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学生互评在基础护理技术课后实训练习中的应用效果

江林娜;陈雪红

关键词:学生互评, 基础护理技术, 课后练习, 技能考核
摘要:目的:探讨学生互评的学习方法在基础护理技术课后实训练习中的效果。方法将我校13级护理甲班(55人)、乙班(54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将两个班学生都随机分成16个小组,实验班的学生在课后练习的过程中,以小组为单位根据教师给出的评分标准进行彼此间的测试;对照组以小组内个体自由练习为主。学期末,分别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相同实训项目的考核,将两班本学期技能考核成绩按平时技能互测成绩占40%、期末技能考核成绩占60%的比例进行计算得出每位学生的成绩。结果实验组80~90分的学生人数与对照组基本相同,90分以上的学生比对照组的占比大32.7%。实验组总体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在基础护理技术实训课后练习中,学生互评的学习方法效果优于传统的自由练习,此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卫生职业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自我效能与医学应对方式、生活质量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自我效能与其医学应对方式、生活质量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医学应对方式问卷(MCMQ)及健康调查简表(SF-36)对部分RA患者进行调查。结果本研究中的RA患者自我效能平均得分为(20.88±4.49)分,绝大多数RA患者的自我效能处于中低等水平。相关分析结果显示,RA患者的自我效能与医学应对方式的面对、回避因子呈正相关(P<0.01),与屈服因子呈负相关(P<0.01);RA患者的自我效能与生活质量总分及生理功能、生理职能、精神健康、躯体疼痛、总体健康、情感职能6个维度呈正相关(P<0.01或P<0.05)。结论 RA患者的自我效能与其医学应对方式、生活质量密切相关,临床护理人员应给予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来提高RA患者的自我效能,从而促使患者积极地管理疾病,促进其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作者:侯晓莉;巩亚琴;孔林芳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穿透性胎盘植入致子宫破裂1例结合文献进行临床分析

    穿透性胎盘植入并发子宫破裂是指绒毛侵入子宫肌层,且穿透子宫壁达浆膜层,导致子宫破裂,是产科比较少见但严重的并发症,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主要表现为腹痛、腹腔积液、休克、继发感染等,由于其临床表现不典型且少见,极易误诊、漏诊。本文对我院近期收治的穿透性胎盘植入并子宫破裂1例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避免误诊误治,现介绍如下。

    作者:李群;王艳艳;陈瑞瑞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初入职青年教师护理学基础教学路径探析

    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提升主要取决于教师,但是随着大批护理研究生开始进入职业院校,初入职的青年教师自我发展概念模糊,急需一个路径切实切入工作,培养自己的教学能力。现以护理学基础教学为例进行探讨。

    作者:李亚男;刘书莲;宋永红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96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理护理干预的临床观察

    将96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n=49)和对照组(n=47)。对照组仅进行常规护理治疗,而干预组在常规护理治疗的同时采取稳定情绪、提高对疾病的认知能力、加强交流、消除依赖心理、减轻焦虑等方法主动进行针对性心理干预。结果表明,干预组经心理干预后,恐惧、焦虑、抑郁因子评分明显低于干预前(P<0.01)和对照组(P<0.05),提示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过程中,主动、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可使患者获得较佳的心理状态,进而提高护理质量并取得较为满意的康复治疗效果。

    作者:詹玉娇;何勤利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护理研究教学中使用小组合作法对护生科研能力的影响

    目的:了解在护理研究教学中使用小组合作法对护生科研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陕西中医学院护理学院2012级4个本科班护生作为研究对象,共180例。按照自然班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90例。实验组采用课堂讲授+小组合作学习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课堂讲授教学方法,学期末采用护理人员科研能力自评量表评价两组护生的科研能力。结果两组护生对护理研究重要性的认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对护理研究感兴趣的人数以及对教学过程满意的人数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文献查阅能力、科研设计能力、科研实践能力以及论文写作能力明显强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护理研究教学中使用小组合作法可以提高护生的科研能力。

    作者:雷颖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概率统计专题研讨课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为深入推进课堂教学方法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式,尝试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的教学实施过程中引入“贝叶斯理论研究进展及其应用”专题研讨内容,探索概率统计的专题研讨课教学模式。介绍概率统计专题研讨课的教学目标、内容设计、组织实施、教学效果等方面的一些进展情况,提出进一步转变教学观念、提升教学能力、完善考核机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等措施,以使研讨课达到理想效果。

    作者:马翠;雷玉洁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提高超声诊断学教学质量的体会

    随着超声医学的迅速发展,超声已成为临床医生不可或缺的辅助诊断手段,在临床诊疗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使得超声诊断学成为医学生必须掌握的课程。如何提高超声诊断学教学水平已成为令人关注的问题。通过教学实践,总结出一些经验和体会: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及临床实例教学,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使抽象的问题形象化、使晦涩的问题清晰化,以提高教学效果。

    作者:王荣;王兴田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甘肃大专护生课余时间管理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调查甘肃大专护生课余时间管理能力现状,并分析影响大专护生课余时间管理的因素。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随机对部分护生进行课余时间管理能力调查。结果大专护生课余时间管理总分为(57.38±5.19)分,课余时间管理意识、课余时间管理规划和课余时间管理控制3个维度的得分分别为(8.34±1.35)分、(19.21±2.09)分和(29.83±3.92)分。57.1%的护生对自己课余时间管理能力满意度为一般,72.2%的护生认为有必要加强对课余时间管理的指导。影响该问卷各维度得分的因素有性别、年级、毕业后是否打算继续深造、学生干部与否和生源地。结论甘肃大专护生课余时间管理意识较好,但课余时间管理规划和课余时间管理控制能力有待提高。

    作者:杨新丽;赵娟;段朝艳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微信在高职制药设备与工艺教学中的应用

    分析目前制药设备与工艺课程教学中的问题,探讨微信在高职制药设备与工艺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和注意事项。

    作者:刘汉;蒋诚;王威;朱邻遐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以品牌课程建设为契机提高医学免疫学留学生教学质量

    医学免疫学是临床医学专业留学生的必修课。为进一步提高临床医学专业留学生的医学免疫学教学质量,我们注重建设高质量的师资队伍,并参照国内外的教学模式,采用启发式教学,优化教学手段,建立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作者:钱莉;龚卫娟;潘兴元;季明春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校临床医学专业2014级4个班、2015级4个班学生为研究对象,然后各随机抽取两个班为对照组,另两个班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观察组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结果两个年级观察组的理论成绩和技能成绩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在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促进理论学习、提高教学效果等方面均具有显著效果,尤其适合于实践性较强的人体解剖学课程。

    作者:王卿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关于中职卫校“人类染色体核型分析”实验方法的探讨

    通过教学实践,分析传统“人类染色体核型分析”实验方法的不足和缺点,对传统的“人类染色体核型分析”实验方法进行改进,使实验方法更科学,与临床接轨更加紧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实验效果。

    作者:李荣江;张子东;刘培昊;范怀雨;沈丽丽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学生互评在基础护理技术课后实训练习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学生互评的学习方法在基础护理技术课后实训练习中的效果。方法将我校13级护理甲班(55人)、乙班(54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将两个班学生都随机分成16个小组,实验班的学生在课后练习的过程中,以小组为单位根据教师给出的评分标准进行彼此间的测试;对照组以小组内个体自由练习为主。学期末,分别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相同实训项目的考核,将两班本学期技能考核成绩按平时技能互测成绩占40%、期末技能考核成绩占60%的比例进行计算得出每位学生的成绩。结果实验组80~90分的学生人数与对照组基本相同,90分以上的学生比对照组的占比大32.7%。实验组总体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在基础护理技术实训课后练习中,学生互评的学习方法效果优于传统的自由练习,此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作者:江林娜;陈雪红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基于院校结合的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实践教学模式的优化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是医学检验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为提高实验教学效果,围绕医学检验专业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实验教学大纲,我们从实验教学内容、实践教学体系及考核方案等方面进行改革。教学实践证明,院校结合的教学模式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精神和综合素质,为学生毕业后迅速适应岗位要求、独立开展临床微生物检验技术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作者:韦莉;管俊昌;张涛;方家敏;吕小艳;姚春艳;金齐力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浅谈中职卫校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

    实验教学对于中等卫生学校培养中等卫生技术人才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重点分析传统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实验教学中的相关环节提出诸如重视实验教学、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改良实验教学方法、建立多元考核体系等措施,以突破实验教学的瓶颈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作者:刘志明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益丰“店长班”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

    随着益丰大药房上市,其对店长数量的需求不断增加,以益丰“店长班”人才培养模式为切入点,结合岗位实践经验,对益丰“店长班”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分析和总结,提出今后“店长班”培养模式的发展建议。

    作者:樊青玲;涂冰;谢显珍;王宪庆;任旻琼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营养健康教育教学中角色扮演教学法的应用

    目的:探讨角色扮演法在营养健康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及评价。方法将学生随机分成实验组及对照组,实验组采用角色扮演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课后对学生进行教学满意度调查。结果两组学生除对“扩大知识面”的满意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10项的满意率实验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角色扮演教学法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及学习积极主动性、理论联系实际、增强人际沟通能力及应变能力、培养职业所需综合能力及职业道德素质等方面的效果很好。

    作者:王晓晖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我国护生评价指标体系的文献评价

    目的:通过分析关于我国护生评价指标体系现状的文献,为改善我国护理教育质量的监管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CBM,1978—2015年)、中国知网(CNKI,1990—2015年)、万方中华医学会期刊数据库(万方,1990—2015年)、维普(VIP,1989—2015年),收集有关我国护生评价指标体系的文章,语种限定为中文。结果共纳入文献77篇,发表的时间为1995—2015年,集中在2011—2015年。确立指标体系使用的方法中,引用次数较高的分别为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采用两种及以上方法构建指标的文献24篇(31.17%),文献评价重点为护生的核心能力、临床能力,分别为12篇(15.58%)、13篇(16.88%)。有实证研究的文献17篇(22.08%)。结论(1)指标体系的构建仍以单一方法为主;(2)指标体系的主观性强,主观赋权法在权重计算方法中占绝对地位;(3)评价方法的名称不规范统一,对某些指标的理解存在一定问题;(4)绝大多数指标体系未进行实证研究,可行性低;(5)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需进一步客观、规范化。

    作者:曾利婷;高国贞;邓小茹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品管圈联合朋辈辅学在ICU实习护生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品管圈联合朋辈辅学在ICU实习护生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名实习护生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名。对照组按传统“一对一”的带教方法,观察组在传统带教的基础上采用品管圈联合朋辈辅学的带教方法。比较两组护生的临床技能操作成绩和理论成绩、教学满意度以及工作积极性。结果观察组临床技能操作成绩和理论成绩、教学满意度以及工作积极性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品管圈联合朋辈辅学的方法应用于ICU护生的临床护理教学中,有助于提高临床实习护生的理论成绩和操作成绩,提高教学满意度以及工作积极性,临床带教效果较好。

    作者:赵春红;张丹;唐海霞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浅析《我的母亲》教学设计

    本着“能力为本,德育为先”的教学理念,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策略、教学过程、教学反思5个方面对老舍的《我的母亲》进行教学设计。

    作者:曹瑞瑛 刊期: 2016年第14期

卫生职业教育杂志

卫生职业教育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科教司;甘肃省卫生厅

主办:甘肃省医学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