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口腔生物摩擦学研究进展

李立;张昀;丁艳;苗芳;杨亚玲

关键词:口腔生物摩擦学, 摩擦磨损, 牙科材料
摘要:口腔生物摩擦涉及口颌系统摩擦的各个方面,它被认为是许多口腔疾病系统中重要的考虑因素之一.口腔生物摩擦学主要讲授口腔系统是如何运作的、口腔疾病是如何发展的以及如何应用医疗干预.综述口腔内的生物摩擦现状、类型以及影响因素,为临床防治牙齿过度磨耗提供理论指导,也为开发新型牙科修复材料提供思路.
卫生职业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在康复治疗专业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康复治疗专业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顺德职业技术学院2016级康复治疗专业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共90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人.对照组采取传统的教学模式,即预习—听课—复习—测试;观察组采取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采用问卷调查及学生测试的方式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观察组的测试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对本组教学效果的评价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康复治疗专业诊断学教学中应用效果显著.

    作者:唐晓琳 刊期: 2018年第20期

  • 妇科护理教学中应用平行式教学的效果研究

    目的 探讨平行式教学在妇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本院妇科护理专业60名学生进行观察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传统组(n=30)、平行组(n=30),传统组实施传统妇科护理教学,平行组实施平行式教学,对比分析不同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结果 平行组护生课后作业完成度评分、上课出勤评分、期末成绩较传统组明显高(P<0.05);平行组护生的教学满意度较传统组高(P<0.05).结论 平行式教学在妇科护理教学中应用效果显著.

    作者:林露;林琼云;王云霞 刊期: 2018年第20期

  • 运用思维导图优化青年教师生理学集体备课的体会

    生理学知识理论性强,内容复杂抽象,通过集体备课有利于青年教师相互汲取优秀的教学方法,丰富教学经验,拓展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效果.思维导图可将烦琐的文字信息变成层次分明的图,将其运用于集体备课中,使得备课更加条理化、系统化与简单化.从青年教师备课的困境入手,从备课方法、备课内容等方面,浅谈运用思维导图优化青年教师生理学集体备课的体会.

    作者:刘晓艳 刊期: 2018年第20期

  • Mini-CEX在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实践与效果评价

    目的 评价Mini-CEX用于内科临床教学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月—11月90名在我院内科进行临床实习的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45名,采用Mini-CEX指导教学;对照组45名,采用传统方法教学.结果 观察组的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医德医风、医患交流、临床诊断、治疗方案得分,出科考核合格率,教学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将Mini-CEX应用于内科临床教学,可显著提升研究生的临床能力,提高临床医师从业素质,适合推广.

    作者:徐鑫 刊期: 2018年第20期

  • 物理光学实验设备创新设计

    在传统透镜焦距测定的实验中,实验器材包括光具座、透镜、蜡烛、像屏.其中,点燃的蜡烛火焰是实验中的光源参照,然而蜡烛的使用存在明显的缺陷和隐患.目前部分高等院校采用白炽灯作为光源参照,改善传统的蜡烛在实验中的作用,但是白炽灯的灯丝耗电量及产热量较大,无法区分正立或倒立的物像,并且无法区分佳聚焦点.因此,结合学院目前的实验条件和实际情况,提出一种新的利用发光二极管制成的光源系统,替代传统实验中的蜡烛.

    作者:张广兴 刊期: 2018年第20期

  • 精准营养学时代营养学教学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精准营养学是未来营养学的发展方向,同时也给营养学科的发展带来了挑战.结合精准营养学内涵和营养学教学现状,概述目前精准营养学背景下营养学教学面临的问题,探索适应精准营养学背景的营养学教学模式,为高级营养人才的培养提供帮助.

    作者:蔡夏夏;余焕玲;肖荣;苑林宏;李鹏高;麻微微;席元第;周催;吕晨艳;杨春 刊期: 2018年第20期

  • 剖宫产术后脂肪液化切口护理的研究进展

    近年来随着肥胖人群的增加、电刀使用的推广,剖宫产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率明显增加[1].有文献报道,剖宫产术后脂肪液化的发生率增加了0.34%[2]. 切口脂肪液化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腹部手术术后并发症,是脂肪细胞受损破裂、坏死、液化的过程,是脂肪崩解产物脂肪酸刺激引起周围组织的炎症反应[3]. 传统的治疗方法主要采用外科换药加全身或局部抗生素治疗,有的还需要清创甚至二次缝合,导致产妇的切口愈合时间明显延长,有可能继发感染等,严重影响产妇的生理、心理以及术后生活质量,增加产妇身心及经济负担,极大地增加了产妇痛苦,且易造成医患纠纷[4-5].因此,如何才能较好地处理脂肪液化切口是医疗工作者需要重点研究的问题.21世纪我国临床护理的发展趋势和主流方向是专科护士,目前我国的伤口护理提供专业化服务的领域相对狭窄(主要是慢性感染伤口),与国外相比较,我国伤口护理的发展相对滞后[4-5]. 现将近几年剖宫产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护理研究加以综述,旨在为剖宫产术后切口脂肪液化产妇的护理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郭翔 刊期: 2018年第20期

  • 微课在妇产科护理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将微课应用于妇产科护理实践教学中的效果.方法 从我校2016级护理专业中随机抽取两个班,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共46人,实施微课教学;对照组共45人,实施传统教学模式,对比两组学生理论考试成绩、实践操作考核成绩、对教学的满意度以及教学前后的学习兴趣.结果 实验组学生的理论考试成绩和实践操作考核成绩、教学满意度、学习兴趣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妇产科护理实践教学中应用微课,可以增强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教学满意度.

    作者:黄燕婷 刊期: 2018年第20期

  • 护理专业大专生基础双语教学效果分析

    目的 分析基础双语教学应用在护理专业大专生教学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校2016年9月通过普招进入我校的护理大专生54名作为研究组,另外选取同年对口专业通过成人自考模式招入我校的护理大专生40名作为参照组,对两组学生均开展基础双语教学.施教一年后进行理论笔试考核,并对比两组学生英语过级率、各科目考试总均分、双语教学模式的评分以及对双语教师的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英语过级率高于参照组(P<0.05);各科目考试总均分研究组较参照组低(P<0.05);双语教学模式的综合评分、知识扩展、教学模式评分研究组低于参照组(P<0.05),但阅读能力评分研究组高于参照组(P<0.05);两组学生对教师的满意度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在职业院校护理专业中对学生实施基础双语教学,普招护理大专生英语水平相对占优势,但对口专业成人自考生更能体现学习提升的优势,两组学生之间可以相互吸取学习经验,以促进自身全面发展,可以根据学校实际情况逐渐推广.

    作者:王水 刊期: 2018年第20期

  • 标准化病人在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

    探讨标准化病人在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并指出在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教学改革提供方向,增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张霞;邓向伟;宋晶;吕文研 刊期: 2018年第20期

  • 生物反馈疗法对不同人格类型大学生焦虑的治疗作用

    目的 研究生物反馈疗法对不同人格类型大学生焦虑的治疗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300名大学生,经过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测评后得到30名不同人格类型的大学生,通过生物反馈疗法进行干预训练10周.结果 10次训练脑电α波与肌电的值基本显示为结束值低于开始值;典型外向学生的肌电值在训练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1.532,P<0.05);典型外向学生进行训练后,其SAS得分较训练前低(P<0.05);训练后,不同人格类型学生的SAS得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1.027,P<0.05);训练后,在肌电水平上两组学生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8.841,P<0.05).结论 生物反馈疗法对大学生的焦虑有一定的治疗效果;训练前后脑电α波与肌电的变化水平不同;典型外向学生比典型内向学生有更好的训练效果.

    作者:马春花;刘滢;王有朋 刊期: 2018年第20期

  • 深化教学三顶改革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以血液学检验教学为例

    血液学检验是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必修课和主干课程之一.如何在有限的课时内既能有效完成理论教学又能有效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是血液学检验教师面临的实际问题.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试方式3个方面进行大胆改革尝试,旨在提高医学检验专业学生对血液学检验的认识,以更好地理解、运用本门课程知识.

    作者:张杰;刘悦;李慧;孙凤春;张福如;王靖;武天慧 刊期: 2018年第20期

  • 药理学教师参与临床药物治疗实践的探讨

    药理学是医学基础课中的一门重要课程,也是连接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重要纽带.随着医学的不断进步发展,多种治疗手段应用于临床治疗,但药物治疗仍然占据主要地位.然而,药理学教材中的理论知识与临床治疗实际用药脱节严重,加之药理学教师临床知识缺乏,新药动态了解甚少,导致医学生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无法学以致用.重点探讨药理学教师参与临床药物治疗实践的必要性,从而提高药理学的教学效果.

    作者:张瑜 刊期: 2018年第20期

  • 神经外科应用分时段舒适护理措施对躁狂患者保护性约束的影响

    目的 探究使用分时段舒适护理措施对神经外科躁狂患者保护性约束的影响.方法 于2015年4月至2017年5月期间,选择我院神经外科行保护性约束的躁狂患者160例,经数表字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0例,分别行常规约束护理与分时段舒适护理措施,比较两组应用效果.结果 观察组皮肤完整性差、约束带挣脱、末梢血运不良的发生概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 临床对行保护性约束的躁狂患者实施分时段舒适护理,有助于提高皮肤完整性,使末梢血运改善,减少不良事件发生,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作者:黄秀铨;钟夏霞;杜桂红 刊期: 2018年第20期

  • 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血清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检测及意义

    目的 探讨血清TSGF、VEGF水平在消化道恶性肿瘤诊治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双抗体夹心法和自动生化法检测84例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血清TSGF和VEGF水平,比较手术前及手术后7天、14天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TSGF和VEGF水平变化,并与35例正常对照组及40例消化道良性疾病患者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84例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血清TSGF、VEGF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及良性疾病组患者(P<0.01);良性疾病组患者血清VEGF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疾病组的TSGF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84例患者经手术治疗后第7天、14天,血清TSGF、VEGF水平均比手术前明显下降(P<0.05或P<0.01).有淋巴结转移患者的TSGF、VEGF水平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及正常对照组(P<0.01),无淋巴结转移患者TSGF、VEGF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血清VEGF和TSGF水平检测有助于消化道恶性肿瘤的临床诊断;监测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手术前后血清VEGF和TSGF水平变化,对疾病的疗效观察及预后判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张家明;洪流;卓少贤;温本;谢朝阳 刊期: 2018年第20期

  • 中职学生信息素养问题研究

    中职教育培养目标是培养满足生产一线集生产、技术、管理、服务所需要的人才.这类人才本身除需要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知识和技能外,还需要具备熟练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操作技能.深化教育改革,提高中职学生的综合素质,是中职教育面向未来为紧迫的任务.信息素养作为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在中职教育研究中更应该成为重中之重.

    作者:党欣颜 刊期: 2018年第20期

  • 浅谈丰富护生人文素养对推动护理职业发展的潜在价值

    在当前护理人员严重欠缺的背景下,以巩固护生专业思想、推动护生职业发展为目的,从提高护生医学人文素养的角度,探讨丰富护生人文素养对推动护理职业发展的潜在价值,提高护理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护生就业率,提升护士职业幸福感.

    作者:李霞;李艳;唐中生 刊期: 2018年第20期

  • 微课结合研究性实践教学在老年护理学中的设计与应用

    目的 探讨微课结合研究性实践教学在老年护理学中的设计与应用效果,为老年护理学教学提供参考.方法 将微课结合研究性实践教学运用于老年护理学教学中,调查学生对该教学模式的效果评价,比较学生在教学前后对老年人的态度.结果 70%以上的学生认为微课结合研究性实践教学有利于加深对学习目的的理解、有利于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等;实践前后,学生对老年人的态度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课结合研究性实践教学在老年护理学教学中应用效果较好,有助于学生充分掌握相关知识及综合素质的提高,并提高学生对老年人的正向态度.

    作者:奚兴;陈学顺 刊期: 2018年第20期

  • 高职院校章程建设对五年制高职校的有益启示

    五年制高职校的章程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通过对江浙地区10所高职院校章程建设情况的调查分析,问诊章程制定过程中的共性问题,反思并借鉴10所高职院校及国内外著名高校章程,提出相应的解决方向:五年制高职校章程建设应彰显特色——高职特色和校本特色;应明确内外治理的可行性——内部治理和对外关系.

    作者:薛琦 刊期: 2018年第20期

  • 以职业核心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模式在高职急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以职业核心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模式在高职急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清远职业技术学院护理专业2014级学生(对照组)和2015级学生(实验组)为研究对象.实验组学生采用以职业核心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模式,对照组学生采用传统教学模式.比较两组学生理论和技能考核成绩,并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调查实验组学生对以职业核心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模式的效果评价.结果 实验组理论、技能考核成绩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对本组教学模式的效果评价较好.结论 以职业核心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模式在高职急救护理教学中应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作者:颜丽芳;金松洋 刊期: 2018年第20期

卫生职业教育杂志

卫生职业教育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科教司;甘肃省卫生厅

主办:甘肃省医学科学研究院