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新光;李三平
目的 了解在校就读的医学本科生对于介入呼吸病学的认知状况.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369名就读于中国医科大学的在校本科生进行调查.结果 对介入呼吸病学听说过的学生占52.03%,对气管镜检查很了解的学生占7.32%,认为气管镜检查痛苦和比较痛苦的学生比例达到78.32%,听说过超声支气管镜引导下经支气管针吸活检(EBUS-TBNA)的学生占10.84%,77.51%的学生未将纵隔淋巴结肿大列为介入呼吸病学的适应证,认为冷冻和电凝不是介入呼吸病学常用技术的学生占83.74%和78.59%.结论 在校就读的医学生对介入呼吸病学的认知明显不足,不能满足内科,尤其是呼吸内科吸引和培养后备人才的需要.
作者:吴健;曲丹;李钰;郑伟;叶蕊;卢烨;王媛;范晶晶;李澎 刊期: 2018年第24期
对本校2015级即将进入临床实习阶段的400名护生的心理素质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超过50%的护生存在一些共同的问题,主要为心理问题、操作技能及人际关系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应用团体辅导技术,帮助护生获得认知、情感和行为上的改变,达到助人和自助的目的,缓解护生紧张心理、提高技术技能、增强人际沟通与情绪控制能力,并探索将团体辅导技术用于护生心理素质培养中的效果,从而为今后护理教育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新的思路和视角.
作者:林广婷;陈亭伊;卢斯梅 刊期: 2018年第24期
工程制图课程是制药工程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基础课,也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具有短小精悍、目标明确、使用方便等优点.根据遵义医学院工程制图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将微课引入课程教学中并进行效果研究.
作者:向广艳;韩文勇;熊军;姜建芳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留学生来华攻读研究生学位是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必然趋势.针对首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留学研究生的特点,结合卫生毒理学的学科性质,采取以学生为中心,通过提高留学研究生语言水平、建立研究小组以提高留学研究生科学素养、定期考核以督促科研进展的培养方式,确保其顺利完成研究课题,实现培养他们科研思维、提高科研创新能力的目标.
作者:王继;杨曼;李阳;于洋;段军超;孙志伟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 了解多次捐献单采血小板对献血者部分免疫功能和叶酸、VitB12的影响.方法 随机抽取自愿捐献单采血小板5次以上,且每2周捐献单采血小板1次的男性献血者20名,在血小板采集前后检测IgG、IgM、IgA和叶酸、VitB12水平,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献血后献血者IgG、叶酸和VitB12均低于献血前水平(P<0.01).结论 长期多次捐献单采血小板后,献血者免疫功能和叶酸、VitB12会受到影响,虽然结果仍在正常范围之内,不会导致献血者免疫功能低下和引起巨幼细胞性贫血,但作为采供血机构,应更加关注献血者健康,捐献后指导献血者适当补充叶酸,提供更多科学、合理的饮食和健康指导.
作者:王英;崔艳红;李改军 刊期: 2018年第24期
随着慕课(即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的迅速发展,慕课与学校教育的融合已成为高等教育改革的重点之一.基于师生发展现状分析,研究团队提出了融合慕课理念的教学改革方案,内容包括教学目标层级化、教学内容视频化、教学活动个性化、学业评价全程化、学习社区制度化5个方面.教学实践发现课程改革切实有效地提升了医学电子学教学质量,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转变,同时也增强了教师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实现了师生共同成长.
作者:闫鹏;秦丹;李光仲;邢娟;安郁宽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眼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我院眼科规培专业基地22名住院医师以年级配对随机分为翻转课堂组和传统教学组,每组11人.两组由同一名教师单独授课,讲解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诊治知识.课堂中由观察人员记录住院医师的听课状态,课后进行知识测试及问卷调查,以评估分析两组住院医师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以及教学模式的满意度等情况.结果 翻转课堂组的听课状态明显优于传统教学组,11名住院医师能够全程积极地参与课堂讨论,提问踊跃且所提问题有水平、有深度,回答教师提问准确率高.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特征掌握程度、课堂参与度、临床思维能力的提高程度、教学方式满意程度且愿意再次接受此教学模式5个问题上,翻转课堂组的评分明显高于传统教学组(P<0.05).而两组住院医师对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诊处理原则掌握程度均较好,二者之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课后测验显示,翻转课堂组的成绩(91.20±5.98)分明显高于传统教学组的(85.40±6.13)分(P=0.046).结论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眼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应用,较传统教学模式具有更好的教学效果,值得在广大眼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推广使用.
作者:胡亚光;乔琳;康晓薇;陈迪;吴昌睿;刘钊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 探究超声科临床带教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方法 选择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闽东医院超声科实习学生50名,采用自制量表对带教学生实施调查,将数据录入计算机,对超声科临床带教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总结当前超声科临床带教中存在的问题,并制订相应解决对策.结果 超声科临床带教改进后,学生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改进前(P<0.05).学生对带教教师临床经验与专业知识评分较高,合格率分别为96%和94%;对带教教师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评分较高,合格率分别为98%和86%;对带教教师学习积极性评分较高,合格率为82%.结论 对超声科临床带教实际情况予以调查和了解后,总结带教中存在的问题,并实施针对性解决对策,能有效提升超声科临床带教质量.
作者:曾诚;洪永强;吴秀琴;陈重泽 刊期: 2018年第24期
高职高专层次的放射治疗技术专业毕业生以到医院放疗科工作为主要就业方向,但目前就业面临很大挑战.通过调查2017届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和2018届毕业生的就业意向以及用人单位的岗位需求情况,分析学生就业中存在的问题,并寻求解决办法,以期促进放射治疗技术专业的发展,提高学生的就业率.
作者:王军英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 观察健脾补肾泄浊中药对维持性腹膜透析Hcy、PTH、β2-MG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给予腹膜透析及常规治疗,观察组50例在此基础上加用健脾补肾泄浊中药治疗,观察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主要症状评分、C反应蛋白(CRP)、IL-6、TNF-α、Hcy、PTH及β2-MG指标的水平变化.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食少纳呆、倦怠乏力、腰膝酸软、面色晦暗、舌质紫暗、苔腻及脉涩或细涩评分和Hcy、PTH、β2-MG及炎症因子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健脾补肾泄浊中药可有效缓解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相关症状体征,改善营养指标,减轻炎症反应,并有助于促进肾功能的恢复.
作者:关新义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碎片化学习是通过对学习内容或学习时间进行分割,使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碎片化学习.中职内科学教学效果不理想,分析碎片化学习特点以及学生在内科学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将碎片化学习应用于内科学教学中,以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教学效果.
作者:周明瑶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目标反馈联合导师制教学法在重症监护(ICU)专科护士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以参加2016年、2017年重症监护(ICU)专科护士培训的87名学员为研究对象,将2016年和2017年的培训学员分别作为对照组(43人)和实验组(44人).实验组采用目标反馈联合导师制带教的教学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培训结束后,通过考核成绩和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两种教学方法进行效果评价.结果 实验组理论知识、技能操作、临床实训考核成绩高于对照组(P<0.05);在带教质量、学习积极性、团队协作能力3个维度得分及培训效果总分上,实验组学员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目标反馈联合导师制教学法能更好地提高参加重症监护(ICU)专科培训护士的理论水平和操作能力,增强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培训效果优于传统教学方法,有助于提高重症监护(ICU)的护理教学质量.
作者:王玲;王宇馨 刊期: 2018年第24期
小组合作学习(Group Cooperative Learning)又称小组教学,是以教学目标为导向,以小组为基本组织形式,以教学各动态因素的互动合作为动力资源,以团体成绩为奖励依据的一种教学活动和策略,它在教学方式、课堂气氛、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等方面相比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学的教学模式有更多优势.它于20世纪90年代初传入我国并得到多数学生和教师的认可[1].
作者:睢超霞;徐娜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 分析利用CBCT三维重建成人上、下颌骨并与标本对照观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在2014年5月—2015年6月期间于东莞市人民医院接受健康体检的成人中选择25人为观察组,均接受颌面部CBCT扫描,并选择25名成人全牙上、下颌骨标本作为参照组,对上颌窦下壁凸起结构以及下颌管走行、上颌窦下壁至牙根以及下颌管至牙根的距离进行观察.结果 观察组与参照组上颌窦下壁及下颌管上壁至第1、2前磨牙,至第1、2、3磨牙牙根的左右距离并无明显区别,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测量牙根至上颌管、上颌窦之间的距离,有利于选择长度适宜的牙种植体,可有效避免下牙槽神经受损以及误入上颌窦的情况发生.
作者:杜新光;李三平 刊期: 2018年第24期
为提高药学专业高职生的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探索高职药剂学自主创新性实验设计,以达到全面培养药学生综合素质及创新能力的目的.
作者:梁清霞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 了解高校教师对本科生创新项目活动的认识与指导实践,从指导教师的角度分析有效开展创新教育活动的影响因素,为促进大学生创新教育质量的提升提供依据.方法 面对面匿名问卷调查兰州大学带教过创新项目活动的专业教师,对教师指导创新项目活动的基本观点、完成过程相关资料进行描述及分析.结果 297位指导教师中,65.32%的教师认为三年级本科生适宜参加创新项目活动;59.60%的教师认为开展创新项目活动对本科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发挥的作用非常大和大;80.13%的教师承认对创新教育感兴趣、 有热情是指导学生创新项目活动的动机;97.31%的教师在指导过程中和学生的主要交流方式为面对面讨论;78.45%的教师能将创新教育与能力训练紧密和非常紧密地结合,将创新教育与通识教育紧密和非常紧密地结合者仅占53.54%;91.25%的创新项目达到了预期目标;学生的积极性越高、教师投入精力越多,项目的完成情况越好(P<0.05);教师认为应加强对本科生创新活动立项、过程、结果以及远期影响的评价,尤其是过程评价.结论 应完善创新教育机制,以提高高校教师对创新教育的积极性;改善创新项目活动的条件、改进评估体系,以提高创新教育的质量.
作者:裴泓波;张瑜;李嘉佳;常璞;赵娜娟 刊期: 2018年第24期
为更好地适应人口老龄化及全民健康的需求,解决基层公共卫生机构预防医学人才缺乏的问题,从人才培养的整体设计、多方协调的人才培养及整合优化资源方面对高职预防医学人才培养进行初步探索,希望能够为高职院校预防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一定的帮助.
作者:王轶楠;沈国安;赫欣 刊期: 2018年第24期
临床上对高素质中医护理人才的需求量日益增多,给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中医护理实训教学中,教师不但要让学生熟练掌握中医技能操作,而且要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以及知识运用能力.传统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方法不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也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因此在中医护理实训教学中尝试应用基于PBL的微格教学法,以期提高教学效果,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适应临床发展需求.
作者:刘轩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 观察教师标准化病人(TSP)在高职助产专业儿科护理学实训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6级专科助产专业1班(68人)作为对照组,2班(67人)作为实验组.对照组在实训教学中采用传统教学法,实验组的实训教学采用TSP教学法,比较两组学生的理论考试成绩和实训考试成绩,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调查实验组学生对TSP教学的满意度.结果 实验组的理论考试成绩和实训考试成绩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学生对TSP教学满意度高.结论 TSP用于儿科护理学实训教学中有效可行,TSP教学提高了学生的理论考试和实训考试成绩,并得到了学生的认同.
作者:李立伟;侯建炜 刊期: 2018年第24期
随着医疗模式改变、医疗产业发展和公众健康需求的提高,新的健康服务对药学服务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为培养更多掌握药学服务技能的药学专业人才,就需要改革传统药学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增加医学和人文课程;改革实验教学,建设实训基地,培养学生主动思考、解决问题能力;加强校企合作,从而培养具有药学服务技能的、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药学专业人才.
作者:曾慧 刊期: 2018年第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