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子凯;司秋霞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局部应用激素而引起激素性青光眼的临床观察及防治.方法:280例(548眼)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近视,近视度数-3.00~-15.00DS.术后局部滴0.1%艾氟龙滴眼液.第1周4次/d,第2周3次/d,第3周2次/d,第4周1次/d,然后停药,术后第1天,第3天、1周、2周、1个月同一人用非接触眼压计(日本拓普康 )测量眼压,用经验公式运算实际眼压值.结果:280例(548眼)中术后3例(6眼)眼压升高,高36 mm Hg,低28 mm Hg,=(32±2.26) mm Hg,占1.07%.结论: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局部应用激素要密切观察眼压的变化情况,预防激素性青光眼对视功能的损害.
作者:晁明伦;王红民 刊期: 2007年第25期
鉴于多数妊娠期糖尿病(GDM)无任何症状和体征,且空腹血糖(FPG)多为正常,若仅对GDM高危因素者进行口服50 g葡萄糖筛查试验(GCT)筛选,约有1/3~1/2 GDM漏诊[1].为追求更好的GDM筛选方法,我们将糖化血红蛋白(HbA1c)应用于产科临床中,现分析如下.
作者:周为民;勾彤 刊期: 2007年第25期
目的:总结老年顽固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在治疗中存在的可能影响治疗效果的因素.方法:(1)高血压教育;(2)指导非药物治疗;(3)根据不同的危险因子首先选用2种不同机制的降压药,对于合并DM或(和)LDL升高者分别予以相应的治疗.1周后血压不能达标者加用第3种降压药.再1周,如血压仍未达标,加用第4种降压药.结果:治疗后SBP较初诊平均下降28.2 mm Hg,P<0.01.DBP较初诊平均下降6.7 mm Hg,P<0.05.所有患者的SBP均未降至140 mm Hg以下.结论:老年顽固性高血压虽然只占7%左右,但应引起重视.治疗上除了降压药的联合使用外,要更加重视非药物治疗和并发症的治疗.
作者:张磊;姜轶;黎瑶;周夏飞 刊期: 2007年第25期
病历摘要男,60岁.发现阴囊左侧一扁平隆起1 a入院.石油职业史15 a.1 a来隆起表面经常有脱屑,睾丸附睾未触及肿大,腹股沟淋巴结未触及肿大;胸片:双肺未见异常;超声:双肾、睾丸附睾未见异常;盆腔CT未见异常.活检穿刺病理:高分化磷癌.行手术及放疗治疗.现已1 a余,复查3次,未复发及转移.
作者:包志远 刊期: 2007年第25期
小肠扭转坏死,特别是大段小肠扭转坏死,是严重外科急腹症之一.其特点是疾病发展快,死亡率高,存活患者并发症多.我院外科1987-01~2005-12手术治疗大段小肠扭转坏死28例,占同期手术治疗各类肠梗阻7.5%,现报道如下.
作者:徐亚民;王清波 刊期: 2007年第25期
冠心病是心血管系统中常见疾病之一,也是影响患者死亡率的主要原因之一,抑郁症是一种与情绪障碍有关的精神性疾病,而抑郁症与冠心病关系已有许多文献报道.冠心病伴抑郁症患者临床表现多样化,导致临床误诊、误治.近年来研究发现,抑郁症或抑郁状态可能是冠心病发生、发展及预后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作者:邵迴龙;葛志明 刊期: 2007年第25期
1 病历摘要女,26岁.因产前子痫,妊高症收入院.患者烦躁不安,遵医嘱给予亚冬眠合剂(氯丙嗪100 mg、异丙嗪100 mg加入0.9%氯化钠50 ml)微量注射泵2 ml/h持续泵入;美洛西林钠2 g加入0.9%氯化钠250 ml中静脉滴注,2次/d.
作者:肖学琴;段红林 刊期: 2007年第25期
对超声诊断膀胱平滑肌瘤伴子宫肌瘤1例分析如下.1 病历摘要女,44岁.体检发现膀胱内异物来院,无血尿,尿频、尿急、尿痛等不适.血、尿常规正常,尿素氮、肌肝正常,院外B超示:膀胱内异物;盆腔CT示:宫底见结节影软组织影向膀胱底突出,病灶光滑界清,大小约10 mm,膀胱充盈好,其内密度正常、均匀,壁无增厚,未见结节或肿块,直肠、子宫、膀胱分界清楚,诊断:宫底结节影软组织密度影考虑为子宫肌瘤,盆腔增强CT诊断为:子宫底软组织密度影考虑为浆膜下子宫肌瘤.
作者:陈松华 刊期: 2007年第25期
1 病历摘要男,78岁.因全身瘙痒10 a余加重3个月来我院就诊.查体:全身可见红皮病样皮疹,皮肤呈弥漫性潮红,伴脱屑并有多量小结节,淋巴结不大.B超检查肝胆胰脾肾均正常大小.血常规显示WBC 46.0×109/L,涂片细胞分类,淋巴细胞0.80,中性粒细胞0.15,单核细胞0.03,嗜酸性粒细胞0.02;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均正常;肝肾功能均正常.
作者:刘晓静;姜永广;贺秋萍 刊期: 2007年第25期
目的:探讨胆囊腺肌瘤的病理组织学特性,提高对胆囊腺肌瘤的诊断治疗水平.方法:报告1例胆囊腺肌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复习相关文献进行讨论.结果:术后病理检查见胆囊灰褐色,胆囊壁增厚.在胆囊颈部见1.2 cm×4.0 cm灰白增生组织.镜下该区呈腺肌瘤样增生,大量罗-阿窦(Rokitansky-Aschoff sinuses,RAS)形成, 上皮下见增生变厚的平滑肌,诊断为局限型胆囊腺肌瘤.术后并发胆瘘,两周后自愈.结论:胆囊腺肌瘤是一种胆囊瘤样病变,此病常与慢性胆囊炎、胆石症并存,临床诊断困难,确诊需依赖病理检查.胆囊腺肌瘤有癌变可能,手术切除胆囊是首选治疗方式.
作者:刘峰;陶加忠;邱泽宝;周发渝 刊期: 2007年第25期
目的:探讨宫腔镜对子宫异常出血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88例子宫异常出血的的患者行宫腔镜检查,同时取子宫内膜活检,全部组织送病理检查.结果:子宫异常出血的病因依次为:子宫内膜增生,子宫内膜息肉,宫内节育器,黏膜下肌瘤,子宫内膜炎,萎缩性内膜,宫内胚胎残留,子宫内膜癌.结论:宫腔镜检查直视宫腔,可发现宫腔内病变并对可疑病灶取材活检,使宫内病变的诊断更直接、准确.
作者:童华;陈良玉 刊期: 2007年第25期
目的:比较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尿酸水平与血压及颈动脉硬化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将102例老年高血压患者按血压值的不同分为三组,比较各组间血尿酸与血压的相关性,对各例患者分别检测血生化指标:空腹血糖(FBG)、血尿酸(UA)、甘油三脂(TG)和总胆固醇(TC),B超观察颈动脉变化,按B超结果将患者分为内膜正常组、内膜增厚组、斑块形成组和管腔狭窄组,比较各组间血压、血尿酸水平.结果:三组高血压患者血尿酸值分别为(318±35)、(366±37)、(426±52) μmol/L,各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颈动脉内膜正常组血尿酸值为(269±51) μmol/L,内膜异常组血尿酸值依次为(318±38)、(366±46)、(429±51) μmol/L,各组间比较血尿酸值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硬化程度与血压、血尿酸水平呈正相关.提示高尿酸血症是高血压病的危险因素之一,高尿酸血症与高血压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易感因素.
作者:刘爱学;王蕴;吴颖;于常英;梁晓慧 刊期: 2007年第25期
目的:探讨肺炎性假瘤的临床特点、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肺炎性假瘤误诊1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手术前诊断为肺癌7例,结核球2例,错构瘤1例.结论:本病从临床症状及影像学难与肺癌签别,加强人们对炎性假瘤的认识,提高正确诊断率.
作者:刘军玺;云浩 刊期: 2007年第25期
目的:调查吉林市医院2006年麻醉性药品应用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止痛的使用情况.方法:以WHO建议的限定日剂量为标准进行统计、分析、评价,与其用药原则进行比较.结果:癌痛患者使用麻醉药品占78%(有麻醉药品专用卡占35%,住院患者占43%),其他使用麻醉药品22%.结论:我院麻醉药品的使用还有一些不合理之处,临床医生应改变其用药习惯.
作者:王芳;王金荣 刊期: 2007年第25期
系统性硬化症(SSc)是以皮肤、血管和内脏器官出现异常纤维化为特点的一种全身性结缔组织病.内脏受累以胃肠道和肺脏多见,其次为心脏和肾脏.2000-01~2007-05到我院就诊的SSc患者87例,其临床表现有肺损害49例,分析如下.
作者:麦垚;寿涛 刊期: 2007年第25期
目的:探讨化疗后白血病患者血小板减少至10×109/L心理反应及护理干预,为临床心理护理提供依据和方法.方法:通过自拟心理反应调查表及患者一般资料表, 对化疗后的106例住院患者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化疗后血小板下降的白血病患者的心理反应多表现为焦虑恐惧、悲观失望、缺乏信心、怀疑、拒绝、有自杀倾向等.结论:白血病患者血小板减少后心理反应较独特, 心理干预应及早进行, 使患者的心理状态有明显的正性改变, 积配合治疗.
作者:李彩芳;向红 刊期: 2007年第25期
对重症急性胰腺炎伴大面积脑梗死脑疝形成1例分析如下.1 病历摘要女,61岁.因腹痛10 d余,意识不清6 h余于2006-07-01收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入院10 d前因中上腹胀痛、恶心、呕吐在当地县医院就诊,诊断为急性胰腺炎,并给予禁食、抗生素抗感染、善宁、胰岛素降糖等对症处理,入院前6 h左右突然出现全身大汗、气急后约1 h出现右侧肢体无力.
作者:樊景云;黄宗文 刊期: 2007年第25期
目的:探讨在支原体感染的妊娠妇女中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PAPP-A)水平与胎儿发育的关系.方法:分别测定51例解脲脲原体(UU)阳性胎停育组与50例UU阳性正常发育组孕妇血清PAPP-A浓度.结果:孕妇血清PAPP-A浓度在UU阳性正常发育组均明显高于UU阳性胎停育组(P<0.05).结论:本研究提示孕妇血清PAPP-A浓度与支原体感染后胎儿发育情况有关,可反映胎儿宫内发育状况.
作者:刘敏;贾忠兰;许丽风 刊期: 2007年第25期
对低分子肝素钙致腹膜后血肿误诊1例分析如下.1 病历摘要男,76岁.因受凉后出现心悸胸闷3 d,于2005-04-01由门诊以冠心病收入院.否认外伤史.
作者:许健瑞 刊期: 2007年第25期
阿奇霉素为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临床应用广泛,近年来国内有文献报道其不良反应,现摘要如下.1 过敏反应男,71岁.因肺部感染给予5%葡萄糖液500 ml+阿奇霉素0.5 g静滴,9 d,用药3 d后患者双颜面和前胸出现皮肤发红、干燥伴瘙痒,双手背皮肤可见片状花白色斑块,前臂皮肤可见糠皮样鳞屑.即停药,给予抗过敏对症治疗,5 d后上述症状逐渐消失[1].
作者:郭萍;李成建;沈滨;余彩明 刊期: 2007年第2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