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急救护理学网络课程的构建与应用

焦金梅

关键词:急救护理学, 网络课程, 建构主义理论
摘要:目的:构建以“学”为中心的急救护理学网络课程,以期达到辅助教学的目的。方法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在Blackboard数字化教学平台上构建急救护理学网络课程,并应用于二年制护理专业2014级急救护理学教学。结果网络课程各模块访问率均在10%以上;在线评价显示学生对网络课程整体设计、资源呈现及对学习的帮助作用均较认可;2014级学生期末笔试成绩高于2013级,其中客观题成绩两个年级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基于建构主义理论构建的网络课程对急救护理学教学有很好的辅助作用。
卫生职业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11例多发性硬化病相关性视神经炎治疗探讨

    目的:通过分析11例多发性硬化病(MS)相关性视神经炎(ON)患者的治疗,提高对ON与MS相关性的认识,探讨ON和MS的关系,评价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本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眼科2009年4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以ON为首发症状的MS患者11例(13眼),年龄18~57岁,平均(41.43±2.52)岁;发病时间2~42 d,平均(16.74±4.25) d;给予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结果10例(12眼)治疗效果满意,1例不满意。结论对于以ON为首发症状的MS相关性ON患者,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为首选方案,发病4周内治疗效果好。 MRI是检出MS高敏感性的理想方法。

    作者:苏莉;刘永民;刘永红;王亦山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浅谈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与教学质量监控

    随着高职院校规模扩大、招生人数增多,完善教学管理体制,加强教学质量监控是高职院校正常运行和持续发展的保障。高职人才培养质量取决于教学质量,而教学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管理。规范教学管理工作,提高教学质量,构建科学合理、便于操作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高职院校教学工作的首要任务。

    作者:向俊蓓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脑卒中患者应激性溃疡的病因分析及预防

    目的:对脑卒中应激性溃疡的病因及预防措施进行分析。方法对2013年9月至2014年8月我院收治的60例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脑卒中患者应激性溃疡的病因及预防措施。结果60例患者中,出血性脑卒中35例,缺血性脑卒中25例。35例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应激性溃疡的20例(57.1%);25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应激性溃疡的10例(40.0%)。出血性脑卒中发生应激性溃疡的几率比缺血性脑卒中发生应激性溃疡的几率大(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在应激状态下容易发生应激性溃疡,应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预防。

    作者:夏艳娜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药学专业综合实训项目实践过程中存在问题分析及解决思路

    我校药学专业综合实训课程已在4届药学专业学生中开展,在综合实训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实训效果。本文将通过对综合实训项目实施过程的分析,剖析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提高综合实训效果。

    作者:邢志霞;崔燕兵;王丹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开展混合式学习的现状及建议

    目的:为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开展混合式学习提供建议。方法抽取高职护理专业学生389人,调查其是否具备开展混合式学习的条件及开展现状。结果混合式学习相关信息:80.5%的学生有电脑,容易获取网络资源;44.2%的学生有网络学习习惯。混合式学习开展现状:96.1%的学生喜欢混合式学习,51.2%的学生曾经或正在采用混合式学习,95.9%的学生曾进行过在线学习。学生的主观意愿:87.1%的学生认为有必要开展混合式学习,认为开展混合式学习能提高学习兴趣及效率,改善学习效果,让学习变得更轻松。混合式学习易用性:61.7%的学生认为混合式学习没有困难,有信心顺利进行混合式学习。结论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对开展混合式学习期望较高,已具备开展混合式学习的条件,应积极推广该学习模式。

    作者:吴晓琴;梁少英;冯小君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循证医学教学效果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了解循证医学教学效果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采取相应改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某医学院2015—2016学年学习循证医学的临床医学专业学生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进行问卷调查,以STATA 13.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学生对循证医学教学的评价为:满意:76.0%,较满意:21.9%,不满意:2.1%。影响循证医学教学满意度的因素主要是教师授课的准备及条理性、教师准备的教学内容、课堂气氛及互动。结论针对这3个主要影响因素采取相应措施,可提高循证医学教学效果。

    作者:陈颜夙;孙桂香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不规则抗体筛查在基层医院临床输血中的意义探讨

    目的:探讨不规则抗体筛查在基层医院临床输血中的意义。方法用微柱凝胶法对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593例住院患者术前备血标本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试验,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93例标本中检出阳性6例,阳性率1.01%,其中男性两例,阳性率0.70%,女性4例,阳性率1.30%,男性阳性率低于女性。6例不规则抗体阳性标本中有妊娠史3例,输血史2例,冷抗体1例。因此,在输血患者中发现妊娠期妇女应予以高度重视,保证输血安全。593例中,汉族561例,阳性率0.89%;藏族32例,阳性率3.13%。结论基层医院临床输血时应将不规则抗体筛查作为常规检测项目,以保证临床输血安全、有效预防溶血性输血反应。

    作者:张会玲;马强虎;王新栋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大学生智能手机沉迷与非适应性认知的相关研究

    目的:探讨大学生智能手机沉迷与非适应性认知的关系,为探寻大学生手机沉迷干预新途径提供依据。方法整群随机抽取湖州师范学院356名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大学生手机沉迷问卷和非适应性认知量表(DOCS)进行调查。结果大学生手机沉迷问卷得分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女生在手机使用的持续性维度上得分高于男生,男生在手机使用的技术性维度上得分高于女生;人文专业学生在手机使用的冲突性维度上得分高于其他专业学生。手机沉迷与非适应性认知呈正相关,社会性满足、逃避与退缩是影响手机沉迷突显性、持续性、戒断性和冲突性的重要变量,孤独/消沉、减少冲动的控制是影响手机沉迷技术性的重要变量。结论大学生智能手机沉迷与非适应性认知关系密切,应及时对其进行认知干预,形成对手机使用的合理认知。

    作者:田秀菊;陈汉英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自主性实验教学模式在高职药学专业有机化学实验中的实践研究

    对自主性实验教学模式在药学专业有机化学实验中的实践进行研究,介绍自主性实验教学模式的特点、实施步骤与评价方法,阐述自主性实验教学模式对提高学生兴趣和参与意识、培养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激发学生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具有的重要作用。

    作者:程家蓉;曲中堂;蒋文;田树高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高职护理专业基础护理学课程说课设计

    说课是教师阐述自己对课程把握和教学设计的一种教研活动。基础护理学是高职护理专业的核心课程,本文以菏泽家政职业学院基础护理学教学为例,分别从课程定位、教学目标、教学条件、课程设计、教学方法、考核评价和课程创新等方面介绍说课设计,以期为本课程教学提供参考。

    作者:朱晓菊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护理、助产专业《人际沟通》教材的特色及教学建议

    阐述全国中等卫生职业教育护理、助产专业“十二五”规划教材《人际沟通》(第3版修订版)编写的背景,分析其内容结构和特色,并对教学提出建议。

    作者:李姗姗;张志钢;孙矗垚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高职院校精品资源共享课母婴护理课程建设的实践

    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是提升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加强职业教育对社会贡献的重要举措。在实践中,要理清建设思路,做好顶层设计,并与用人单位合作,做到资源与临床一线无缝对接,紧跟行业发展动态,彰显课程资源的先进性。

    作者:朱桐梅;潘青;艾梅;马荣华;张秋实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基于工作过程的系统化教学在护理学基础课程中的应用--以“肌内注射”为例

    为培养医院所需的技能型护理人才,针对中职生特点,我校以护理专业的专业课为试点,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系统化教学理论,将教、学、做、考、评五位一体的教学形式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体现了基于护理职业岗位分析和具体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理念。以真实工作任务和工作情境为载体来组织教学内容,培养学生职业意识和职业能力,使学习内容与工作岗位无缝对接,帮助学生做好“实习就工作”“毕业就上岗”的准备,以提高就业竞争力。

    作者:李莉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定西市幼儿园婴幼儿外阴阴道炎发病情况的调查分析

    目的:探讨婴幼儿外阴阴道炎的病因、诱因、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15年1—10月在定西市幼儿园医务科就诊并诊断为婴幼儿外阴阴道炎的患儿53例,取其阴道口阴道分泌物行白带常规检查、一般细菌培养。结果病原微生物检出率为96.23%,以清洁度Ⅱ为主(90.57%),3~5岁为高发年龄段。结论婴幼儿外阴阴道炎以棒状杆菌和霉菌居多,局部对症治疗与全身联合治疗该病效果好。

    作者:张晓玲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急救护理学网络课程的构建与应用

    目的:构建以“学”为中心的急救护理学网络课程,以期达到辅助教学的目的。方法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在Blackboard数字化教学平台上构建急救护理学网络课程,并应用于二年制护理专业2014级急救护理学教学。结果网络课程各模块访问率均在10%以上;在线评价显示学生对网络课程整体设计、资源呈现及对学习的帮助作用均较认可;2014级学生期末笔试成绩高于2013级,其中客观题成绩两个年级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基于建构主义理论构建的网络课程对急救护理学教学有很好的辅助作用。

    作者:焦金梅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中等职业学校护理专业毕业生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依据中等职业教育特点和评价理论,采用文献回顾法、理论分析法与德尔菲法,构建适合中职护理专业毕业生的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为不断提升中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参考依据。该评价体系初步确立了一级指标2项、二级指标24项,可广泛用于学校、毕业生、用人单位和第三方评价。

    作者:杨龙;滕雪萍;黄勇;班克杰;孙忠亮;王章安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论多媒体授课对提高推拿实践能力的重要性

    为提高学生推拿实践能力,采用多媒体授课与传统教学相结合方式,收到较好效果。现结合推拿学三大实训项目:经络腧穴定位、推拿手法及推拿辨证治疗,谈一些教学体会。

    作者:赵丽娜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高职医学院校分析化学课程多元评价体系的研究

    分析化学作为高职医学院校中药学、医学检验技术等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在教学过程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传统的单一评价体系无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构建一套适合分析化学课程的多元评价体系十分必要。笔者从评价内容、评价方式、评价主体等方面畅谈评价体系的构建,并引入一些新的评价参数,设计评价量表,充分体现评价体系多元化和过程化。

    作者:白亚蒙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微课在产科学实训教学中的应用与建议

    产科实训一直是产科学教学的薄弱环节,探讨将微课应用于产科学实训教学,实现基于工作过程的技能训练,以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和产科学教学质量。

    作者:赵万英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高职护理专业医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思考

    高职医学院校医学实验课能使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掌握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结合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学生特点及笔者医学实验带教经验,介绍在医学实验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作者:刘东升 刊期: 2016年第17期

卫生职业教育杂志

卫生职业教育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科教司;甘肃省卫生厅

主办:甘肃省医学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