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基于信息化的高职药物分析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刘永飞;张海红;沈军波

关键词:信息化, 高职, 药物分析, 实践教学, 改革
摘要:为突破高职药物分析实践教学的实践平台固定、实践课时不足、师生沟通不畅、仪器配置不全等现实教学困境,从教学内容、授课和评价模式、信息化授课资源和教师信息化授课能力等方面,探讨该课程基于信息化教学模式的改革.
卫生职业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中职体育教学对中职护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及对策

    中职护生即将从事一线临床护理工作,是基层医院的骨干力量,其体质健康直接影响医疗服务质量.现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通过对2017级在校中职护生的体质健康进行调查,寻找其影响因素,为提高中职护生体质健康水平提供参考,并为中职学校体育教学改革服务.

    作者:周小霞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浅谈碎片化学习在内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碎片化学习是通过对学习内容或学习时间进行分割,使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碎片化学习.中职内科学教学效果不理想,分析碎片化学习特点以及学生在内科学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将碎片化学习应用于内科学教学中,以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教学效果.

    作者:周明瑶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情绪管理能力对自我和谐性影响的探究 ——基于甘肃卫生职业学院的调查

    自我和谐性是一种重要的心理品质,尤其对医务工作者来说显得更为重要.情绪管理能力是一种个体以有效适当的方法解决情绪不适的能力.有研究指出,情绪是个体自我和谐性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但是却鲜有研究提及个体情绪管理能力与自我和谐性之间的关系.现以903名医科高职学生为被试,通过收集获得这些学生的自我和谐性、情绪管理能力以及人口学变量的数据,探究情绪管理能力与自我和谐性之间的关系.采用路径分析方法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发现:情绪管理能力可以直接影响或通过健康状况和外倾性间接影响自我和谐性,这为未来医科高职心理健康课程的设置和教学提供了一定程度的理论基础.

    作者:丁月娥;李旭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高职药剂学自主创新性实验设计初探及反思

    为提高药学专业高职生的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探索高职药剂学自主创新性实验设计,以达到全面培养药学生综合素质及创新能力的目的.

    作者:梁清霞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探讨三导向人才培养模式下翻转课堂结合微课 对病理学实验成绩的干预效果

    目的 探讨三导向人才培养模式下翻转课堂结合微课对病理学实验成绩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2016级口腔医学31人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11人)、实验1组(10人)及实验2组(10人),对照组采用常规多媒体教学,实验1组采用翻转课堂教学,实验2组采用翻转课堂结合微课教学,对比3组医学生实验成绩.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实验1组、实验2组医学生各轮实验成绩和平均成绩明显更高(P<0.05);与实验1组比较,实验2组各轮实验成绩和平均成绩明显更高(P<0.05).结论 三导向人才培养模式下翻转课堂结合微课应用于病理学实验教学,有助于提高医学生的实验成绩.

    作者:张英博;费洪新;柏青杨;韩丽君;张晓杰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基于图谱的社区卫生服务研究可视化分析

    目的 利用CiteSpace分析CNKI中社区卫生服务文献的研究现状、 热点及趋势.方法 利用CiteSpace软件对从CNKI中获得的13046条目标文献进行共现分析、 聚类分析和突现词分析.结果 获得70个频次50次以上的关键词,18个主题系列,257个突现词.结论 社区卫生研究范围广泛、内容分散.社区卫生服务功能与体系建设为热点研究内容,调查研究是热点研究方式.推测老年人、孕产妇和婴儿为研究的重点人群,慢性病、中医药的研究比例逐渐增高,研究方式向综合化发展.

    作者:张学仕;陈若冰;于晓璐;易佳丽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参与式教学法 在胃肠外科护生临床带教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参与式教学法在胃肠外科护生临床带教中的应用价值与效果,为有效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培养合格护理学人才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方法 以在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胃肠外科实习的2013级40位护生为对照组,采用传统实习带教方法;以2014级40位护生为实验组,采用参与式教学法.实习结束比较两组护生患者满意度、教学满意度、理论和操作考核成绩.结果 实验组患者满意度、教学满意度、理论和操作考核成绩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参与式教学法能更好地培养护生自主学习、终身学习、创新性学习能力,提高教学适应性、教学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邹艳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循证护理干预对CT增强扫描碘造影剂不良反应 的预防效果分析

    目的 研究分析循证护理干预在预防CT增强扫描碘造影剂不良反应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7月—2016年12月在我院进行CT增强扫描的患者90例纳入研究,所有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5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45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予以循证护理干预措施.对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CT增强扫描的认知度及护理前后情绪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44%,低于对照组的17.78%(P<0.05);观察组对CT增强扫描的认知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SAS、SDS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 采用循证护理干预可有效减少CT增强扫描中碘造影剂的不良反应,有助于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同时提高患者对检查的认知度,可有效推进检查的进行,在临床应用中值得推广.

    作者:兰鹏;袁帅;刘金梅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浅析问题学生的学业引导教育

    大学生留级现象在各高校普遍存在,留级生教育管理涉及的问题多,情况复杂,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大学留级学生普遍存在性格孤僻、自我控制力差等现象.结合实际案例,探讨高校辅导员如何对留级生的学业进行引导教育.认真分析留级生存在的问题,采取针对性措施,制订有效的帮助方案,在真心关怀的基础上,帮助其顺利完成学业.

    作者:郑华;谢琴红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大健康背景下高职院校 预防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为更好地适应人口老龄化及全民健康的需求,解决基层公共卫生机构预防医学人才缺乏的问题,从人才培养的整体设计、多方协调的人才培养及整合优化资源方面对高职预防医学人才培养进行初步探索,希望能够为高职院校预防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一定的帮助.

    作者:王轶楠;沈国安;赫欣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专业认证背景下的药物化学课程改革

    为满足职业发展需求,2007年教育部提出对工程技术、医学等领域的专业进行认证试点工作.药学本科专业认证试点项目是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中专业认证试点项目之一.药物化学作为药学专业的专业主干课程,是药学类本科专业认证考察的课程之一.近年来,笔者以《全国药学本科专业认证标准》为准则,专业培养目标为导向,对药物化学课程进行了多方面的改革,在教学中取得较好效果.

    作者:刘冬梅;张维芬;盛继文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PDCA循环结合追踪方法学 在本科护生临床实习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PDCA循环结合追踪方法学在本科护生临床实习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3月的本科护生270名为对照组,2017年6月至2018年3月的本科护生263名为实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三级教学质量监督体系,实验组采用PDCA循环结合追踪方法学的全新教学质量监督模式,以《临床实习教学质量评教表(学生用)》和以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为导向的考试的理论成绩作为评价标准,比较两组护生之间的差异.结果(1)实验组《临床实习教学质量评教表(学生用)》大部分条目得分和总分高于对照组(P<0.05).(2)实验组护生理论考试成绩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PDCA循环结合追踪方法学的护理实习教学管理模式更有利于对实习教学质量的监控管理,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曾芬莲;张咏梅;陈凌云;周廷梅;奉丽敏;原凌燕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基于导师制的OF教学法在重症监护 专科护士培训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目标反馈联合导师制教学法在重症监护(ICU)专科护士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以参加2016年、2017年重症监护(ICU)专科护士培训的87名学员为研究对象,将2016年和2017年的培训学员分别作为对照组(43人)和实验组(44人).实验组采用目标反馈联合导师制带教的教学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培训结束后,通过考核成绩和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两种教学方法进行效果评价.结果 实验组理论知识、技能操作、临床实训考核成绩高于对照组(P<0.05);在带教质量、学习积极性、团队协作能力3个维度得分及培训效果总分上,实验组学员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目标反馈联合导师制教学法能更好地提高参加重症监护(ICU)专科培训护士的理论水平和操作能力,增强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培训效果优于传统教学方法,有助于提高重症监护(ICU)的护理教学质量.

    作者:王玲;王宇馨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中高职衔接教育模式探析

    中高职衔接教育是社会经济发展对职业技术教育新的要求,加快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必须做好中高职职业教育的衔接.在现行体制下对中高职衔接教育的必要性要有充分的认识,重视并针对中高职衔接教育问题采取有效对策,使整个职业教育系统充分发挥整合功能,真正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使中高职衔接教育顺利实现.

    作者:党春明;刘娟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元认知策略在中医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

    元认知是指人对自己的认知过程的认知.学习者可以通过元认知来了解、检验、评估和调整自己的认知活动.在中医诊断学教学中融入元认知策略,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以期提高教学效果.

    作者:时伟红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探讨基于PBL法和翻转课堂融合的 口腔材料学教学新模式

    在教育信息化、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教学模式改革势在必行.翻转课堂是对传统授课形式的一种颠倒.PBL教学法是西方发达国家顺应教学改革创建的新型教学模式,它们均已在国外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顺应时代发展,提高教学质量,将这些已获得良好成效的教学方法引入我国教育教学中,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应该思考的问题.提出翻转课堂与PBL法融合的教学新模式,并尝试将其应用在口腔材料学教学中,旨在有效提高口腔材料学教学效果.

    作者:田菊梅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基于PBL的微格教学法 在中医护理实训教学中的应用

    临床上对高素质中医护理人才的需求量日益增多,给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中医护理实训教学中,教师不但要让学生熟练掌握中医技能操作,而且要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以及知识运用能力.传统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方法不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也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因此在中医护理实训教学中尝试应用基于PBL的微格教学法,以期提高教学效果,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适应临床发展需求.

    作者:刘轩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医学检验专业实习生检验技能竞赛 的反思及其对教学的启示

    医学检验技术是医学专业门类中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通过开展实习生检验技能竞赛,不仅能够增强实习生在实践操作方面的自信心,还可以真正反映实习生在实践操作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及教师在医学检验理论和实践教学中需要进一步优化的内容,从而全面提升医学检验毕业生综合素质,进而为培养优秀的医学检验人才提供保障.

    作者:张涛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成人上、下颌骨的CBCT三维重建 与标本对照观测及临床意义

    目的 分析利用CBCT三维重建成人上、下颌骨并与标本对照观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在2014年5月—2015年6月期间于东莞市人民医院接受健康体检的成人中选择25人为观察组,均接受颌面部CBCT扫描,并选择25名成人全牙上、下颌骨标本作为参照组,对上颌窦下壁凸起结构以及下颌管走行、上颌窦下壁至牙根以及下颌管至牙根的距离进行观察.结果 观察组与参照组上颌窦下壁及下颌管上壁至第1、2前磨牙,至第1、2、3磨牙牙根的左右距离并无明显区别,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测量牙根至上颌管、上颌窦之间的距离,有利于选择长度适宜的牙种植体,可有效避免下牙槽神经受损以及误入上颌窦的情况发生.

    作者:杜新光;李三平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多次捐献单采血小板对献血者部分免疫功能 和叶酸、VitB12的影响

    目的 了解多次捐献单采血小板对献血者部分免疫功能和叶酸、VitB12的影响.方法 随机抽取自愿捐献单采血小板5次以上,且每2周捐献单采血小板1次的男性献血者20名,在血小板采集前后检测IgG、IgM、IgA和叶酸、VitB12水平,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献血后献血者IgG、叶酸和VitB12均低于献血前水平(P<0.01).结论 长期多次捐献单采血小板后,献血者免疫功能和叶酸、VitB12会受到影响,虽然结果仍在正常范围之内,不会导致献血者免疫功能低下和引起巨幼细胞性贫血,但作为采供血机构,应更加关注献血者健康,捐献后指导献血者适当补充叶酸,提供更多科学、合理的饮食和健康指导.

    作者:王英;崔艳红;李改军 刊期: 2018年第24期

卫生职业教育杂志

卫生职业教育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科教司;甘肃省卫生厅

主办:甘肃省医学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