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硬化与血尿酸水平关系的探讨

刘爱学;王蕴;吴颖;于常英;梁晓慧

关键词:高血压/并发症/病理生理学, 尿酸/血液, 血压, 颈动脉疾病/病因学, 人类
摘要:目的:比较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尿酸水平与血压及颈动脉硬化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将102例老年高血压患者按血压值的不同分为三组,比较各组间血尿酸与血压的相关性,对各例患者分别检测血生化指标:空腹血糖(FBG)、血尿酸(UA)、甘油三脂(TG)和总胆固醇(TC),B超观察颈动脉变化,按B超结果将患者分为内膜正常组、内膜增厚组、斑块形成组和管腔狭窄组,比较各组间血压、血尿酸水平.结果:三组高血压患者血尿酸值分别为(318±35)、(366±37)、(426±52) μmol/L,各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颈动脉内膜正常组血尿酸值为(269±51) μmol/L,内膜异常组血尿酸值依次为(318±38)、(366±46)、(429±51) μmol/L,各组间比较血尿酸值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硬化程度与血压、血尿酸水平呈正相关.提示高尿酸血症是高血压病的危险因素之一,高尿酸血症与高血压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易感因素.
中国误诊学杂志相关文献
  • 氩离子凝固术治疗胃肠疾病33例分析

    目的:探讨氩离子凝固术(APC)在胃肠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及疗效.方法:采用内镜下APC术治疗33例患者(胃肠道息肉20例,疣状胃炎7例,消化道出血6例) ,以观察其对不同疾病的治疗效果.结果:本组33例中,20例胃肠息肉患者3月后随访,治愈率100%;7例疣状胃炎3个月后随访,治愈率85.7%;6例上消化道出血中,全部病例经APC治疗后均未再出血,治愈率100%.结论:APC可广泛用于消化道息肉、消化道出血、疣状胃炎等疾病的内镜治疗,疗效显著,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王炳芳;郑斯杰;冯堃;陆永高;杨英;苏法;张明 刊期: 2007年第25期

  • 螺旋CT诊断进展期胃癌37例分析

    胃肠钡餐透视及胃镜是胃癌主要确诊手段,但不能观察进展期胃癌肿块与邻近组织器官的关系及周围淋巴结和远处器官的转移.多层螺旋CT(MSCT)具有快速扫描和多种后处理重建技术,可弥补这种不足.1 临床资料

    作者:商秀林 刊期: 2007年第25期

  • 原发性小肠肿瘤12例分析

    对我院2002~2006年经手术、病理证实原发性小肠肿瘤12例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7例,女5例,年龄31~69岁,平均49岁.良性3例,恶性9例.其中空肠4例,回肠8例.病理分类:平滑肌瘤1例,脂肪瘤1例,良性间质瘤1例,恶性间质瘤1例,恶性淋巴瘤7例,类癌1例.

    作者:曾祥勇;潘辅全 刊期: 2007年第25期

  • 原发性十二指肠癌误诊12例分析

    对原发性十二指肠癌误诊12例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9例,女3例,年龄52~78岁.其中70岁以下10例,病程短1个月,大1 a.8例以上腹部疼痛就医,其中1例伴有不全梗阻症状,4例以上消化道出血就医,其中呕血、便血2例,黑粪便2例,贫血2例,黄疸2例.

    作者:金武 刊期: 2007年第25期

  •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C反应蛋白和D-二聚体水平变化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C反应蛋白(CRP)和血浆D-二聚体(D-dimer,D-D)水平的变化.方法:99例TIA患者按病程划分为A、B、C三组,所有病例在起病24 h内检测血清CRP和D-D的水平,观察72 h内头CT或MRI后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进行组间比较.结果:TIA患者血清CRP[A组(11.8±1.4) mg/L,B组(18.4±1.3) mg/L,C组(26.8±1.4) mg/L]和D-D[A组(0.57±0.15) mg/L,B组(1.03±0.19) mg/L,C组(1.38±0.22) mg/L]的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CRP(5.0±1.2) mg/L,D-D(0.26±0.11) mg/L](P<0.01),B、C组CRP和D-D的水平均高于A组(P<0.01),而B、C两组之间比较差异也有显著性(P<0.05),TIA各组CRP和D-D水平之间的相关性分析显示CRP与D-D水平均呈显著正相关A组r=0.723,P<0.01;B组r=0.761,P<0.01;C组r=0.768,P<0.01.结论:(1)CRP是D-D水平升高的主要相关因素;(2)CRP和D-D水平的升高可能是TIA患者的危险因素;(3)CRP和D-D水平的升高可以对TIA患者的诊断、治疗和估计预后提供较可靠的实验室指标.

    作者:杨艳敏;孙亚欣;李慧 刊期: 2007年第25期

  • B超引导下生理盐水灌肠治疗小儿肠套叠61例分析

    对B超引导下生理盐水灌肠治疗小儿肠套叠61例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自2004-01至今我们共收治急性肠套叠患儿61例,其中男32例,女29例,年龄4月龄~2.5岁.

    作者:葛君 刊期: 2007年第25期

  • 以发热为主要表现的左房黏液瘤1例分析

    对以发热为主要表现的左房黏液瘤1例分析如下.1 病历摘要男,40岁.以反复发热2个月余就诊,体温高达39 ℃,呈隔日发作,发热时无明显寒战,自服扑热息痛后体温可降至正常.病程中无其他不适症状.在当地诊所给予抗感染治疗,体温高峰稍有下降,但仍有发热,体温在38.5 ℃左右,且无明显规律性.

    作者:颜秀侠 刊期: 2007年第25期

  • 外科治疗女阴硬化性萎缩性苔藓1例分析

    对外科治疗女阴硬化性萎缩性苔藓1例分析如下.1 病历摘要女,50岁.主因会阴白斑10 a入院.患者于10 a前发现会阴部皮肤黏膜部分呈白色,瘙痒明显,每日搔抓,未作特殊检查治疗,白斑逐渐增大,于2003-03在衡水某医院诊断会阴黏膜白斑,多次行药物和激光治疗(具体不详),效果不佳,近1 a发现白斑面积扩大,瘙痒剧烈,于2006-10来我院门诊就诊,检查见一般情况好,心肺腹检查未见异常.

    作者:常冬青;谷廷敏;王文岭;赵志力;杨蓉娅 刊期: 2007年第25期

  • 单发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与转移瘤的MRI鉴别37例分析

    目的:探讨单发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与转移瘤的MRI鉴别诊断.方法:分析、总结经临床或病理证实的37例单个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与转移瘤的临床及影像特点.结果:骨质疏松性骨折好发在老年女性的胸椎,硬膜囊较少受压;肿瘤性病变硬膜囊多受压明显,附件往往受累,椎旁多有软组织肿块,信号分布也各有特点.结论:MRI能对单发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与单发转移瘤作出较正确的诊断.

    作者:李宏亮;郎兆会;计学文 刊期: 2007年第25期

  • 胰岛素泵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观察

    目的:比较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胰岛素注射或CSⅡ)与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MSⅡ)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疗效,达到血糖控制所用的胰岛素用量及时间、以及低血糖发生率.方法:将400例T2DM患者,随机分为CSⅡ组(200例)和传统的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MSⅡ)组(200例),进行强化胰岛素治疗.分别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三餐前后及睡前血糖、血糖控制时间(d)、每日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发生的次数.统计资料用±s表示,并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均能达到目标血糖值,但CSⅡ组血糖控制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发生率均明显少于MSⅡ组(P<0.01).结论:CSⅡ能有效模拟人生理胰岛素分泌,更快、更有效地控制高血糖, 减少低血糖的发生率.

    作者:裴泂;陈正方;缪韦韦 刊期: 2007年第25期

  • 继续持续胸外心脏按压对心脏骤停自主循环恢复后低血压的治疗作用2例分析

    持续胸外心脏按压(External Chest Compression, ECC)的适应证是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脏骤停,通常的做法是一旦自主循环恢复即终止继续按压.近我院对2例心跳骤停经心肺复苏术(CPR)恢复自主循环后病情仍危重,虽经扩容及多巴胺静脉滴注血压仍不能维持的患者,继续持续胸外心脏按压终获得成功,现报告如下.

    作者:卢长青;宋文翔 刊期: 2007年第25期

  • 银杏叶片加小剂量茶碱治疗轻中度哮喘临床疗效观察

    本文对银杏叶片加小剂量茶碱治疗轻中度哮喘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轻中度哮喘患者72例,均符合《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中的诊断标准[1].采用随机双盲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6例,年龄(30±11)岁;对照组36例,年龄(33±12)岁.

    作者:白智勇;高秀玲 刊期: 2007年第25期

  • 于医学教育中倡导平衡生活探讨

    在科学迅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已清醒的认识到,现代医学体系应该是能动的、系统的、全程的、全身的、社会的、整体的、发展的医学体系,从本质上讲,医学就是一门关于人的生命平衡运动的科学.医学生就是未来的医务工作者,其素质修养包含了众多方面,对医学教育工作者们来说,其任务不该仅仅是帮助学生成为医学工作者,还应该利用学科优势指导未来的医务工作者们掌握平衡生活方式,帮助其在生活中的各个方面找到自己的平衡点,使其成为全面健康的社会一员.

    作者:徐颖;李文艳 刊期: 2007年第25期

  • 酒石酸吉他酶素致过敏反应1例

    1 病历摘要女,69岁.因咳嗽、发热来我院就诊.查体:T 38.1 ℃,HR 92次/min,R 27次/min,BP 130/70 mm Hg,咽部充血,精神可,心律齐,腹软,双肺未闻及干湿性罗音,余(-),血常规检查:WBC 10.8×109/L,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给予酒石酸吉他酶素(商品名,利萌,福建省闽东力捷迅药业有限公司,批号060802)0.4 g,加入5%葡萄糖500 ml静滴.

    作者:米延起;孙建 刊期: 2007年第25期

  • 硬膜外与皮下芬太尼复合液术后镇痛的临床对比观察

    目的:探讨手术患者术后镇痛的优良方案.方法:88例患者随机分为E、S两组,每组44例.E组行2%利多卡因15 ml+0.75%布比卡因15 ml+氟哌啶5 mg+生理盐水至100 ml硬膜外连续泵注.S组行芬太尼1 mg+氟哌啶5 mg+生理盐水至100 ml皮下连续泵注.结果:两种方法术后镇痛效果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硬膜外和皮下术后镇痛均是优良的术后镇痛方法,硬膜外术后镇痛对腹腔手术镇痛更佳,而皮下镇痛适用于非硬膜外麻醉手术患者的术后镇痛.

    作者:程振伦;周保定;王伟 刊期: 2007年第25期

  • 以急腹症表现的结肠癌11例分析

    目的:探讨结肠癌术前误诊的原因,提高避免误诊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90-08~2007-04收治的结肠癌患者52例中11例以急腹症表现的结肠癌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过程.结果:术前诊断为阑尾炎4例,肠梗阻3例,肠破裂2例,肠套叠1例,肠系膜缺血性疾病1例.3例行右半结肠切除术,2例阑尾切除术15 d后行右半结肠切除术,1例捷径手术,5例肿瘤切除肠造瘘术.结论:对结肠癌的认识不足,和术前缺乏详细询问病史及全面细致地体格检查是本病误诊的关键.

    作者:周校先 刊期: 2007年第25期

  • 皮下囊虫病长期误诊1例分析

    现对皮下囊虫病长期误诊1例分析如下.1 病历摘要男,55岁.因皮下多发性结节5 a,加重伴头痛2个月入院.患者于5 a前不明原因右侧腹股沟皮下出现数枚黄豆大肿物,偶有发热,T 37.4~38.5 ℃,曾在当地医院查ESR 27 mm/h,PPD试验(5IU)7.5 mm/72 h.按淋巴结结核予抗痨治疗6个月,无效,后未做进一步诊治.

    作者:王勇;王海升;王强;马跃东 刊期: 2007年第25期

  • 不同分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血管重构变化观察

    本文仅就112例不同分级的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的颈动脉血管重构表现作一检测,并与正常人对照,试图探讨前者对后者影响的一般规律性.1 对象和方法

    作者:赵桂华 刊期: 2007年第25期

  • 郑州地区人群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及A/G的参考值调查

    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ALB)以及白蛋白/球蛋白(A/G)测定,作为反映肝脏合成功能检测的常规检测项目,临床应用十分普遍.但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很多正常人群的TP、ALB以及A/G值不在以往教科书设定的参考范围内.为了解本地区人群的TP、ALB及A/G水平,我们进行了如下实验,调查如下.

    作者:王斌;成守金 刊期: 2007年第25期

  • 百忧解治疗脑卒中后日间过度倦睡症24例分析

    目的:探讨百忧解对脑卒中后日间过度倦睡症(EDS)的治疗及其对脑卒中预后的影响.方法:从216例脑卒中患者中收集伴有脑卒中后EDS 24例进行分析.结果:苯二氮(艹卓)类药物治疗有效率为15.92%,无效者用百忧解治疗有效率为85%.结论:脑卒中后EDS是疾病较重的一个标志,可能是脑卒中后抑郁症的一个早期症状,需引起重视.

    作者:郜效花 刊期: 2007年第25期

中国误诊学杂志

中国误诊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漯河市中心医院 重庆第九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