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丽蓉
目的:探讨不同全麻维持方法对老年肝脏部分切除术患者术后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将全麻下行肝脏部分切除术的老年患者200例随机分为4组:七氟烷吸入组(S组);异丙酚TCI组(P组);预先采用异丙酚TCI后改为七氟烷吸入组(PS组);预先采用七氟烷吸入后改为异丙酚TCI组(SP组)。术毕分别记录4组患者麻醉时间、手术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改良Aldrete评分达到9分时间以及PACU停留时间。观察并记录患者苏醒时并发症如术后恶心呕吐、苏醒期躁动、嗜睡及术中知晓的发生情况。结果与S组、P组、SP组比较,PS组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改良Aldrete评分达到9分的时间以及PACU停留时间明显缩短(P<0.01);与P组、SP组、PS组比较,S组患者EA及POVN发生率明显增高(P<0.05);与S组、SP组、PS组比较,P组患者术后嗜睡发生率明显增高(P<0.05)。结论对于老年肝脏部分切除术患者,预先采用异丙酚TCI与七氟烷交替维持麻醉比预先采用七氟烷交替维持及单独使用七氟烷或异丙酚维持,苏醒期并发症发生率低且苏醒质量高。
作者:王敏;林世清;王益敏 刊期: 2016年第18期
互动教学是教师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互动教学能活跃课堂气氛,启发学生思维,观察学生听课情况,检查学生重点、难点知识的掌握情况。在大学临床医学教学中采用互动式教学法,促进了师生间和生生间的互动交流,终提高了大学临床教学效果。
作者:林婕 刊期: 2016年第18期
近年来,随着高职教育的发展和国家政策的倾斜,高职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通过对目前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现状及存在问题的调查与成因分析,针对部分教师思想观念陈旧、师资力量薄弱、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等问题,提出健全实践教学管理和质量考评机制,加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等相应措施,从而提高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质量。
作者:姜源;张蕊 刊期: 2016年第18期
随着我国就业制度的改革,中职院校学生的择业观正处于转折时期,新的成熟的择业观尚未真正确立,职业评价、选择比任何时候都变得复杂,中职院校学生择业观教育内容和方法也面临新的挑战。
作者:李晓彬 刊期: 2016年第18期
肺动脉闭锁合并房室间隔缺损的病例在基层医院十分少见,现回顾分析1例肺动脉闭锁合并房室间隔缺损病例,研究肺动脉闭锁合并房室间隔缺损超声心动图的特点和诊断、鉴别诊断的要点。
作者:李海涛 刊期: 2016年第18期
通过文献资料、问卷调查和数据统计等研究方法,对甘肃省中小学体育教师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研究发现:目前中小学体育教师身体健康状况不容乐观,许多体育教师深受慢性咽炎、皮炎、颈椎病、静脉曲张、运动性损伤和焦虑心理等的困扰,影响体育教师的健康和工作积极性。改善工作环境,缓解教师的工作压力,提高体育教师的社会地位和工资待遇,对改善体育教师的身心健康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毛建民 刊期: 2016年第18期
围绕“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论,从校企合作平台构建、课程体系建设、教学手段和方法改革及教学团队建设4个方面探索护理人才培养改革途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作者:冯小君;吴晓琴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独立专业决策能力是合格检验工作者应具备的技能。就我校临床检验专业毕业生在基层医疗单位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检验专业课程教学,采用以就业为导向,以课堂教学为依托,多样化教学方式及考核方式联用的新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独立专业决策能力。
作者:刘宇 刊期: 2016年第18期
半夏自古被称为“呕家之圣药”,临床广泛应用于多种呕吐证。通过查阅文献,概述古代文献典籍中对半夏止呕功效的记载,综述半夏的化学成分和现代临床应用,以期为半夏止呕功效的应用提供参考。
作者:王园;闫琦;夏贤莉;程素倩;刘仁慧 刊期: 2016年第18期
针对当前高职院校人文教育现状、内容,分析当前高职院校人文教育普遍存在的不足和实际教学中的困难,并针对性地提出实施高职院校人文教育的途径。
作者:于玲 刊期: 2016年第18期
外科实践教学是外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着学生综合能力和人才素质的提高。实施外科实践教学改革,打破传统外科实践教学的禁锢,采取单独设课、阶段式教学、纵向实验设计的方法,运用信息技术、参与式教学与分组教学模式,引入多元化教学方法,完善考核机制和相关配套改革,推进外科实践教学课程更好发展。
作者:张岳;唐年亚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将《预防医学、全科医学、药学、护理、其他卫生技术等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暂行规定》及《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全科医学、药学、护理、其他卫生技术等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实施办法》(以下简称《暂行规定》、《实施办法》)中有关报考年限的条文规定制作成Excel电子表格,使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能清晰掌握考试政策中的资格年限。方法应用Excel表格的函数插入、表格绘制、美化等功能制作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中初级)报名条件比对表模板,在单元格更改区域输入时间并按照倒推法比对自身条件是否符合规定的资格年限。结果通过Excel软件制作的比对表得出的结果符合报考年限条件规定的可以正常申报,比对结果不符合报考年限规定的则需待资格年限符合规定条件后才可进行申报。结论使用Excel软件制作的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中初级)报名条件比对表模版,可以快速、直观、正确得到比对结果,避免考生因不能透彻理解政策而耽搁报考时间,且能够激发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进取的积极性,促进卫生人才队伍健康成长。
作者:李芳;赵梦遐;贺盛亮 刊期: 2016年第18期
老年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临床培养是把研究生培养成临床医师的重要阶段,以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扎实的理论知识、熟练的临床技能、全面的诊治能力为目标,不断提升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为社会输送高层次复合型的老年医学人才提供有力支持。
作者:李雷;杨荣礼 刊期: 2016年第18期
三年制高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培养具有现代护理理念、良好的护理职业道德和人文关怀精神,掌握护理专业必需的基础医学、临床医学、护理学等专业知识,具备护理专业技能,能对患者按护理程序实施优质护理的高端技能型护理专门人才。不断地对教学过程中各个环节进行优化,并不断创新,打破固有的模式,改进教学方法。为实现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基于岗位职业能力要求,构建以就业为导向、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的课程体系(课程模块)。
作者:许婷;骆峻;丁彩华;朱晓艳;吕广梅 刊期: 2016年第18期
河南省2013年的卫生统计年鉴显示:河南省2013年护理专业专科层次招生20848人,占护理专业招生总人数的47.47%;临床注册护士总数为176534人,专科学历占50.20%。因此,研究专科层次护生核心能力的培养对高职护生的就业、再就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及护士队伍稳定性等方面有着深远的、积极的意义。现依据三年制高等护理专业护生培养目标,研究适合三年制高等护理专业护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护理教学模式。
作者:谢凤香;黄敬堂;冯晓敏;骆焕丽;朱秀敏;吕海琴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研究健康教育活动对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健康行为的影响,为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以社区为单位,随机抽取汉中市4个社区150名老年高血压患者,并将其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75例。根据拟订的健康教育方案对实验组进行为期6个月系统的健康教育;对照组不采取任何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各项指标,以此来判断实施健康教育的效果。结果(1)干预后两组患者的健康相关行为情况:实验组患者对放弃偏咸的饮食习惯、坚持规律地运动锻炼以及按医嘱规律服药行为的采纳率较对照组高(P<0.05)。(2)体格检查指标:实验组患者的收缩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康教育可促使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采取健康相关行为,社区医疗机构应加大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教育力度。
作者:刘义成 刊期: 2016年第18期
案例版《急救护理》教材遵循“从临床中来,到教学中去,再回归临床”的原则,具有高等护理教育的特点,以急救任务为导向,以图表式急救护理流程为框架,将急救理论知识、操作技能、临床实践融入急救流程之中,可以促进急救护理理论知识、操作技能、临床实践三维无缝隙案例教学的发展,有效解决护生动手能力较差的问题,提高护生的学习积极性。
作者:徐雯;向克兰;王青丽;殷翠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了解社区高血压患者与护士的沟通现状与沟通需求,以便护士开展有效的沟通。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泰安市某社区199名高血压患者进行沟通现状与需求调查。结果社区高血压患者对护患沟通的满意度为71.4%,患者的护患沟通需求与沟通现状不匹配。结论社区高血压患者对护患沟通的满意度不高,应加强对社区护士人文素养、沟通技巧等方面的教育,满足患者的护患沟通需求,提高社区护理服务质量。
作者:杨黎;崔春荣;牟红宇;牛云霞;崔子芝 刊期: 2016年第18期
在护理专业实施“院校合作、工学结合”培养模式,比较护生胜任力差异、考试课程及格率及护士执业资格证通过率,观察在护理专业应用“院校合作、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效果。
作者:王彩霞;李娜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探讨KTH整合式健康教育对社区围绝经期妇女骨质疏松症认知水平的影响,以便探索适合社区围绝经期妇女预防骨质疏松症的有效健康教育模式。方法采取整群抽样法选取上海市闵行区某社区符合本研究要求的60名围绝经期妇女为研究对象,采用KTH整合式健康教育模式对研究对象及其家属进行健康教育,采用骨质疏松知识问卷(Osteoporo-sis Knowledge Tests,OKT)在干预前后对受试者进行调查。结果干预后,受试对象对骨质疏松危险因素、骨质疏松运动知识、钙知识的知晓率显著高于干预前(P<0.05)。结论 KTH整合式健康教育能有效提高社区围绝经期妇女对骨质疏松症的认知水平,从而预防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和发展。
作者:夏凡林;龚懿;王颖 刊期: 2016年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