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现状及成因分析

姜源;张蕊

关键词:高职院校, 实践教学, 教学质量
摘要:近年来,随着高职教育的发展和国家政策的倾斜,高职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通过对目前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现状及存在问题的调查与成因分析,针对部分教师思想观念陈旧、师资力量薄弱、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等问题,提出健全实践教学管理和质量考评机制,加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等相应措施,从而提高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质量。
卫生职业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网络学习平台下高职护生学习体验的质性研究--基于“天使之城”学习空间的质性研究

    目的:了解和探讨基于“天使之城”网络学习平台高职护生的学习感受及体验,为现代高职护理教学改革提供借鉴。方法运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深入访谈法,了解13名高职护生对“天使之城”学习空间的学习体验。结果采取Co-laizzi现象学资料分析法得出5个主题:便捷,增强师生、生生沟通交流,增强自主学习能力,便于理解知识,具有时空滞后性。结论对“天使之城”学习空间的学习,有助于高职护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作者:林伟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导师制带教模式对高职护理专业青年教师成长的意义

    为使护理专业青年教师能更快地胜任教师工作,把自己的知识和技能更好地传授给学生,导师制带教模式尤其是高质量的导师带教团队会使青年教师的成长更加顺利。导师制带教模式对青年教师,尤其是护理专业青年教师的成长与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作者:梁春艳;汪蔓;袁翠红;王林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现场教学法在卫生教育学专业人体解剖生理学教学中的运用初探

    以青少年儿童独特的解剖生理学知识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结合卫生保健教师的工作实际,逐步建立起符合卫生教育学人才培养目标的人体解剖生理学全新的现场教学法。现场教学法对加强学生表面解剖学知识的掌握、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作者:赵珠峰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人性化护理对改善长期血液透析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对改善长期血液透析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血液透析一年以上的8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患者在治疗期间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人性化护理。护理结束向患者发放自制问卷进行调查,对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治疗依从性、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实施人性化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患者所有生活质量评价指标得分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服务质量在工作态度、心理护理、健康教育方面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人性化护理运用到长期血液透析患者的护理工作中,可延缓患者病情发展,提高其治疗依从性,并能有效降低治疗期间并发症的发生,对患者生活质量和护理质量的提高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作者:武强荣;于一霞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独立专业决策能力在中职检验专业教学中的培养初探

    独立专业决策能力是合格检验工作者应具备的技能。就我校临床检验专业毕业生在基层医疗单位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检验专业课程教学,采用以就业为导向,以课堂教学为依托,多样化教学方式及考核方式联用的新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独立专业决策能力。

    作者:刘宇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社区老年人中医药特色健康管理的认知和需求

    目的:了解邯郸市社区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对中医药及健康管理的认知及需求,为建立具有中医药特色的健康管理服务模式提供参考。方法选取邯郸市社区498位老年人作为调查对象,用自制问卷进行调查。结果88.35%的社区老年人患有慢性病;4.22%的社区老年人对健康管理知识很了解;88.35%的老年人使用过中医技术来缓解或治疗疾病,63.86%应用后表示满意和非常满意。老年人对健康管理需求前5位的分别是定期全面查体;中医体质调理;缓解乏力、失眠等;保护关节功能;康复治疗。结论目前老年人普遍缺乏健康管理相关知识,对中医技术普遍认可和接受,因此中医药治疗可以作为老年人健康管理的重要手段。

    作者:张勇;焦丽艳;左慧敏;龚晓会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院校合作模式下助产专业知识理解的质性研究

    深入了解院校合作模式对助产专业学生理解核心专业知识的影响,为助产专业院校合作人才培养提供参考。采用质性研究方法,对15名接受过院校合作模式临床教学和临床见习的助产专业学生进行深度访谈。院校合作模式下的临床教学和临床见习能促进助产专业学生对核心专业知识的理解更深入。

    作者:陈羽保;苏银利;谭小燕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农村医学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

    结合宜昌三峡地区农村医学人才培养实践,从人才培养层次、培养方案、师资队伍、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进行探索,提出提高农村医学人才培养质量的建议。

    作者:孙光文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健全教学管理规章制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教育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规范的教学管理是维持正常教学秩序、提高教学效率、提升教学质量的保证。建立健全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并在日常教学管理中认真落实,形成良好的教风和学风,从而提升学校的教学质量和整体形象。

    作者:施龙华;毕玉洮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现状及成因分析

    近年来,随着高职教育的发展和国家政策的倾斜,高职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通过对目前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现状及存在问题的调查与成因分析,针对部分教师思想观念陈旧、师资力量薄弱、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等问题,提出健全实践教学管理和质量考评机制,加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等相应措施,从而提高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质量。

    作者:姜源;张蕊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项目导向教学法在专科学校中医学专业外科学实践教学中应用的研究

    从项目导向教学法的应用背景、项目开发、实施结果和讨论等方面阐述项目导向教学法在专科学校中医学专业外科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段建明;许幼晖;彭文蔚;丁爱民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Seminar教学法在护理人际沟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与效果评价

    目的:为在教学模式上寻求突破,以适应当前临床护理的新要求,通过实际案例分析评价Seminar教学法在护理人际沟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某卫生护理学校2012级45名护理学生和2013级42名护理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12级(对照班)采用传统教学法,2013级(实验班)采用Seminar教学法。通过期末考试成绩、问卷调查分析Seminar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的异同以及Seminar教学法的应用效果。结果两班学生的期末考试总成绩及主观题成绩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76.19%以上的学生对Seminar教学法持肯定态度;授课后,实验班学生的临床沟通能力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班(P<0.05),实验班通过Seminar教学法授课后,临床沟通能力得分较授课前显著提高(P<0.05)。结论 Seminar教学法的应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人际沟通和团队协作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作者:林琳;张红彩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警示输液贴在静脉用药过程中应用的效果

    目的:在静脉输液过程中,观察警示输液贴在特殊药物中应用的效果,减少和避免输液不良事件及差错事故的发生。方法从2015年1月1日到12月31日,本院草堂病区老年内五科在应用静脉特殊药品时,使用警示输液贴,即在药瓶上贴红色字体输液贴(上面有打印出来的床号、姓名、用药等),并观察应用后的效果。结果使用警示输液贴后,病人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少于使用警示输液贴前(P<0.01);使用警示输液贴后,病人和护士的满意度均高于使用警示输液贴前(P<0.05)。结论使用警示输液贴,有利于预防输液过程中不良事件及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可保证病人的用药安全,提高病人及护士的满意度。

    作者:刘燕;李交;马天蓉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外科实践教学课程改革的探索

    外科实践教学是外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着学生综合能力和人才素质的提高。实施外科实践教学改革,打破传统外科实践教学的禁锢,采取单独设课、阶段式教学、纵向实验设计的方法,运用信息技术、参与式教学与分组教学模式,引入多元化教学方法,完善考核机制和相关配套改革,推进外科实践教学课程更好发展。

    作者:张岳;唐年亚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培养高职护生同理心的对策研究

    同理心是指能具洞察力的觉察个案的感觉和情绪及情绪背后的意义,并将所感受到的与个案分享[1]。从护患关系的角度来讲,同理心要求护理人员能敏锐观察患者的情绪变化、重视患者的感受,站在患者的角度和位置理解患者的立场和初衷,并及时给予患者真正需要的回应,让患者了解到你愿意为他着想,感受到关怀、尊重。将同理心应用于护理实践技能教学中,对培养护生换位思考、关爱患者等职业素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周菊;张先庚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应用课前微课学习资源对高职护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研究

    微课学习资源作为一种新型学习资源,是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知识有效融合的产物,其特点符合高职护生认知规律。应用护理学基础课前微课学习资源,从转变学习模式、提高学习管理能力、提高时间管理能力等方面探讨高职护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作者:廖雪梅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生药学教学与2015版《中国药典》的结合

    生药学是药学专业一门专业课,生药鉴定是生药学的核心内容,其重要依据之一就是《中国药典》。在生药学的教学中,结合2015版《中国药典》对教材内容进行修订与增补,利用2015版《中国药典》让学生深入了解药学领域各专业的知识点,通过《中国药典》学习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让学生了解生药质量标准发展动向,并从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利用2015版《中国药典》讲授生药学,能够提高教学效果,促进理论联系实践,为学生以后的科学研究工作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

    作者:范卫卫;张磊;李丽丽;毛东东;陈秋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在护理学基础中融入人本主义教学观的教学干预对高职护生教学效果影响的研究

    目的:探讨在护理学基础中融入人本主义教学观的教学干预对高职护生教学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抽取湖南省某高职院校2012级6个班级共262名护生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实验组在传统教学基础上融入人本主义教学观。课程学习结束后对两组护生的共情能力及人文关怀品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教学干预后,实验组护生的共情能力指标得分及人文关怀品质指标得分明显高于干预前(P<0.01);实验组干预前后的共情能力指标得分差值和人文关怀品质指标得分差值大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护理学基础中融入人本主义教学观的教学干预既有利于提高护生的共情能力,也有利于培养护生的人文关怀品质。

    作者:刘丽琼;任玉嘉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子宫腺肌病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子宫腺肌病是育龄妇女一种常见而难治的疾病,病理组织学上虽然是良性的,却有增生、浸润、转移及高复发率等“恶性”表现。因此,对该病的彻底治疗及预防复发一直是困扰妇科领域的难题。目前,对其治疗很局限,子宫切除术成为确诊和治疗的方法。近年来,许多学者对该病发病机制进行深入研究,尚未找到该病确切的发病机制,大量研究表明,子宫腺肌病的发病可能与子宫内膜内陷、雌激素、遗传、免疫等有关。

    作者:夏红蕾;张小花;贾渊雯;马晓玲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数字化技术在口腔解剖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字化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由口腔解剖生理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入手,阐述在课程教学中引入数字化技术的途径与方法,探讨将其融入课程教学的意义与必要性。

    作者:郭艳玲;王琳;班宇;蒲小猛;夏玲 刊期: 2016年第18期

卫生职业教育杂志

卫生职业教育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科教司;甘肃省卫生厅

主办:甘肃省医学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