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后牙根管治疗失败原因分析及防治

陈燕华

关键词:根管治疗, 原因分析, 防治方法
摘要:目的:探讨根管治疗失败的原因及防治方法,以进一步提高根管治疗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牙髓病、根尖周病的后牙根管治疗失败患者264例的临床治疗情况。结果264例根管治疗失败患者中,根管充填不完善(欠充、牙根遗漏、超充)占70.83%。结论根管治疗失败的原因除医源性因素外,还与解剖因素和微生物因素密切相关,需要临床医务工作者熟练掌握根管操作技术,并使用先进的医疗设备及器械。
卫生职业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浅谈中职卫校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

    实验教学对于中等卫生学校培养中等卫生技术人才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重点分析传统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实验教学中的相关环节提出诸如重视实验教学、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改良实验教学方法、建立多元考核体系等措施,以突破实验教学的瓶颈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作者:刘志明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临床医学专业卓越医师班CBL教学的几点体会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实施卓越医师教育培养计划,这是医学教育中临床医学教育综合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全新的培养模式下,在卓越计划实施过程中,培养卓越医师班学生的主动思维和创新意识尤为重要。将CBL教学引入卓越医师班病理学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及自主创新能力,依据病理学教学特点,就案例编写、课程配置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使CBL教学发挥大优势,使病理学的教与学达到好效果。

    作者:孙晋敏;刘清华;刘莹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高职医学营养专业实践教学现况和提升策略--以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疾病营养课程调研和分析为例

    通过问卷调查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医学营养专业疾病营养课程实践教学情况,并结合专题研讨会及文献检索进行分析。学生疾病营养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总体尚可,大部分调查对象认为实践项目总数偏少(62.7%),实践项目课时也偏少(59.9%),需要保留或增加的实践项目主要有住院患者的营养筛查(68.9%)、营养咨询(66.7%)、肠内营养膳食的制作(64.4%)等,希望掌握的知识、技能多的是疾病的临床基础知识(92.7%)和疾病的营养治疗知识(91.0%)。提升实践课程教学水平的策略主要有调整理论与实践教学比例、丰富实践项目的内容和知识及技能、完善考核体系、加强师资培养、配套特色教材、增强校企合作等。

    作者:张雪莹;句连云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某院剖宫产患者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状况分析

    目的:了解某院剖宫产手术围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状况及其合理性,旨在为某院围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提供循证依据。方法采取前瞻性监测方法,对某院产科2012—2013年987例剖宫产手术患者使用抗菌药物种类及频度、用药天数、联合用药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987例剖宫产手术患者均使用抗菌药物,使用率为100%;钳夹脐带后给药占98.78%(975/987);2013年用药时间≤24小时者占45.56%,与2012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16,P<0.01)。单一用药957例,占96.96%;二联用药29例,占2.94%。用药频次在前3位的抗菌药物依次为头孢唑林钠、头孢硫脒、克林霉素,第三代头孢菌素(头孢曲松钠)仅占0.71%。术后平均切口感染率为1.22%,两年切口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预防应用抗菌药物时间>72小时者的手术部位感染率为6.78%,明显高于≤72小时者(χ2=6.75,P<0.05)。结论通过抗菌药物专项治理及目标性监测,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趋于规范,但预防用药时间仍偏长,头孢硫脒使用频次较高,需进一步加强干预。

    作者:张彩萍;白晓兰;李时敏;马国香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信息化技术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析

    信息技术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是中职数学教育现代化的需要。数学课堂的信息化有助于中职数学教学的多元化发展、实现教学过程的逐步优化、提升中职数学教学质量、改善学生的学习能力、巩固中职数学教学效果。现就中职数学信息化应用的意义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思考。

    作者:于莉萍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市属高校的管理体制与机制研究

    高等学校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阵地,市属高校在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已成为高等教育事业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了解市属高校管理现状,准确把握其存在的问题,加快推进市属高校管理体制与机制改革的步伐,对充分调动其办学积极性、优化教育资源、提高办学效率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者:钟焱;曹伏明;夏小艳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翻转课堂在中职卫校外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采用实验研究的方式,探索翻转课堂在中职卫校外科护理教学中的效果。方法在对照组中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在实验组中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比较分析两种教学模式在外科护理教学中的结果差异。结果实验组学生对调查问卷各项内容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第12周、第15周、第18周的考试测验成绩及期末成绩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在中职卫校外科护理教学中,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成绩,被学生普遍认可,并能有效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作用,但对教师和学生有更高的要求。

    作者:吴丽艳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破解产教融合瓶颈促进卫生职业教育发展

    以江西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在探索“放眼全国,与企业融合、与开发区融合、与上饶经济融合、与江西经济融合”破解产教融合瓶颈的实践为例,摸索出适应卫生职业教育发展趋势的产教融合办学理念及机制,提出卫生职业教育实践“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服务地方经济”的具体做法,为中西部地区乃至全国卫生职业教育的产教融合提供参考和思路。

    作者:刘建明;叶锡勇;冯亚平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医学生科研素养培养的实践--以吉首大学医学院为例

    科研素养是指在科研实践中,经过长时间系统学习、训练和积累而获得的基本技巧和能力。科研素养主要包括科研意识、科研方法和科研精神。系统地介绍吉首大学医学院对医学生科研素养培养的实践以及所存在的问题,以期对我国医学生科研素养的培养起到借鉴作用。

    作者:张洁;李先辉;龚兴牧;侯娟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基于技能竞赛提高生物化学检验实践教学质量的体会

    目的:探讨通过举行技能竞赛对提高生物化学检验实践教学效果的启示。方法随机选取我校2014级临床检验专业1班、2班各50名学生,分为20个参赛组,每组5名学生,分为初赛、复赛、决赛,竞赛内容为生物化学检验技术常规项目,评分标准依据校编《生物化学检验技术实训教程》。赛后当场统计成绩并分析结果。结果学生基本技能、实验操作项目掌握比较牢固,综合提高项目比较差,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要充分发挥技能竞赛在医学检验专业人才培养中的作用,以竞赛为平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促进生物化学检验技术实践教学的改革。

    作者:归改霞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96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理护理干预的临床观察

    将96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n=49)和对照组(n=47)。对照组仅进行常规护理治疗,而干预组在常规护理治疗的同时采取稳定情绪、提高对疾病的认知能力、加强交流、消除依赖心理、减轻焦虑等方法主动进行针对性心理干预。结果表明,干预组经心理干预后,恐惧、焦虑、抑郁因子评分明显低于干预前(P<0.01)和对照组(P<0.05),提示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过程中,主动、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可使患者获得较佳的心理状态,进而提高护理质量并取得较为满意的康复治疗效果。

    作者:詹玉娇;何勤利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在高职护理人体形态学教学中的应用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自2008年“一分钟教授”戴维·彭罗斯首创微课以来,微课表现出蓬勃的生命力,并迅速被教育界所推广。微课是以视频为载体,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教与学活动的全过程,其主要特点是短小精悍、主题突出。

    作者:孙鹏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中药制剂技术中的应用

    高职中药制剂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课程内容多、传统教学模式单一。就其课程的特点,先探讨在教学中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必要性,然后详细阐述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施方案,后对该教学法在中药制剂技术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反思。

    作者:黄华花;郑彩美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穿透性胎盘植入致子宫破裂1例结合文献进行临床分析

    穿透性胎盘植入并发子宫破裂是指绒毛侵入子宫肌层,且穿透子宫壁达浆膜层,导致子宫破裂,是产科比较少见但严重的并发症,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主要表现为腹痛、腹腔积液、休克、继发感染等,由于其临床表现不典型且少见,极易误诊、漏诊。本文对我院近期收治的穿透性胎盘植入并子宫破裂1例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避免误诊误治,现介绍如下。

    作者:李群;王艳艳;陈瑞瑞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浅谈MOOC在我国公共卫生继续教育中的应用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和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一系列公共卫生问题日益出现,有必要针对公共卫生从业人员和社会大众开展规范化的继续教育。将MOOC(又称慕课)这一教育模式应用于我国公共卫生继续教育的优缺点进行探讨,并提出若干建议。

    作者:陈仁杰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基于院校结合的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实践教学模式的优化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是医学检验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为提高实验教学效果,围绕医学检验专业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实验教学大纲,我们从实验教学内容、实践教学体系及考核方案等方面进行改革。教学实践证明,院校结合的教学模式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精神和综合素质,为学生毕业后迅速适应岗位要求、独立开展临床微生物检验技术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作者:韦莉;管俊昌;张涛;方家敏;吕小艳;姚春艳;金齐力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肛门括约肌功能锻炼对结肠透析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的调查

    慢性肾功能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CRF)是各种病因引起肾脏损害并进行性恶化的结果,目前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血液透析、腹膜透析、结肠透析、肾移植,几种方法各有优缺点。结肠黏膜具有半透膜特性,既有分泌功能又有吸收功能,尤其肾功能下降后机体代谢废物排出障碍,特别是血肌酐、尿素氮分泌至肠腔内的含量明显增高,为结肠透析治疗肾功能衰竭提供了可能性。结肠透析(colon dialysis)是利用结肠黏膜吸收药物有效成分,起到对肾脏的治疗作用,并可降逆泄浊,降低血肌酐和尿素氮、尿酸等毒素。这种透析方法对早、中及终末期肾衰患者都有肯定的疗效,尤其适合高龄老年人,或伴有多系统疾病等其他原因不能接受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的老年患者,安全、无创伤、操作简便、成本低、疗效肯定[1]。但是临床中发现,反复结肠透析会引起患者肛门括约肌松弛,导致大便的控制力差,使患者生活质量明显下降。本文主要针对结肠透析后肛门括约肌松弛这一困扰患者的难题进行调查分析,通过引导患者进行肛门括约肌规范锻炼,以期能提高结肠透析患者对大便的控制力,进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现介绍如下。

    作者:张风红;王凤玲;朱文婷;谢敏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实习护生与患者对护患关系现况看法的调查--以宁夏医科大学为例

    护士是与患者接触多的医务工作者,护士的护理行为直接关系着患者及其家属的满意度评价,护患关系的和谐程度与护理治疗效果和患者的身心康复程度密切相关[1]。本研究对实习护生和患者进行调查,从护患关系紧张程度、患者对实习护生评价以及护患双方沟通等方面进行探讨,旨在为指导实习护生在临床实践过程中更好地协调护患关系提供理论依据,现介绍如下。

    作者:邵铭妍;唐丽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教学资源应用研究--以甘肃卫生职业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为例

    目的:探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教学资源应用。方法以2014级护理专业学生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以2015级护理专业学生为观察组,应用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教学资源,通过微信公众平台进行答疑解惑、批阅作业、评价考核等。两组学生完成调查问卷,对应用微信公众平台教学资源的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满意度、理论知识知晓率、道德素质、心理素质、文明行为、科研素养等方面的表现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采用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教学资源和互动评价方法,能显著提高该课程教学的有效性,提升学生的科研素养和思想道德素质。

    作者:周启平;吴佳璊;何静;张益忠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3种药物引产方法的临床对比研究

    目的:研究使用欣普贝生(控释地诺前列酮栓)、催产素、米索前列醇引产对降低剖宫产率的重要性。方法将无规律宫缩产妇150例随机分为3组:欣普贝生组、催产素组、米索前列醇组,各50例,分别使用欣普贝生、催产素、米索前列醇3种方法引产。结果欣普贝生组和米索前列醇组用药至临产时间及总产程明显短于催产素组(P<0.05);欣普贝生组和米索前列醇组引产有效率高于催产素组(P<0.05)、剖宫产率低于催产素组(P<0.05)、阴道分娩率高于催产素组(P<0.05);欣普贝生组和米索前列醇组阴道分娩者的产后出血量少于催产素组(P<0.05)。结论欣普贝生用于足月活胎妊娠引产、小剂量米索前列醇用于妊娠期畸形胎儿及死胎多次阴道给药是安全、方便、有效的引产方法,但使用时必须严密观察。

    作者:王先真 刊期: 2016年第14期

卫生职业教育杂志

卫生职业教育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科教司;甘肃省卫生厅

主办:甘肃省医学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