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中药制剂技术中的应用

黄华花;郑彩美

关键词:任务驱动, 教学法, 中药制剂技术, 教学思路
摘要:高职中药制剂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课程内容多、传统教学模式单一。就其课程的特点,先探讨在教学中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必要性,然后详细阐述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施方案,后对该教学法在中药制剂技术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反思。
卫生职业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学生互评在基础护理技术课后实训练习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学生互评的学习方法在基础护理技术课后实训练习中的效果。方法将我校13级护理甲班(55人)、乙班(54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将两个班学生都随机分成16个小组,实验班的学生在课后练习的过程中,以小组为单位根据教师给出的评分标准进行彼此间的测试;对照组以小组内个体自由练习为主。学期末,分别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相同实训项目的考核,将两班本学期技能考核成绩按平时技能互测成绩占40%、期末技能考核成绩占60%的比例进行计算得出每位学生的成绩。结果实验组80~90分的学生人数与对照组基本相同,90分以上的学生比对照组的占比大32.7%。实验组总体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在基础护理技术实训课后练习中,学生互评的学习方法效果优于传统的自由练习,此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作者:江林娜;陈雪红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广东省高职院校开设医学美容技术专业的必要性分析

    通过分析全国美容机构发展现状、广东省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广东省医学美容技术专业开设现状以及医学美容技术专业人才就业情况,从而进一步探讨我省高职院校开设医学美容技术专业的必要性。

    作者:梁菁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我国护生评价指标体系的文献评价

    目的:通过分析关于我国护生评价指标体系现状的文献,为改善我国护理教育质量的监管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CBM,1978—2015年)、中国知网(CNKI,1990—2015年)、万方中华医学会期刊数据库(万方,1990—2015年)、维普(VIP,1989—2015年),收集有关我国护生评价指标体系的文章,语种限定为中文。结果共纳入文献77篇,发表的时间为1995—2015年,集中在2011—2015年。确立指标体系使用的方法中,引用次数较高的分别为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采用两种及以上方法构建指标的文献24篇(31.17%),文献评价重点为护生的核心能力、临床能力,分别为12篇(15.58%)、13篇(16.88%)。有实证研究的文献17篇(22.08%)。结论(1)指标体系的构建仍以单一方法为主;(2)指标体系的主观性强,主观赋权法在权重计算方法中占绝对地位;(3)评价方法的名称不规范统一,对某些指标的理解存在一定问题;(4)绝大多数指标体系未进行实证研究,可行性低;(5)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需进一步客观、规范化。

    作者:曾利婷;高国贞;邓小茹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中医药高校留学生培养问题与对策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交流的不断深化,中国传统中医药及其文化越来越受到世界范围内的关注和认可,来华学习中医药的留学生规模也不断扩大。中医药类高校搞好留学生教育对于促进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的对外开放、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传播传统中医药学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我国中医药高校的留学生教育也暴露出越来越多的普遍性问题,有待进一步探索和改进。

    作者:张大川;边育红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提高超声诊断学教学质量的体会

    随着超声医学的迅速发展,超声已成为临床医生不可或缺的辅助诊断手段,在临床诊疗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使得超声诊断学成为医学生必须掌握的课程。如何提高超声诊断学教学水平已成为令人关注的问题。通过教学实践,总结出一些经验和体会: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及临床实例教学,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使抽象的问题形象化、使晦涩的问题清晰化,以提高教学效果。

    作者:王荣;王兴田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概率统计专题研讨课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为深入推进课堂教学方法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式,尝试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的教学实施过程中引入“贝叶斯理论研究进展及其应用”专题研讨内容,探索概率统计的专题研讨课教学模式。介绍概率统计专题研讨课的教学目标、内容设计、组织实施、教学效果等方面的一些进展情况,提出进一步转变教学观念、提升教学能力、完善考核机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等措施,以使研讨课达到理想效果。

    作者:马翠;雷玉洁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我国护理学生临床导师制实验研究的系统评价

    目的:了解导师制在我国护理学生临床教育中的研究现状。方法以“(一对一带教OR导师制)AND护理”为检索策略在中文数据库中检索1996年1月—2015年12月的文献,以系统评价方法对我国护生临床导师制的相关研究进行分析。结果导师制教学效果显示导师制在增强职业认同感、提高沟通能力、培养评判性思维能力方面优于传统带教,在提高专业知识与技能方面优越性不确定。结论护理教育管理机构有必要制订导师制的统一指南以利于导师培训、选拔和考核;有必要进行更严谨、更大样本的导师制研究。

    作者:赵容;陈燕华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一种新型组合教学法在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一种新型“以学生为中心”的组合教学法在护理学教学中应用的效果。方法用随机法将护理专业学生146人分成两个组,对照组73人采取传统的教师讲课的教学方法;实验组73人采取一种新型的组合教学法。该组合教学法包含课前指导、学生分组、课堂教学、教师点评环节。教学结束后对两组学生进行考试测验及问卷调查,通过比较两组学生考试成绩和对教学效果的评价来评估新型组合教学法的教学效果。结果实验组的考试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学生对教学效果的评价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学生在组合教学法教学过程中表现出更强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组合教学法在锻炼学生团队合作、交流沟通、独立思考、表达能力以及判断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显著成效。结论这种新型组合教学法能有效提高护理学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作者:周娟;窦争妍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本科层次护生对基础护理学实验中小组考核模式满意度分析

    目的:了解本科层次护生对基础护理学实验考试方法的评价结果与建议,并探索小组考核模式的可行性。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139名实施小组考核模式的本科层次护生进行调查,并分析护生对小组考核模式的满意度和认可度。结果90.7%的本科层次护生对小组考核模式非常满意和满意,87.0%的护生非常认可和认可小组考核模式,多数护生对小组考核模式持肯定态度。结论小组考核模式得到护生普遍认可,需针对小组考核模式的不足之处进一步完善,以提高基础护理学实验教学质量。

    作者:张小丽;戴畅;汪凤兰;邢凤梅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谈医学英语的特点与学习方法

    1医学英语的特点1.1医学英语词汇的特点词汇是语言的三要素(语音、词汇、语法)之一,是语言的基本材料,离开词汇就无法表达思想,没有足够的词汇就不能有效地进行听、说、读、写,就无法有效地用英语进行交流。语言的形成都是有规律可循的,在专门用途英语中,不同的专业有着各自的词汇特点,医学英语词汇也不例外。

    作者:陈波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基于院校结合的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实践教学模式的优化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是医学检验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为提高实验教学效果,围绕医学检验专业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实验教学大纲,我们从实验教学内容、实践教学体系及考核方案等方面进行改革。教学实践证明,院校结合的教学模式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精神和综合素质,为学生毕业后迅速适应岗位要求、独立开展临床微生物检验技术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作者:韦莉;管俊昌;张涛;方家敏;吕小艳;姚春艳;金齐力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护理研究教学中使用小组合作法对护生科研能力的影响

    目的:了解在护理研究教学中使用小组合作法对护生科研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陕西中医学院护理学院2012级4个本科班护生作为研究对象,共180例。按照自然班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90例。实验组采用课堂讲授+小组合作学习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课堂讲授教学方法,学期末采用护理人员科研能力自评量表评价两组护生的科研能力。结果两组护生对护理研究重要性的认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对护理研究感兴趣的人数以及对教学过程满意的人数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文献查阅能力、科研设计能力、科研实践能力以及论文写作能力明显强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护理研究教学中使用小组合作法可以提高护生的科研能力。

    作者:雷颖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破解产教融合瓶颈促进卫生职业教育发展

    以江西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在探索“放眼全国,与企业融合、与开发区融合、与上饶经济融合、与江西经济融合”破解产教融合瓶颈的实践为例,摸索出适应卫生职业教育发展趋势的产教融合办学理念及机制,提出卫生职业教育实践“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服务地方经济”的具体做法,为中西部地区乃至全国卫生职业教育的产教融合提供参考和思路。

    作者:刘建明;叶锡勇;冯亚平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对孕妇产前检查依从性的研究

    介绍国内外依从性的定义及评价方法,并分析影响孕妇产前检查依从性的相关因素,为提高孕妇产前检查依从性提出参考依据。

    作者:赵梦媛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基于动态演变教学模式的课堂设计

    通过基于动态演变模式下的课堂设计,提高病理学的课堂教学效果,促使学生初步具备临床医学思维。主要从教学目标、动态演变的实施等方面进行课堂设计,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作者:常晓宾;李天驰;郭珺;崔力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创设情境法在病原生物与免疫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中职护理专业学生具有文化基础薄弱、对专业课兴趣不浓、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动手能力差等特点,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会遇到很大的困难,要使学生对本学科产生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在病原生物与免疫学课堂教学中应用创设情境法是很有意义的。

    作者:刘建平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导入设计在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

    课堂教学的导入是新课的序曲,良好的导入技巧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而且可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身心愉悦地、聚精会神地进入学习的佳状态,从而有效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1]。

    作者:陈福壮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在高职护理人体形态学教学中的应用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自2008年“一分钟教授”戴维·彭罗斯首创微课以来,微课表现出蓬勃的生命力,并迅速被教育界所推广。微课是以视频为载体,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教与学活动的全过程,其主要特点是短小精悍、主题突出。

    作者:孙鹏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高职护理专业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课程说课设计

    说课是教师以语言为表述工具,系统而又概括地解说自己对所担任课程的把握,阐述课程地位、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资源使用、考核方法等的一项教学活动,其形式有课时说课、单元说课和课程说课3种[1]。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和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的推进,说课作为教师基本功训练的新型手段,在一线教研活动中逐渐兴起,常常出现在新进教师面试、公开课、教师资格认定、职称评定等环节,成为评价考核教师的一项重要手段[2]。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课程具有内容抽象、逻辑关系复杂等特点,学生普遍反映该门课难学、难理解,要求任课教师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和娴熟的教学技能。说课制度有利于提高教师备课质量和课堂教学效率。本文根据本校说课实践和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说课要求,以高职护理专业的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为例进行课程说课设计。

    作者:章能胜;陈晓玲;何汉文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基于人才培养目标的学习效果评价体系的建立

    医学高职高专院校以特色和质量求生存和发展,人才培养应满足市场和受教育者的需要。根据医学高职高专的培养目标和学生特点探索新的学习效果评价体系,树立“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注重知识、技能、态度教学目标的实现,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作者:王静;张冬云;张海燕;刘安丽 刊期: 2016年第14期

卫生职业教育杂志

卫生职业教育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科教司;甘肃省卫生厅

主办:甘肃省医学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