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敏;王天朝;潘家华
对低分子肝素钙致腹膜后血肿误诊1例分析如下.1 病历摘要男,76岁.因受凉后出现心悸胸闷3 d,于2005-04-01由门诊以冠心病收入院.否认外伤史.
作者:许健瑞 刊期: 2007年第25期
1 病历摘要女,16岁.因下腹部周期性疼痛来诊.14岁初潮,30 d为1个月经周期,量中等,行经期下腹部疼痛,外院诊断:巧克力囊肿.我院超声检查所见:子宫前位,大小正常,肌层均质,宫腔线清,内膜不厚,回声正常.盆腔内子宫及阴道后方可见92 mm×63 mm×47 mm葫芦状囊性肿物回声,边界清,壁不均质,内部透声差,充满细点样强回声.超声诊断:双子宫,一侧处女膜闭锁-子宫阴道积血.
作者:庄松岩;陆永萍 刊期: 2007年第25期
1 病历摘要男,78岁.因全身瘙痒10 a余加重3个月来我院就诊.查体:全身可见红皮病样皮疹,皮肤呈弥漫性潮红,伴脱屑并有多量小结节,淋巴结不大.B超检查肝胆胰脾肾均正常大小.血常规显示WBC 46.0×109/L,涂片细胞分类,淋巴细胞0.80,中性粒细胞0.15,单核细胞0.03,嗜酸性粒细胞0.02;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均正常;肝肾功能均正常.
作者:刘晓静;姜永广;贺秋萍 刊期: 2007年第25期
艾滋病病毒是一种逆转录病毒,对热敏感,56 ℃ 30 min能灭活.病毒在室温下较稳定,经4~7 d后能部分灭活但仍可能复制.研究发现, 医生在工作过程中,被HIV污染的针头和针尖,单纯一次性刺入皮肤而感染HIV的几率为0.3%.如果医生暴露的黏膜,包括眼结膜、口腔和鼻黏膜,接触了HIV污染的体液,其感染HIV的几率是0.09%.
作者:闫志刚 刊期: 2007年第25期
随着MR临床应用的普及,高质量的MR影像对疾病的诊断越发显得重要.MR成像中,对各种原因产生的伪影常会干扰医生对病变的客观判断,导致误诊或漏诊,尤其对于高场磁共振成像系统,在其分辨率、信噪比提高同时,伪影产生也相对增多,因此识别和消除伪影是提高MR图像质量的重要环节.
作者:滕坤;张肇慧;李兴山 刊期: 2007年第25期
目的:研究乳酸左氧氟沙星对治疗泌尿系感染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30例细菌性泌尿系感染患者静脉滴注乳酸左氧氟沙星(来立信)0.1 g,2次/d,疗程7~14 d.结果:治愈率为80.0%,有效率为93.3%,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7%.结论:乳酸左氧氟沙星不仅适用于泌尿系感染,而且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少.
作者:田文亮 刊期: 2007年第25期
我院2002-06~2006-06收治青光眼小梁切除术的住院患者112例124只眼,对其中术后浅前房19只眼进行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112例124只眼,年龄38~79岁;右68只眼,左56只眼.124只眼中急性闭角型青光眼76只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40只眼,开角型青光眼4只眼,继发性青光眼4例.发现浅前房者19只眼,平均发生率6.52%,其中男7例,女12例,年龄38~69岁.
作者:顾继兰 刊期: 2007年第25期
目的:分析造成乳腺癌误诊的原因,找出对策,提高乳腺癌诊断水平.方法:对2001-09~2007-05我院接诊的32例外院误诊的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找出误诊原因.结果:对年轻女性乳腺癌的警惕性低、部分基层医师乳腺疾病知识匮乏、诊疗程序不规范、乳腺癌早期诊断意识缺乏、辅助检查选择不合理、影像检查报告不规范是造成误诊的主要原因.结论:加强基层医师培训,普及乳腺癌早期诊断相关知识,规范诊疗程序,规范乳腺影像检查有助于减少乳腺癌的误诊.
作者:马宁;胡崇珠;杨颖;王恩庆 刊期: 2007年第25期
1 病历摘要女,38岁.因肝区疼痛1个月余,伴呕吐、纳差入院.入院后体检示:巩膜轻度黄染,上腹稍膨隆,肝肋下约10 cm,质硬,中上腹明显压痛、反跳痛,腹水征(+).腹部彩超提示肝左叶实性占位及少量腹水.
作者:吴磊;陈伦刚;陈文 刊期: 2007年第25期
下颌第三磨牙阻生,临床上非常多见,常引起各种症状,而需拔除,由于下颌第三磨牙形态变异大及其周围组织解剖结构的特殊性,加上操作不当,常出现各种并发症,但下颌阻生牙拔除致下颌骨骨折较少见.对近10 a来我科所遇2例分析如下.
作者:廖宗生 刊期: 2007年第25期
典型急性心肌梗死(AMI)常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即剧烈的胸骨后疼痛,持续时间超过30 min以上,休息或含化硝酸甘油效果差,常伴有烦躁不安、出汗、恐惧或濒死感,结合心电图异常、心肌酶谱的动态改变诊断较为容易,而无典型胸痛的心肌梗死症状复杂多样,若警惕性不高,易误诊漏诊而延误治疗,严重危及患者生命.具报道无症状或症状不典型AMI患者漏误诊率约占32%[1].现将以不典型首发症状为主的急性心肌梗死误诊16例分析如下.
作者:谭子凯;司秋霞 刊期: 2007年第25期
对十二指肠恶性淋巴瘤致重症急性胰腺炎1例分析如下.1 病历摘要女,33岁.因上腹疼痛1周于2006-11-15入院.入院时T 37 ℃,P 83次/min,R 18次/min,BP 140/60 mm Hg,皮肤巩膜轻度黄染浅,上腹轻压痛,无反跳痛肌紧张.血常规WBC 8.8×109/L,N 0.82.血淀粉酶193 IU/L,尿淀粉酶>1 600 IU/L.大便常规无异常.入院诊断急性胰腺炎.
作者:谭文用;罗澜云 刊期: 2007年第25期
目的:分析直肠癌误诊原因.方法:对我院65例直肠癌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80例中误诊(指首诊)65例,误诊率为23.2%,平均误诊时间6.5个月.被误诊的主要疾病是慢性肠炎23例(35.4%)、内痔13例(20.0%)、细菌性痢疾10例(15.4%)、直肠息肉5例(7.7%)、肛裂3例(4.6%).结论:直肠癌误诊的主要原因是:(1)患者就医意识不强;(2)不重视直肠指诊检查;(3)直肠癌早期症状不典型;(4)不重视直肠镜及纤维结肠镜检查;(5)对青年人直肠癌缺乏警惕性.
作者:韦敬以 刊期: 2007年第25期
目的:采用个体化环磷酰胺(CTX)静脉冲击治疗狼疮肾炎(LN),对每个患者的不同阶段进行不同治疗.方法:20例患者根据狼疮活动程度,采用不同治疗方案.用药前后监测血、尿常规、肝肾功、24 h尿蛋白定量等变化情况.结果:经上述治疗后,临床观察指标均有显著改善.肾外症状也有明显改善,有2例因不能坚持长期治疗,进入终末期肾功能衰竭,接受腹膜透析治疗,其中1例死亡.结论:LN治疗过程中极易因并发症而导致治疗的失败,尤其是肝功能受累、感染、血白细胞下降,而我们采用个体化治疗,在每次治疗前后均常规检查血、尿常规、肝肾功及免疫指标、24 h尿蛋白定量等,确定各项指标适合冲击治疗再进行.同时向患者讲明长期治疗对LN的重要性,使患者积极配合,坚持治疗,临床上取得良好疗效.
作者:吴华 刊期: 2007年第25期
1806年法兰克福医生Philipp Bezzini研制了神经内窥镜.1922年神经外科医生Dandy对2例脑积水患者进行了脉络丛切除和烧灼,之后Mixter,Scarff,Guiot等相继进行了内窥镜手术,但由于并发症多,疗效差该项技术进展缓慢.近10 a来随着超声技术、立体定向技术及摄像技术的进步,微侵袭内窥镜技术有了长足的发展.
作者:陈晓雷;刘宁 刊期: 2007年第25期
目的:比较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胰岛素注射或CSⅡ)与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MSⅡ)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疗效,达到血糖控制所用的胰岛素用量及时间、以及低血糖发生率.方法:将400例T2DM患者,随机分为CSⅡ组(200例)和传统的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MSⅡ)组(200例),进行强化胰岛素治疗.分别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三餐前后及睡前血糖、血糖控制时间(d)、每日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发生的次数.统计资料用±s表示,并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均能达到目标血糖值,但CSⅡ组血糖控制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发生率均明显少于MSⅡ组(P<0.01).结论:CSⅡ能有效模拟人生理胰岛素分泌,更快、更有效地控制高血糖, 减少低血糖的发生率.
作者:裴泂;陈正方;缪韦韦 刊期: 2007年第25期
目的:探讨我市不同发育期儿童全血微量元素现状.方法:无特意选取门诊592名儿童以原子吸收光谱进行全血分析.结果:不同元素在不同发育期的儿童体内合格率不同,铜镁合格率较高分别是铜99.83%、镁94.76%,而锌31.08%、钙22.80%、铁42.91%合格率均不足50%.结论:强化微量元素的干预,加大宣传,倡导全民丰富合理饮食,特别是对孕产妇应强化加锌食品的补给;对婴幼儿多食富铁食品;适当补充钙剂.
作者:樊静;魏玲;孙兴旺;朱凤霞;于桂云;胡凤贤 刊期: 2007年第25期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在绝经多年妇女宫内取环术的应用.方法:对于绝经多年妇女分别在取环前连续3 d口服米非司酮50 mg,2次/d,第4天取环.结果:服用米非司酮32例绝经多年妇女取环均获成功.结论:米非司酮用于绝经多年妇女取环可改善宫颈条件,减少取环痛苦,提高取环成功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冯琳;陈荣;韩春花;钱木英;李鹛;高慧芬;刘容源;王博 刊期: 2007年第25期
目的:探讨恶性梗阻性黄疸(MOJ)并发胆源性肝脓肿的介入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06~2006-05并发胆源性肝脓肿的MOJ病例12例,采取不同的介入治疗方法,观察治疗效果.结果:12例患者肝脓肿均得到控制,经随访7例死于恶性肿瘤进展,另5例仍带瘤生存.结论:针对胆源性肝脓肿的大小、分布、数目等情况,采用脓腔穿刺抽吸引流术、经导管脓腔/胆道抗生素灌洗术、动脉和(或)静脉内抗生素灌注术等综合介入治疗,初步疗效肯定、方法简单、安全.
作者:王之祥 刊期: 2007年第25期
小肠扭转坏死,特别是大段小肠扭转坏死,是严重外科急腹症之一.其特点是疾病发展快,死亡率高,存活患者并发症多.我院外科1987-01~2005-12手术治疗大段小肠扭转坏死28例,占同期手术治疗各类肠梗阻7.5%,现报道如下.
作者:徐亚民;王清波 刊期: 2007年第2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