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婷;骆峻;丁彩华;朱晓艳;吕广梅
生药学是药学专业一门专业课,生药鉴定是生药学的核心内容,其重要依据之一就是《中国药典》。在生药学的教学中,结合2015版《中国药典》对教材内容进行修订与增补,利用2015版《中国药典》让学生深入了解药学领域各专业的知识点,通过《中国药典》学习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让学生了解生药质量标准发展动向,并从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利用2015版《中国药典》讲授生药学,能够提高教学效果,促进理论联系实践,为学生以后的科学研究工作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
作者:范卫卫;张磊;李丽丽;毛东东;陈秋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将《预防医学、全科医学、药学、护理、其他卫生技术等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暂行规定》及《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全科医学、药学、护理、其他卫生技术等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实施办法》(以下简称《暂行规定》、《实施办法》)中有关报考年限的条文规定制作成Excel电子表格,使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能清晰掌握考试政策中的资格年限。方法应用Excel表格的函数插入、表格绘制、美化等功能制作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中初级)报名条件比对表模板,在单元格更改区域输入时间并按照倒推法比对自身条件是否符合规定的资格年限。结果通过Excel软件制作的比对表得出的结果符合报考年限条件规定的可以正常申报,比对结果不符合报考年限规定的则需待资格年限符合规定条件后才可进行申报。结论使用Excel软件制作的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中初级)报名条件比对表模版,可以快速、直观、正确得到比对结果,避免考生因不能透彻理解政策而耽搁报考时间,且能够激发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进取的积极性,促进卫生人才队伍健康成长。
作者:李芳;赵梦遐;贺盛亮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探讨ICU轮转护士的培训方法。方法制订培训计划,对于拟聘升高一级职称的护士在ICU培训3个月,实行轮流带教,采取参与式教学、医护配合式教学、双向考核等多种形式进行培训。结果经过3个月的培训与考核,30名拟聘升高一级职称的护士均顺利通过轮转考核,理论考核成绩(85.00±8.60)分,操作考核成绩(90.45±5.85)分。结论 ICU轮转护士培训能提高年轻护士对危重症患者的护理水平,能提高全院危重患者的护理质量。
作者:王小平 刊期: 2016年第18期
从我国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的历史沿革着手,分析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阐述理实一体化教学与“双师型”教师之间的内在联系,重点探讨培养“双师型”教师的途径和方法,从而提出“双师型”教师的激励机制。
作者:王树阳;付聪;赵贵清;刘亚玲;吴枫;施宏伟;徐光义 刊期: 2016年第18期
针对当前高职院校人文教育现状、内容,分析当前高职院校人文教育普遍存在的不足和实际教学中的困难,并针对性地提出实施高职院校人文教育的途径。
作者:于玲 刊期: 2016年第18期
半夏自古被称为“呕家之圣药”,临床广泛应用于多种呕吐证。通过查阅文献,概述古代文献典籍中对半夏止呕功效的记载,综述半夏的化学成分和现代临床应用,以期为半夏止呕功效的应用提供参考。
作者:王园;闫琦;夏贤莉;程素倩;刘仁慧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探讨探索性实验在本科药学专业药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方法将2012级药学本科班作为传统实验教学班,将2013级药学本科班作为探索性实验教学班。在探索性实验教学班应用探索性实验进行药理学实验教学,在传统实验教学班采用传统实验教学方法和内容进行实验教学。学习结束时对两班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考试和问卷调查,并对两班学生的实验操作考试成绩和问卷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探索性实验教学班实验操作考试成绩明显高于传统实验教学班(P<0.01);在增进对科学研究的认识,培养初步的科研意识,帮助掌握生命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和基本方法,培养创新意识,启发创新思维以及提高创新能力,提高实验兴趣,调动实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综合能力,提高实验操作能力以及帮助掌握药理学实验的基本知识,培养科学思维、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自学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公关能力,增进对书本知识的理解,扩大知识面,锻炼查阅、收集和整理文献资料的能力,提高对论文的了解和撰写能力方面,探索性实验教学班持赞同意见的人数比例多于传统实验教学班(P<0.01或P<0.05)。结论探索性实验教学在本科药学专业药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良好。
作者:梁生林;李庆耀;周秋贵;褚洪标;刘文演 刊期: 2016年第18期
在护理专业实施“院校合作、工学结合”培养模式,比较护生胜任力差异、考试课程及格率及护士执业资格证通过率,观察在护理专业应用“院校合作、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效果。
作者:王彩霞;李娜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病理学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化规律的基础医学学科,是沟通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在医学教育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切实提高病理学教学质量,正确引导学生从基础医学过渡到临床医学,培养其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病理学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而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是完成该项任务的必要途径。
作者:雷雨广 刊期: 2016年第18期
高校学生公寓是大学生生活、学习和思想交流的重要场所,是大学生思想品德修养提高和日常行为规范养成的主要平台。结合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现状,尝试将党团组织活动延伸到学生公寓,并积极探索高校学生党团组织进公寓工作模式的具体实施途径并付诸实践,使学生公寓真正成为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力载体和成长成才教育的重要阵地。
作者:石善儒;赵明;王悦;李如樟 刊期: 2016年第18期
探讨TBL(Team-Based Learning,TBL)教学模式在临床血液学检验教学中的可行性以及教学效果。通过制订学习目标、组织团队学习和效果评价,发现该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团队合作精神,增强学生对知识的分析能力,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通过对实施经验的总结,我们认为TBL教学模式可以在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相关课程中逐步推广使用。
作者:王晶;陈彻;王勇 刊期: 2016年第18期
河南省2013年的卫生统计年鉴显示:河南省2013年护理专业专科层次招生20848人,占护理专业招生总人数的47.47%;临床注册护士总数为176534人,专科学历占50.20%。因此,研究专科层次护生核心能力的培养对高职护生的就业、再就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及护士队伍稳定性等方面有着深远的、积极的意义。现依据三年制高等护理专业护生培养目标,研究适合三年制高等护理专业护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护理教学模式。
作者:谢凤香;黄敬堂;冯晓敏;骆焕丽;朱秀敏;吕海琴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为在教学模式上寻求突破,以适应当前临床护理的新要求,通过实际案例分析评价Seminar教学法在护理人际沟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某卫生护理学校2012级45名护理学生和2013级42名护理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12级(对照班)采用传统教学法,2013级(实验班)采用Seminar教学法。通过期末考试成绩、问卷调查分析Seminar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的异同以及Seminar教学法的应用效果。结果两班学生的期末考试总成绩及主观题成绩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76.19%以上的学生对Seminar教学法持肯定态度;授课后,实验班学生的临床沟通能力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班(P<0.05),实验班通过Seminar教学法授课后,临床沟通能力得分较授课前显著提高(P<0.05)。结论 Seminar教学法的应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人际沟通和团队协作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作者:林琳;张红彩 刊期: 2016年第18期
肺动脉闭锁合并房室间隔缺损的病例在基层医院十分少见,现回顾分析1例肺动脉闭锁合并房室间隔缺损病例,研究肺动脉闭锁合并房室间隔缺损超声心动图的特点和诊断、鉴别诊断的要点。
作者:李海涛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分析探讨案例教学法在护理专业本科生基础医学的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基本能力考核等教学环节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2014级护理专业本科200名学生,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100名)采用案例教学法,对照组(100名)采用传统教学法。结果实验组学生理论和平时综合测试成绩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专业基础医学教学引入案例教学法教学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教学法,是一种值得推广应用的教学方法。
作者:梁园园;张涛;康白 刊期: 2016年第18期
中等职业教育中的护理教育有别于其他职业教育的关键在于护理职业在实践的过程中体现的是人与人或者人性与人性的交流,这种交流必须有“人文情怀”的维系才能在实践中实现大的价值。然而近年来我国护理队伍呈不稳定的趋势,包括在校受教育的护生在内的护理人群对护理职业的认同感下降,其中的原因除了社会因素外,重要的是这部分人对护理职业所持有的“人文情怀”或“职业情感”有关[1]。因此,如何在护理教育的实践中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对护生走向临床岗位形成积极、稳定的职业情感,提高护理水平和护理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张杰;王家翠;张艳红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生物化学是医学生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基于高职不同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对生物化学教学方法、考核模式等进行改革,以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作者:梁金香;童安荣 刊期: 2016年第18期
通过专科组长值月工作总结,阐述组长值月工作方法、目的、职能,体现组长值月工作模式在手术室管理工作中所发挥的作用以及重要性。通过组长值月的工作方法提高手术室护理管理人员管理能力和教学能力,从而提高手术室整体护理质量,适应现代手术室管理要求。通过专科组长值月工作方法的应用,不仅提高了组长的管理能力和组织能力,而且提高了专科组长自身业务水平和教学水平以及协作能力、沟通能力,使手术室管理工作更加细化,做到了分工明确、责任到人,激发了全科护理人员参与管理的主动性,增强了责任心,营造了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在手术室护理质量得到持续改进和提高的同时,使护理人员能力得到提升,增强了自信心。
作者:陆伟珍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探讨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在妇产科护理学课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抽取我校2011级、2012级护理专科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实验组(476人)和对照组(482人)。实验组采用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通过理论与操作技能考核和问卷调查对不同教学模式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实验组学生的理论考核成绩、操作技能考核成绩均优于对照组(P<0.01);问卷调查显示,实验组认为本组教学模式可提高学习兴趣、自主学习能力,端正职业态度,提升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规范护理操作的人数比例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在护理专业妇产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良好,值得各医学院校推广并应用。
作者:孙英;冯敬华;李柳丽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探讨KTH整合式健康教育对社区围绝经期妇女骨质疏松症认知水平的影响,以便探索适合社区围绝经期妇女预防骨质疏松症的有效健康教育模式。方法采取整群抽样法选取上海市闵行区某社区符合本研究要求的60名围绝经期妇女为研究对象,采用KTH整合式健康教育模式对研究对象及其家属进行健康教育,采用骨质疏松知识问卷(Osteoporo-sis Knowledge Tests,OKT)在干预前后对受试者进行调查。结果干预后,受试对象对骨质疏松危险因素、骨质疏松运动知识、钙知识的知晓率显著高于干预前(P<0.05)。结论 KTH整合式健康教育能有效提高社区围绝经期妇女对骨质疏松症的认知水平,从而预防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和发展。
作者:夏凡林;龚懿;王颖 刊期: 2016年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