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卫生职业教育杂志

卫生职业教育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科教司;甘肃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甘肃省医学科学研究院
  • 国际刊号:1671-1246
  • 国内刊号:62-1167/R
  • 影响因子:0.39
  • 创刊:1983
  • 周期:
  • 发行:
  • 语言:中文
  • 邮发:54-85
  • 全年订价:408.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卫生职业教育杂志   2016年14期文献
  • 导入设计在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

    课堂教学的导入是新课的序曲,良好的导入技巧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而且可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身心愉悦地、聚精会神地进入学习的佳状态,从而有效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1]。

    作者:陈福壮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临床医学专业卓越医师班CBL教学的几点体会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实施卓越医师教育培养计划,这是医学教育中临床医学教育综合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全新的培养模式下,在卓越计划实施过程中,培养卓越医师班学生的主动思维和创新意识尤为重要。将CBL教学引入卓越医师班病理学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及自主创新能力,依据病理学教学特点,就案例编写、课程配置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使CBL教学发挥大优势,使病理学的教与学达到好效果。

    作者:孙晋敏;刘清华;刘莹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创设情境法在病原生物与免疫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中职护理专业学生具有文化基础薄弱、对专业课兴趣不浓、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动手能力差等特点,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会遇到很大的困难,要使学生对本学科产生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在病原生物与免疫学课堂教学中应用创设情境法是很有意义的。

    作者:刘建平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多元化教学方法在内科见习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在内科见习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元化教学方法,可提高学生对内科学的学习兴趣、学习主动性。

    作者:杨云红;瞿秋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临床专业硕士生担任生物化学实验课助教的探索

    针对硕士生协助教师完成生物化学预实验和实验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更有效地指导硕士生开展实验助教工作的任务式教学法(TBL),为提升临床专业硕士生的实践能力积累经验,也为地方性普通医学高校开展硕士生助教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作者:任晨霞;曹文君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高职护理专业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课程说课设计

    说课是教师以语言为表述工具,系统而又概括地解说自己对所担任课程的把握,阐述课程地位、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资源使用、考核方法等的一项教学活动,其形式有课时说课、单元说课和课程说课3种[1]。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和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的推进,说课作为教师基本功训练的新型手段,在一线教研活动中逐渐兴起,常常出现在新进教师面试、公开课、教师资格认定、职称评定等环节,成为评价考核教师的一项重要手段[2]。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课程具有内容抽象、逻辑关系复杂等特点,学生普遍反映该门课难学、难理解,要求任课教师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和娴熟的教学技能。说课制度有利于提高教师备课质量和课堂教学效率。本文根据本校说课实践和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说课要求,以高职护理专业的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为例进行课程说课设计。

    作者:章能胜;陈晓玲;何汉文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概率统计专题研讨课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为深入推进课堂教学方法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式,尝试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的教学实施过程中引入“贝叶斯理论研究进展及其应用”专题研讨内容,探索概率统计的专题研讨课教学模式。介绍概率统计专题研讨课的教学目标、内容设计、组织实施、教学效果等方面的一些进展情况,提出进一步转变教学观念、提升教学能力、完善考核机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等措施,以使研讨课达到理想效果。

    作者:马翠;雷玉洁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在研究性教学中培养英语文化意识的几点思考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与文化密切相关,不可分割。英语教学是语言的教学,当然更离不开文化意识的培养。影响文化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研究性教学可以为我们加强英语教育中文化意识的培养提供一种途径。

    作者:李芹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校临床医学专业2014级4个班、2015级4个班学生为研究对象,然后各随机抽取两个班为对照组,另两个班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观察组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结果两个年级观察组的理论成绩和技能成绩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在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促进理论学习、提高教学效果等方面均具有显著效果,尤其适合于实践性较强的人体解剖学课程。

    作者:王卿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浅析《我的母亲》教学设计

    本着“能力为本,德育为先”的教学理念,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策略、教学过程、教学反思5个方面对老舍的《我的母亲》进行教学设计。

    作者:曹瑞瑛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基于动态演变教学模式的课堂设计

    通过基于动态演变模式下的课堂设计,提高病理学的课堂教学效果,促使学生初步具备临床医学思维。主要从教学目标、动态演变的实施等方面进行课堂设计,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作者:常晓宾;李天驰;郭珺;崔力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对症下药”教学案例及反思

    针对当下大学生特点改进教学方法,让学生课前预习然后提出问题,教师再针对问题重点归纳讲解。在保证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思考的能力,同时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作者:何美林;杨倩;李瑞敏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提高超声诊断学教学质量的体会

    随着超声医学的迅速发展,超声已成为临床医生不可或缺的辅助诊断手段,在临床诊疗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使得超声诊断学成为医学生必须掌握的课程。如何提高超声诊断学教学水平已成为令人关注的问题。通过教学实践,总结出一些经验和体会: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及临床实例教学,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使抽象的问题形象化、使晦涩的问题清晰化,以提高教学效果。

    作者:王荣;王兴田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中药制剂技术中的应用

    高职中药制剂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课程内容多、传统教学模式单一。就其课程的特点,先探讨在教学中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必要性,然后详细阐述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施方案,后对该教学法在中药制剂技术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反思。

    作者:黄华花;郑彩美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96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理护理干预的临床观察

    将96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n=49)和对照组(n=47)。对照组仅进行常规护理治疗,而干预组在常规护理治疗的同时采取稳定情绪、提高对疾病的认知能力、加强交流、消除依赖心理、减轻焦虑等方法主动进行针对性心理干预。结果表明,干预组经心理干预后,恐惧、焦虑、抑郁因子评分明显低于干预前(P<0.01)和对照组(P<0.05),提示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过程中,主动、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可使患者获得较佳的心理状态,进而提高护理质量并取得较为满意的康复治疗效果。

    作者:詹玉娇;何勤利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2.2 mm与3.2 mm切口超声乳化术对白内障术后角膜散光影响的对比研究

    目的:比较2.2 mm切口超声乳化术与传统3.2 mm切口超声乳化术对白内障术后角膜散光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6月在本院眼科接受治疗的白内障患者(共100例患眼),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患者行2.2 mm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B组行传统3.2 mm切口超声乳化术,通过对A、B两组患者术后1天、1周、1个月的观察随访,记录裸眼视力、佳矫正视力、平均角膜散光及术源性角膜散光数值,并对数据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术后1天和术后1周,A组平均角膜散光值小于B组(P<0.05);术后1个月,两组平均角膜散光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天及术后1周,A组术源性角膜散光值比B组小(P<0.05);术后1个月,两组术源性角膜散光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2 mm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与传统3.2 mm切口的超声乳化术比较,术源性角膜散光数值在术后短期内更小、术后视力恢复更快。

    作者:陈斐;杜允宏;鲍慧婧;刘永军;许茜;刘文静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高职生自我接纳与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关系

    目的:探讨高职生自我接纳与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关系。方法采用自我接纳量表(SAQ)和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对某高职学院的部分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高职生自我接纳和一般自我效能感显著相关(P<0.01),自我接纳评分对一般自我效能感具有正向预测作用(P<0.05)。结论对高职生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干预可以从自我接纳水平的改善出发,对高职生一般自我效能感的了解可以通过其自我接纳水平预测。

    作者:周凤雄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我国护生评价指标体系的文献评价

    目的:通过分析关于我国护生评价指标体系现状的文献,为改善我国护理教育质量的监管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CBM,1978—2015年)、中国知网(CNKI,1990—2015年)、万方中华医学会期刊数据库(万方,1990—2015年)、维普(VIP,1989—2015年),收集有关我国护生评价指标体系的文章,语种限定为中文。结果共纳入文献77篇,发表的时间为1995—2015年,集中在2011—2015年。确立指标体系使用的方法中,引用次数较高的分别为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采用两种及以上方法构建指标的文献24篇(31.17%),文献评价重点为护生的核心能力、临床能力,分别为12篇(15.58%)、13篇(16.88%)。有实证研究的文献17篇(22.08%)。结论(1)指标体系的构建仍以单一方法为主;(2)指标体系的主观性强,主观赋权法在权重计算方法中占绝对地位;(3)评价方法的名称不规范统一,对某些指标的理解存在一定问题;(4)绝大多数指标体系未进行实证研究,可行性低;(5)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需进一步客观、规范化。

    作者:曾利婷;高国贞;邓小茹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护理研究教学中使用小组合作法对护生科研能力的影响

    目的:了解在护理研究教学中使用小组合作法对护生科研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陕西中医学院护理学院2012级4个本科班护生作为研究对象,共180例。按照自然班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90例。实验组采用课堂讲授+小组合作学习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课堂讲授教学方法,学期末采用护理人员科研能力自评量表评价两组护生的科研能力。结果两组护生对护理研究重要性的认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对护理研究感兴趣的人数以及对教学过程满意的人数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文献查阅能力、科研设计能力、科研实践能力以及论文写作能力明显强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护理研究教学中使用小组合作法可以提高护生的科研能力。

    作者:雷颖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不同生物反馈治疗方案对大学生焦虑的治疗作用

    采用不同生物反馈疗法:音乐放松训练、想像放松训练、综合放松训练对具有焦虑障碍的90名大学生进行训练,比较不同生物反馈疗法对大学生焦虑的治疗作用。训练结果发现:训练前与训练后焦虑自评分数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不同疗法的效果不同,音乐放松训练效果好,想像放松训练次之,综合放松训练效果不理想;生物反馈训练前后,在不同性别间的焦虑自评分数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男生比女生肌肉放松程度高(P<0.05);训练后,独生子女焦虑自评分数低于非独生子女(P<0.05),说明独生子女的生物反馈训练效果更好。

    作者:马春花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教学资源应用研究--以甘肃卫生职业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为例

    目的:探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教学资源应用。方法以2014级护理专业学生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以2015级护理专业学生为观察组,应用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教学资源,通过微信公众平台进行答疑解惑、批阅作业、评价考核等。两组学生完成调查问卷,对应用微信公众平台教学资源的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满意度、理论知识知晓率、道德素质、心理素质、文明行为、科研素养等方面的表现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采用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教学资源和互动评价方法,能显著提高该课程教学的有效性,提升学生的科研素养和思想道德素质。

    作者:周启平;吴佳璊;何静;张益忠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甘肃大专护生课余时间管理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调查甘肃大专护生课余时间管理能力现状,并分析影响大专护生课余时间管理的因素。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随机对部分护生进行课余时间管理能力调查。结果大专护生课余时间管理总分为(57.38±5.19)分,课余时间管理意识、课余时间管理规划和课余时间管理控制3个维度的得分分别为(8.34±1.35)分、(19.21±2.09)分和(29.83±3.92)分。57.1%的护生对自己课余时间管理能力满意度为一般,72.2%的护生认为有必要加强对课余时间管理的指导。影响该问卷各维度得分的因素有性别、年级、毕业后是否打算继续深造、学生干部与否和生源地。结论甘肃大专护生课余时间管理意识较好,但课余时间管理规划和课余时间管理控制能力有待提高。

    作者:杨新丽;赵娟;段朝艳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营养健康教育教学中角色扮演教学法的应用

    目的:探讨角色扮演法在营养健康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及评价。方法将学生随机分成实验组及对照组,实验组采用角色扮演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课后对学生进行教学满意度调查。结果两组学生除对“扩大知识面”的满意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10项的满意率实验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角色扮演教学法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及学习积极主动性、理论联系实际、增强人际沟通能力及应变能力、培养职业所需综合能力及职业道德素质等方面的效果很好。

    作者:王晓晖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留守儿童学校人际关系的影响

    目的:研究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留守儿童学校人际关系的影响。方法采用测量法,测查1200名留守儿童的学校人际关系和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并分析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留守儿童学校人际关系的影响。结果(1)留守儿童学校人际关系差于非留守儿童;(2)母亲的受教育程度和家庭经济收入对留守儿童学校人际关系有一定预测作用。结论提高母亲的受教育程度,增加家庭经济收入,可改善留守儿童的学校人际关系。

    作者:牟生调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本科层次护生对基础护理学实验中小组考核模式满意度分析

    目的:了解本科层次护生对基础护理学实验考试方法的评价结果与建议,并探索小组考核模式的可行性。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139名实施小组考核模式的本科层次护生进行调查,并分析护生对小组考核模式的满意度和认可度。结果90.7%的本科层次护生对小组考核模式非常满意和满意,87.0%的护生非常认可和认可小组考核模式,多数护生对小组考核模式持肯定态度。结论小组考核模式得到护生普遍认可,需针对小组考核模式的不足之处进一步完善,以提高基础护理学实验教学质量。

    作者:张小丽;戴畅;汪凤兰;邢凤梅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品管圈联合朋辈辅学在ICU实习护生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品管圈联合朋辈辅学在ICU实习护生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名实习护生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名。对照组按传统“一对一”的带教方法,观察组在传统带教的基础上采用品管圈联合朋辈辅学的带教方法。比较两组护生的临床技能操作成绩和理论成绩、教学满意度以及工作积极性。结果观察组临床技能操作成绩和理论成绩、教学满意度以及工作积极性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品管圈联合朋辈辅学的方法应用于ICU护生的临床护理教学中,有助于提高临床实习护生的理论成绩和操作成绩,提高教学满意度以及工作积极性,临床带教效果较好。

    作者:赵春红;张丹;唐海霞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某院剖宫产患者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状况分析

    目的:了解某院剖宫产手术围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状况及其合理性,旨在为某院围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提供循证依据。方法采取前瞻性监测方法,对某院产科2012—2013年987例剖宫产手术患者使用抗菌药物种类及频度、用药天数、联合用药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987例剖宫产手术患者均使用抗菌药物,使用率为100%;钳夹脐带后给药占98.78%(975/987);2013年用药时间≤24小时者占45.56%,与2012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16,P<0.01)。单一用药957例,占96.96%;二联用药29例,占2.94%。用药频次在前3位的抗菌药物依次为头孢唑林钠、头孢硫脒、克林霉素,第三代头孢菌素(头孢曲松钠)仅占0.71%。术后平均切口感染率为1.22%,两年切口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预防应用抗菌药物时间>72小时者的手术部位感染率为6.78%,明显高于≤72小时者(χ2=6.75,P<0.05)。结论通过抗菌药物专项治理及目标性监测,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趋于规范,但预防用药时间仍偏长,头孢硫脒使用频次较高,需进一步加强干预。

    作者:张彩萍;白晓兰;李时敏;马国香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高职院校护理新生人文关怀能力的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护理专业新生的人文关怀能力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对我院106名大、中专护理新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护生人文关怀能力整体情况良好,在人文关怀能力影响因素中,是否为班干部、母亲的关爱程度与护理新生人文关怀能力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学历、政治面貌、父亲的关爱程度对护理新生人文关怀能力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个别维度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职教育应设置人文护理教育课程,在专业课和临床实践环节中不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加强护生人文护理教育,提高护生的人文关怀能力。

    作者:付保芹;申洪娇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广东省高职院校开设医学美容技术专业的必要性分析

    通过分析全国美容机构发展现状、广东省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广东省医学美容技术专业开设现状以及医学美容技术专业人才就业情况,从而进一步探讨我省高职院校开设医学美容技术专业的必要性。

    作者:梁菁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2004-2013年某医院急诊危重症疾病谱趋势性分析

    目的:分析急诊科抢救的危重症疾病谱的变化趋势,为加强急诊科的建设及急诊医师的培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急诊科2004年1月至2013年12月10年中接诊的6206例危重患者的临床资料,从性别、年龄、病种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6206例急诊危重症病例中,男女比1.49∶1;40~59岁年龄段和60~79岁年龄段是急诊危重症发生的高峰年龄段,但呈年轻化的趋势;急诊危重症前五位分别为创伤、神经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中毒;创伤的分布与年份存在正相关(r=0.900,P=0.000);循环系统急诊危重症的分布与年份存在负相关(r=-0.798,P=0.006);中毒的分布与年份存在负相关(r=-0.789,P=0.007);其他急诊危重症与年份存在负相关(r=-0.709,P=0.022)。结论急诊科抢救的主要危重症是创伤、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疾病。建立完整的急救体系和机制,重点开展对主要急诊危重病种的联合攻关研究。

    作者:李永胜;冯友繁;杨蓉佳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心理辅导对青少年口腔正畸患者疗效影响的调查与思考

    目的:探讨心理辅导对青少年口腔正畸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收集2011年3月至2015年3月在我院正畸门诊就诊的不同类型错颌畸形青少年患者128例,随机分为辅导组和对照组,每组64例,均采用标准方丝弓矫治技术进行矫治,仅对辅导组在矫治计划制订之后施以正畸认知宣教、心理辅导、鼓励疗法、暗示疗法和与家长交流等方法。观察记录两组患者复诊情况、口腔卫生情况、配合积极情况、矫治器损坏情况、疗程≤18个月的人数和复发病例。结果在正畸治疗的整个过程中,辅导组和对照组患者均按时复诊,辅导组基本取得令人满意的疗效,无中途放弃治疗的患者,口腔卫生状况、积极配合情况、矫治器损坏情况、治疗时间、复发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辅导可明显增强青少年正畸治疗的效果。

    作者:谢敬生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基于技能竞赛提高生物化学检验实践教学质量的体会

    目的:探讨通过举行技能竞赛对提高生物化学检验实践教学效果的启示。方法随机选取我校2014级临床检验专业1班、2班各50名学生,分为20个参赛组,每组5名学生,分为初赛、复赛、决赛,竞赛内容为生物化学检验技术常规项目,评分标准依据校编《生物化学检验技术实训教程》。赛后当场统计成绩并分析结果。结果学生基本技能、实验操作项目掌握比较牢固,综合提高项目比较差,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要充分发挥技能竞赛在医学检验专业人才培养中的作用,以竞赛为平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促进生物化学检验技术实践教学的改革。

    作者:归改霞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某医院临床护士职业满意度调查与分析

    目的:了解护士对工作的满意程度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应用Mueller/McCloskey满意度量表(MMSS)对某三级甲等医院的80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护士总体满意度得分为(2.952±0.003)分,其中专业发展机会满意度得分低,为(2.47±0.79)分。职称、职务、工作年限对工作满意度有影响。结论护士工作满意度较低,护理管理者和教育者应注意对影响护士工作满意度的相关因素采取针对性的管理措施和相应的改善措施,特别要注重护理专业发展机会、家庭和工作的平衡、福利待遇(如工资、假期等)方面,从而提高护士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稳定护理队伍,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淳玲;赖莉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肛门括约肌功能锻炼对结肠透析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的调查

    慢性肾功能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CRF)是各种病因引起肾脏损害并进行性恶化的结果,目前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血液透析、腹膜透析、结肠透析、肾移植,几种方法各有优缺点。结肠黏膜具有半透膜特性,既有分泌功能又有吸收功能,尤其肾功能下降后机体代谢废物排出障碍,特别是血肌酐、尿素氮分泌至肠腔内的含量明显增高,为结肠透析治疗肾功能衰竭提供了可能性。结肠透析(colon dialysis)是利用结肠黏膜吸收药物有效成分,起到对肾脏的治疗作用,并可降逆泄浊,降低血肌酐和尿素氮、尿酸等毒素。这种透析方法对早、中及终末期肾衰患者都有肯定的疗效,尤其适合高龄老年人,或伴有多系统疾病等其他原因不能接受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的老年患者,安全、无创伤、操作简便、成本低、疗效肯定[1]。但是临床中发现,反复结肠透析会引起患者肛门括约肌松弛,导致大便的控制力差,使患者生活质量明显下降。本文主要针对结肠透析后肛门括约肌松弛这一困扰患者的难题进行调查分析,通过引导患者进行肛门括约肌规范锻炼,以期能提高结肠透析患者对大便的控制力,进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现介绍如下。

    作者:张风红;王凤玲;朱文婷;谢敏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学生互评在基础护理技术课后实训练习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学生互评的学习方法在基础护理技术课后实训练习中的效果。方法将我校13级护理甲班(55人)、乙班(54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将两个班学生都随机分成16个小组,实验班的学生在课后练习的过程中,以小组为单位根据教师给出的评分标准进行彼此间的测试;对照组以小组内个体自由练习为主。学期末,分别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相同实训项目的考核,将两班本学期技能考核成绩按平时技能互测成绩占40%、期末技能考核成绩占60%的比例进行计算得出每位学生的成绩。结果实验组80~90分的学生人数与对照组基本相同,90分以上的学生比对照组的占比大32.7%。实验组总体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在基础护理技术实训课后练习中,学生互评的学习方法效果优于传统的自由练习,此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作者:江林娜;陈雪红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自我效能与医学应对方式、生活质量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自我效能与其医学应对方式、生活质量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医学应对方式问卷(MCMQ)及健康调查简表(SF-36)对部分RA患者进行调查。结果本研究中的RA患者自我效能平均得分为(20.88±4.49)分,绝大多数RA患者的自我效能处于中低等水平。相关分析结果显示,RA患者的自我效能与医学应对方式的面对、回避因子呈正相关(P<0.01),与屈服因子呈负相关(P<0.01);RA患者的自我效能与生活质量总分及生理功能、生理职能、精神健康、躯体疼痛、总体健康、情感职能6个维度呈正相关(P<0.01或P<0.05)。结论 RA患者的自我效能与其医学应对方式、生活质量密切相关,临床护理人员应给予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来提高RA患者的自我效能,从而促使患者积极地管理疾病,促进其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作者:侯晓莉;巩亚琴;孔林芳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对444名高职护生护理药理学课程期末考试成绩与总评成绩的差异性分析

    笔者对本院护理学院2014级444名高职护生的护理药理学课程期末考试成绩及总评成绩进行分析,以此探索高职护生总评成绩与期末成绩的关系,进而提出改革考试模式的设想,现介绍如下。

    作者:孙永波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高职医学营养专业实践教学现况和提升策略--以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疾病营养课程调研和分析为例

    通过问卷调查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医学营养专业疾病营养课程实践教学情况,并结合专题研讨会及文献检索进行分析。学生疾病营养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总体尚可,大部分调查对象认为实践项目总数偏少(62.7%),实践项目课时也偏少(59.9%),需要保留或增加的实践项目主要有住院患者的营养筛查(68.9%)、营养咨询(66.7%)、肠内营养膳食的制作(64.4%)等,希望掌握的知识、技能多的是疾病的临床基础知识(92.7%)和疾病的营养治疗知识(91.0%)。提升实践课程教学水平的策略主要有调整理论与实践教学比例、丰富实践项目的内容和知识及技能、完善考核体系、加强师资培养、配套特色教材、增强校企合作等。

    作者:张雪莹;句连云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县级医院内科住院患者外出原因分析及对策

    目的:分析县级医院住院患者外出的动机和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方法采用访谈法调查县级医院内科住院有外出记录的患者外出原因。结果内科住院患者外出原因主要有不适应医院环境想回家住、认为外出不影响治疗、赴上级医院检查等。结论应加强对住院患者的综合评估、发挥家属作用、加强对住院患者外出管理制度的宣教、严格执行外出请假制度等,以防止或减少患者外出,保证患者安全。

    作者:王春惠;徐红霞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粤西地区中职卫生学校“双师型”护理教师工作倦怠状况的调查

    目的:了解中职卫生学校“双师型”护理教师工作倦怠的状况及影响因素,为制订有效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Maslash工作倦怠量表通用版(MBI-GS)对粤西地区3所中职卫生学校“双师型”护理教师进行工作倦怠问卷调查。结果粤西地区中职卫生学校“双师型”护理教师中54.9%出现工作倦怠,33.4%出现中度及以上工作倦怠。结论各级管理部门应重视中职卫生学校“双师型”护理教师的工作倦怠情况,采取措施帮助这一群体缓解工作倦怠,提高工作热情,使其积极应对工作和生活。

    作者:林春梅;黄益苗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3种药物引产方法的临床对比研究

    目的:研究使用欣普贝生(控释地诺前列酮栓)、催产素、米索前列醇引产对降低剖宫产率的重要性。方法将无规律宫缩产妇150例随机分为3组:欣普贝生组、催产素组、米索前列醇组,各50例,分别使用欣普贝生、催产素、米索前列醇3种方法引产。结果欣普贝生组和米索前列醇组用药至临产时间及总产程明显短于催产素组(P<0.05);欣普贝生组和米索前列醇组引产有效率高于催产素组(P<0.05)、剖宫产率低于催产素组(P<0.05)、阴道分娩率高于催产素组(P<0.05);欣普贝生组和米索前列醇组阴道分娩者的产后出血量少于催产素组(P<0.05)。结论欣普贝生用于足月活胎妊娠引产、小剂量米索前列醇用于妊娠期畸形胎儿及死胎多次阴道给药是安全、方便、有效的引产方法,但使用时必须严密观察。

    作者:王先真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一种新型组合教学法在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一种新型“以学生为中心”的组合教学法在护理学教学中应用的效果。方法用随机法将护理专业学生146人分成两个组,对照组73人采取传统的教师讲课的教学方法;实验组73人采取一种新型的组合教学法。该组合教学法包含课前指导、学生分组、课堂教学、教师点评环节。教学结束后对两组学生进行考试测验及问卷调查,通过比较两组学生考试成绩和对教学效果的评价来评估新型组合教学法的教学效果。结果实验组的考试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学生对教学效果的评价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学生在组合教学法教学过程中表现出更强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组合教学法在锻炼学生团队合作、交流沟通、独立思考、表达能力以及判断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显著成效。结论这种新型组合教学法能有效提高护理学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作者:周娟;窦争妍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医学影像学专业毕业生工作及职业发展情况--基于徐州医学院医学影像学专业毕业生的调查

    医学影像学专业是徐州医学院的重点专业,2010年正式成为省级特色专业,面向全国输送专业人才,覆盖面广。调研该专业毕业生的工作现状,了解历届毕业生对母校教育管理的评价,对完善我校医学影像学专业人才培养计划、改进教学与管理工作有着重要作用。

    作者:程苗;葛剑娴;毛广玮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实习护生与患者对护患关系现况看法的调查--以宁夏医科大学为例

    护士是与患者接触多的医务工作者,护士的护理行为直接关系着患者及其家属的满意度评价,护患关系的和谐程度与护理治疗效果和患者的身心康复程度密切相关[1]。本研究对实习护生和患者进行调查,从护患关系紧张程度、患者对实习护生评价以及护患双方沟通等方面进行探讨,旨在为指导实习护生在临床实践过程中更好地协调护患关系提供理论依据,现介绍如下。

    作者:邵铭妍;唐丽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内地西藏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

    为了解内地西藏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江西省300名内地西藏中职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内地西藏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总体良好;24名学生SCL-90总分≥200分,40名学生各因子平均得分≥2分,主要心理问题依次为精神病性、人际关系敏感、敌对、偏执、焦虑、抑郁,检出率均超过3%。内地西藏中职学生SCL-90强迫、敌对和精神病性3个因子得分显著高于全国常模(P<0.05或P<0.01);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3个因子得分女生显著高于男生(P<0.05或P<0.01);不同年龄中职学生的SCL-90各因子得分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

    作者:张小文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市属高校的管理体制与机制研究

    高等学校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阵地,市属高校在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已成为高等教育事业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了解市属高校管理现状,准确把握其存在的问题,加快推进市属高校管理体制与机制改革的步伐,对充分调动其办学积极性、优化教育资源、提高办学效率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者:钟焱;曹伏明;夏小艳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医学生科研素养培养的实践--以吉首大学医学院为例

    科研素养是指在科研实践中,经过长时间系统学习、训练和积累而获得的基本技巧和能力。科研素养主要包括科研意识、科研方法和科研精神。系统地介绍吉首大学医学院对医学生科研素养培养的实践以及所存在的问题,以期对我国医学生科研素养的培养起到借鉴作用。

    作者:张洁;李先辉;龚兴牧;侯娟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医学院校研究生基础医学课程教学团队建设与探索

    教学团队建设是教学质量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深化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从教学团队的组建与管理、课程模块化教学、贯通式实验教学体系构建、教学方法改革、考核方式改革等方面介绍滨州医学院研究生基础医学课程教学团队建设的经验,希望为建设更多的优秀教学团队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倪艳波;庞玉成;刘鲁英;张妍霞;金昌洙;栾希英;张立霞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以品牌课程建设为契机提高医学免疫学留学生教学质量

    医学免疫学是临床医学专业留学生的必修课。为进一步提高临床医学专业留学生的医学免疫学教学质量,我们注重建设高质量的师资队伍,并参照国内外的教学模式,采用启发式教学,优化教学手段,建立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作者:钱莉;龚卫娟;潘兴元;季明春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中医药高校留学生培养问题与对策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交流的不断深化,中国传统中医药及其文化越来越受到世界范围内的关注和认可,来华学习中医药的留学生规模也不断扩大。中医药类高校搞好留学生教育对于促进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的对外开放、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传播传统中医药学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我国中医药高校的留学生教育也暴露出越来越多的普遍性问题,有待进一步探索和改进。

    作者:张大川;边育红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论心理疏导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

    将心理疏导运用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既是现实的需要,同时还是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性的重要举措。根据心理疏导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运用的理论依据,从方法学的角度,提出加强心理疏导的几条有效途径,从而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作者:苏庆芳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破解产教融合瓶颈促进卫生职业教育发展

    以江西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在探索“放眼全国,与企业融合、与开发区融合、与上饶经济融合、与江西经济融合”破解产教融合瓶颈的实践为例,摸索出适应卫生职业教育发展趋势的产教融合办学理念及机制,提出卫生职业教育实践“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服务地方经济”的具体做法,为中西部地区乃至全国卫生职业教育的产教融合提供参考和思路。

    作者:刘建明;叶锡勇;冯亚平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德育课教学中渗透职业价值观教育的实践研究--以“沟通艺术”研究课为例

    社会的发展对劳动者的素质提出新的要求,职业价值观和态度等成为个人竞争能力的关键因素。职业学校越来越重视对学生的职业价值观教育,我国教育者在借鉴国际先进经验的同时,力求建构具有中国职业教育特色的职业价值观教育课程、教学模式。中等职业学校在还未专门开设职业价值观教育课程的情况下,可以在德育课教学中渗透职业价值观教育。

    作者:李玲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浅谈中职卫校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

    实验教学对于中等卫生学校培养中等卫生技术人才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重点分析传统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实验教学中的相关环节提出诸如重视实验教学、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改良实验教学方法、建立多元考核体系等措施,以突破实验教学的瓶颈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作者:刘志明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关于中职卫校“人类染色体核型分析”实验方法的探讨

    通过教学实践,分析传统“人类染色体核型分析”实验方法的不足和缺点,对传统的“人类染色体核型分析”实验方法进行改进,使实验方法更科学,与临床接轨更加紧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实验效果。

    作者:李荣江;张子东;刘培昊;范怀雨;沈丽丽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基于院校结合的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实践教学模式的优化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是医学检验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为提高实验教学效果,围绕医学检验专业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实验教学大纲,我们从实验教学内容、实践教学体系及考核方案等方面进行改革。教学实践证明,院校结合的教学模式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精神和综合素质,为学生毕业后迅速适应岗位要求、独立开展临床微生物检验技术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作者:韦莉;管俊昌;张涛;方家敏;吕小艳;姚春艳;金齐力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加强实验师资队伍建设改革实验室管理提升实验教学质量

    伴随国家职业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对我院实验室建设、实验教学状况、实验师资队伍现状进行调查,对比同类院校实验师资配置情况,对如何提升高职卫生职业院校实验教学质量进行分析讨论,认为专业建设的根本是师资队伍的建设。通过培养或引进各专业高素质实验技术人才,提高实验师资队伍建设水平,统筹安排与管理实验设备,扩大资源共享的范围,开放实验室等措施,提高我院实验教学水平。

    作者:鲁兴梅;张瑜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细胞工程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细胞工程实验是细胞工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细胞工程课程授课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原有的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实验方案等培养出来的学生已不能很好地适应生物技术领域,各个教学环节都需要进一步完善、改进。通过在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实验教学改革,以期提高实验教学水平和质量、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培养出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

    作者:岳续朋;卢彦欣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组织芯片在形态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及体会

    组织芯片可以将数十个甚至上百个不同个体的临床组织标本按预先设计的顺序排列在同一张固相载体如玻璃片或硅片上进行分析研究,是一种高通量、多样本的分析工具。组织芯片具有高信息量、体积小、准确、快速、高效率、低消耗等优点,可根据实验的不同要求进行组合和设计,在医学院校的形态学教学中,该技术也能给形态学教学带来一些帮助和好处。

    作者:曹璋;崔敏;张燕;刘鲁英;韩艳春;董孟华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比较35名AMD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1周、治疗后1个月的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及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的变化情况。结果35例(35只眼) AMD患者治疗前平均佳矫正视力为(32.36±4.266) OD、眼压为(14.44±0.622) mmHg、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为(504.2±53.20)μm。治疗后1周、治疗后1个月的平均佳矫正视力为(43.72±4.091) OD、(40.52±4.406) OD;眼压为(15.44±1.063) mmHg、(14.60±0.658) mmHg;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为(238.2±31.94)μm、(289.2±42.83)μm。治疗后患者的佳矫正视力明显提高、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明显降低(P<0.01);治疗后1周与治疗后1个月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与治疗后的眼压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在随访期间均未见明显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湿性老年黄斑变性,短期内可显著提高视力、降低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但是因为观察时间短、病例数少,故其长期有效性和安全性仍有待多中心临床实验的验证。

    作者:熊岚;李玉婷;邱亚男;杨义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后牙根管治疗失败原因分析及防治

    目的:探讨根管治疗失败的原因及防治方法,以进一步提高根管治疗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牙髓病、根尖周病的后牙根管治疗失败患者264例的临床治疗情况。结果264例根管治疗失败患者中,根管充填不完善(欠充、牙根遗漏、超充)占70.83%。结论根管治疗失败的原因除医源性因素外,还与解剖因素和微生物因素密切相关,需要临床医务工作者熟练掌握根管操作技术,并使用先进的医疗设备及器械。

    作者:陈燕华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穿透性胎盘植入致子宫破裂1例结合文献进行临床分析

    穿透性胎盘植入并发子宫破裂是指绒毛侵入子宫肌层,且穿透子宫壁达浆膜层,导致子宫破裂,是产科比较少见但严重的并发症,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主要表现为腹痛、腹腔积液、休克、继发感染等,由于其临床表现不典型且少见,极易误诊、漏诊。本文对我院近期收治的穿透性胎盘植入并子宫破裂1例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避免误诊误治,现介绍如下。

    作者:李群;王艳艳;陈瑞瑞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急性脑卒中患者3.0TMRI弥散张量成像及神经束成像检查对神经功能恢复的临床研究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脑血管病患者越来越多,脑卒中已成为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占22.45%。据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显示,全国每年新发脑卒中患者约为200万人,死于脑卒中的患者达150万人,存活的脑卒中患者600~700万人,其中75.00%留有神经功能的障碍,给社会、家庭带来了很大的负担。急性脑卒中的早期诊断和临床规范治疗对患者的康复和预后非常重要。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可供选择的医疗检查方法越来越多,同时具备实用、快捷、准确、无创等特点的临床检查方法将成为医生和患者的首选。而影像学检查技术中的3.0T MRI弥散张量成像(DTI)及神经束成像(DTT)检查技术具有无创、准确和灵敏度高等特点,对病情不稳定和MRI检查无禁忌证的急性脑卒中患者非常适用,近年来越来越多地应用于脑实质病变的检查,也逐渐成为一种急性脑卒中的临床诊断及定量研究的新的主要的医学影像检查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到来、脑卒中发病率的升高,这种检查技术的作用也会越来越大,社会经济效益将会越来越明显。

    作者:马晓平;马任飞;卢学明;魏娟娟;尚小芸;赵志;何景华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18F-FDG PET/CT在胃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研究胃癌的18F-FDG PET/CT图像特点,探讨18F-FDG PET/CT在胃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经手术或胃镜病理证实的胃癌18F-FDG PET/CT图像特征及临床资料。结果中分化腺癌19例,黏液腺癌4例,印戒细胞癌2例;25例胃癌中,累及贲门及小弯侧15例,累及胃体4例,累及全胃5例,累及胃窦1例;其中合并腹水11例,累及大网膜7例,形成库肯勃瘤1例;病变厚胃壁3.5 cm,病变薄胃壁1.0 cm,SUVmax为11.5,SUVmin为1.6。结论 PET/CT对胃癌的诊断与病理类型密切相关,对于中分化胃腺癌诊断价值较肯定,而对印戒细胞癌或黏液腺癌所致皮革胃的诊断价值有限,容易漏诊。

    作者:王海军;王道英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高职护理专业健康评估“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探索

    目的:探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在健康评估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我校2014级护理大专两个班学生分别作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在教学中采用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实验组进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理论考核成绩和身体评估操作成绩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可培养学生进行整体护理评估的思维模式,有利于学生知识、技能和能力的迁移,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推动师资队伍的建设。

    作者:胡春玲;朱爱军;刘思强;石新民;赵娟;王莉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翻转课堂在中职卫校外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采用实验研究的方式,探索翻转课堂在中职卫校外科护理教学中的效果。方法在对照组中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在实验组中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比较分析两种教学模式在外科护理教学中的结果差异。结果实验组学生对调查问卷各项内容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第12周、第15周、第18周的考试测验成绩及期末成绩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在中职卫校外科护理教学中,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成绩,被学生普遍认可,并能有效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作用,但对教师和学生有更高的要求。

    作者:吴丽艳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在护理学基础实践教学中注重护生沟通能力的培养

    在提倡整体护理的今天,要求护理专业人员不仅要有扎实的护理理论知识、熟练的护理专业技能,更要有较高的人文素质和人际交往能力。在护理学基础实践教学中,注重护生沟通能力的培养,主要从非语言沟通能力和语言沟通能力培养两方面进行,让护生在掌握护理操作技能的同时提高护患沟通能力,使护患关系达到佳状态。

    作者:程明珠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初入职青年教师护理学基础教学路径探析

    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提升主要取决于教师,但是随着大批护理研究生开始进入职业院校,初入职的青年教师自我发展概念模糊,急需一个路径切实切入工作,培养自己的教学能力。现以护理学基础教学为例进行探讨。

    作者:李亚男;刘书莲;宋永红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护生医用化学操作竞赛的改革与实践

    目的:改革高职护生医用化学操作竞赛的评委组成、方法和内容,达到以赛促学、促教和促改的目的。方法采用将技能、素质与知识相结合;将化学团队与护理团队相结合;将化学知识与护理知识相结合的方法。结果护生通过竞赛活动,感受到化学与护理的关系,学习和实践的积极性增强;组织者通过竞赛活动发现问题并明确了教改的方向和措施。结论通过对医用化学操作竞赛的改革,促进了教师教学观念转变和护生学习观念转变,达到了基础为专业服务的教改目的,从而获得了促学、促教和促改的实际效果。

    作者:肖强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基于课程标准的中高职母婴护理课程衔接的实践与思考

    中高职有效衔接是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基础和重要任务,而课程衔接是中高职教育诸多衔接中的核心问题。通过对中、高职母婴护理岗位职业能力与素质进行调研与分析,制订母婴护理课程标准,对中高职课程衔接进行探索。

    作者:熊瑛;高国丽;张丽雁;胡颖;郭睿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基于人才培养目标的学习效果评价体系的建立

    医学高职高专院校以特色和质量求生存和发展,人才培养应满足市场和受教育者的需要。根据医学高职高专的培养目标和学生特点探索新的学习效果评价体系,树立“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注重知识、技能、态度教学目标的实现,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作者:王静;张冬云;张海燕;刘安丽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微信群作为教学管理平台在心内科实习生医患沟通技能培养中的应用研究

    临床实习是医学生成为真正医生之前的一个重要实践学习阶段,是医学生向医生角色的转换阶段,医患沟通贯穿于整个医疗活动过程中。为提高医学生的医患沟通技能及整体素质,尝试将即时通信软件———微信群引入临床带教课堂,构建一个基于微信群的医患沟通教学管理平台,并总结该平台在心内科实习生医患沟通技能培养中应用的经验与不足。

    作者:王倩;白元;赵仙先;徐茂锦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我国护理学生临床导师制实验研究的系统评价

    目的:了解导师制在我国护理学生临床教育中的研究现状。方法以“(一对一带教OR导师制)AND护理”为检索策略在中文数据库中检索1996年1月—2015年12月的文献,以系统评价方法对我国护生临床导师制的相关研究进行分析。结果导师制教学效果显示导师制在增强职业认同感、提高沟通能力、培养评判性思维能力方面优于传统带教,在提高专业知识与技能方面优越性不确定。结论护理教育管理机构有必要制订导师制的统一指南以利于导师培训、选拔和考核;有必要进行更严谨、更大样本的导师制研究。

    作者:赵容;陈燕华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浅谈MOOC在我国公共卫生继续教育中的应用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和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一系列公共卫生问题日益出现,有必要针对公共卫生从业人员和社会大众开展规范化的继续教育。将MOOC(又称慕课)这一教育模式应用于我国公共卫生继续教育的优缺点进行探讨,并提出若干建议。

    作者:陈仁杰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录屏式微课在临床检验基础教学中的应用

    根据临床检验基础课程的特点,进行录屏式微课的研制,并将其应用于网络在线学习和课堂教学中,其主要目的是提高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显微镜下有形成分的识别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学习兴趣。

    作者:杨丽娟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微信在高职制药设备与工艺教学中的应用

    分析目前制药设备与工艺课程教学中的问题,探讨微信在高职制药设备与工艺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和注意事项。

    作者:刘汉;蒋诚;王威;朱邻遐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在高职护理人体形态学教学中的应用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自2008年“一分钟教授”戴维·彭罗斯首创微课以来,微课表现出蓬勃的生命力,并迅速被教育界所推广。微课是以视频为载体,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教与学活动的全过程,其主要特点是短小精悍、主题突出。

    作者:孙鹏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信息化技术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析

    信息技术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是中职数学教育现代化的需要。数学课堂的信息化有助于中职数学教学的多元化发展、实现教学过程的逐步优化、提升中职数学教学质量、改善学生的学习能力、巩固中职数学教学效果。现就中职数学信息化应用的意义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思考。

    作者:于莉萍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大数据理念下高职院校系部信息综合平台建设与探索

    在大数据与云计算的时代背景下,管理信息化将成为高职院校管理改革的必然趋势。当下的高职院校管理多采用二级管理模式,系部需要承担原先由学院各职能部门承担的各种类型的日常管理工作,旧式的管理工作模式难以高效、有序地应对现有的工作强度,管理模式的变革势在必行。面对新时期信息技术发展的新趋势,依托大数据理念,设计并建设系部信息综合平台,介绍信息综合平台的功能及主要特点,提出不足与展望,为探索管理信息化的建设提供新的改革思路和实践指导。

    作者:白威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对孕妇产前检查依从性的研究

    介绍国内外依从性的定义及评价方法,并分析影响孕妇产前检查依从性的相关因素,为提高孕妇产前检查依从性提出参考依据。

    作者:赵梦媛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米勒窥盘的应用探讨

    米勒窥盘主要用于网织红细胞的显微镜下计数,不仅能够减小细胞计数的工作量,并且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和计数的准确性,还可以应用于嗜碱性点彩红细胞计数、血小板间接计数、尿沉渣计数和判断骨髓增生程度等方面。

    作者:严家来;方安宁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谈医学英语的特点与学习方法

    1医学英语的特点1.1医学英语词汇的特点词汇是语言的三要素(语音、词汇、语法)之一,是语言的基本材料,离开词汇就无法表达思想,没有足够的词汇就不能有效地进行听、说、读、写,就无法有效地用英语进行交流。语言的形成都是有规律可循的,在专门用途英语中,不同的专业有着各自的词汇特点,医学英语词汇也不例外。

    作者:陈波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益丰“店长班”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

    随着益丰大药房上市,其对店长数量的需求不断增加,以益丰“店长班”人才培养模式为切入点,结合岗位实践经验,对益丰“店长班”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分析和总结,提出今后“店长班”培养模式的发展建议。

    作者:樊青玲;涂冰;谢显珍;王宪庆;任旻琼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PBL教学法在护理教育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基于问题教学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已广泛应用于医学各学科领域的教学,如口腔学、药理学、内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等。PBL教学法在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解决复杂问题能力方面远远优于传统教学法,现将近几年有关护理学中应用PBL教学法的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整理。

    作者:陈小华;邱华云;郭志强;唐秀红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以职业岗位为导向的药学专业课程构建

    医药行业是按国际标准划分的15类国际化产业之一,从1990年到2012年,我国医药工业产值年均递增16.7%,工信部的《医药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十二五”期间,我国医药工业总产值年均将增长20%[1]。在市场支撑下,药学类人才需求巨大,前景良好。目前国家医药人才类型主要是高等教育培养的研究型人才和职业教育培养的实用型人才两大类。高学历层次的人才主要从事药物设计、合成、开发、研究及临床药学等岗位,而在药品生产、医药贸易、营销流通和药房服务工作的岗位,多为职业学校培养的药学人才,这些岗位更加强调操作技能、沟通交流和销售能力。但是职业学校培养的药学人才质量并不尽如人意,与普通职校毕业生相比,无明显优势。为了更好地满足医药事业的发展,提高职业学校药学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实现“专业—职业”无缝接轨,我们以职业岗位需求和职业资格为落脚点进行调研,明确医药企业对岗位人才的实际需求,进行适合职业岗位需求的药学专业课程构建[2]。

    作者:常静;孙达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3+4”衔接模式课程体系改革的探索与研究

    “3+4”即3年中职+4年本科的衔接办学模式,是职业教育体系新的探索和尝试,可以促进中等和高等(本科)职业教育协调发展。“3+4”衔接的核心是课程体系衔接,从课程体系衔接的目标、教学内容、模式等方面探讨合理的“3+4”课程衔接体系。

    作者:牛经伟;徐光义;吴枫;赵贵清;刘铁彬;施宏伟;王树阳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新医改背景下大型公立医院绩效管理模式的研究

    从国家新医改政策入手,分析大型公立医院绩效管理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绩效管理模式的创新策略,并应用实证分析对绩效管理模式进行验证。

    作者:王东梅;李玉民;范颖飞;马磊;王晓丹;李振洋 刊期: 2016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