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模昌;吴剑
利用临床案例导入妇产科疾病护理新课,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与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疾病评估要点,使学生学会提出合理的护理诊断、护理目标以及护理措施.
作者:侯静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兰州市西固区儿童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流行病学特点,为该病预防、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明胶颗粒凝集法对兰州市西固区人民医院860例呼吸道感染患儿进行MP抗体检测.结果 共检测患儿860例,检出阳性403例(46.86%),城市患儿MP抗体阳性检出率高于农村患儿(P<0.05),MP抗体阳性检出率随年龄增加呈升高趋势,7~14岁组阳性检出率高于其他年龄组(P<0.05),女性患儿阳性检出率高于男性患儿(P<0.05),冬季阳性检出率(53.56%)高于春、夏季(P<0.05).结论 MP感染已成为兰州市西固区呼吸道感染患儿的主要病原体之一,临床医生在呼吸道感染诊治中应予以重视和关注.
作者:马丽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某大专院校大一女生原发性痛经和睡眠情况,分析两者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自制痛经相关问卷以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进行调查.结果 该校女生近3个月原发性痛经的发生率为58.8%,其中轻度痛经占72.7%,中度痛经占22.4%,重度痛经占4.9%.中、重度痛经组睡眠各维度得分均高于不痛经、轻度痛经组,各组睡眠质量、实际睡眠时间、白天困倦情况有显著性差异(P<0.05),中、重度痛经组睡眠质量差者较多,不痛经、轻度痛经组睡眠时间>8 h者较多.结论该校大一女生近3个月原发性痛经发生率较高,睡眠质量较差,中、重度痛经者睡眠质量更差.学校应重视女大学生痛经和睡眠问题,提高中、重度痛经者睡眠质量.
作者:周玉丽;王维清 刊期: 2017年第01期
以笔者指导护理技能大赛静脉输液项目为例,浅谈培训体会,以提高实训教学质量.
作者:宋晶;黄妍 刊期: 2017年第01期
对现阶段医学院校医用物理课堂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根据笔者多年医用物理教学经验和国家相关部门规定性文件,结合医学院校实际情况展开探讨,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希望为建立高效医用物理课堂做出贡献.
作者:吴双江 刊期: 2017年第01期
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形成,作为一名优秀的医生除具有扎实的医学理论功底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外,还需要广博的人文社会学知识与高尚的道德修养.只有在医学教育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才有可能培养出时代需要的合格医学人才.诊断学是连接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是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利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在教学各环节渗透医德意识、医患沟通方法、法律意识、文化修养等人文素质教育内容,不仅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与学习效率,还可全面提升医学人文素质,促使其成长为优秀的临床医生.
作者:党辉;孙士玲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高职护理专业内科护理学双语教学的方法与效果.方法 对2014级高职护理专业双语方向班(41人)内科护理学课程使用双语教学法,课后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学生课程及格率为97.6%,METS-3级考试通过率为85.0%.学生基本能够适应内科护理学双语教学并掌握和领悟所学内容,总体英语水平有所提高,掌握的医学词汇量增多,并有助于巩固中文理论知识.结论 在内科护理学课程中实施双语教学取得了一定效果,今后需结合学生接受能力和期望,合理设计双语教学方式,加强教师双语教学能力培训.
作者:王丹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再化疗患者住院期间的健康教育需求及满足现状,为深入开展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便利抽取上海市某医院肿瘤科108名再化疗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患者对药物作用与副作用的教育需求为突出,其次是治疗方案、效果、费用,饮食指导,保护血管方法,疼痛的预防和控制措施等.患者对健康教育的需求基本得到满足,但对心理护理、生活护理等方面的满足度较低.结论 再化疗患者对健康教育的需求广泛且程度不同,护理人员应对再化疗患者进行专业性、针对性的健康教育.
作者:吴敏;杨黎;徐兰平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病例导入式教学在全科医学专业医学形态实验学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和效果.方法 根据教学内容选取典型病例,以小组为单位分析讨论后观察组织切片,并通过问卷调查和期末考试成绩分析教学效果.结果 病例导入式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期末考试成绩,教学效果较好.结论 病例导入式教学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将所学基础理论知识与临床联系起来,有利于培养其发现、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
作者:伍丽娜;赵海霞;杨琴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探索新的教学方法,解决人体解剖学课堂内外存在的问题,提高教学质量.方法 采用网络微课形式开展教学改革,对人体解剖学网络微课的知识点选取、课程设计、录制整合、网络发布等进行研究,并对网络微课教学效果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网络微课受到广大学生欢迎,能够帮助学生解答课上遗留问题,与课程疑难点之间的契合度较高.结论 网络微课不仅有利于教师提高教学创新意识、开拓教学思路、提高教学能力,还有利于激发学生人体解剖学学习兴趣,培养其主动思考、积极探索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赵伟;章明星;潘建明;刘建卫 刊期: 2017年第01期
成都铁路卫生学校是一所有近70年历史的卫生类职业学校,护理专业为全国重点专业.对该校护理专业1837名学生展开调查,了解其专业认同情况,分析影响因素,并提出应对措施.目的在于强化学生专业认同感,以积极的心态参与具有仁爱特色的学校文化建设,成长成才.
作者:李春萍;潘琪玲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现代医学和医学教育的发展,对医学生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此,高等医学院校要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本文阐述我院临床医学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的指导思想、目标、思路、内容、预期成果及保障措施,以期为同类院校专业建设和发展提供借鉴.
作者:柴勇;李祥林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调查能力本位教学法在中职内科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00名2013B级农村医学专业学生纳入观察组,按照教学大纲要求,结合能力本位教学法进行内科学教学;选取100名同期相同专业学生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法进行内科学教学.对比两组课程开始时成绩、学习3个月后成绩、课程结束后成绩,同时采用无记名方式对学生进行教学满意度比较.结果 观察组学习3个月后及课程结束时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教学满意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能力本位教学法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内科学内容,激发学习兴趣,明确内科学与其他临床学科的关系,同时也能缩短学习时间,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黄福荫 刊期: 2017年第01期
以网络为基础,选择课程内容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现知识的学习和内化.学生利用教师在网络上提供的学习资料和视频资料进行课下学习,课堂上充分发挥主动性,加强师生、生生间交流,完成知识内化.这种模式突破时空和地域限制,能够有效提高学习效果.
作者:郭明月;孙连海;赵永敢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简述新常态相关知识背景,分析新常态下职业学校教师培训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努力做好职业学校教师培训需求分析、构建科学动态创新的职业教师培训课程体系、构建面向更广大教师的基于信息技术的现代化培训体系3个应对措施.
作者:禹偶然 刊期: 2017年第01期
课程资源建设是提高教学效率、提升课程品质的有效途径.对于高职院校而言,基于学生学习实际开展专业课程资源建设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通过健康评估课程资源建设实现三方受益:教师在课程理念更新、课程改革能力、资源筛选与加工能力、教学能力及实践教学指导能力5方面获得明显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特别是实践操作成绩明显提高,自主学习愿望和能力得以增强;资源建设为课程注入活力,既丰富了课程内涵,又增强了对学生的吸引力.集体备课、互听互评及经常性顶岗实践是提高教师课程资源建设能力的有效途径.
作者:姜海斌;蒋锐;杨丽洁;金娟 刊期: 2017年第01期
针对中职生学业普遍落后、毕业生质量较低现状,在深入了解中职生具体学习困难的前提下,通过调整教师心态、顺应班级文化、发挥班主任教育主导作用等策略,改善中职生学习消极状况,促进中职生学业进步.
作者:夏海 刊期: 2017年第01期
分析五年制高职有机化学教学现状和解决思路,从资源整合、运用5R笔记法和知识学习与技能培养3个方面进行探讨.
作者:何雪雁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实习对护生职业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随机挑选两届护生,每届100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实习后本科护生职业满意度低于实习前.结论 加强本科护生思想教育,使其了解临床情况,推进临床护理事业改革,为护生提供学习深造机会,完善实习教育,提高护生职业满意度.
作者:张丹;赖利 刊期: 2017年第01期
探讨传统儿科临床带教中潜在的问题,如留学生中文应用能力和带教教师英文水平有待提高,临床带教不注重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不重视医德教育,临床教学辅助设施有待改善.对以上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寻找解决方案,探索适合留学生的儿科临床带教模式,加强留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培养,提高留学生儿科临床实习质量.
作者:王晓华;赵建美 刊期: 2017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