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翻转课堂在中职护理解剖学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金哨

关键词:翻转课堂, 中职护理, 解剖学教学, 评判性思维
摘要:目的:探讨翻转课堂模式在中职护理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温州护士学校2015级普通护理中专两个班设为研究对象,实验组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课程结束后比较两组解剖学理论考试成绩,并在干预前、干预后对两组学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进行比较。结果理论考试成绩对照组为(65.3±7.52)分,实验组为(76.8±6.83)分,实验组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评判性思维特质总分干预前对照组为(277.31±29.105)分,实验组为(274.51±24.957)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对照组为(281.71±24.591)分,实验组为(309.38±17.570)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有利于学生评判性思维的发展。
卫生职业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院校合作模式下助产专业知识理解的质性研究

    深入了解院校合作模式对助产专业学生理解核心专业知识的影响,为助产专业院校合作人才培养提供参考。采用质性研究方法,对15名接受过院校合作模式临床教学和临床见习的助产专业学生进行深度访谈。院校合作模式下的临床教学和临床见习能促进助产专业学生对核心专业知识的理解更深入。

    作者:陈羽保;苏银利;谭小燕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中职院校学生就业问题相关研究

    随着我国就业制度的改革,中职院校学生的择业观正处于转折时期,新的成熟的择业观尚未真正确立,职业评价、选择比任何时候都变得复杂,中职院校学生择业观教育内容和方法也面临新的挑战。

    作者:李晓彬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CAI课件在组织胚胎学教学中的优势探析

    组织胚胎学是研究正常人体微细结构及其功能发生发展变化规律的一门学科,属于生命科学中形态学科的范畴。由于本课程研究的是肉眼看不见的人体微细结构,借助显微镜才能观察到,学生需要展开丰富的想像力,发挥出空间思维能力进行形态重建,这对于刚进入医学院校的大一新生来说,是一门较难学习的医学基础课程。

    作者:蒙兆年;陈红军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护理专业“院校合作、工学结合”培养模式应用效果研究

    在护理专业实施“院校合作、工学结合”培养模式,比较护生胜任力差异、考试课程及格率及护士执业资格证通过率,观察在护理专业应用“院校合作、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效果。

    作者:王彩霞;李娜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思维导图在高职护理专业护生护理操作实训细节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思维导图在高职护理专业学生(以下简称“护生”)护理操作实训细节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4个班护生为实验组,在护理操作实训细节管理中应用思维导图;4个班护生为对照组,未使用思维导图。其中实验组利用思维导图,将选取的护理操作实训内容制作成彩色塑封卡片并固定,在授课时借助思维导图卡片讲解操作要领,并按照思维导图的流程示范操作。结果实验组护生操作考核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中细节管理得分亦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护生认为利用思维导图能够快速掌握操作要点。结论思维导图能够促使护生更好地掌握操作技术,通过加强细节要点的练习,有助于提高护生护理操作实训细节管理水平。

    作者:周寒寒;洪震;翟晓萍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互联网+”形势下骨科临床教学改革的探讨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给整个医学界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更大的挑战,同时对医学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互联网科技的开发、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教学形式,改善了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更加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和教师水平的提高。因此,专业教师素质的提升和教学手段的与时俱进必不可少。对“互联网+”形势下骨科教学改革方向做一探索。

    作者:罗高斌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老年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培养体会

    老年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临床培养是把研究生培养成临床医师的重要阶段,以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扎实的理论知识、熟练的临床技能、全面的诊治能力为目标,不断提升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为社会输送高层次复合型的老年医学人才提供有力支持。

    作者:李雷;杨荣礼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护生实习前后对标准预防技术认知情况的比较分析

    目的:了解护生进入临床实习前后对标准预防技术的认知情况并对其进行分析。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抽取40名护生作为研究对象,在临床实习前后分别对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护生标准预防理论知识正确率的平均值由实习前的70.0%上升到实习后的73.0%,卫生手消毒知识正确率的平均值由实习前的84.2%上升到实习后的90.8%,口罩、手套使用知识正确率的平均值由实习前的66.1%上升到实习后的80.8%。结论虽然实习后护生的标准预防理论知识,手卫生知识,口罩、手套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多数高于实习前,但仍不能完全达到临床标准预防的要求,学校、医院要加强对护生标准预防技术知识的教育和培训。

    作者:郭诗丽;练荣丽;汪颖;高亚兰;朱林朋;曾灿;黄宝琴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建构主义理论在急危重症护理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建构主义理论在急危重症护理技术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本校2014级护理专业专科5、6班学生为实验组,在急危重症护理技术教学中应用建构主义理论进行教学;3、4班学生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结果应用建构主义理论教学效果优于传统教学模式,实验组理论和技能成绩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急危重症护理技术教学中应用建构主义理论教学模式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实践操作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沟通和协作能力。

    作者:任冬;许凌峰;刘敏;魏娜;刘向东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高职院校人文教育缺失的原因探析和对策研究

    针对当前高职院校人文教育现状、内容,分析当前高职院校人文教育普遍存在的不足和实际教学中的困难,并针对性地提出实施高职院校人文教育的途径。

    作者:于玲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人性化护理对改善长期血液透析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对改善长期血液透析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血液透析一年以上的8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患者在治疗期间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人性化护理。护理结束向患者发放自制问卷进行调查,对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治疗依从性、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实施人性化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患者所有生活质量评价指标得分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服务质量在工作态度、心理护理、健康教育方面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人性化护理运用到长期血液透析患者的护理工作中,可延缓患者病情发展,提高其治疗依从性,并能有效降低治疗期间并发症的发生,对患者生活质量和护理质量的提高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作者:武强荣;于一霞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KTH整合式健康教育对社区围绝经期妇女骨质疏松症认知水平的影响

    目的:探讨KTH整合式健康教育对社区围绝经期妇女骨质疏松症认知水平的影响,以便探索适合社区围绝经期妇女预防骨质疏松症的有效健康教育模式。方法采取整群抽样法选取上海市闵行区某社区符合本研究要求的60名围绝经期妇女为研究对象,采用KTH整合式健康教育模式对研究对象及其家属进行健康教育,采用骨质疏松知识问卷(Osteoporo-sis Knowledge Tests,OKT)在干预前后对受试者进行调查。结果干预后,受试对象对骨质疏松危险因素、骨质疏松运动知识、钙知识的知晓率显著高于干预前(P<0.05)。结论 KTH整合式健康教育能有效提高社区围绝经期妇女对骨质疏松症的认知水平,从而预防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和发展。

    作者:夏凡林;龚懿;王颖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培养高职护生同理心的对策研究

    同理心是指能具洞察力的觉察个案的感觉和情绪及情绪背后的意义,并将所感受到的与个案分享[1]。从护患关系的角度来讲,同理心要求护理人员能敏锐观察患者的情绪变化、重视患者的感受,站在患者的角度和位置理解患者的立场和初衷,并及时给予患者真正需要的回应,让患者了解到你愿意为他着想,感受到关怀、尊重。将同理心应用于护理实践技能教学中,对培养护生换位思考、关爱患者等职业素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周菊;张先庚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警示输液贴在静脉用药过程中应用的效果

    目的:在静脉输液过程中,观察警示输液贴在特殊药物中应用的效果,减少和避免输液不良事件及差错事故的发生。方法从2015年1月1日到12月31日,本院草堂病区老年内五科在应用静脉特殊药品时,使用警示输液贴,即在药瓶上贴红色字体输液贴(上面有打印出来的床号、姓名、用药等),并观察应用后的效果。结果使用警示输液贴后,病人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少于使用警示输液贴前(P<0.01);使用警示输液贴后,病人和护士的满意度均高于使用警示输液贴前(P<0.05)。结论使用警示输液贴,有利于预防输液过程中不良事件及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可保证病人的用药安全,提高病人及护士的满意度。

    作者:刘燕;李交;马天蓉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台湾大仁科技大学交流学习感受与体会

    台湾职业教育经过多年发展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形成了台湾风格的人才培养和课程发展特色,其完善的学制及教育体系值得大陆高职教育借鉴。

    作者:唐正宇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独立专业决策能力在中职检验专业教学中的培养初探

    独立专业决策能力是合格检验工作者应具备的技能。就我校临床检验专业毕业生在基层医疗单位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检验专业课程教学,采用以就业为导向,以课堂教学为依托,多样化教学方式及考核方式联用的新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独立专业决策能力。

    作者:刘宇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半夏为“呕家之圣药”的内涵浅析

    半夏自古被称为“呕家之圣药”,临床广泛应用于多种呕吐证。通过查阅文献,概述古代文献典籍中对半夏止呕功效的记载,综述半夏的化学成分和现代临床应用,以期为半夏止呕功效的应用提供参考。

    作者:王园;闫琦;夏贤莉;程素倩;刘仁慧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高职护理专业中医护理学的教学改革探讨

    根据目前高职护理专业中医护理学的教学现状,采取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从而培养高素质、实用型的护理人才。

    作者:孙月莲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新形势下高职医学院校创业教育的思考

    创业是促进学生充分就业的有效方式,结合当前形势分析目前高职医学院校创业教育的现状,提出现阶段高职医学院校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阐述高职医学院校创业教育的重点,同时强调高职医学院校需加强对学生创业项目的指导。

    作者:丁衍文;郑磊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药学专业天然药物化学双语教学的探索与思考

    在药学专业天然药物化学教学中实施双语教学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师生的通力配合和校际间的相互交流。从学生、师资、教材和教学资源等方面分析天然药物化学双语教学的现状,在教学方法改革、教学过程的组织、考核方式的转变和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探讨。

    作者:赵惠茹;杨阳;靖会;杨黎彬;杨静 刊期: 2016年第18期

卫生职业教育杂志

卫生职业教育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科教司;甘肃省卫生厅

主办:甘肃省医学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