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景云;黄宗文
目的:探讨Fournier坏疽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Fournier坏疽的诊断和治疗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3例患者外阴均红肿、疼痛,并迅速溃烂,累及肛周、会阴及阴囊,多次脓液培养为大肠杆菌生长,皮肤病理检查示:皮肤慢性炎症伴局部坏死.结论:Fournier坏疽是一种少见的,有潜在的致死性的坏疽性筋膜炎,早期诊断,综合治疗包括外科清创是治愈的关键.
作者:林挺;杨慧兰 刊期: 2007年第25期
2005《新医学》杂志全年《临床常见诊疗错误汇编》栏目中,共选登56篇误诊57例,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循环系统12例,呼吸系统10例,神经系统8例,内分泌系统7例,消化系统5例,传染病5例,泌尿系统4例,血液系统4例,皮肤科1例,妇产科1例.其中男34例,女23例.
作者:刘以红 刊期: 2007年第25期
目的:探讨单发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与转移瘤的MRI鉴别诊断.方法:分析、总结经临床或病理证实的37例单个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与转移瘤的临床及影像特点.结果:骨质疏松性骨折好发在老年女性的胸椎,硬膜囊较少受压;肿瘤性病变硬膜囊多受压明显,附件往往受累,椎旁多有软组织肿块,信号分布也各有特点.结论:MRI能对单发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与单发转移瘤作出较正确的诊断.
作者:李宏亮;郎兆会;计学文 刊期: 2007年第25期
目的:了解本院2 a来血培养病原菌在临床科室分布及耐药情况.方法:血培养标本经上海奥普生物医药有限公司血双相培养瓶培养,标本检出病菌按常规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检出有临床意义病原菌60株,以内科,外科、传染科、血液科、儿科为病区统计,病原菌分布有明显不同,其中肠杆菌科和葡萄球菌属的细菌为主要病原菌(45.00%和31.67%),肠杆菌科菌前3位依次是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粘质沙雷氏菌、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株分别占36.84%和20.00%.葡萄球菌属以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为多,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占金黄色葡萄球菌的25.00%无万古霉素耐药株.结论:了解病原菌在临床各科室的分布特点,有利于医师对败血症的诊治,并可根据所分离菌株的耐药性检测,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同时为制定经验治疗方案提出依据.
作者:杨芳 刊期: 2007年第25期
对脑猪囊虫病误诊1例分析如下.1 病历摘要男,43岁.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侧肢体麻木感,呈间歇性发作,数分钟后自行缓解,未行治疗.近日来症状加重,每次发作均无头晕、头痛,无意识障碍及肌力异常.
作者:余英豪;杨玲;陈成庆 刊期: 2007年第25期
目的:探讨脑血管造影术后皮质盲的病因、临床及处理.方法:报道1例脑血管造影术后皮质盲的临床表现、治疗过程及治疗结果,并结合文献讨论.结果:脑血管造影术后皮质盲具有发病突然、凶险的临床特点,一般认为是术中使用的造影剂,使血脑屏障一过性破坏,造影剂特异性地进入视皮质而导致皮质细胞毒性损害所致.治疗原则为舒张血管、抗脑水肿、皮质激素、神经营养及加压氧治疗.结论:脑血管造影术后的皮质盲是一临床少见的并发症,必须尽快确诊及治疗,并须采取一定的预防措施来积极防治.
作者:陆新宇;陆培松 刊期: 2007年第25期
目的:观察剖宫产硬膜外镇痛对机体的影响.方法:选择800例剖宫产患者,根据本人意愿分为术后镇痛组(n=400)和对照组(n=400).于手术后在产科监护病房(MICU),镇痛组硬膜外持续泵输注入镇痛液(布比卡因150 mg、芬太尼0.4 mg、0.9%的生理盐水72 ml,液总量100 ml),输注速率2 ml/h.对照组不做任何镇痛处置.观察镇痛效果、生命体征及初乳和肛门排气时间.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镇痛组与对照组比较,镇痛效果具有极显著差异(P<0.01),而生命体征两组除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差异无显著性外,平均动脉压(MAP)、呼吸频率(RR)、心率(HR)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初乳时间和肛门排气时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剖宫产MICU硬膜外镇痛对促进患者术后恢复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李景辉;李建 刊期: 2007年第25期
目的:研究乳酸左氧氟沙星对治疗泌尿系感染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30例细菌性泌尿系感染患者静脉滴注乳酸左氧氟沙星(来立信)0.1 g,2次/d,疗程7~14 d.结果:治愈率为80.0%,有效率为93.3%,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7%.结论:乳酸左氧氟沙星不仅适用于泌尿系感染,而且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少.
作者:田文亮 刊期: 2007年第25期
目的:分析儿童外伤性眼内炎危险因素及玻璃体类手术的疗效.方法:对23例(23眼)儿童外伤性化脓性眼内炎的性别、年龄、外伤类型、病原体及玻璃体切除联合抗生素药物治疗的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患者以未成年男性多见,外伤类型以一次性注射器外伤为主;病原体检查阳性率为34.8%,其中革兰氏阳性和阴性菌分别有3例和4例;玻璃体切除术是治疗儿童外伤性眼内炎有效的方法.结论:儿童外伤性眼内炎应尽早选择玻璃体切除术,并联合抗生素药物进行治疗.
作者:史慧敏 刊期: 2007年第25期
我国HIV流行正处于快速增长期,感染者和患者呈逐年上升趋势,并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通过母婴传播途径感染的比例也在增加,严重威胁着广大妇女和儿童的健康[1].现将我市HIV母婴传播阻断情况分析如下.
作者:李瑶;孙洪丽 刊期: 2007年第25期
对创伤性前部下颌骨不连续缺损修复1例分析如下.1 病历摘要女,46岁.因外伤后牙齿缺失及面部畸形影响美观及进食来院求诊.1 a前因车祸致头面颈部外伤,双侧锁骨及多处肋骨骨折,失血性休克,昏迷20 d余,生命垂危,未及时处理颌面部创伤.
作者:杨峰;陈继军 刊期: 2007年第25期
2005-04~2007-03住院的临床可疑冠心病患者403例,对冠状动脉造影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316例(78.42%),女87例(21.58%),年龄26~85(61.66±11.04)岁.其中按年龄分段为<40岁、40~49岁、50~59岁、60~69岁、70~79岁、>80岁.
作者:吴敏;王天朝;潘家华 刊期: 2007年第25期
尿液检查不仅对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疗效观察、疾病程度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能引起血液生化成分改变的其他系统疾病的诊断、疗效观察和预后判断均有意义.尿液检查还可以用于药物、兴奋剂的监测和健康检查.尿液检验为无创性,取材方便.
作者:桑桂华;孙秀红;王丽晶;孙智勇 刊期: 2007年第25期
对近年来文献报道药物合用所致不良反应摘要如下.1 阿昔洛韦+头孢曲松致肾损害男,19岁.因流行性腮腺炎给予阿昔洛韦1 g和头孢曲松1 g静滴,1次/d,第4次用药后出现剧烈呕吐,胸闷,腰部胀痛,继发少尿.查肾功能:BUN 8.45 mmol/L,Cr 157.1 μmol/L,UA 495.3 μmol/L.给予保肾对症治疗,症状逐渐缓解,本例阿昔洛韦剂量偏大,且与头孢曲松合用,加重了肾损害,提示两药应避免合用[1].
作者:张勤;李成建;刘宁宁 刊期: 2007年第25期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C反应蛋白(CRP)和血浆D-二聚体(D-dimer,D-D)水平的变化.方法:99例TIA患者按病程划分为A、B、C三组,所有病例在起病24 h内检测血清CRP和D-D的水平,观察72 h内头CT或MRI后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进行组间比较.结果:TIA患者血清CRP[A组(11.8±1.4) mg/L,B组(18.4±1.3) mg/L,C组(26.8±1.4) mg/L]和D-D[A组(0.57±0.15) mg/L,B组(1.03±0.19) mg/L,C组(1.38±0.22) mg/L]的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CRP(5.0±1.2) mg/L,D-D(0.26±0.11) mg/L](P<0.01),B、C组CRP和D-D的水平均高于A组(P<0.01),而B、C两组之间比较差异也有显著性(P<0.05),TIA各组CRP和D-D水平之间的相关性分析显示CRP与D-D水平均呈显著正相关A组r=0.723,P<0.01;B组r=0.761,P<0.01;C组r=0.768,P<0.01.结论:(1)CRP是D-D水平升高的主要相关因素;(2)CRP和D-D水平的升高可能是TIA患者的危险因素;(3)CRP和D-D水平的升高可以对TIA患者的诊断、治疗和估计预后提供较可靠的实验室指标.
作者:杨艳敏;孙亚欣;李慧 刊期: 2007年第25期
我院2002-06~2006-06收治青光眼小梁切除术的住院患者112例124只眼,对其中术后浅前房19只眼进行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112例124只眼,年龄38~79岁;右68只眼,左56只眼.124只眼中急性闭角型青光眼76只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40只眼,开角型青光眼4只眼,继发性青光眼4例.发现浅前房者19只眼,平均发生率6.52%,其中男7例,女12例,年龄38~69岁.
作者:顾继兰 刊期: 2007年第25期
抢救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传统疗法认为尽快达到并维持阿托品化是抢救成功的关键之一,而阿托品的用量一直是实际操作中的一个难题,且护理劳动强度大.我科近几年采用长托宁代替阿托品治疗AOPP,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总结如下.
作者:单智勇 刊期: 2007年第25期
对房早掩盖不典型文氏现象1例分析如下.1 病历摘要男,74岁.晕厥来诊.行24 h动态心电图(12导同步)检查示:P-P规律出现,平均频率53次/min,见P-R间期逐搏延长,于P3-QRS-T后其ST段上可见一逆行P波,其在Ⅱ、Ⅲ、aVF倒置,aVR直立;于P1-QRS-T后其ST段上可见一P′波,仔细分辨其于Ⅱ、Ⅲ、aVF 导联为直立,aVR导联亦为直立,似为一未下传的房早.
作者:江岩 刊期: 2007年第25期
1 病历摘要女,69岁.因咳嗽、发热来我院就诊.查体:T 38.1 ℃,HR 92次/min,R 27次/min,BP 130/70 mm Hg,咽部充血,精神可,心律齐,腹软,双肺未闻及干湿性罗音,余(-),血常规检查:WBC 10.8×109/L,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给予酒石酸吉他酶素(商品名,利萌,福建省闽东力捷迅药业有限公司,批号060802)0.4 g,加入5%葡萄糖500 ml静滴.
作者:米延起;孙建 刊期: 2007年第25期
目的:探讨化疗后白血病患者血小板减少至10×109/L心理反应及护理干预,为临床心理护理提供依据和方法.方法:通过自拟心理反应调查表及患者一般资料表, 对化疗后的106例住院患者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化疗后血小板下降的白血病患者的心理反应多表现为焦虑恐惧、悲观失望、缺乏信心、怀疑、拒绝、有自杀倾向等.结论:白血病患者血小板减少后心理反应较独特, 心理干预应及早进行, 使患者的心理状态有明显的正性改变, 积配合治疗.
作者:李彩芳;向红 刊期: 2007年第2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