对我国医学教育和临床培训水平的不断提高有所帮助。

    作者:谢颖颖;方杰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农村医学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

    结合宜昌三峡地区农村医学人才培养实践,从人才培养层次、培养方案、师资队伍、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进行探索,提出提高农村医学人才培养质量的建议。

    作者:孙光文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以案例为导向的情景模拟教学模式在健康评估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以案例为导向的情景模拟教学模式在健康评估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我院2014级高职护理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以班为单位分为对照组(76人)和实验组(77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实验组采用以案例为导向的情景模拟教学模式。结果实验组学生期末理论和技能考试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对教学效果的满意度较高。结论以案例为导向的情景模拟教学模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作者:佟玉荣;焦金梅;肖焕新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高校学生党团组织进公寓工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高校学生公寓是大学生生活、学习和思想交流的重要场所,是大学生思想品德修养提高和日常行为规范养成的主要平台。结合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现状,尝试将党团组织活动延伸到学生公寓,并积极探索高校学生党团组织进公寓工作模式的具体实施途径并付诸实践,使学生公寓真正成为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力载体和成长成才教育的重要阵地。

    作者:石善儒;赵明;王悦;李如樟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独立专业决策能力在中职检验专业教学中的培养初探

    独立专业决策能力是合格检验工作者应具备的技能。就我校临床检验专业毕业生在基层医疗单位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检验专业课程教学,采用以就业为导向,以课堂教学为依托,多样化教学方式及考核方式联用的新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独立专业决策能力。

    作者:刘宇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浅谈病例教学法在病理学教学中的运用

    病理学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化规律的基础医学学科,是沟通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在医学教育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切实提高病理学教学质量,正确引导学生从基础医学过渡到临床医学,培养其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病理学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而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是完成该项任务的必要途径。

    作者:雷雨广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医学院校开设慢性病管理学选修课的实践

    目的:探讨医学院校开设慢性病管理学选修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方法综合运用理论讲授、访谈节目视频、课堂讨论、发言、第二课堂和写论文等多种方法实施课程教学。结果学生出勤率达95%以上,95%以上的学生参与课堂讨论、课中调查,并递交课终论文,85%的学生考核成绩为80分以上,该课程评分结果优良。结论开设该选修课程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值得进一步发展完善。

    作者:王少清;汪力;毛楠;陈利佳;夏保京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子宫腺肌病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子宫腺肌病是育龄妇女一种常见而难治的疾病,病理组织学上虽然是良性的,却有增生、浸润、转移及高复发率等“恶性”表现。因此,对该病的彻底治疗及预防复发一直是困扰妇科领域的难题。目前,对其治疗很局限,子宫切除术成为确诊和治疗的方法。近年来,许多学者对该病发病机制进行深入研究,尚未找到该病确切的发病机制,大量研究表明,子宫腺肌病的发病可能与子宫内膜内陷、雌激素、遗传、免疫等有关。

    作者:夏红蕾;张小花;贾渊雯;马晓玲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数字化技术在口腔解剖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字化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由口腔解剖生理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入手,阐述在课程教学中引入数字化技术的途径与方法,探讨将其融入课程教学的意义与必要性。

    作者:郭艳玲;王琳;班宇;蒲小猛;夏玲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老年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培养体会

    老年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临床培养是把研究生培养成临床医师的重要阶段,以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扎实的理论知识、熟练的临床技能、全面的诊治能力为目标,不断提升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为社会输送高层次复合型的老年医学人才提供有力支持。

    作者:李雷;杨荣礼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现场教学法在卫生教育学专业人体解剖生理学教学中的运用初探

    以青少年儿童独特的解剖生理学知识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结合卫生保健教师的工作实际,逐步建立起符合卫生教育学人才培养目标的人体解剖生理学全新的现场教学法。现场教学法对加强学生表面解剖学知识的掌握、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作者:赵珠峰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在临床血液学检验理论课中引入TBL教学法的初探

    探讨TBL(Team-Based Learning,TBL)教学模式在临床血液学检验教学中的可行性以及教学效果。通过制订学习目标、组织团队学习和效果评价,发现该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团队合作精神,增强学生对知识的分析能力,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通过对实施经验的总结,我们认为TBL教学模式可以在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相关课程中逐步推广使用。

    作者:王晶;陈彻;王勇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改良PBL教学法在儿科护理学大班教学中的探索性应用

    目的:探讨改良PBL教学法在儿科护理学大班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3级护理专业本科生分为两组(教改组和普通组),分别采用改良PBL大班教学模式和传统LBL教学模式,通过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及学生评价反馈,对比观察教改组和普通组的教学效果。结果教改组学生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得分均高于普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问卷调查显示,84.6%的学生对改良PBL教学法满意度较高。结论改良PBL教学法在儿科护理学部分章节教学中教学效果良好,可尝试应用。

    作者:郭军 刊期: 2016年第18期

卫生职业教育杂志

卫生职业教育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科教司;甘肃省卫生厅

主办:甘肃省医学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