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急诊流程优化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 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价值

刘经乐;洪文彬;赵杰杰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 急诊流程优化, 冠状动脉介入, 抢救成功率
摘要:目的 探讨急诊流程优化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72例A-M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急诊治疗流程,观察组给予优化的急诊流程.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出入急诊室时间、球囊扩张时间以及平均住院时间.结果 观察组患者抢救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死亡率及院内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出入急诊室时间、球囊扩张时间以及平均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优化急诊流程对于AMI患者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十分重要,能够显著提高抢救成功率,值得进一步在临床推广应用.
卫生职业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基于信息化的高职药物分析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为突破高职药物分析实践教学的实践平台固定、实践课时不足、师生沟通不畅、仪器配置不全等现实教学困境,从教学内容、授课和评价模式、信息化授课资源和教师信息化授课能力等方面,探讨该课程基于信息化教学模式的改革.

    作者:刘永飞;张海红;沈军波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翻转课堂在病理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翻转课堂通过重组教学过程,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并增强了教学中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根据病理学课程特点,在教学中引入翻转课堂模式,教学效果良好,显著提高了病理学教学质量,并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作者:张丹丹;杨黎明;刘立新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助产技能综合实训对培养中职学生 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助产技能综合实训教学法对培养中职助产专业学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的效果.方法 学生在学完助产基本理论和掌握基本操作技能的基础上,于实习前一个学期开展助产技能综合实训教学法,在教学前后分别对学生进行评判性思维能力(CTDI-CV)测评,评价教学效果.结果 教学后学生寻找真理、开放思想、系统能力、评判性思维的自信心得分及总分明显高于教学前(P<0.05).结论 助产技能综合实训可实现教学和临床的紧密结合,培养了学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

    作者:李宏;詹惠琴;苑芯瑕;张茹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卫生毒理学专业留学研究生的培养模式 探索与建议

    留学生来华攻读研究生学位是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必然趋势.针对首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留学研究生的特点,结合卫生毒理学的学科性质,采取以学生为中心,通过提高留学研究生语言水平、建立研究小组以提高留学研究生科学素养、定期考核以督促科研进展的培养方式,确保其顺利完成研究课题,实现培养他们科研思维、提高科研创新能力的目标.

    作者:王继;杨曼;李阳;于洋;段军超;孙志伟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基于高职学生数学技能的培养探析

    数学技能是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通过训练而形成的一种动作技能或心智技能的数学活动方式,属于动作经验.数学技能与数学知识共同构成数学能力的基本要素,数学技能习得与能力培养是高职数学重要的教学目的.如何在高职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技能养成教育,培养学生数学能力,值得探究.

    作者:李自勇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健脾补肾泄浊中药对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 Hcy、PTH、β2-MG及炎症因子的影响

    目的 观察健脾补肾泄浊中药对维持性腹膜透析Hcy、PTH、β2-MG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给予腹膜透析及常规治疗,观察组50例在此基础上加用健脾补肾泄浊中药治疗,观察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主要症状评分、C反应蛋白(CRP)、IL-6、TNF-α、Hcy、PTH及β2-MG指标的水平变化.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食少纳呆、倦怠乏力、腰膝酸软、面色晦暗、舌质紫暗、苔腻及脉涩或细涩评分和Hcy、PTH、β2-MG及炎症因子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健脾补肾泄浊中药可有效缓解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相关症状体征,改善营养指标,减轻炎症反应,并有助于促进肾功能的恢复.

    作者:关新义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护理干预措施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 日常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

    目的 观察对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采取护理干预措施后,对其日常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2016年1月—2018年1月我院眼科收治的诊断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者21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每组10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将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血糖控制达标率、视力水平评价、低视力者生活质量量表(CLVQOL)评分进行比较.结果 干预后两组患者血糖水平均有所下降,其中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血糖控制达标率为97.1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4.53%(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视力水平均有所上升,其中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均有所改善,其中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者而言,采取相应护理干预措施,可降低并稳定患者空腹血糖及餐后2小时血糖水平,提高血糖达标率及患者日常生活质量.

    作者:程晓容;陈诗君;韩霞君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浅谈碎片化学习在内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碎片化学习是通过对学习内容或学习时间进行分割,使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碎片化学习.中职内科学教学效果不理想,分析碎片化学习特点以及学生在内科学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将碎片化学习应用于内科学教学中,以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教学效果.

    作者:周明瑶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宫颈癌根治术后综合护理 干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分析宫颈癌根治术后综合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妇科自2016年10月到2018年3月收治的行宫颈癌根治术治疗的患者100例,按照完全随机的方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模式进行护理,对照组则按照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尿潴留、泌尿系感染、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护理满意度、术后抑郁和焦虑评分以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半年对患者进行抑郁、焦虑评分,观察组患者SDS评分、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4个维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行宫颈癌根治术的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明显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改善患者术后精神状态和生活质量,提高了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胡婷;陈宝红;龙璐璐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基础医学课程整合研究

    目的 了解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基础医学学习现状及课程整合效果,探讨课程整合的方法.方法 随机抽取8个班的护理专业学生,通过问卷调查和考试分析了解学生对基础医学课程整合的认识及整合后的学习效果.结果 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学生对基础医学的重视程度不够,76.8%的学生对整合后的课程感兴趣,42.2%的学生认为整合后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良好.实验组学生理论考试成绩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t=1.679,P>0.05);两组实验考试成绩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t=5.644,P<0.01);实验组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各维度得分及总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基础医学课程整合具有显著效果,能够提升学生的分析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教学效果.

    作者:武新雅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浅析在班级管理中提高中职护生的就业竞争力

    据有关调查显示,随着近年来就业竞争加剧,中职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也越来越大. 因此,如何通过加强中职生班级管理提升其就业竞争力,已成为目前中职院校高度重视的问题.1 在班级管理中加强中职生职业道德修养的教育班主任除了关注两课教学(即形势政策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外,更应该重视将职业道德教育渗透到班级各项管理工作中. 如利用班会宣传护理行业模范人物的先进事迹,使学生明白只有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才能主动学习专业知识,满足岗位需求,在就业竞争中胜出.同时,班主任在与学生相处的过程中,要当好学生的楷模,用自己的言行去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如当学生看到老师弯腰捡起学生随意扔在操作室地上的棉签,下班后及时关闭教室的门窗、电灯,工作时间不随意接听手机时,学生也会自觉地注意卫生、爱岗敬业、尊重病患.

    作者:孟根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在诊断学教学中融入科研思维提升医学生发现科学问题的能力

    随着现代医学科技的迅猛发展,要求医学生具有一定的科研创新能力.诊断学是从基础医学过渡到临床医学的桥梁课程,在诊断学教学中融入科研思维并提升学生发现科学问题的能力,使其具有敏锐的科研嗅觉和严谨的临床诊疗思维,以适应我国医疗事业不断发展的需求.

    作者:田华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国家级护理专业慕课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慕课目前已经成为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国家也在大力推动慕课的建设,慕课的建设和应用正在不断扩大.在分析国家级慕课背景、护理专业慕课建设现状的基础上,深入探讨护理教学中如何应用慕课,总结并分析慕课在实践应用中对我国护理教育的影响,认为通过对慕课的不断实践,可以推动护理教育改革.在享受优质护理教育资源的同时如何更有效地整合资源并发挥资源优势,是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作者:张淑艳;赵文慧;张方;申洁;高雅琪;董蕾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多次捐献单采血小板对献血者部分免疫功能 和叶酸、VitB12的影响

    目的 了解多次捐献单采血小板对献血者部分免疫功能和叶酸、VitB12的影响.方法 随机抽取自愿捐献单采血小板5次以上,且每2周捐献单采血小板1次的男性献血者20名,在血小板采集前后检测IgG、IgM、IgA和叶酸、VitB12水平,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献血后献血者IgG、叶酸和VitB12均低于献血前水平(P<0.01).结论 长期多次捐献单采血小板后,献血者免疫功能和叶酸、VitB12会受到影响,虽然结果仍在正常范围之内,不会导致献血者免疫功能低下和引起巨幼细胞性贫血,但作为采供血机构,应更加关注献血者健康,捐献后指导献血者适当补充叶酸,提供更多科学、合理的饮食和健康指导.

    作者:王英;崔艳红;李改军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中职体育教学对中职护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及对策

    中职护生即将从事一线临床护理工作,是基层医院的骨干力量,其体质健康直接影响医疗服务质量.现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通过对2017级在校中职护生的体质健康进行调查,寻找其影响因素,为提高中职护生体质健康水平提供参考,并为中职学校体育教学改革服务.

    作者:周小霞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中药技能大赛推动中药显微鉴别 教学改革的实践和思考

    全国技能大赛是专业及课程教学改革的指挥棒,大赛所考核的岗位综合技能和职业素养为相关专业及其核心课程改革指明了方向.在分析中药技能大赛中药显微鉴别项目竞赛内容和要求的基础上,从教学内容设置、教学方法选择、实训条件配置、教学效果评价4个方面,对中药显微鉴别教学改革进行实践和思考.

    作者:蒋桃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情绪管理能力对自我和谐性影响的探究 ——基于甘肃卫生职业学院的调查

    自我和谐性是一种重要的心理品质,尤其对医务工作者来说显得更为重要.情绪管理能力是一种个体以有效适当的方法解决情绪不适的能力.有研究指出,情绪是个体自我和谐性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但是却鲜有研究提及个体情绪管理能力与自我和谐性之间的关系.现以903名医科高职学生为被试,通过收集获得这些学生的自我和谐性、情绪管理能力以及人口学变量的数据,探究情绪管理能力与自我和谐性之间的关系.采用路径分析方法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发现:情绪管理能力可以直接影响或通过健康状况和外倾性间接影响自我和谐性,这为未来医科高职心理健康课程的设置和教学提供了一定程度的理论基础.

    作者:丁月娥;李旭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依托微信平台的PBL融合CBS教学法 在急危重症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依托微信平台的PBL融合CBS教学法在急危重症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6级护理专业388名学生为研究对象,采取整群抽样法,护理1班采取依托微信平台的PBL融合CBS教学法;护理2班采取PBL教学法;护理3班采取CBS教学法,护理4班采取传统教学法.课程结束时采取理论考试和技能操作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同时对采取依托微信平台的PBL融合CBS教学法的班级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理论考试成绩和技能操作考核成绩及优秀率4个班的学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护理1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其中96.94%的学生赞同依托微信平台的PBL融合CBS教学法提升了课程参与程度;86.73%的学生赞同提高了自我探究能力;92.86%的学生赞同培养了临床思维能力;81.63%的学生赞同培养了沟通交流能力;85.71%的学生赞同提高了课程教学质量.结论 依托微信平台的PBL融合CBS教学法既无限拓展了有限课堂,实现了教学资源共享和教学相长,加强了师生交流,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效果优于单一PBL或CBS教学法及传统教学法.

    作者:孟杰;陈虹;宁艳娇;韩笑;张秋菊;樊子双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在数学教学中开展有意义学习活动的探讨

    学生的学习活动可分为机械学习和有意义学习两种.机械学习是一种形式上死记硬背的学习,而有意义学习是一种以思维为核心的理解性学习,它可以使学生获得真正的知识.从激发好学生学习的情感点、定位好认知的停靠点、把握好思维的展开点、处理好心灵的交流点4个方面入手,探讨如何在数学教学中让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学习活动.

    作者:罗玉媛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中职英语教学现状及对策

    英语课作为公共基础课程,是教育部规定的中等职业学校必修课程之一,其任务是提高学生文化修养,培养学生初步形成职场英语的应用能力,是中职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中职学校,不仅学生对英语不重视,学校对英语课程也没有对专业课那么重视,英语教学现状堪忧.以重庆市医药学校为例,分析中职英语教学现状并提出对策.

    作者:戚黎黎 刊期: 2018年第24期

卫生职业教育杂志

卫生职业教育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科教司;甘肃省卫生厅

主办:甘肃省医学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