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卫卫;张磊;李丽丽;毛东东;陈秋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是目前我国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从本科医学教育到临床实践工作的过渡及培训作用,但由于各地区及医院培训制度的差异,目前在培训制度的建立、培训的内容及教授、培训成果的考核等方面仍然存在许多差异。结合国内外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特点和本单位规范化培训过程中的经验,提出在我国现阶段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建议,以期对我国医学教育和临床培训水平的不断提高有所帮助。
作者:谢颖颖;方杰 刊期: 2016年第18期
四年制医学影像本科生毕业后多数将在各医疗机构中担任影像技术工作,主要担任X线投照、CT和MRI等扫描工作。为适应今后的临床工作,在大学期间需要掌握一定的疾病影像诊断相关知识与技能。扎实的影像诊断理论基础有助于技师在投照/扫描过程中通过后处理等措施将病变区清晰显示,从而获得高质量的影像图片。而高质量的影像图片是医生发现病变同时做出诊断的根本。因此,影像技术方向的学生学习医学影像诊断内容是必要的。四年制医学生理论学习时间和实习时间均少于五年制学生。如何在极短的时间内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是所有从事医学影像教学的教师面对的难题。笔者结合多年来的教学体会及改革探索,结合文献探讨如下。
作者:李胜;朱新枝;邹文远;刘玥;曹阳;石思李;曾蕾 刊期: 2016年第18期
探讨CBL联合PBL教学模式在心内科专科护士护理教学查房中的应用效果。对2013、2014年两届专科护士运用CBL联合PBL护理教学查房模式。CBL联合PBL护理教学查房模式可极大地提高学员学习的积极性,学员普遍反映对此模式的查房教学效果满意。 CBL联合PBL教学模式可以运用于心内科专科护士的护理查房教学中。
作者:缪爱凤;钱红继;王益 刊期: 2016年第18期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字化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由口腔解剖生理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入手,阐述在课程教学中引入数字化技术的途径与方法,探讨将其融入课程教学的意义与必要性。
作者:郭艳玲;王琳;班宇;蒲小猛;夏玲 刊期: 2016年第18期
通过文献资料、问卷调查和数据统计等研究方法,对甘肃省中小学体育教师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研究发现:目前中小学体育教师身体健康状况不容乐观,许多体育教师深受慢性咽炎、皮炎、颈椎病、静脉曲张、运动性损伤和焦虑心理等的困扰,影响体育教师的健康和工作积极性。改善工作环境,缓解教师的工作压力,提高体育教师的社会地位和工资待遇,对改善体育教师的身心健康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毛建民 刊期: 2016年第18期
探讨TBL(Team-Based Learning,TBL)教学模式在临床血液学检验教学中的可行性以及教学效果。通过制订学习目标、组织团队学习和效果评价,发现该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团队合作精神,增强学生对知识的分析能力,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通过对实施经验的总结,我们认为TBL教学模式可以在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相关课程中逐步推广使用。
作者:王晶;陈彻;王勇 刊期: 2016年第18期
中等职业教育中的护理教育有别于其他职业教育的关键在于护理职业在实践的过程中体现的是人与人或者人性与人性的交流,这种交流必须有“人文情怀”的维系才能在实践中实现大的价值。然而近年来我国护理队伍呈不稳定的趋势,包括在校受教育的护生在内的护理人群对护理职业的认同感下降,其中的原因除了社会因素外,重要的是这部分人对护理职业所持有的“人文情怀”或“职业情感”有关[1]。因此,如何在护理教育的实践中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对护生走向临床岗位形成积极、稳定的职业情感,提高护理水平和护理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张杰;王家翠;张艳红 刊期: 2016年第18期
微课学习资源作为一种新型学习资源,是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知识有效融合的产物,其特点符合高职护生认知规律。应用护理学基础课前微课学习资源,从转变学习模式、提高学习管理能力、提高时间管理能力等方面探讨高职护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作者:廖雪梅 刊期: 2016年第18期
亚麻酸是机体发挥正常生理功能的必需脂肪酸。近年来,国内外学者普遍关注α-亚麻酸与健康及疾病的关系,主要对植物α-亚麻酸的生物活性与功效做一综述。
作者:李先辉;张洁;李超;谌新兴;杜紫阳;覃科杰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分析探讨案例教学法在护理专业本科生基础医学的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基本能力考核等教学环节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2014级护理专业本科200名学生,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100名)采用案例教学法,对照组(100名)采用传统教学法。结果实验组学生理论和平时综合测试成绩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专业基础医学教学引入案例教学法教学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教学法,是一种值得推广应用的教学方法。
作者:梁园园;张涛;康白 刊期: 2016年第18期
河南省2013年的卫生统计年鉴显示:河南省2013年护理专业专科层次招生20848人,占护理专业招生总人数的47.47%;临床注册护士总数为176534人,专科学历占50.20%。因此,研究专科层次护生核心能力的培养对高职护生的就业、再就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及护士队伍稳定性等方面有着深远的、积极的意义。现依据三年制高等护理专业护生培养目标,研究适合三年制高等护理专业护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护理教学模式。
作者:谢凤香;黄敬堂;冯晓敏;骆焕丽;朱秀敏;吕海琴 刊期: 2016年第18期
近年来,随着高职教育的发展和国家政策的倾斜,高职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通过对目前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现状及存在问题的调查与成因分析,针对部分教师思想观念陈旧、师资力量薄弱、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等问题,提出健全实践教学管理和质量考评机制,加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等相应措施,从而提高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质量。
作者:姜源;张蕊 刊期: 2016年第18期
互动教学是教师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互动教学能活跃课堂气氛,启发学生思维,观察学生听课情况,检查学生重点、难点知识的掌握情况。在大学临床医学教学中采用互动式教学法,促进了师生间和生生间的互动交流,终提高了大学临床教学效果。
作者:林婕 刊期: 2016年第18期
中药药剂学教学改革对于高素质的中药学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将思维导图这一多功能工具运用于中药药剂学理论与实验教学,引导学生构建“整体观”的思维模式,同时将思维导图应用于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中药药剂学的教学质量,积极推动教育教学改革。
作者:李静;李潇;龚慕辛;李朝霞;翟永松;贺蕊;吴莎 刊期: 2016年第18期
根据目前高职护理专业中医护理学的教学现状,采取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从而培养高素质、实用型的护理人才。
作者:孙月莲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结合宜昌三峡地区农村医学人才培养实践,从人才培养层次、培养方案、师资队伍、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进行探索,提出提高农村医学人才培养质量的建议。
作者:孙光文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病理学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化规律的基础医学学科,是沟通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在医学教育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切实提高病理学教学质量,正确引导学生从基础医学过渡到临床医学,培养其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病理学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而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是完成该项任务的必要途径。
作者:雷雨广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生药学是药学专业一门专业课,生药鉴定是生药学的核心内容,其重要依据之一就是《中国药典》。在生药学的教学中,结合2015版《中国药典》对教材内容进行修订与增补,利用2015版《中国药典》让学生深入了解药学领域各专业的知识点,通过《中国药典》学习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让学生了解生药质量标准发展动向,并从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利用2015版《中国药典》讲授生药学,能够提高教学效果,促进理论联系实践,为学生以后的科学研究工作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
作者:范卫卫;张磊;李丽丽;毛东东;陈秋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探讨医学院校开设慢性病管理学选修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方法综合运用理论讲授、访谈节目视频、课堂讨论、发言、第二课堂和写论文等多种方法实施课程教学。结果学生出勤率达95%以上,95%以上的学生参与课堂讨论、课中调查,并递交课终论文,85%的学生考核成绩为80分以上,该课程评分结果优良。结论开设该选修课程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值得进一步发展完善。
作者:王少清;汪力;毛楠;陈利佳;夏保京 刊期: 2016年第18期
老年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临床培养是把研究生培养成临床医师的重要阶段,以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扎实的理论知识、熟练的临床技能、全面的诊治能力为目标,不断提升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为社会输送高层次复合型的老年医学人才提供有力支持。
作者:李雷;杨荣礼 刊期: 2016年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