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涛
小组合作学习是教学中师生交流、小组学员交流并共同进步的互动过程。以三年制护理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将小组合作学习引入医用化学课程的教学,科学建立学习小组,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兴趣并对学生做出综合评价。
作者:杨宝华;张爱华;李琳;彭玉龙 刊期: 2016年第18期
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终身学习能力的高素质医学人才,在病原生物及免疫学课程中引入多元化考核方式,包括平时成绩、期中考试、自选考试和必选考试。多元化考核方式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客观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受到学生的肯定。
作者:梁卉;周敏;皮克;欧阳坚;杨英;闻婧 刊期: 2016年第18期
老年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临床培养是把研究生培养成临床医师的重要阶段,以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扎实的理论知识、熟练的临床技能、全面的诊治能力为目标,不断提升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为社会输送高层次复合型的老年医学人才提供有力支持。
作者:李雷;杨荣礼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生物化学是医学生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基于高职不同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对生物化学教学方法、考核模式等进行改革,以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作者:梁金香;童安荣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探讨思维导图在高职护理专业学生(以下简称“护生”)护理操作实训细节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4个班护生为实验组,在护理操作实训细节管理中应用思维导图;4个班护生为对照组,未使用思维导图。其中实验组利用思维导图,将选取的护理操作实训内容制作成彩色塑封卡片并固定,在授课时借助思维导图卡片讲解操作要领,并按照思维导图的流程示范操作。结果实验组护生操作考核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中细节管理得分亦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护生认为利用思维导图能够快速掌握操作要点。结论思维导图能够促使护生更好地掌握操作技术,通过加强细节要点的练习,有助于提高护生护理操作实训细节管理水平。
作者:周寒寒;洪震;翟晓萍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探讨医学院校开设慢性病管理学选修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方法综合运用理论讲授、访谈节目视频、课堂讨论、发言、第二课堂和写论文等多种方法实施课程教学。结果学生出勤率达95%以上,95%以上的学生参与课堂讨论、课中调查,并递交课终论文,85%的学生考核成绩为80分以上,该课程评分结果优良。结论开设该选修课程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值得进一步发展完善。
作者:王少清;汪力;毛楠;陈利佳;夏保京 刊期: 2016年第18期
选取某省属医科大学一年级新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其学业倦怠及睡眠质量现状,并探讨医学新生睡眠质量与学业倦怠之间的关系,为降低医学新生的学业倦怠水平提供应对策略。
作者:倪婧;陈维娟;罗光宇;万宇辉;李迎春;黄芬;操基玉 刊期: 2016年第18期
子宫腺肌病是育龄妇女一种常见而难治的疾病,病理组织学上虽然是良性的,却有增生、浸润、转移及高复发率等“恶性”表现。因此,对该病的彻底治疗及预防复发一直是困扰妇科领域的难题。目前,对其治疗很局限,子宫切除术成为确诊和治疗的方法。近年来,许多学者对该病发病机制进行深入研究,尚未找到该病确切的发病机制,大量研究表明,子宫腺肌病的发病可能与子宫内膜内陷、雌激素、遗传、免疫等有关。
作者:夏红蕾;张小花;贾渊雯;马晓玲 刊期: 2016年第18期
信息化教学打破学习空间、资源的局限性,使教学方式更加多元化。为提高教学效果,激发中职学生对生药学学习的积极性,将信息化融合PBL教学法应用于生药学教学中,贯穿于课前预习、课中学习、课后思考中。
作者:李旸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探讨教师主导下的预见习模式对护理本科生职业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方法选取160名参加预见习的护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分为实验组88人,采用改良的预见习方法,即教师主导下的预见习模式;对照组72人,采用传统的预见习方法。结果实验组护生的职业自我效能感总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护生的职业态度及信念、解决问题能力、收集职业信息和职业规划能力、职业认知维度的得分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教师主导下的预见习模式能有效提高护生的职业自我效能感。
作者:谈益芬;袁野;陈乾雄 刊期: 2016年第18期
在药学专业天然药物化学教学中实施双语教学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师生的通力配合和校际间的相互交流。从学生、师资、教材和教学资源等方面分析天然药物化学双语教学的现状,在教学方法改革、教学过程的组织、考核方式的转变和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探讨。
作者:赵惠茹;杨阳;靖会;杨黎彬;杨静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研究健康教育活动对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健康行为的影响,为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以社区为单位,随机抽取汉中市4个社区150名老年高血压患者,并将其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75例。根据拟订的健康教育方案对实验组进行为期6个月系统的健康教育;对照组不采取任何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各项指标,以此来判断实施健康教育的效果。结果(1)干预后两组患者的健康相关行为情况:实验组患者对放弃偏咸的饮食习惯、坚持规律地运动锻炼以及按医嘱规律服药行为的采纳率较对照组高(P<0.05)。(2)体格检查指标:实验组患者的收缩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康教育可促使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采取健康相关行为,社区医疗机构应加大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教育力度。
作者:刘义成 刊期: 2016年第18期
临床见习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以问题为基础(Problem-Based Learning, PBL)的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为目标的新兴教学模式。将PBL教学法融入血液科临床见习的教学中,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促进血液学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陈萍;黄美娟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探讨建构主义理论在急危重症护理技术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本校2014级护理专业专科5、6班学生为实验组,在急危重症护理技术教学中应用建构主义理论进行教学;3、4班学生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结果应用建构主义理论教学效果优于传统教学模式,实验组理论和技能成绩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急危重症护理技术教学中应用建构主义理论教学模式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实践操作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沟通和协作能力。
作者:任冬;许凌峰;刘敏;魏娜;刘向东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病理学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化规律的基础医学学科,是沟通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在医学教育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切实提高病理学教学质量,正确引导学生从基础医学过渡到临床医学,培养其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病理学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而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是完成该项任务的必要途径。
作者:雷雨广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探讨探索性实验在本科药学专业药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方法将2012级药学本科班作为传统实验教学班,将2013级药学本科班作为探索性实验教学班。在探索性实验教学班应用探索性实验进行药理学实验教学,在传统实验教学班采用传统实验教学方法和内容进行实验教学。学习结束时对两班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考试和问卷调查,并对两班学生的实验操作考试成绩和问卷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探索性实验教学班实验操作考试成绩明显高于传统实验教学班(P<0.01);在增进对科学研究的认识,培养初步的科研意识,帮助掌握生命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和基本方法,培养创新意识,启发创新思维以及提高创新能力,提高实验兴趣,调动实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综合能力,提高实验操作能力以及帮助掌握药理学实验的基本知识,培养科学思维、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自学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公关能力,增进对书本知识的理解,扩大知识面,锻炼查阅、收集和整理文献资料的能力,提高对论文的了解和撰写能力方面,探索性实验教学班持赞同意见的人数比例多于传统实验教学班(P<0.01或P<0.05)。结论探索性实验教学在本科药学专业药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良好。
作者:梁生林;李庆耀;周秋贵;褚洪标;刘文演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探讨基于QQ平台的ISAS教学法在中职儿科护理学中的应用及教学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校2014级护理专业4个班级的学生作为本次研究对象,设定1班、2班为实验组,3班、4班为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实验组采用基于QQ平台的ISAS教学法。课程结束采用自制问卷调查两组学生对教学效果的评价,并比较两组学生的理论及实训操作成绩。结果实验组学生理论及实训操作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对本组教学法持肯定态度的人数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QQ平台的ISAS教学法能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网络信息的利用和分析能力、交流沟通和演讲能力。
作者:徐丹 刊期: 2016年第18期
深入了解院校合作模式对助产专业学生理解核心专业知识的影响,为助产专业院校合作人才培养提供参考。采用质性研究方法,对15名接受过院校合作模式临床教学和临床见习的助产专业学生进行深度访谈。院校合作模式下的临床教学和临床见习能促进助产专业学生对核心专业知识的理解更深入。
作者:陈羽保;苏银利;谭小燕 刊期: 2016年第18期
三年制高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培养具有现代护理理念、良好的护理职业道德和人文关怀精神,掌握护理专业必需的基础医学、临床医学、护理学等专业知识,具备护理专业技能,能对患者按护理程序实施优质护理的高端技能型护理专门人才。不断地对教学过程中各个环节进行优化,并不断创新,打破固有的模式,改进教学方法。为实现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基于岗位职业能力要求,构建以就业为导向、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的课程体系(课程模块)。
作者:许婷;骆峻;丁彩华;朱晓艳;吕广梅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探讨翻转课堂对大专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和课堂满意度的影响。方法从护理专业大专二年级中随机抽取两个班级,分别设为对照班和实验班,对照班按照传统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实验班实行翻转课堂。所有护生在完成外科护理学指定内容的学习后,完成评判性思维量表和课堂满意度的测评。结果实验班护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和学习满意度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班(P<0.05或P<0.01)。结论翻转课堂有利于提高大专护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及课堂满意度,值得推广。
作者:罗丽蓉 刊期: 2016年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